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項觀察所緣之如實正觀與業處抉擇
釋昭慧
摘要
本文聚焦闡述佛陀禪修教學中,十一項觀照所緣的如實觀照與業處抉擇。在《雜阿含經》(《相應部》)中,反覆出現如下一段禪觀教學的模組句型:
「當觀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由於這是在《雜阿含經》(《相應部》)中反覆出現的模組句型,因此可以這麼說,無論是部派佛教、大乘佛教還是秘密大乘佛教,無論是南傳還是北傳經論,這一系列的禪觀要領都是不可或缺的。修慧者應如何「如實正觀」,修定者應如何審慎抉擇?這是非常重要的禪修功課。
筆者將散見於經論中有關這十一項觀照所緣的止觀教學,作出系統性的整理,包括以下彼等作為所緣境的原理、觀念與操作技巧,並提出如下兩個面向的觀察與分析:
1. 禪者於毘缽舍那修學過程中,如實正觀五蘊、六處與種種界之十一相,此中有何原理、觀念、技巧?
2. 禪者於奢摩他修學過程中,以十一相作為所緣境的業處抉擇,此中有何原理、觀念、技巧?
關鍵詞:所緣、業處、奢摩他、毘缽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