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

 

   

  經過多年的努力,隨著社會聲望提升,追隨者也與日俱增,但被視為正義化身、社會良心領航者的昭慧法師並不因此自滿。

  她提醒自己,即使是修行人,身為領導者也要留心細行,以戒律來守護身心,以免為自己的權力欲合理化,權力薰心而不自覺。

  經過多年的努力,隨著社會聲望提升,追隨者也與日俱增,但被視為正義化身、社會良心領航者的昭慧法師並不因此自滿。

  她提醒自己,即使是修行人,身為領導者也要留心細行,以戒律來守護身心,以免為自己的權力欲合理化,權力薰心而不自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當佛教界面臨外境的橫逆或誤解,大多只能默默承受;至於一向被忽略的弱勢團體,就更是只能躲在社會的角落,無言地面對所有的不公與不平。但是,每當有這類的情境出現,還是可以看到一位瘦弱、嬌小卻堅毅的法師,挺在人群中伸張正義,甚至帶動許多人、許多團體,共同為理想堅持著。

  這位瘦弱的昭慧法師,就是早年以專心研究佛學自期,最後卻一步步扮演領航的工作,面對社會的種種不平顛倒現象,轉而成為佛教界護教、護生工作的重要帶領者。

昭慧法師帶領著弘誓學院的師生,以及有共同願力的團體,從早年護衛佛教形象的「思凡事件」,七號公園護持觀音像,乃至組織關懷生命協會,及近年來一連串護教行動,帶給世人極深的印象。

 

要慈悲也要大雄力

  提起這些從引人矚目,到吸引眾多人共同參與的活動,昭慧法師感慨地說道:「中國社會習慣不叫強者住手,而是要弱者住嘴。」尤其他長期觀察社會對佛教界的看法,發現大都只注意佛教的慈悲面,例如賑災、濟貧。但相對的,對佛教的勇猛大雄力便被忽略了。

  法師進一步說明,其實佛教的佈施包含財施、法施與無畏施,這三者同樣都很重要,但在現代社會中,無畏施的部分表現得並不夠。佛教界雖常幫助弱者疏困,但是在面對世間強權欺壓弱者時,卻很難能適時展現大雄力。

  「當發生在恐懼徬徨時,若能施無畏,就算不能幫他解決問題,至少可以讓他不孤獨。」就這樣一份陪伴的心,昭慧法師堅毅地走向這條其實對他而言,相對孤獨的道路。

  因為他面對的不只是外界的誤解與醜化,還要突破佛教界的傳統包袱。例如一些佛教徒便會對他說:「法相非相,即見如來,你何必執著呢?」、「日日是好日,以平常心過日子不是很好嗎,出家人爭什麼?」

 

不做不問世事的出家人

  而類似這樣似是而非的話,昭慧法師一改傳統社會對出家人不問世事的誤解,以健筆回應一場場的筆戰,以不撓的態度堅持到底。他認為,面對眾生的苦難如果還如如不動,那不是溫和,而是種殘忍了。

  甚至還有人擔心,萬一佛教徒走上街頭,會不會引發暴力流血事件?法師則坦然而肯定的指出:「五戒中有不殺生戒,所以佛教徒不會發動暴力行動,我只擔心佛教徒太過溫和被欺負。」法師並指出,這就如同轉輪王一樣,不必動用武器,而是以十善法來領導大眾,不以暴制暴卻更能得到人心,甚至得到真正的和平。

  此外,對於社會上的不公待遇,例如虐待動物、性別歧視,也有一部份人心灰意冷的感慨,認為這是大環境的問題,只能認命。甚至也有佛教徒覺得,一切若是業障所致,努力也沒有用。而這時,正確知見的提醒,對這個社會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昭慧法師便表示,佛教的因緣觀不是宿命論,只要努力,仍有改變因緣的可能。「與其將業障當做藉口,大家何不以共願來轉共業,看是願力強還是業力強?」

