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

 

   

理性分析,感性分享

——再談「不當疫名宜應終止」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八○四)

109.4.15

成熟公民「共襄盛舉」

 

  拙著〈不當疫名宜應終止〉會引來廣泛回應,其實毫不意外。我甚至非常感謝,臉友們願意陪伴走過這樣的討論歷程。雖然我的陪伴過程是「時斷時續」的,但那真的情非得已,畢竟這一整天,我得上課,處理公務,參加或主持會議,很長時間都無法奉陪各位的討論。晚上回到宿舍已經累癱了,因此也只能稍事睡眠,子夜再醒來工作。

 

  就像莊嚴臉友所說的,這是「理性分析,感性分享」,成熟公民的「品質」,我應感恩並贊歎臉友們成熟公民的「品質」。

 

  就「感性分享」層面而言,新加坡劉宜霖臉友跟帖建議時說:

 

  「還是用『新冠肺炎』比較好。新加坡一貫以Covid 19稱呼。」

 

  我回應她:

 

  「台灣與新加坡不同,新加坡沒有中共軍機與飛彈隨侍在側,所以心平氣和。台灣人對中國的感受,新加坡人很難感同身受。所以我其實能理解台灣人為何特意要稱其為『武漢肺炎』的心情。我只是要談談另一種角度的自我審視。」

 

  也就是說,作為台灣民眾的一份子,我在感性層面,對那些只因「統獨」觀點不同,就可上綱上線到講出「留島不留人」之類暴惡語言,或是恆常面對飛彈威脅,時不時面對軍機、軍艦環伺,理所當然強烈反感。對一個意圖讓人「因恐懼而屈服」的政權,我的內心充滿著質疑,以及奮力抵抗的意志。

 

  這也就是為何作為「和理非」的我,無法認同香港「勇武派」玉石俱焚的策略,卻依然會站在「雞蛋而非高牆」這邊的緣故。

 

  然而為何我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談談另一種角度的自我審視?原因如下數端:

 

  一、「同情共感」的角度:

 

  我對「武漢人」(而非「中共政權」)在此番世紀瘟疫上所承受的苦難,為之惻怛不已,實不忍增益其苦,所以建議官方與媒體改變用語,設身處地以善意改變稱謂。這對台灣沒有損失,可說是「惠而不費」。

 

  二、與「示弱」或「妥協」無關:

 

  稱之為「新冠肺炎」,這不像是「中華台北」之類稱謂,是台灣過往不得不迫於形勢而妥協,勉強嚥下的屈辱。

 

  再者,此時中共政權四面楚歌,除美、歐、澳洲,連東亞、南亞、西亞與非洲,都出現了對他們的反彈聲浪,這讓中國朝野從「厲害了我的國」之高亢心情,突然摔落在「又一次庚子賠款」的沮喪之中,左支右絀,狼狽不已。反之,台灣在數十年「顛躓於途」的困頓與奮鬥之後,終於因傑出明快的防疫表現,與及時到位的國際支援,而獲得了各國朝野的高度肯定與贊歎。

 

  在此形勢之下,台灣對「武漢人」表達善意,沒有對中共政權「示弱」或「妥協」的問題。

 

另一種角度的自我審視

 

  三、避免落入「訴諸傳統的謬誤」:

 

  許多臉友用過去「地名加病名」的許多疫病名稱拿來類比。莊世明臉友回應得好:

 

  「我們不能把過去的錯誤,拿來合理化今天的歧視。」

 

  例如,援用「香港腳」或「非洲豬瘟」等等病名為例,我的看法是,這是「訴諸傳統的謬誤」。慣例倘若有誤,不代表現在依然需要保持慣例。

 

  臉友封賽門請我為「香港腳」仗義執言,這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因為,為「香港腳」正名「足癬」,根本一點都不困難,而且足癬古已有之,其發病根源並非香港,命名為「香港腳」,可說比「武漢肺炎」更加「查無實據」,我們理所當然應該為「足癬」正名。

 

  更以「非洲豬瘟」為例,嚴肅而言,如果非洲人民明確表達他們不喜歡「非洲豬瘟」,我們就不宜稱其為「非洲豬瘟」。就像原住民不希望我們稱他們為「山胞」一樣,我們不能一廂情願,認為「山胞」之名是表達對他們的高度友善,因而堅持不改其名。

 

  四、其次檢視「訴諸不正常國家」的理由:

 

  臉友Pasang Hsiao認為,「要先辨別不正常國家人民充分知情的意願,不是先把反歧視的道德投射其上。」他認為,「對中國人民的善心理解值得鼓勵,但對中共政權以謊言暴力操弄輿論與思想人心之邪惡,必須有更深入暸解、揭發與應對。」

 

  我的回應是,反歧視,這是正常人性的道德標準,這不是「投射」到誰身上的想像。至於該國家是否「不正常」,並不是合理化吾人之歧視的好藉口。但我認為,Pasang Hsiao這樣的反應很好,至少他非常直心,不會硬坳著說:「武漢肺炎一詞,何歧視之有?」而是坦承,要以這種稱謂,來對待這種「不正常」國家的人民。也就是說,這種稱謂來自某種「不正常」的條件。

 

  然而,「不正常」國家人民,是否真的沒有「充分知情的意願」?準確地說,他們應該是沒有充分知情的「權利」(而非「意願」)。但倘若因此就可以用他們不悅的名字來稱呼他們,那可真是「神邏輯」。因為這只證明了一點:所有「不正常國家」的民眾都會具足雙重苦難--忍受不正常政權的統治與權利剝奪,同時還要忍受外方自認為理所當然的歧視用語。

 

再說一句,這種對付「不正常」國家人民的心態,難道就很「正常」嗎?

