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

 

   

 

我的「強迫症」性格特質
──從「唱經」到「誦經」的矯正歷程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八八八
110.4
.11

  今天是星期假日。上午留在書齋,擬撰寫某一系所的實地訪評意見草稿。耳中傳來一陣一陣悅耳的梵音。原來今天有共修會,住持明一法師與監院心謙法師、書記地柏、法聞法師領眾禮懺。無諍講堂的梵音繚繞,讓人內心生起無比的法喜。

別看我一向以理性分析見長,基於真切的領眾經驗,我深知,眾生之所以被佛陀名為「有情」(sentient beings),就是因為,情感、情緒的力量鉅大,眾生大都是被情感與情緒支配的,連理性也經常在情感的既有基礎上運作。英國經驗主義大師休謨(David Hume)的名言︰「理性是,而且應當是感情的奴隸。」其觀點與佛法不謀而合。

感情或情緒的強烈呈現,有時不是「講理」就能解決的,必須輔以有效疏導。而梵唄,就是在佛門中一項很好的感情疏導工具。漢傳佛教的梵唄,無論是唱腔還是旋律,多少呈現其豐富多采的地方風格與文化特色,但依然沒有丟失它的本質:導引人的思緒從雜亂而趨向單純,情感從強烈而趨向平靜。

在創建學團之初,我已與性廣法師及學眾共同議定:

一、學團必須是「十方道場」而非「子孫廟」,因此決不在學團中收受徒弟。在外收徒不受此限,但徒弟不得入住學團。這是因為,我充分看到了「子孫廟」的人性陷阱──徒弟自以為「與師父較親」,而學生或外來掛單的僧眾,則有「寄人籬下」之感。

二、學院必須維持兩堂課誦,千萬不能淪為「各過各的」僧眾旅館。

三、學院不得成為「經懺道場」,以免將無價的佛法貶值,與信眾互動產生「對價關係」。

有關「課誦」的學理、原則、實施狀況、實施效益與實施瓶頸,我將另作專文陳述,這裡單純談述學院的梵唄唱腔。

學眾的梵唄,是我手把手教出來的。我在其他方面非常民主而尊重「多數意見」,但對原則問題決不妥協於多數。哪兩個「原則問題」?一個涉及品格呈現與倫理抉擇(「善」的原則),一個涉及音聲藝術(「美」的原則)。前者與本次話題無關,姑略,談談後者。

首先,我嚴禁學眾「唱經」。

我之所以名為「唱經」,就是為了區隔漢傳佛教向來已有的良好傳承──「唸經」。台灣的傳統寺院,無論是使用鼓山調的「本省寺院」還是使用海潮音的「外省寺院」,唸經都沒有固定旋律,而是在此起彼落的不規則旋律中,呈現出一種讓人心靈寧靜的和諧共鳴。

  可不知道從哪時起(應該是在我出家之前吧),從台灣頭到台灣尾,無論大寺院還是小精舍,都周而復始地將經本或課誦內容,以固定旋律大唱特唱。我猜測,很有可能那些年非常流行「佛學營」,營隊動輒數十人乃至數百人,教導課誦最簡便的方式,就是設計一套固定的誦經旋律,以免他們在殿堂中聽到「不規則旋律」時,不知怎麼跟隨。(但這也僅祗是我的猜測,畢竟我沒有作過這方面的調查訪問。)

由於未出家前,我已親近過天母慧濟寺,跟過那邊的課誦,以及梵音優美的「華嚴法會」,深深喜愛那些浙江僧人與老太太們悅耳動聽的不規則誦經聲,出家後又在正規「本省寺院」長期跟課誦,也在戒德長老座下短期薰陶「外省調」的誦經氛圍,哪能容忍學眾將錯就錯地「唱經」?

最可怕的是,糾正「唱經」的高難度,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一旦從「唱經」起家,這種僧人爾後大概就很難再調整唱腔,只能一輩子「唱經」到底了。個人認為其原因是:

一、規則性的旋律比較好學。一旦學成,對這固定旋律的依賴感就變得根深蒂固。就像拿著拐杖學走路的孩子,很難再丟開拐杖。

二、不規則旋律中所出現的共鳴、共振,似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既然「不規則」,教人從何學起?