  他並以1992全台風行的「挫魚」活動為例,當時他見到這種殘忍的捕魚法,直接以魚鉤代替誘餌刺魚的方式,不只對魚類不人道,而且若不禁止,未來還可能銼傷其他動物,於是便推展「反挫運動」,並成立關懷生命協會。除發表文章反對,並極力到處奔走連署活動。

 

用心過不會白費力氣

  那時有不少冷眼旁觀者,認為魚被銼是業障所致,努力是白費的。但是在法師認真投入的帶動下,不但社會逐漸正視到問題的嚴重,行政院也因此通過立法禁止挫魚活動,大大的振奮了人心。

  而在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隨著社會聲望的提升,追隨者也與日俱增,但被視為正義化身、社會良心領航者的昭慧法師,並不因此自滿。她提醒道,即使是修行人,身為領導者也要留心細行,以戒律來守護身心,以免為自己的權力欲合理化,權力薰心而不自覺。

  面對這一領導者應有的危機感,昭慧法師建議領導者在領眾時,「不要以情相牽,要與法相應。」唯有此,才能做到佛陀所說的依法以攝身,而以清淨善法與眾生相應。許多領導者與團體會發生分裂、解散危機,便是由於不是以清淨善法與大眾相應,而眾生種種煩惱。

  不過法師也提醒道,扮演領導者角色時,究竟是與法相應,還是與習性相應有時不易覺察。例如一般團體成員會強調向心力、歸屬感,但是團體凝聚力太強,相對的,對於其他外來團體的排斥力也強,這只能說是一種對該團體的大我之愛,而不是佛法所說的無我。

  法師進一步說明,若能與法相應,無論是領導者或成員,都能領略到無我的精神,也會依實際的因緣,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強求但也不消極。如此領導者不會將團體的整個責任老是挂在心頭,而能信任每個成員,相信他們會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因緣。

  昭慧法師以弘誓學院為例說明道,能以清淨法與大眾相應的團體,規模不會太大,但是大家不會有錯誤的期待與目標,而能相安無事。

 

用清淨心與大眾相應

  例如,領導者若能以平等心對待團體中的成員,而不另眼看待某些表現特殊者,將可減少許多像是嫉妒、不滿等無謂的紛爭。這樣,雖然仍會有不相應者離開,但不以控制欲留人,而以因緣法來看待人事流動,留下來的便是真正有心要做事的人。

  因此昭慧法師所帶領團體,便不是大規模的組織,相反地,法師強調要在需要的時刻,與不同的團體聯結,發揮合作的力量。他甚至指出:「小而美就好,不要大一統。」

  例如關懷生命協會並不急著在各地成立分會,因為如此會讓團體負荷龐大的人力、財力而消耗精力,有可能因為轉而發展組織,而本末倒置無法發揮團隊的理想。而在辦活動時,協會會聯合其他區域性的關懷動物團體,彼此以不主導也不干預的平行單位互動來共同經營同一目標。

  這樣的觀念,也是源自於昭慧法師對領導者的自我提醒,他指出,當領導者能放下心中對團體的佔有欲、控制欲後,事情反而容易運作。而如果只想擴大自己的勢力 圍,企圖將別人納入自己的陣營,便會滋生煩惱的眾生心。

  從最初的一份心意,到如今擁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努力,昭慧法師的領眾方式未曾稍改,法師肯定地表示,無論遇到的是順境或逆境,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不過對於自己的態度,法師則輕鬆的幽自己一默:「剛起來抗爭時,為了讓社會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態度難免劍拔弩張,現在我好像成了既得利益者,做事順心,自然就溫和敦厚多了。」

  不過法師也認真地思索道:「現在社會會如此正視我,媒體常主動找我,或許是因為社會進步了,逐漸能接受多元的聲音了。」不過對於社會對他的種種推崇與尊敬,法師則是笑著說:「我並不喜歡這樣的形像呢!」

  雖然領眾者在成功之後維持初心並不容易,但研究律學的昭慧法師,則期許自己以佛法戒律的守護,帶著利他忘己的菩薩心,繼續為社會提供正知正見,這樣的領航員,或許正是這個紛亂的時代,提供值得學習的例子。


~摘自人生雜誌~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