佛陀乃振獅吼之大雄,絕非遇辱謗則悄然之輩
臉書留言錄(之四三二)
106.5.20
許多人,學佛學得半調子,誤以為佛陀都是遇辱遇謗,只會靜悄悄的,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事實上,在佛經中的佛陀,遇辱遇謗,絕非摸著鼻子「靜悄悄」,而是降伏對方,糾正對方的惡見,對治對方的瞋慢。例如:有一回,一位婆羅門(梵 brāhmaṇa)祭司,在古印度被視為四種種姓中最高級的種姓)羞辱佛陀,指佛陀為「領群特」。
領群特,是古印度的賤民階級,不歸屬於種姓制度四大種姓之中,被認為是比最低層的首陀羅(梵 Śūdra)還要低級的族群,別譯旃陀羅(梵caṇḍāla),主要工作是處理人類及動物屍體,擔任劊子手或屠夫。
佛陀並沒有向對方糾正說,他的種姓是「剎帝利」(梵 kṣatriya,即貴族、武士階級)而非「領群特」,因為他的理念是「種姓平等」,婆羅門、剎帝利也不因其種姓而高貴,首陀羅、領群特也沒什麼卑賤可言。
重要的是,佛陀可也沒有摸著鼻子「靜悄悄」,笑罵由人,而是趨前直接面對挑釁,以獅子吼發出「無懈可擊」的回應,告訴對方:
不以所生故,名為領群特。
不以所生故,名為婆羅門,
業為領群特,業為婆羅門。1
婆羅門無話可說,反倒揚棄惡見,產生了對佛陀的恭敬之心。這,就是佛陀的風格。他不與人打聖戰,但也絕不是軟趴趴的待宰羔羊。
這些故事在佛經中,俯拾即是,堪歎一些佛弟子,是讀經讀到背部(ㄎㄚ ㄐㄧㄚˋ ㄆㄧㄚNN)了?還是根本不讀經,隨口亂說話呢?
注1、《雜阿含經》卷四,第一○二經,大正二,頁二八中~頁二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