三、傳統道場,僧人之所以能自動掌握這種不規則旋律的共鳴原則,是因他們早已形成這樣的傳統。新學進門,在整體共鳴的氛圍中,容易漸漸融入。但現下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還能維持這種誦經傳統的,反倒變成「鳳毛麟角」,因此新學面對處處「唱經」,即便理性上知道這是不正確的,但很難不受制於「一傅眾咻」的強大效應。

那麼,我要不要也將錯就錯,任令學眾「唱經」下去呢?反正「唱」或「唸」既無關乎善惡是非,也無關乎修道宏旨,這在台灣又已是寺院常態。然則乾脆放棄堅持,妥協於這種常態,試問有何不可?

這時,就可看到我的「強迫症」性格特質!

我絕不容許學眾「唱經」,而且幾次三番與性廣法師示範,讓大家知道何謂「不規則旋律中的和諧共鳴」。但示範是否就能奏效?不能!因為固定旋律已成致命慣性。

於是我從勸告開始。勸告不靈,只好呵責。呵責還不靈,就只好來個「當場抓包」。所謂「當場抓包」就是:親自坐鎮課誦現場,或是突擊檢查,只要被我逮到哪個角落揚起「唱經」聲,一定悄悄走到她的旁邊,輕敲她肩膀,提起她的正念。這樣一來,學眾在戰戰兢兢中,較能提起正念,果然大都就此收斂心神,認真「唸經」。就這樣,終於在我強勢壓陣下,漸漸形成了稍嫌稚嫩且不穩固的「誦經」局面。

有的學眾積習難改,連我在她身邊站著,都還大唱特唱,我怕任由她這麼唱下去,會產生「帶動唱」效應,讓好不容易「轉型」而不再「唱經」的學眾,被拉回到「唱經」慣性,因此不得不走到她身邊,重敲她的肩膀,用資警告。(這就是我在學團唯一使用過的「肢體暴力」。)

另外,我也想方設法,展開「轉型」教學。例如,對一些音盲學眾,「示範誦經」既然效果不彰,我也不容許她們「唱經」唱到無法「斷奶」。於是,我建議她們,先以單一音符,將整部經文或整支咒語一唸到底。單音誦經穩定後,再教她們逐漸遞增──單一音符以一句為單位,第一句經文第一個單音,下一句經文第二個單音。如是兩個、三個、四個、五個音符交錯。無論如何,面對部分音盲、音癡,我已不強求她們掌握「不規則誦念旋律」要領,但至少她們得拋開那些固定旋律的「拐杖」,以免拖累別人,害得大家跟著她們大唱特唱。

我從「矯治唱經」的教學中,深深感到「慣性」的可怕。像這樣無關乎善惡的誦經教學,要矯正學眾的技術慣性,尚且千難萬難,更何況是關涉善惡習性的業力矯治呢?

【跟帖】

曾廣志
感謝法師的有感而發。
末學的淺見是,和諧共鳴的唸經其實也是在培養正念及關照的併用。
正念的部分是自己雖然與外境共鳴,但是旋律不被外境牽動,關照的部分是自己雖有自己的旋律,卻必須時時觀照扣緊大眾的唱誦而至共鳴。
這或許可以說是「隨緣放曠」的具體展現吧。共鳴的關鍵在「隨緣」,「放曠」的部分是能讓自己的心中流露的旋律依舊自然流動。真能做到,可說是不一不異,其中的法喜就不可言喻了!
末學敲打手機螢幕回應至此,心中浮現這些年來各種唸經的場景,共鳴中我是眾中的一份子,念誦中卻依舊保持自己的心與法義交融的感動...真的是如人飲水啊。
感謝法師這麼用心的解說及堅持唸經的重要性,讓末學人在千里外,彷彿又回到各個莊嚴佛堂與大眾共鳴共修,感謝法師的分享與堅持!

釋昭慧
廣志,您這是絲絲入扣、句句珠璣的內行人語!

曾廣志
法師吉祥,感謝法師的回覆...末學人在千里外,對共鳴共修是非常非常懷念的……。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