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出版社

 

當前位置:首頁 → 法界出版社
出版新訊 價格目錄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出版品介紹

 

燃燈文庫:
2010
敢向高樓撞晚鐘

作者: 釋昭慧著

編號:2010
出版日期:1998 年10 月初版 1999年3月初版二刷
繁體中文 直排 單色印刷 平裝
ISBN:9578550189
定價270元
 
 【推薦文】
 
1997的台灣社會與台灣佛教,都面對著嚴酷的考驗。作者一本「護教但不護短」的風格,評議宗教亂象,並對中台剃度風波,直言不諱地道出其中種種問題。另一方面,舉凡香光寺尼眾受辱、媒體謗僧、納骨塔業者謗佛、迎佛牙等事件,作者都仗義直言,並從諸事件中分析台灣的政教關係與文化特質。針對前者,無論是口蹄疫風暴,白曉燕命案,還是印尼排華風暴,在若干重大的社會事件上,作者都以「護生」的佛法觀點發出諍言,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可以說:本書是作者近兩年來護教與護生言論與行動的見證。
 
【精彩篇章之一】
 
自願讓行的強者
 
昭慧
 
去年十二月某日清晨五時出門,與眾師父登山健行。車子開到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擎天崗草原,天色尚黑,寒風颯颯,一行十餘人往草原右側的竹篙山行去。
 
曙光漸明,蒼茫的大草原上,只見牛群悠哉嚼草,幾無視於我們這群不速之客的到來。我們靜默行於石板步道之上,偶而在靠近群牛時,也會熱情地大呼:「牛牛好!」牠們回報的,則是長哞一聲。
 
一小時後,從竹篙山下來,霍然看到群牛,約莫三、四十頭,前後接續,在窄小的步道上對著我們緩緩行來。一打量,發現步道太窄,與牛不可能雙向通行,左邊是樹林山壁,右邊則是高與肩齊的叢生雜草,連一個讓路的緩衝空間都沒有。(牛的)大眼瞪(人的)小眼好一會兒,彼此的善意,都已心照不宣。幾隻後頭的水牛還就地嚼起步道旁的草莖,好不悠閒。
 
然後,令人感動的情節發生了!身軀、氣力與數量都勝過我們的牛群,竟然在為首的「牛家長」帶領之下,踩踏著右邊高及人肩的雜草,緩步離去。那一天早上,如是遇到牛群三次,每群都有三、四十頭之多,而三群在窄路相逢時,都同樣採取讓步的行動,讓出步道,踏入草叢。
 
世間相常是:強者逼弱者退讓,然後發出勝利的歡笑。人類為何要有這麼多「競賽」?說穿了,這還不是以人工製造「窄路相逢」的情境,來滿足人的競勝之心!
 
窄路相逢之時,讓對方先行,這在人間,無疑是良好的德行;而牛群對我們最可貴的啟示就是:讓行的一方本身還是力量或形勢上的強者。如果說,「弱肉強食」是宇宙萬物的生存法則,那麼牛無異以其強壯勇武的身軀與尖銳堅硬的兩角,提出了溫文儒雅的反證。牠那淳厚的性情與包容一切的大度大量,使得牠成為眾生界中的異數。牠不是「鬥不過人而只好讓步的弱者」,而是「實力超勝,卻願意主動讓步的強者」;想來這種尊貴的德行,才是強者中的強者吧!
 
