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釋昭慧著
編號:1010
出版日期:2001 年3 月初版
繁體中文 直排 單色印刷 精裝 25K 280頁
ISBN:9578550243
定價380元
凡一次請購印順導師祝壽文集——部派佛教、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初期唯識思想三冊一套,將由本社致贈紅色「仁者嵩壽」精美盒套乙個,用來裝置此三部書。我們預製了兩千個盒套,送完為止。
【推薦文】
本書,嚴格而言,是一部既建構了唯識思想體系之基礎知識,又呈現了作者在唯識學方面之個人研究心得的專論。作者常在論唯識義時,回顧根本法義,並帶領著讀者,檢視瑜伽行派之論師與禪師們在思考上的長處與盲點。庶幾讀者能熟悉:「緣起」正見面對任何思想的檢驗方式與操作手法。所以本書不以文獻資料之齊備為特色,而以其邏輯辯證性見長。
本書以「瑜伽行派形成之脈絡」作為討論之主軸,圍繞著初期唯識思想的三大結構——「所知依」、「所知相」、「入所知相」,一一考察其源自根本佛法、部派佛教乃至性空大乘之思想傳承與禪觀要領,再探尋瑜伽行派對此諸不同源流的思想脈絡加以組裝、轉化的痕跡。這是在印順導師已有的唯識研究成果上,所做的延續性研究。
【重要觀點】
★ 吾人或可承認,定中意識所現起的境相非真,但境相非真,這難道就足以達成「唯識無境」的結論嗎?
★ 將影像之出現,歸因於「唯識所現」,是否已經忽略了「有識未必就現」的事實了呢?是否已不自覺陷入了「識為終極真實」的自性見,而讓單純的一樁禪修中的認識活動,被嵌進了本體論的範疇?
★ 顯然定中所現影像是「無識必然不現,可是有識未必就現」的因緣生法。識,只是影像現前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唯一條件。定中影像現前,要由眾緣成就,而不可化約為「識現」的單一因素。
★ 然則,與其說那是「識所緣而唯識所現」的,還不如推出「眾緣成就,無自性空」的結論,豈不更周延地呈現著定中影像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