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週期系所評鑑有感
臉書留言錄(之九○三)
110.5.20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前天,面對雙北市防疫提升為第三級警戒,身處新竹的我們,依然得面對部分系所評鑑委員來自雙北市的難題,因此校長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昨天與今天的系所評鑑是否如期舉行。我雖已辭卸所有行政職,但由於依然承擔著本系的系所評鑑(與學系課程規劃)職責,因此主動向研發長要求參加這項會議。
會中,包括宗教系在內的大部分系所,由於委員們願意如期到校進行實地訪視(許多委員甚至為了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自願開車前來),少數幾位則願意以視訊會議方式進行之,因此決定如期舉行。僅有四個學系,因為部分委員無法到校,且不願意採用視訊方式,而不得不延後舉行。
由於這項評鑑前後籌備將近兩年,耗費我們的時間、心力無以計數,再拖下去也只是讓這根牢繩更延長了絆住我們的時限,我堅信:「頭過身就過。」在不違反國家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當然極力爭取「如期舉行」。
更何況,本系投入評鑑工作小組的,以及接受晤談的,加總有三十餘位教職員生,有的學生甚至為了本次評鑑,而忙碌了好幾個月。上週的周休二日,他們甚至主動留宿學校,以免舟車往返而增加感染風險。我們也已向餐廳訂了(昨天)三十多份早、中、晚餐。由於評鑑依然可以遵循防疫相關規定而進行之,所以實地訪視一事,業已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本系三位訪視委員,分別是政大李豐楙講座教授、真理大學蔡維民教授(曾任真理副校長,現任真理宗教系主任)、銘傳大學紀俊臣教授(曾任民政司司長,現任銘傳社科院院長),他們的專業學養與行政歷練都是一流的。昨天的系所評鑑,他們宛若風雨故人,翩然到校,並且展開了全程的實地訪視。
就如我所預料的,三位委員對本系各方面的訪視,都進行得非常認真,絕不因防疫緣故而打折。簡報完畢之後,主任與我帶著他們參觀系圖書室、生命禮儀專業教室(善皈軒)、藏傳佛教研究中心、漢學研究中心,以及院系共享的PBL互動教室、妙然書軒(院圖書館),並由專車載往圖資大樓,參觀總圖書館(含二樓特藏室藏經閣)、延月軒(二十四小時不關閉的讀書空間)、慧日軒(社科院師生交誼廳)、階梯教室等等設施。就連課堂訪視,他們也直接觀看老師們的Teams現場視訊授課。
在最後階段的綜合座談會上,三位委員對本系的課程規畫、場地設備、教師陣容與學生學習成效等,發出由衷讚歎與鼓勵。當蔡主任問到我們「是如何規劃出這麼強大的兼任教師團隊」時,我毫不藏私地據實以告。
紀司長對本系愛護有加,告知:內政部即將成立宗教司,行政特考人員必將增加,是否考慮多開些「宗教行政管理」相關課程,讓學生可以直攻相關項目的行政特考?
我回應道:十餘年前初接系主任,在本系「轉型」的相關討論中,曾針對是否將「因應宗教行政特考」納入本系課程規劃,作過審慎評估,鑒於這項特考所能錄取的人員有限,因此決定割愛。我們共同決議:運用有限的學系資源,就本系學士班學生的先備特質與本系師資的強項,規劃與「宗教文化」相關的兩套就業課程──「宗教文化旅遊學分學程」與「禮儀文化模組課程」,增強相關證照的教學與輔導,讓不擬升學而打算於畢業後直接就業的學生,考取導遊、領隊或生命禮儀相關證照。
李教授與蔡主任,共同提出了非常寶貴的團隊研究意見──「在地創生」,對桃竹苗地區宗教展開調研。這是李教授的專長,也是真理大學宗教系的特色,他們願意把自己的特色研究,包括研究方向與操作模式,都毫不藏私地講給我們聽,真是讓我既驚喜,又感動。
昨天評鑑結束,黃主任釋懷長嘆:「這是此生最後一次面對系所評鑑了!」對他而言如此,對已逾越耳順之年的我,何嘗不然?我還不知道這次系所評鑑的結果(受評單位目前還無法看到訪視報告書),但我們的共同感想,應該就是: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 4:7)
「公開、透明、平衡」的評鑑機制
在訪視委員與本系教師、系秘書共同參與的綜合座談會上,李豐楙教授評估本系教師與碩士生的研發能量,熱心鼓勵本系申設博士班,這又是一樁讓我格外感動的事。
記得十餘年前,面對第一週期系所評鑑時,有部分訪評委員,宛若拿到「修理」本系的「尚方寶劍」,對本系提出許多「莫須有」的刁難,例如:連學校圖書館開架式期刊書櫃裡的一本雜誌沒放對位置(很可能是某位學生在總圖現場翻閱期刊後沒放回原位),他也堂皇列為本系缺點。本系事後申覆無效,因為他的回應是「校方的措施不當,也會影響學系」。又如:本系道教組研究生選修梵文課程,竟也被列為本系缺點,理由是本系「未作好課程輔導」(道教組的人不能進修梵文嗎?跨域選修不是該被鼓勵的優點嗎?怎麼成了罪狀?)
