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

 

   

「自然死」與「安樂死」—一個佛法向度的倫理探索

釋昭慧  

      立法院衛生環保與社會福利委員會於六月三日上午審議「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通過了所謂的「自然死」條款。這項條款未來若順利地三讀通過,爾後不可治癒的患者得不使用無謂的急救(包括心肺復甦術,人工呼吸器、強心升壓劑、各種插管等維生醫療)來延長瀕死過程。

  自然死(Natural Death)與安樂死(Euthanasia)不同,安樂死者,為減少病患的痛苦,以特定方式(例如積極作為:為患者注射藥物致死,或是消極作為:去除維生系統)刻意結束病患的生命。自然死並沒有上述積極或消極的作為。

  生物醫學倫理有四項原則:一、行善原則:一切以病人的利益為前提。二、不傷害原則:將對病人的傷害減到最低。三、自主原則:尊重病人的尊嚴與自主性。四、正義公平原則:合理地分配醫療資源。「自然死」並未違背此諸原則。此中「行善原則」要求醫療必須延長生命、治療疾病並減輕痛苦,但是當「延長生命」與「減輕痛苦」的兩大使命互相衝突時,「自然死」條款讓醫療人員有了選擇後者的法律空間。反之,對於明知救治無望的末期臨終病患,因進行急救而增加其承受痛苦的時間,這違反了「不傷害原則」;若病患曾表達過不接受急救的意願,醫療人員卻硬是予以急救,這也違反了「自主原則」。

  也許有人會質疑:安樂死豈不也符合同樣的四項醫學倫理原則嗎--癌末病患因生命不能主動予以終結,而必須繼續承受無益之苦,那豈不也違反了「不傷害原則」?病患既已表達了結束生命的意願,倘若不能給予尊重,這豈不也違反了「自主原則」?同理,這也並不符合「正義公平原則」,因為,既無法讓末期病患自主地終結生命,就必然要繼續提供醫療資源,這是否同樣會面對「合理分配」與否的質疑?就「行善原則」而言,當「延長生命」與「減輕痛苦」的兩大使命互相衝突時,「安樂死」又何嘗不是讓醫療人員選擇後者的一種方式?

  也許,兩者的分野在於:自然死不涉及「自殺」或「殺人」的倫理之惡,透過醫療人員協助進行的安樂死,卻必須面對此一質疑。再者,醫療人員協助患者「終結生命」,這將使其「救人」而非「殺人」的角色產生嚴重的混淆。而癌末患者的痛苦來自病症的本身,並非來自醫師的維生醫療行為,所以醫師縱使不協助其終結生命,也不致於牴觸「不傷害原則」。還有,自然死不是由人加工以促成死亡的,安樂死卻正相反;於是,縱使排除了安樂死的所有倫理質疑,但依醫學與法律的判準,要待症狀嚴重到什麼程度,方得採取安樂死的「加工」行為?就成了一條必須劃出而卻不易劃出的界線。更且於今,妥切的安寧療護已可減除末期患者的大部分痛苦,也許「用安樂死減輕痛苦」就不再是如此必要的「行善原則」了。

  更強烈的質疑毋寧是來自宗教界的。基督宗教不贊同用任何方式殺人或是自殺,主要原因是:上帝依其肖像創造了人,人的生命因此具有神聖性,與動物有所不同。因此,除了上帝,任何人無權剝奪人的生命。

  佛教沒有創造論,也沒有「人類生命神聖論」,但它同樣反對殺人或是自殺,原因是:每個人都有本能而強烈的「自體愛」,這種本能未必「神聖」,但當自體受到傷害時,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恐懼與痛苦,因此對生命的求活本能,應予尊重。以此緣故,不但不宜殺人,而且也不可自殺。

  「自主原則」用在自殺或安樂死,是會構成內在矛盾的。因為它立刻要面對「是生理自主還是意識自主」的難題。原來生理上對自體的愛執是本能而強固的,它並不接受意識的指揮,甚至會傾全力抗拒意識對身體所下達的死亡指令。此所以自殺者恆用不可逆轉的劇烈方式(如跳樓、上吊、喝農藥等)斷命,讓生理上的所有抗拒無效,讓自己在承受生理抗拒之痛苦時,已無後悔的空間。職是之故,縱使在理智上,患者自願以安樂死來解決問題,但外力臨到以終結生命的那一刻,本能的自體愛未必會束手就縛,待到那時,在恐懼、痛苦中抗拒四大解體的生理掙扎過程,就未必是表象那麼「安樂」了!

  一般解釋自殺現象,總以為那純粹是某種挫折或壓力的情境造成的。但是那無法用以解釋:面對同樣的挫折與壓力(如失戀、病痛、升學壓力……)之情境,何以有人會選擇自殺,大多數人卻不見得會這麼做?其實過往生命歲月中「自我終結的慣性」,往往才是「情境」之外更深層的因素。

  生命不要養成自我終結的慣性。一旦「以加工死亡解決問題」成了處理痛苦、挫折的慣性,爾後在生命的時間長流中,遇到痛苦、挫折時,易循慣性一死了之,而不努力尋求解決或面對之道。因此依佛法觀點,「安樂死」是否適宜合法化?還是須要審慎考量的。(作者任教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

——刊於九十一年六月五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