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旁觀抒感
釋昭慧
107.6.16 玄奘大學宗教系畢業生茶會。
107.6.16 畢業典禮現場,與兩位傳播學院好友:劉念夏院長、諸葛俊主任,快樂合影!
107.6.16 與畢業典禮的致詞貴賓應心系林念慈校友,BBC百大傑出女性之一,於典禮會場喜相逢。
107.6.16 畢業典禮即將開始,於玄奘大學元亨堂。師生濟濟一堂,二樓觀眾席坐滿了畢業生家長。
107.6.16 畢業典禮結束,元亨堂前,漂亮風車點綴在美麗校園的綠草坡上。學生與家長們迎著習習涼風,曲終人未散,綠野任遨遊。
臉書留言錄(之五五六)
107.6.17
有臉友問我,為何我昨天於臉書上,只上傳畢業典禮之前或之後的照片與即興報導,卻唯獨不見典禮過程的任何內容?那豈不才是活動的精華與主軸?
原因是,學術主管都被安排在講臺上就座,從我所在的位置,再拍也只能拍到致詞、表演或頒獎過程的人物背影,而且還是背光。
再者,大剌剌在講臺上拿著手機拍照、鍵字、上傳臉書,未免也太過失禮,太目中無人了。
這證明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定理:
站在群眾前的講臺(或舞臺)上,無論你是主角還是配角,心裡就得存著觀(聽)眾,因此,你必將在眾目揆揆下,失去些隨心所欲的自由!
典禮結束後不能憶述一番嗎?可以的,然而,人生宛如走馬燈,我可能會在當下捕捉並分享一幕幕人生場景,但實在沒有「回眸顧戀」的從容心思。
不但畢業典禮如此,各種大型研討會或儀典莫不如此。忙碌的生涯,讓我很少於各種活動結束後,憶述活動過程,乃至自己的致詞或發言內容。此所以一部「口述歷史訪談錄」,可以被我拖延十年才出版。
忽然想起,昨天倒是漏拍了一張校長於典禮尾聲,帶著幾位主管飆歌的鏡頭。那時系主任們都已下來為畢業生撥穗完畢,我確實可在講臺下隨心所欲,拍照、po文,但那首歌吸引了我!近年老在營隊結束或畢業典禮上聽到它,起先不怎麼看得上眼,但聽過幾遍以後,不知覺間竟也對它的旋律生起好感(雖然,至今我連這首歌的歌名,都還「蒙查查」)。
我當下佇足聆聽,靜靜欣賞著校長與同儕們的歌聲與舞姿,感懷於這些可敬的首長與同仁,如此認真融入每一個校園情境的忘我精神;我還端視舞臺下的傳院學生,看他們一同哼唱,跟著節拍搖身擺手,不禁感染著這些大孩子無比的青春活力。回頭看宗教系(乃至社科院)的畢業生群,他們即使沒有離席,也大都端身正坐,禮貌地隨喜聆聽,卻沒有跟著哼唱或搖身擺手。
這總不會是「內向或外向」的個別差異,是吧?是科系差異的專業薰陶使然嗎?於此任教已二十年,學生熱力四射的「狂嗨」場面,我躬逢其盛的次數並不算少,總感覺這類「狂嗨」的場子,傳播學院與社科院的學生表現迥異。前者立刻配合臺上的演出,熱情奔放地歡呼、擺動,這種善意,很能鼓舞臺上的演出者。後者則好似一群法官、老僧、社工師與諮商師,隨時準備置身事外,與案主保持理智且禮貌性的距離!
這麼專注觀察,比對反思的結果就是,我反倒忘了拍照抒感。回神過來時,歌舞已歇。
趁著端午連假,公務與稿債的喘息方休,因茲憶述、抒感如上!
|
宗教系所畢業班師生合影。
|
|
頒獎:碩職班張章得同學獲學業優良獎與社會關懷獎。
|
|
全校的才藝成就獎不到10位,本系佔2席:漢藏口譯專業的陳泰璿同學(照片四),芳療專家洪立明同學(照片三中後)。
|
|
今天的畢業生茶會上,很意外地,收到碩士班陳泰璿同學的一束花!
泰璿是玄奘大學宗教所高材生,少年時期已受過藏傳佛教五部大論的嚴謹學術訓練,兼復精通漢藏語文,故於藏傳佛教高僧或仁波切說法的場合,常受邀擔任漢藏口譯。
近年在宗教所,我看到幾位藏傳佛學研究基礎扎實的青年,於本所接受宗教學與跨宗派的佛教學術訓練,拓展了更為寬廣的研究視野。若能持續不懈,假以時日,必是法門龍象或傑出學者。泰璿就是其中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