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精舍掛單學記
臉書留言錄(之一二〇七)
113.9.20
一、乖乖履行對上人的承諾
9月12日,趁著第二天要到慈善寺講授《增一阿含經》之便,我安排了靜思精舍掛單行程,為的是要「乖乖」地履行自己對證嚴法師的承諾。她老人家在8月23日見面時已經又一次叮嚀,並且提醒我:
「我們都很忙,見面時日有限,妳要時常回來!」 「妳要在平常時日回來。」 (相關對話,參見8月23日臉書貼文:〈上人交代的每一句話,我都認真記在心裡!〉)
9月15日清晨,結束花蓮之旅,回來後念茲在茲的,就是寫一點精舍掛單之旅的感言。然而日子過得非常匆忙,這個自我要求且自我設定的「稿債」,就被我列入了工作事項。
晚間,公務處理到一個段落,感覺這份「稿債」再拖下去,我的記憶都要「歸零」了。於是暫時放下公務,把9月12-13日在精舍所拍的照片,從Google相簿下載,看著照片寫點掛單紀錄。特別將此行名為「靜思精舍掛單學記」,為的是凸顯,此行對我的意義,不是弘法利生,純粹就是聆聽、觀摩與學習。
感謝靜思精舍的眾位師父,陪伴我度過了兩天愉快的參訪之旅。特別是德宣法師,抱病率領住眾,張羅接送、膳宿事宜,並且細心地安排著我住宿期間的活動流程。不但如此,德宣法師還贈送了兩大袋禮物,其中一大袋交代我:轉交性廣法師。
算起來,德宣法師的出家年資相當久。她是上人兩百多位出家弟子中的第十二位剃度者,在圓頂前即已緊隨上人身旁,是《慈濟》月刊〈隨師行記〉專欄第一位記錄者。可能為志業奉獻而過勞,前些時日摔傷手腳,故行動不便,右手還吊著固定板與彈性繃帶。當我要求合照時,她還一直猶豫,深怕這模樣被我po上臉書。但最後她還是隨喜我們的心情,讓我把她攝入鏡頭,今晚還真的把這張照片放入了臉書。
感謝慈善寺的眾位師父,總是在我講經期間,提供上味飲食與舒適的寢居空間,讓我心無罣礙地工作並準備教材。這次也特別感謝真田法師,為了配合「靜思精舍掛單」這項臨時決定的行程,將原已購妥的火車票拿去更改去程日期(原訂12日早上出發至花蓮,14日清晨返回桃園)。
二、院校志業座談會
到達花蓮火車站,德勱、德昀法師來迎。下午,安排我參加上人親自主持的院校志業座談會。
這個座談會的報告人,都是慈濟醫學體系的醫師與醫護教育工作者。他們於暑期飛往瑞士,參加8月24-28 日在瑞士巴塞爾會展中心(Messe Congress Centre, Basel, Switzerland)舉行的歐洲醫學會議(Associ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簡稱AMEE)。
這些報告人,都是在這項國際會議的全球眾多投稿者中脫穎而出,獲准到會發表論文的菁英。而這也彰顯慈濟醫療體系的人才優秀,得以受到國際醫界的肯定。
整個報告過程大約持續兩個多小時。三點半開始,接近六點才告一段落,大家起身到齋堂進用藥石(佛教叢林稱晚餐為「藥石」,警惕行人不圖享受,只為治療饑餓之病)。
這些報告內容,我隨聽隨忘。然而有兩點內容讓我印象深刻:
一、有一位報告人指出,座中某位醫學權威非常讚歎慈濟醫療體系的輝煌成就。然而,這是深具理想的專業團隊與龐大志工,透過群力合作所展現的成果,這位醫學權威認為,這樣的模式在其他國家難以「複製」。
二、不只一位報告人提到:本次AMEE與會學者,紛紛談到人工智能(AI)運用到醫療體系乃至醫學教育體系,所帶來的利弊得失。
我坐在上人會客室,聆聽著每一位學者的報告。他們難免會用到一些醫學專有名詞,但還是盡量用「科普」方式,來表述他們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次歐洲之行的豐富收穫。
由於前一晚為了在出門前完成一些公務,導致睡眠不太充足,即使努力讓自己提起精神,偶而還是難免打瞌睡。
幾度從左邊的簡報畫面,轉頭看向右邊的證嚴法師。由於每天看大量全球慈 濟志業體的各項報告,過度使用3C產品,這導致她長期罹患乾眼症,並不適合持續盯著螢幕,因此大部分時段,她都略略垂頭。
她那瘦弱的面容與身形,總是讓人分外心疼。照理說,聆聽這麼長時段的專業醫學報告,她肯定會精神不濟。但我從她寧靜專注、若有所思的神情,感覺她每時每刻都在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這些報告。
想到法師就這樣,每天周而復始地主持一場又一場的會議、座談,在眾目焦點中,她總是坐得筆直,並且隨時維持專注。光是這樣超時工作的精神與毅力,就讓我自歎弗如,佩服得五體投地!