還有,在與學生晤談時,該訪評委員問一位學生是否對系上有所期許,該生坦白表述心跡:「希望本系能設置博士班!」未料該委員以不屑的表情甩了一句:
「你們想都別想!」讓該生錯愕不已。
諸如此類的刁難與斥責,罄竹難書。
沒想到十三年後的第三週期系所評鑑,我們竟然親耳聽到訪視委員如此善意,主動建議本系申設博士班。
第一週期系所評鑑,本系硬生生承受各種刁難,因此被列入了「待觀察」名單,這在當時,不但重創本系對外聲譽,而且使得時為系主任的黃運喜教授,因這項不公待遇而極度悲憤且積勞成疾,不得已辭卻了系主任職,也使得想要全心投入研究,而以「終身陽春教授」自期的我,不得不臨危受命,承擔系主任職,爾後前後應聘為文理學院院長、社科院院長,而展開了長達十一年半的學術主管生涯,甚至不得不將口述歷史訪談新書著作與出版計畫,足足拖了11年,而累及國史館主其事的侯坤宏纂修(後為纂修處處長)。
而系所列入「待觀察」名單的結果就是,我一上任就面對兩年後的「追蹤評鑑」。待到追蹤評鑑終於順利過關,已經耗了三年,緊接著就投入第二週期系所評鑑的籌備工作,這一忙又是三年。可以說,擔任系主任的前六年(民國98至103年),我完全被困在系所評鑑的泥淖裡,宛若揹著沙包打仗。箇中艱苦,一言難盡。
那是台灣高教界第一輪的系所評鑑,包括高教評鑑中心與受評單位,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全國許多學系都深受一些無良學者拿著「評鑑」雞毛當令箭而求告無門之苦,一時怨聲大作。
當其時,我寫了一篇投書於媒體,痛陳此一「濫用評鑑職權」整肅系所的弊端,而黃運喜老師則更為果決,直接向監察院展開投訴,高教評鑑中心也因此而受到了「糾正」,並且因此而制訂了評鑑倫理的相關規制,展開評鑑委員的行前研習活動,還制定了讓受評單位對訪評委員予以「後設評鑑」的問卷,讓訪評委員與受評單位處於「對等尊重」的地位。果然這樣一來,第二週期系所評鑑終於不再發生評鑑不公問題。
這些評鑑(與學術審查)的切身經驗,使我堅信英國爵士John Dalberg Acton的金言:「權力可以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高教評鑑中心勇於面對問題,進行改善,用的正是「公開、透明」的平衡機制,因此有效遏阻了評鑑委員濫權傷害無辜系所的惡風。
在這樣的機制下,你根本不用擔心訪評委員濫權「修理」學系,因為他們必須接受評鑑倫理標準的嚴格檢視。但也不用擔心訪評委員「放水」討好學系。所有訪評意見最後是公開、透明的,不會有哪位訪評委員,愚蠢到拿自己的學術聲望,來為特定系所背書。
這一連串措施,迎來了體質健康而深受信賴的評鑑環境。作為受評單位的主管與教師,我們不免為評鑑所羈絆而長期辛勞,例如:前晚到昨天清晨,我為了增補與校訂「待釐清問題」的回覆內容,只睡了大約20分鐘,系秘佳慧更是徹夜未眠,張羅到早上七點,才回宿舍沐浴更衣。但我們忙得心甘情願,畢竟,我們真正看到了系所評鑑對學系的重大助益,也在教職員生共同打拚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齊心協力、同甘共苦的共事之樂!
照片說明:
系秘書陳佳慧帶領系所評鑑工作小組同學,齊心協力、同甘共苦以迎接評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