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

 

   

 舍利弗與大迦葉對「正法久住」的鉅大貢獻

──佛世時的結集與佛滅後的結集

《長阿含經》講學札記(二)

                釋昭慧

107.10.5~6 昭慧法師於花蓮慈善寺講《長阿含經》。

臉書留言錄(之六一四)
107.9.29

  今晚續說舍利弗於佛在世時對法與律的結集。這是從一法、二法、三法、……增數而作辭典式或索引式的結集,而且法與律一併處理。這與大迦葉於佛滅度後所主持下的結集,各自呈現了結集模式的不同特色。
大迦葉主持下的結集大會,由阿難誦法,優波離誦律,法與律分別結集。待與會大眾印可後,把佛陀教法依「九種事」而拉出蘊、處、緣起、食、諦、界、道品、八眾等相應的綱目架構,把佛陀規制分作兩大綱領:一、依波羅提木叉的成文法(從重罰到輕罰次第),二、隨佛而學的成文法或不成文法(依類相從)。
有趣的是,兩位尊者都有「佛滅後,教法可能會因弟子的資質與根性而傳誦紛歧,乃至因此分裂」的危機感。大迦葉是因為聞知佛陀滅度後,跋難陀竟然發出不當言論,認為爾後不再有佛陀對他們言行舉止的糾正,可以放任自由,因此深感憂慮,認為佛陀教法必須結集定版,以免爾後異說紛紜,行為規範的尺度寬嚴不等。
舍利弗則是因為眼見耆那教開祖摩訶毘盧(大雄,即尼犍陀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過世之後,弟子們異說紛紜,鬪諍不已,所以感慨萬千,認為尼犍陀若提子的法教並不究竟,難免產生爭議,但佛陀教法是無上正覺之教法,若能認真、精準地持守這些教法,應可避免產生爭議。
兩位尊者都對教法的流傳,有深切的危機感,兩人的因應之道竟都是「結集」。大迦葉結集於佛滅後的安居期間,地點在王舍城郊外的七葉窟。舍利弗則結集於佛將涅槃之前三個月。至於地點,《眾集經》說是在波婆城,佛患背痛之時。對照《遊行經》,那個時間點,正是佛陀宣告「三個月後將入涅槃」之際。舍利弗於佛宣告三月入滅後,即向佛啟請:要先佛而入滅,因此回家鄉(王舍城郊外的那羅村)(見《雜阿含  今晚續說舍利弗於佛在世時對法與律的結集。這是從一法、二法、三法、……增數而作辭典式或索引式的結集,而且法與律一併處理。這與大迦葉於佛滅度後所主持下的結集,各自呈現了結集模式的特色。
大迦葉主持下的結集大會,由阿難誦法,優波離誦律,法與律分別結集。待與會大眾印可後,把佛陀教法依「九種事」而拉出蘊、處、緣起、食、諦、界、道品、八眾等相應的綱目架構,把佛陀規制分作兩大綱領:一、依波羅提木叉的成文法(從重罰到輕罰次第),二、隨佛而學的成文法或不成文法(依類相從)。
有趣的是,兩位尊者都有「佛滅後,教法可能會因弟子的資質與根性而傳誦紛歧,乃至因此分裂」的危機感。大迦葉是因為聞知佛陀滅度後,跋難陀竟然發出不當言論,認為爾後不再有佛陀對他們言行舉止的糾正,可以放任自由,因此深感憂慮,認為佛陀教法必須結集定版,以免爾後異說紛紜,行為規範的尺度寬嚴不等。
舍利弗則是因為眼見耆那教開祖摩訶毘盧(大雄,即尼犍陀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過世之後,弟子們異說紛紜,鬪諍不已,所以感慨萬千,認為尼犍陀若提子的法教並不究竟,難免產生爭議,但佛陀教法是無上正覺之教法,若能認真、精準地持守這些教法,應可避免產生爭議。
兩位尊者都對教法的流傳,有深切的危機感,兩人的因應之道竟都是「結集」。
大迦葉結集於佛滅後的安居期間,地點在王舍城郊外的七葉窟。舍利弗則結集於佛將涅槃之前三個月。至於地點,《眾集經》說是在波婆城,佛患背痛之時。對照《遊行經》,那個時間點,正是佛陀宣告「三個月後將入涅槃」之際。舍利弗於佛宣告三月入滅後,即向佛啟請:要先佛而入滅,因此回家鄉(王舍城郊外的那羅村)(見《雜阿含經》第六三八經,《相應部》與《增壹阿含經》則說是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地點容有歧說,入滅三月前的時間點則說法大同)。
可以說,舍利弗與大迦葉,都在法(佛陀教法)與律(僧團規制)的結集方面,作出了「令正法久住」的鉅大貢獻。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