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口號下的歷史失憶症
臉書留言錄(之三六五)
105.11.19
前兩天,看到臉友劉家修女士所連結的文章:〈唐宋在日本,明朝在韓國,大清在中國,民國在台灣〉(http://beyondnewsnet.com/20160507/25508/,作者:斷雁叫西風,Posted on 2016-05-07 in 歷史),因事忙而不及細讀,卻是印象深刻,所以擱在心裡。
際此週六假日,忽然想起這篇文章,於是點出拜讀。
雖然久已疏遠於中國歷史,雖然已在佛法薰陶下,超越了國族主義的精神藩籬,但是拜讀到臉友連結的如下長文,回顧漢民族因蒙、滿入侵而文明大幅退轉,面對當前在「民族融合」口號下,罹患歷史失憶症,所作的沉痛反思,還是不禁為之愀然,並且對先賢壯烈成仁的凜然氣節,肅然起敬!故於文末摘錄幾段,聊供自我省思。
但作者是否會過度概約地美化了宋以前的漢民族文明?以我有限的歷史知識,未敢妄下論斷。
只是看到本文所述:「舉行『清軍入關360周年紀念活動』,在滴血的屠刀前高呼『民族融合』」,不禁憶起:孫中山先生發起國民革命,其口號是「驅逐韃虜」,民國成立後,口號改成「五族共和」。
看來政治人物換了位置,可能確實會換掉腦袋。「馬上打天下」時,可能會在意「轉型正義」;「下馬治天下」時,就得要提醒大家:「向前看,不要向後看」!意思是:這時倘若激化了對立情緒,冤冤相報,對活著的人沒有好處。
也因此,雖然葉劍英披露十年文革遭受迫害及死亡的驚人數字(註一),但中共執政者最後還是設定「四人幫」為標靶,而不敢為那無以計數的冤魂,執行「轉型正義」。
即便官方隱諱,民間依然流傳各種文革傷痕的文學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
民間的歎息與官方的處斷,這是兩件事。在台灣,官方檔案業已陸續解密,在揭露真相之後,如何在「族群融和」與「轉型正義」之間拿捏分寸?如何避免落入冤冤相報的仇恨意識?如何避免無限擴大「轉型正義」的處理範疇?如何為這樣的處理範疇,提出一套大家心服口服的論述(如有人建議:真相調查僅限於「二二八事件」,不涉及「白色恐怖」)?這真是走在鋼索上的千古難事!
(註一)
十年文革遭受迫害及死亡人數:
(1)規模性武鬥事件4,300多件,死亡123,700多人;
(2)250萬幹部被批鬥,302,700多名幹部被非法關押,115,500多名幹部非正常死亡;
(3)城市有4,810,000各界人士被打成歷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階級異己分子、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反動學術權威,非正常死亡683,000多人;
(4)農村有520多萬地主、富農(包括部份上中農)家屬被迫害,有120萬地主、富農及家屬非正常死亡;
(5)有1億1,300多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打擊,557,000多人失蹤。
詳參何與懷主編,王亞法等著:《文革五十年祭》,台北:秀威,2016,頁216 。
文摘
〈唐宋在日本,明朝在韓國,大清在中國,民國在台灣〉
作者:斷雁叫西風
★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制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的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獨立支撐數十年。
★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北方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而且這個數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幾百萬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於瘟疫,飢餓的人口,那麼也至少屠殺了80%以上,據記載,宋人到中原發現,中原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裡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
★可以說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漢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市民社會的發育,新型商業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舉,且倭主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往攻,結果船隊被暴風雨所摧毀,日本人從此將此風稱為「神風」。二戰中「神風敢死隊」 即出自這個典故。明亡,朝鮮和日本認為中國已亡,日本從此蔑稱中國為「支那」。明治維新,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日本曾打着「攘夷主義」的旗號發動甲午戰爭等對清戰爭。唐、宋、明時作為對中國文明衷心傾倒的兩個附屬夷國,日本和朝鮮至今因還因宗主國文化淪喪而對中國存有偏見。
★試問,有哪裡個民族的皇帝可以在亡國時羞愧自縊,寫下「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沉重語句?試問,有哪裡個民族的軍人可以在城破被俘後,留下「城亡與亡,我意已絕,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州百萬生靈,既屬於爾,當示寬大,萬不可殺」的感人迴音?沒有。
★當然,也沒有哪裡個民族皇帝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還說著「量中華之力,結舉國歡心」的無恥字句。也沒有哪裡個民族的軍人可以懦弱腐敗到使名詞「八旗」成為一個徹底的形容詞。漢文化是包容的,但不是精神的垃圾桶。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場場慘絕人寰,死者無不以數十百萬計。
★明成祖時期全國人口為6659萬人,到清世祖時期,全國人口只剩下1448萬人。人口從明末的7000萬銳減了近80%,約有5500萬漢人慘遭屠殺。馮玉祥說:「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長期統治之後,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
★然而,我們愉快地將其忘記,舉行「清軍入關360周年紀念活動」,在滴血的屠刀前高呼「民族融合」。次次剃髮易服、圈地運動,份份「禁書令」、「禁海令」,場場動輒萬人「誅九族」的文字獄,殺盡了最後一位有智能有骨氣的漢人,抄盡了最後一本閃着星點思想火花的書籍。海瑞大膽直言的陣陣清風,顧憲成東林講學的縷縷迴音,徐光啟渾天儀前躑躅的片片背影,都已從歷史的長河中被抹去。只留下禍患百年的愚昧與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