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與Yueh-Wen Lu於新竹聖經書院會合,參加基督教亞洲教會協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於聖經書院舉辦的基督教亞洲普世婦女大會(Asia Ecumenical Women Assembly),並於下午的宗教對話場次,發表簡短演說:〈身與心的洞察與解脫〉(Insights and Relief of the Body and Mind)。同台發表者有來自印尼的伊斯蘭教友,來自印度的印度教友、來自新加坡的天主教修女。大家各自就著本場次的主題:Towards Nurturing Spirituality and wholeness of life, which emphasize, affirms and essential for reconciliation(悅文譯作:邁向培養靈性與整全生命,再次強調與創造的和解、更新和修復), 各抒己見。
CCA(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網站刊出相關報導〈Interfaith women representatives discuss spirituality and wholeness of life〉。
身心觀照與宗教交流
108.11.23 同台發表者有分別來自印尼的伊斯蘭教友、印度的印度教友、新加坡的天主教修女。(圖片引用自CCA網頁)
我偶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也會在國際會議場合,直接使用英文來發表論文,但由於平素很少使用英文與人交談,很難驟然進入英語語境,所以大都全程讀稿,減少了暢所欲言的活潑性。非常感謝悅文姊妹的義助,為了避免這個缺憾,她不但事前將我的論文譯成英文,還於現場擔任口譯。
我從佛法的修學目標──「離苦得樂」出發,接著提到佛陀的教法,把「身」與「心」當作修學工具與觀察對象,讓人們洞察「實相」──外貌、內涵、整體呈現、潛在功能、顯性作用、構成要素與未來趨勢,從而達致「苦」的終極解脫。
之所以將「身」與「心」當作觀察重點,原因有二:
108.11.23 盧悅文姊妹(右一)義助,不但事前將法師的論文譯成英文,還於現場擔任口譯。
一、這是吾人觀察可及的內容。任何觀察的對象,都不脫離物質與心理的範圍,人們無從去作物質與心理以外的觀察,也就是說,除此之外的內容,吾人無從體驗。既然無從體驗,也就無從檢核並據以判定,其內容究竟是真是假?到底存在與否?例如:「不滅的靈魂」,這是吾人無法體驗且無從檢核的。也因此,為了避免各說各話,引來無謂的爭端,佛陀將這些無從體驗、檢核與判定的內容,一律予以擱置,而將教學重點,放在眾生所在意的物質與精神。
二、這是吾人所在意的內容。在諸般物質之中,吾人最令人在意的是身體的安危苦樂。人們對身外之物的變化乃至毀滅(例如樹倒、枝斷、枯葉飄落),除非會影響到自己的安危苦樂,否則不會特別在意,但對身體的變化乃至毀滅,卻是萬分在意,因為這會牽動吾人的苦樂感與存在感。也因此,佛陀教導人們,以身與心為觀察對象。
接著依「寧靜專注」(定學)與「觀照實相」(慧學)二途,分別講述其離苦得樂之道。
108.11.23 基督教亞洲教會協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舉辦的「基督教亞洲普世婦女大會」與會來賓。
最後,總結佛教的修持方法,圍繞著「身」與「心」為軸心,大致不外乎三大類對於身與心的觀照:
一、觀察自己的身與心,把自己的身與心當作關懷的對象。
以念息法為例:隨著吸入與呼出的氣息觀察,逐漸培養出了強大的專注力,再以這強大的專注力,拿來當作精密的掃描器,掃描自己身、心的樣態,於是就能洞察:原來身心在每一剎那,都不斷地發生變化,從未有一刻停息。這就是現象界「無常」的法則。原來,身心在如此迅速地生滅變化過程中,吾人完全找不到任何短暫停留而可被執取為「我」的內容,這是就是現象界的「無我」法則。
二、觀想別人的身與心,例如慈心觀(巴利語:Meta,Meditation on Loving Kindness),把他人的身心當作自己所要關懷的對象。於觀想中擴散慈悲的柔光給對方,對別人的身與心,發出專注的憶念與祝福,並且養成關懷他人身心的良好習慣。
三、觀想佛陀的身與心,觀想佛陀無量的光明、莊嚴的色相,或是觀想自己沐浴在佛陀的功德大海之中,久而久之,將產生典範的熏習力量,與增長正面能量的效果。即使是以佛陀作為觀照的對象,所觀照的也不外乎是佛陀的身與心。
特別是,當一個人如果處在身心軟弱或沮喪、恐懼之時,很難透過一己之力,提升到專注力強大而洞察力敏銳的狀態,這時他可以念佛,亦即把自己的意念專注在佛陀的身相、功德。這時他已把佛陀當成是生命典範,在繫念佛陀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提昇自己,超拔於身心軟弱或沮喪、恐懼的困局之上。
在最後的問答座談時段,有聽眾問到宗教交流的極限。我的回答是:
從佛法觀點來看,世間的宗教人有兩種,一種是用宗教辭令合理化乃至強化集團或個人暴力,施以種族、階級、性別(包含對女性、同志與性小眾)歧視的教士與信徒,另一種是嚴拒如上種種暴力與歧視的教士與信徒。這兩種人存在於每一種宗教之中。即使反暴力的佛教也不例外,充斥著男性沙文主義的惡見、惡習,以及宗派、傳承的優越感。
對於前者,即使是佛教徒,我依然與他們的心理距離非常遙遠。後者即使來自不同宗教與不同宗派、傳承,我仍視他們如姐妹兄弟。因為,我們的心靈是非常親近的。
庭園留影與車程閒談
108.11.23 昭慧法師與悅文於聖經書院的庭園合影。
聖經書院的庭園很美,步出會場後,妙傳法師為悅文與我,以書院樹叢為背景,拍了幾張美美的照片,
對了,悅文今天還帶來其令尊盧俊義牧師送給我的好茶葉,以及她送我的蘋果酥。反倒是我,匆忙出門,原本要致贈盧牧師與悅文的霧社高峰有機茶,竟然忘了帶出來!(改天一定要補寄過去)
回程順道載悅文至桃園高鐵搭車。因逢假日塞車,車程約一個半小時。我們就這樣談教會,談社會,也談生活點滴。
不免談到心頭最為牽繫的香港。我提到一項觀察:香港人是非常擇善固執的。例如:當星馬地區的華人早已審時度勢,改用簡體字之後,僅剩台、港二地使用繁體字。尤其是緊鄰深圳、珠海的香港,絕對堅持使用繁體字。那已不只是選擇一項書寫工具,更承載著一種文化薪傳的使命感與認同感。這種為了理念,打死不退的強勁力道,真是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