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性稱異」——宗教與藝術在「性/別」主題上的交會
——與泰國同志僧人Ven. Shine的晤談
釋昭慧
與Ven. Shine在一幅泰國作品前合影。這張攝影以窗框(隱喻十字架)後面兩位男同志的背影而構圖,隱喻同志們受到宗教框限的苦悶。
Ven. Shine的ppt圖檔:Jazz從katoey身份轉為比丘。
與Ven. Shine進行對談。
聽眾一隅。
在一幅泰國作品前攝影。這張攝影以窗框(隱喻十字架)後面兩位男同志的背影而構圖,隱喻同志們受到宗教框限的苦悶。
臉書留言錄(之五八一)
107.7.21
下午,到臺北市中山北路朋丁(pon ding)藝術空間,參加2018「因性稱異—宗教?性別?藝術?」多元成展亞洲交流展的開幕、演講暨與談活動。這是一個國際性的策展活動,含台灣、泰國、日本、韓國藝術家的參展作品。本次展示的作品主題——「因性稱異」四字,取基督新教「因信稱義」之諧音,以藝術手法,呈現LGBT族群在宗教中所受到的限制,以及破繭而出的願景。
5:30開始,主辦單位安排Ven. Shine Waradhammo法師以「泰國佛教與同性戀—同志僧人觀點分享」為題,進行一小時的演講,接著我再依其演講內容,進行約40分鐘的對談。
與Ven. Shine Waradhammo雖然素昧平生,但是彼此都很期盼這一次的會面。Ven. Shine告知:他於七年前透過國際媒體,看到我主持全球第一個佛化婚禮。他還將這場佛化婚禮的畫面,放在他這次演講的ppt中作為結尾。我則對這樣一位在泰國佛教界乃至在泰國社會裡,現身說法且為LGBT爭取權益的同志僧人,甚感敬佩,並且很想聽聽泰國社會與佛教界對LGBT的態度。
Ven. Shine展示一張Jazz由katoey轉換成比丘身份的對比圖像。Jazz曾於katoey選美會中摘下后冠。katoey,一般稱作「人妖」,個人認為這個名稱不宜。
這張照片讓人印象深刻。想到曾為法政大學教授的比丘尼Dhammananda法師,至今猶受到泰國佛教界的抵制,看來充滿男性沙文氣息的泰國佛教界,對保有男性器官的變性人,還比對女性來得較為友善。
由於這是一場收費的演講與展示活動,聽眾竟然坐滿了二樓的演講空間,讓我頗感意外。
更意外的是,座中竟然有蘇貞芳牧師全程聆聽,並於Q&A時段,直率地表達了她對基督教界反同的批判。與蘇牧師是在五年前於雙連基督長老教會聚首;當時勵馨基金會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念,舉行感恩禮拜,邀請我代表佛教於禮拜中表達祝福,蘇牧師則主持禱告,大家共同期許建立一個「終止性暴力 共創性別公義的社會」。五年後的今天,與她依然因「性/別」主題的因緣而在此晤首,內心非常喜悅。
於朋丁三樓主展的作品,是侯俊明先生的「女島」系列圖像。經青年畫家劉星佑先生介紹,方知侯俊明先生是藝術界資深前輩。回來Google了相關資料,原來他的作品擁有當代台灣藝術畫家在國際拍賣的最高紀錄。
這次很開心認識三位青年朋友:本次策展的走路草農/藝團劉星佑與陳漢聲兩位青年藝術家。還有擔任口譯的陳彥霖先生,他是我國赴泰公費留學生,就讀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他口譯得非常流暢,偶而遇到Ven. Shine述及「無我」(Non-self)或「空」(Emptiness)的概念,也會謙遜地請我向聽眾作點佛法上的補充。
這次的演講與對談,內容非常豐富。可惜我明日續講《瑜伽師地論》,今晚還得備課,無法就本日演講與對談的內容作一概述,只能上傳幾張照片(保保與志華拍攝),略述本日與Ven. Shine的晤談情景,以饗臉友。
【臉書大頭貼說明】
107.7.21 於朋丁的2018「因性稱異—宗教?性別?藝術?」多元成展亞洲交流展,在一幅泰國作品前攝影。這張攝影以窗框(隱喻十字架)後面兩位男同志的背影而構圖,隱喻同志們受到宗教框限的苦悶。
宗教解決了很多問題,但它製造的問題也真不少。台灣的反同、恐同宗教人士,在前年釋憲案挫敗之後,近期已大張旗鼓,捲土重來,提出反同婚公投案,而且在各種宗教聚會場合,積極動員信徒連署。
滿口「慈悲」與「愛」的宗教,如此大剌剌地把宗教內部的偏見與禁忌,套到全民身上,桎梏著龐大人群的心靈與行動,讓他們因而受苦。無怪乎參觀藝術展到此之時,主辦單位攝影師特別請我駐足於此,攝影為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