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

 

   

自我消解與自我完成——「核四公投千里苦行」的文化意義

釋昭慧

  從今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核四公投促進會將於每週六、日,共計一年五十週,徒步完成第三次苦行,宣揚「核四公投」的理念。這回的行動,由於時間拉得很長,可以預見的是:它所面對的人性挑戰,必將更形艱鉅。

  許多人不免要困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是戰場上的用兵訣竅,又何嘗不是群眾運動的動員要領?像本次苦行這種方式,顯然極其欠缺「一鼓作氣」的效果,假使到後來只剩下少數人「踽踽獨行」,將讓政客在核電政策方面,更加有恃無恐。


91.9.21 中午,苦行隊伍步出新公園
(左起:鄭先祐教授、昭慧法師、高成炎教授、張國龍教授、李敏勇先生、林義雄律師)

  再者,「擁核」陣營擁有龐大的公關費與宣傳費,這些龐大經費,無論是用來遊說民代的支持,還是用來對廣大人民進行「洗腦」工程,都已達到了驚人的效果。因此,就算是爭取到了「核四公投」的目的,屆時人民公投出來的結果,還未必就能符合反核者的期待呢!問題是:除了反核人士,又有誰關心「核四公投」政策?「核四公投」的訴求就算是成功了,如果反而讓「核四建廠」具足了民意的正當性,本次運動豈不是反核人士在「自我消解」嗎?那麼,一次又一次的環島苦行,豈不宛若一群現代版的薛西佛斯,一次次將巨石推上坡頂,卻又一次次眼睜睜看著它滑落山下?

  然而,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對「核四公投」運動作一深層的文化探索。

  台灣歷經政治解嚴、解散萬年國會、省市首長直選與總統直選,表象上看來,民主制度業已全面建構,民主化的過程似乎已告一段落,但若探其內裡,我們就不敢那麼樂觀了。

  不同陣營的人,各擁心目中的政治明星,選舉時刻,變成是操兵「造神」的好時機。人民沒有真正意會要如何「當家做主」,而只是意圖透過選舉,來選出代為決定國家前途與人民命運的「救世主」。對政治人物太過一廂情願地信賴包容,其結果就是:代議政治欠缺了影響決策或監督施政品質的強大非政府組織,縱任利益團體包圍官僚與民代,在此情況之下,制定出來的政策,考量的往往是少數人的利益,而非廣大民眾的權益。

  除了上述代議政治在普世民主政體之中會出現的弊端之外,台灣還有其延續自中國文化而薰陶出來的民族性格,那就是:「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大過於重視真理」的處世哲學。這種處世哲學,使得人們往往先決定立場,再為其立場尋求「合理化」的空間。有了這層心理自衛機轉,人們不但可以維持在陣營內部人際關係的穩定性,而且還心安理得地認定:自己其實是站在真理這一邊的。舉例而言,選舉制度原是讓政黨與候選人推出各自的政見,用以爭取民眾的認同。但是台灣的選舉制度已實施有年,至今仍無法擺脫依人際脈絡以「綁樁」的型態。顯然台灣的代議政治所面對的,已不祇是少數利益團體結合政客大剌剌進行「蠶食鯨吞」的金權政治,更是頑強且無孔不入的文化力量。

  這種心態一日不改,民主化的過程就一日不得結束。原因無他,不但政客忙著「選邊站」以黨同伐異,人民也樂意受縛於人際網絡,以維持社交關係的和諧。再加上崇拜「救世主」的心態,使得人民常一廂情願地將自己的命運托付給政治之神。於是,民主化之前的台灣,是由少數權貴在玩利益分贓的遊戲,民主化後的台灣,也只不過是換了更多被人民揀選出來的人來加入利益分贓的行列。「核四建廠」只是這種文化呈現出來的冰山一角。

  冀望一次革命就把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全盤剷絕,這無異是「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文化之病,從來就不是透過「一鼓作氣」,靠一場「大躍進」或「文革」式的運動,就能從根鏟除的。

  只有當人民思考的不再是「如何拱出救世主」,而是「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不再是人際關係的和諧,而是公共政策的品質,這時,民主政治才有可能避開「自我消解」的陷阱,而臻於「自我完成」的意境。

  由此以觀「核四公投千里苦行」,就能覺察它深遠的意義:這不祇是一次公共政策的拉鋸戰,而且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文化改造運動」。當代的薛西佛斯,縱使看似在自我消解,但終究是在理想的堅持之中達成了自我完成的願景!

九一、九、二十 于尊悔樓

——刊於九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日報》「民意最前線」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