113.9.27
三、晨遊生態園區
第二天(9月13日)清晨,用完早餐,德悅法師陪我經行於精舍內的生態園區。記得導師晚年在精舍養病時,我常前往精舍探望導師。有一次,知客德如法師陪同我參觀精舍大殿右手邊的菜園。那裡占地不小,還有汙水處理系統。菜園由師父們耕作,再加上製作蠟燭與豆元粉,精舍住眾過著樸實的農禪生活。從那以後,每次來探望導師,我就會抽時間到菜園逛逛。
民國94年6月4日,導師圓寂。6月6日,我陪同證嚴法師一行,從花蓮一路護送導師大體移靈至福嚴精舍。自此以後,即使偶而回來探望上人,但我就再也沒有回精舍過夜了。這回返精舍小住,很期待去巡行那片久違的菜園。
很驚訝的是,這裡的地貌完全改變了!菜園已移至精舍界外的附近農地,這裡的地界似乎更往外擴延了些,並且被整體開闢為綠意盎然的生態園區,包括寬廣的落羽松步道,各色植被、果園、草地與滯洪池。 其中還有一處茂竹,德悅法師特別向我介紹:94年在新竹慈濟香山園區舉行印順導師追思讚頌會。會場上布置許多翠竹。讚頌會後,慈濟人特別將那些翠竹移植於此作為紀念。她還特別為我在竹叢前照了一張相片。 最令我難忘的,是沿著地界邊緣鋪設的落羽松步道。步道兩旁的落羽松鬱鬱蒼蒼,遮去了大部分的陽光。走入步道,霎時覺得寧謐、清涼,好似抽離塵寰的禪者,來到了一處優質的「經行道」。
回程遙望精舍時,德悅法師幫筆者拍了一張背對著精舍大殿與遠處高山的照片。她說:精舍後方的高山,山稜的起伏變化彷若一尊臥佛。 我配合著「臥佛」畫面的想像,凝視著精舍後方蜿蜒的中央山脈,感覺還真有些神似。不禁聯想到北台灣八里「觀音山」,這座大屯火山系最西境的休眠火山,從關渡一帶眺望時,其山型起伏,宛若觀音菩薩仰躺的面容,由此得名「觀音山」。
這時,德宣法師已請德勱、德昀法師泡了好茶,等候我的回來。回到寮房茶敘片刻,準備前往下一站參訪時,我請德宣法師以及在此養病的導師弟子慧琛法師一同合照,這才下樓搭車,在德如、德勱法師陪同下,到精舍斜對面的協力廠區,參觀兩座大樓──故事館與淨皂軒。
四、「工廠即道場」的菩薩行
首先參觀製作防疫聖品本草飲與「淨斯」系列食品的基地,德晗、德寋法師前來迎接我們。這裡名為「故事館」。一樓展示著豐富的「淨斯」系列食品。這個單位的負責人,是德晗、德偌法師。
德晗法師請我們入座,品嘗精舍製作的桂花白金烏龍茶。她與德寋法師還與我分享這一路走來的修道經驗。原來,她們都不是食品專業出身,然而因緣際會,她們遵奉師命,分別承擔了淨斯食品與清潔用品的部門主管,展開了艱困的自我磨練過程,卒而成為出類拔萃的食品與淨皂專家。不但通曉相關專業知識,還能持續開發新產品。
在淨斯食品方面,她們以「維護食品安全」為最高原則,製作產品通過了ISO22000以及HACCP兩項國際認證。這些食品都按照認證流程製作,堅持無添加人工香料、人工色素,不使用非基因改造食材。每項產品都定期做多項檢驗,以最嚴謹的方式為產品把關。 值得讚歎的是,即使品管如此嚴格,但「淨斯」系列的初衷不是向高收入者賺取高利潤,而是嘉惠一般民眾,因此這些琳瑯滿目的產品,都能維持合理的大眾化價格,提供顧客價值最高的產品與服務。
德偌法師稍晚進來,安靜含笑地聆聽我們的談話。德寋法師特別向我介紹她。原來,在精舍的產業升級過程中,以機械代替人工來製造食品,這時,食品自動化設備的維修、保養、調整與設計的擔子,就落到了德偌法師的頭上。機械並非她的專業,但她承師命而自行摸索,竟然成了精舍裡「機械焊接」的不二人選。
我們在產品陳列區前合照後,前往二樓參觀文物展示區。原來,此區陳列了 許多陶藝花瓶,瓶身逐一繪製著上人帶領住眾「自食其力」的階段性歷史。 從最初使用老式爆米花機,師父們在高溫運轉下,冒著錫氣爆濺噴灑在皮膚上的灼痛感,勇敢地製作豆元粉,直到如今的機械自動化,自製食品多樣化,這一路走來的感人故事,繪製在一個個陶瓶上,甚有「寓教於樂」的教育功能與歷 史意義。(淨斯穀粉製作與機械自動化緣起與相關資訊請點此參看)
從故事館出來,到了德寋法師領軍工作的基地──淨皂軒。這裡製作的系列產品,包括萃取精油與純露,製作手工淨皂與液體皂(瀅華露)、防曬乳、淨膚乳等等。 最特別的是,淨皂軒所用的植物,都是來自大自然且無毒的,所以精舍堅持自己親種,像檸檬、香茅、益母草、車前草,這些原料都是來自精舍。(淨皂軒建立緣起與相關資訊請點此參看) 德寋法師向我詳細介紹淨皂廠區與產品特色,並且將四小罐外帶清潔用品, 包在一個精美小布袋中,歡喜地贈送給我。
這些跨領域做到出類拔萃的師父們,氣質非常嫻靜,毫無專業成就卓越且久居主管上位的傲氣,言談之間盡是「感恩」。感恩上人引領她們學習佛法,感恩上人給她們學習各種工作的機會,讓她們領悟「工廠即道場」的道理,感恩自己擁有師兄弟們真摯的道誼,以及同儕與志工的大力協助。 在她們的言談舉止中,我又一次印證了《金剛經》的至理名言:「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她們在各個部門修習利益眾生的各種「善法」,並且在工作與處眾過程中藉事練心,修學六度四攝,體現無私、忘我的利他精神。她們簡直就是《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各行各業菩薩們的人間示現!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