 

「自通之法」與「業習」審視

 

  五改作「中國肺炎」或「中共肺炎」是否可行?

 

  有臉友問道:是否可稱作「中國肺炎」?成安然臉友立刻提醒道:「我反而覺得這更帶歧視,這嚴重連帶華裔一起被歧視。」看來,臉友理性討論的過程,確乎可以互相增益。

 

  個人以為,這種讓中國朝野極其忿怒的名詞,其實是中共媒體與網路的「病毒源自美國論」,招感到了美國川普總統的反擊。這都是果,而不是因。

 

  然而,當這種不快果報現前之時,吾人是要用口舌之快來激發各方的魔性,還是要用智慧善巧來提昇各方的善性?這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即便是川普總統,也在美國華裔表達深切不安的反應之後,從善如流以改口,不再稱作「中國肺炎」,而改稱作「中共肺炎」,以縮小打擊面。因為他確知,這種名詞真的會激化美國社會對華裔(乃至亞裔)的歧視(乃至仇視),絕非國家之幸,社稷之福。

 

  承上所述,成安然臉友則問道:「如果稱作中共肺炎呢?為了紀念中共掩飾疫情帶來的災害。」Lucas Chang也這麼說:「我們應該改成歧視掩蓋疫情的人,那是誰?」我的建議是:針對「掩蓋疫情」所造成的人類災難,我們應該「呵責」而不是「歧視」他們。「呵責」理直氣壯,「歧視」則把自己的道德高度也拉低了。

 

  六、以「自通之法」的道德黃金律為倫理判準

 

  臉友Lucas Chang說:「話說大清國時稱支那不歧視,今日怎就變成歧視了?」我認為,這與「心態」有關。當西方人在稱呼「支那」的脈絡裡,注入了歧視,「支那」就成了歧視用語。這也引發曾廣志臉友在馬來西亞被稱作「支那人」(Orang Cina)的寶貴經驗分享。

 

  與「支那」用語相同,「源自中國武漢地區的肺炎」沒有歧視,但「武漢肺炎」的稱謂,就帶有歧視意味,特別是當對方已經要求不要這樣稱呼之後,還刻意如此稱呼之時,那就肯定有歧視意圖。

 

  Lucas Chang提到「中國共產黨做了不少壞事,有朝一日中國人被歧視,這能怪誰呢?」我想的不是中共「怪誰」的問題,要中共「不見怪」,未免太為難自己了!我只想自問:

 

  我願意被這樣稱呼嗎?如果我不願意,那麼我就謹慎守口。

 

  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自通之法」,儒家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學上稱之為「道德黃金律」( Golden Rule),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全球倫理」(Global Ethics)。

 

  不須增長「惡的業習」

 

  進以言之,即便加在對方身上的名謂,在呼名者本身來看是多麼美好,多麼恰當,多麼善意,但只要當事人不樂意被如此稱呼,我們就要給予尊重。舉例而言,倘若原住民已善盡「不想被稱作『山胞』」的告知責任,我們還硬要聲稱:「我偏要叫原住民為『山胞』。」那麼,即便很幸運,沒有激發起對方的魔性,招致對方的報復,至少,我們已在不知覺間增長了自己「惱害別人」的業習。這種「你不要X,我偏要給你X」的業習,終將會給自己帶來與人互動間的衝突,甚或招感自身的深切苦難。

 

  若更深細觀照,就會知道:即便他人因其器度與高度,而不對自己施以報復與反撲,然而這種「惱害他人」的意念與言詞,依然會在每一個當下,讓身體因「惱害之火熾然」而默默承受其苦。惡念投射出去,先受懲罰的就是自己,修學「身念處」而對身體的覺知力足夠敏銳的人,最能體會這種苦受。

 

  因此,即使不是為了對方,而僅是為了自己,也要自我審視:「我是否有在用不良的業習來為難自己」?「我是否在拿別人的惡來懲罰自己」?

                

  八、請不必陷入「動機論」

 

  其實我很少在爭議上,表述自己的心境,大都只是就事論理。而且長期受到種種辱謗,我也早已「債多不愁」。但是面對某些動機論,不妨表述一下自己的心境吧!

 

  有臉友拋了「走江湖」三字,我回應他:

 

  有誰在「走江湖」呢?要知道,講這種「政治不正確」的話,而又反對中共政權,這是兩邊都不討好的。那需要很大的道德勇氣!用「走江湖」心態的人辦不到!

 

  同樣的,也有臉友嘲諷我:「該有的都有了」,「不要毀掉自己的一世英名」。我的回應是:

 

  一切來自天地世間,一切回到天地世間,生命都將化為塵土,有什麼我「該有」的事物?我只隨時警惕自己,不必為了「於同溫層取暖」而增長自己軟弱、鄉愿的惡習。該做的,該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說真格的,若我在意「一世英名」,就不淌這渾水了!

 

不能養成「因恐懼而屈服」的業習

 

 九、關鍵是「心態」

 

  最後以兩個故事作結:

 

(一)被稱作「緬甸人」

 

  民國八十七年,我應敬愛的緬甸帕奧禪師之邀,到仰光參加「帕奧禪修中心」的開幕式。結束後轉到毛淡棉(Moulmein),參訪舉世聞名的「禪者朝聖之鄉」──帕奧禪修中心。有一幕場景,我永生難忘:到達帕奧禪修中心的第二天,我進入森林深處,在帕奧禪師帶領下,參觀當時正在興建中的大禪堂。禪師對著工地上的一位緬甸比丘,竟然如是地介紹我:

 

  「She is a Burmese.(她是緬甸人)」

 

  我確實與緬甸有一段深厚的緣份──父母為避「赤禍」而逃到緬甸,我是在那裡出生的,八歲才因尼溫政府排華而返回「自由祖國」台灣。但是,無論在客觀的國籍認定層面,還是在主觀的族群認同層面,我從未自視為「緬甸人」。然而在那個當下,我竟然對禪師的這句話感到無比歡喜。何以故?我感受到的是「心態」,是禪師用他的無量慈心,表達著一種全然接納我這個來自「異鄉」的人的厚意。是這份慈愛與溫情,讓我感動莫名,默然接受了「Burmese」這樣的定位。

 

(二)被稱作「中國台灣」

 

  在三年前,一次研討會舉行之前,會議論文集的校對同學打手機來問我:某位曾在玄奘大學宗教系讀書,刻在中國大陸修讀博士學位的馬來西亞華裔學生,於其會議論文中,稱台灣為「中國台灣」,這樣是否妥當?我一聽,火速打手機過去找那位學生,將她重重責備了一頓。

 

  她頗感委屈地說:「這是大陸所規定的用語。」

 

  我堅決表示:「是的,『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我同情妳在大陸的處境。但是既然這場會議是在台灣舉行,我就不容許我們所出版的會議論文集,在任何角落出現『中國台灣』四字。」

 

  有一位大陸學者向我邀稿,但我遲遲沒有交稿。他向其他友人從旁探聽,是否因為他不慎涉入幾年前的「批印」事件而「得罪」了我,我向友人解釋道:

 

  「請告訴這位教授,大家在思想上各自表述,沒有『得罪』與否的問題,我之所以遲疑,是因為不希望,我的姓名與職銜前面,被冠上『中國台灣』四字。但我也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難處,因此,我就不為難他了。」

 

(三)我的反思

 

  試問,為何我對被稱作「緬甸人」與被稱作「中國台灣」,會有這麼鉅大的情感落差?關鍵不只是「稱謂」的本身,而是「稱謂」後端所隱現的「心態」。

 

  許多善良的大陸親友,以「兄弟一家親」的熱情對待著我,這些點點滴滴的溫暖與慈愛,我絕不敢或忘。而且「中國」與「台灣」二詞,拆開來看也都毫無歧視意涵,但當我被強制冠上「中國台灣」這樣的稱謂,並且既不准我被稱作「台灣」,也不准我被稱作「中華民國」之時,我深深感受到一股排山倒海的壓力,這種壓力迫使我必須奮力反抗。

 

  近期中國接踵而來的種種「不如意事」,以及被稱作「武漢肺炎」或「中國肺炎」的忿怒與無奈,或許可以讓中共政權沉澱反思,為何大部分台灣民眾面對他們的「軟硬兼施」,會如此地「軟硬不吃」?真的,關鍵在「心態」二字。無論是「溫柔地讓我就範」,還是「粗暴地讓我就範」,我都無法束手就縛。

 

  更深層的自我觀照就是:「中共政權」只是讓我「借境修心」的一次機會,我的敵人在根源處不是「中共政權」,而是「恐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提醒著我:「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我絕不能養成自己「因恐懼而屈服」的業習,否則想要「究竟涅槃」?門兒都沒有!

 

  新冠肺炎,讓人類面對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這對任何國家與族群,都是極其嚴酷的考驗。然而它也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機會。其他機會姑置不論,在「歷盡劫波」的當下,中共政權或可深自警惕:原來大象可以輸給跳蚤,航空母艦可以輸給小小病毒。從樂觀的一面來看,其實只要掌權者的心念一轉,心態一改,中國的前途依然是海闊天空,台灣也真的會成為他們最好的「弟兄姊妹」。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