——摘自《敢向高樓撞晚鐘》
 
【精彩篇章之二】
 
政教關係新探——從迎佛牙說起
 
受訪者:昭慧法師
 
賴惠芬採訪整理
 
問:在台灣,由於佛教界與政治人物走得非常接近,會不會使台灣佛教變得世俗化,而不具有宗教的超越性呢?
答:世俗性與神聖性是社會學家韋伯所作的區分,以基督宗教而言,或可作此二分;就佛教而言,倒不見得以如此區分為妥。因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也不見得覺悟的境地一定就得跟世間截然二分。所以在東方,政教的互動必須放在歷史的脈絡,而不是聖俗的脈絡來檢討的。
佛教在東方歷史的發展過程,不像西方早在十八世紀就有民主思想與運動的洗禮。在西方,宗教向來在政治上就很強勢,中世紀甚至於「政教合一」,宗教領袖兼而為政治領袖。排他性加上權力的集中,導致宗教迫害,最具體的就是「異端裁判所」的設置。所以「政教分離」的呼籲,主要著眼於:避免宗教用政治力量去干犯其它宗教的信仰自由;再者,用宗教去包抄政治,難免會獨厚於單一宗教。所以西方許多有識之士,強烈要求政教分離,這是從西方傳統記取教訓所得到的結論。
東方卻是倒過來的。東方向來是政治凌駕在宗教之上,監控並利用宗教。所以「政教分離」,對東方的意義應該是:政治不要染指宗教,讓宗教保持其超然性。但是我必須一提:這一次的「迎佛牙事件」中,一些藉題發揮強調「政教分離」的社會學者的說法,似是而非,讓我很不以為然。他們強調國家的資源不要用在特定的宗教,把這詮釋成「政教分離」。我覺得他們把「政教分離」看得太狹隘了。如前所言:「政教分離」,主要是指政治力量不要凌駕在宗教之上,控制宗教;宗教力量也不要凌駕在政治之上,包抄政治。這是一種權力結構的「政教分離」。
至於說「資源挹注特定宗教」,我不以為是理想的,但可質疑的是:當其它外來宗教受到政府的挹注時,這些學者倒是靜默不語的,似乎專門盯住佛教或民間宗教。我不知道這種鎖定對象的攻擊是不是符合學術上的客觀原則,總覺得這裡有點「反佛」的意識形態,令人反感!
迎佛牙時,有政要來到,他們呱呱叫,認為這是「政教分離」的壞示範,認為官員宜以「私人身份」前往參加。我覺得,固然宗教也大可不必邀集政要參加慶典(我個人是不習慣邀請政要參加慶典的),但是話說回來,其實互動關係也不是那麼狹隘的。政治人物來到宗教慶典活動的現場,這與「政教分離」、「政教合一」扯得上什麼關係?蕭萬長已經是行政院長兼僧皇了嗎?
還有,官員若參加宗教盛會,就只能以「私人身份」參加是嗎?身份是如此容易區隔的嗎?即如某社會學者發表文章,也很難被界定為「私人身份」的言論,而可以特意迴避他的「學者身份」吧!如果他沒有「某某研究員或教授」的職銜,媒體會如此賞光,大篇幅刊載他的言論嗎?
(中略)從這個事件掀起的輿論,我心裡有著很深的感慨,很多人都趁機踹佛教一腳,而且那些言論已經不是對著「佛牙」,而是對著「佛教」。
一些政客,也就伺機發表一些媚俗之論。如新黨某立委,竟於國會殿堂公開責佛教以「迷信」,無視於佛法「轉迷啟悟」,開發智慧的宗教特質;倒不知他們這些政客用寶貴的生命,耗在爭奪名利權位之時,可曾反躬自省:是否太也「迷信」於庸俗權勢了?
最離譜的莫過於台南縣省議員鄭國忠,以牧師的敏感身份,大肆舉韓愈的「諫迎佛骨表」來譏嘲本次活動。他自以為幸災樂禍,逮到機會來修理佛教,卻不意已把他自己的老祖宗耶穌先生給猛踹了兩腳——韓愈在該文中云:「夫佛陀者,夷狄之一神耳。」明顯的是基於偏狹的民族主義,而反對外來宗教。韓愈搞不懂佛教是「無神論」,不知道佛陀還真不是「一神」,但試問真正是「夷狄之一神」的耶穌之門徒,有以現代韓愈自居的立場嗎?佛教好歹已傳來近兩千年,早已本土化,信仰也普遍化了,基督宗教(下接第二版)(上續第一版)到現在還被一般人民目為「外來宗教」呢!這位牧師似乎忘了給自己留一點後路,猛斬自己的腳筋!而佛教徒是否也更要意會到:自己得選對人,不要讓那些仇佛、反佛的人把握政權呢?
有些人說:「你們應該更實際點,把你們的金錢拿來濟助貧苦,照顧老人、小孩,應該作更實際的事功。」這種言論十足反映出此間的功利文化。台灣已經夠現實功利,所以才發生那麼多嚴重而病態的問題。人人競逐功利,為了現實利益,甚至可以不擇手段。這時候,精神層面的東西何嘗真正放在心裡?他們簡直認為:宗教之所以存在,為的是要作社會上的善事。雖然宗教之所以為宗教,因為賦與仁慈的精神,所以會附帶做這些事情,但是要搞清楚:這些並不是宗教的本質。貶抑精神層面的宗教功能(如:把「出世」看作「逃塵避世」),只要看到實質的事功,這叫作「本末倒置」,是一種現實功利的病態表現。為什麼宗教不能追求宗教本質裡精神層面的東西呢?
所以我覺得:來了一顆佛牙,不代表佛教就會強盛,但是,見不得一顆佛牙的來到,這樣的心胸更可怕。我向來對任何的宗教活動隨喜功德。迎佛牙,既然有這麼多人覺得需要有這樣一個具象的形式來安慰自己,何必去苛責他們呢?而且那些「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踹佛教」行為,自然會激起我同讎敵愾的意識。
東方的宗教向來就是政治的臣妾。我只覺得東方的宗教徒要更反省而超越那種怕政治、不敢過問政治的心理。因為,撇開宗教團體不說,每一個宗教人也是政治人;政治遮天蓋地,宗教要怎麼超越政治?宗教在台灣,不過是隸屬於內政部民政司下面宗教科的業務而已,膽敢說宗教不須要受政治的操控嗎?宗教為了要有自主性,不需要了解政治是什麼嗎?難道不能深刻地了解到:政治隨時都可能吞噬我們,縱使是為了自保,也要有相當程度制衡政治的力量嗎?政治這檔子事很奇妙——你越是不敢管它,它越是管定你了!
而且宗教在社會上,明知某些政策與法令使得許多眾生受害,難道不應該基於慈悲或博愛的精神,凝聚更多的民意,形成壓力,以督促政府或立法院改變或增訂更好的法案或政策?這些有何好避諱?還是說,宗教的思想只在殿堂適用,卻不能形成社會上的良善風俗,而得坐見「豪爽女人」或「酷哥辣妹」的意識形態主導新時代的風潮?(中略)
問:在中國佛教的傳統,宗教團體似乎都沒有辦法形成一個所謂「在野的良心」或者「清新的力量」?
答:因為它向來被馴服慣了。我覺得佛教在東方社會,常常反映出長期以來被塑造出來的「政治掛帥」文化,比如:就「神聖性」而言,僧尼必須是隱遁的,否則就是「六根不淨」。另一方面,僧尼也裡外不是人,因為就「世俗性」而言,他們又被賦與任務,要作很多的事功,否則就是「不知民間疾苦」而無用的寄生蟲。這兩種要求其實是互相矛盾的。
佛教要想全面「遁世」,這不但不符合「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的法理,也不可能見容於現實功利的華人社會。既然要作實際的事功,那就不可能跟政治完全脫離關係。這時候應該想到要怎樣更有宗教尊嚴、更超然地、更沒有政治野心地,跟政治保持互動。由於沒有政治野心,所以僧尼可以不瓜分任何政治權力,這點對保持佛教本身的清新來講,是很重要的。其次,它依然可以凝聚民意,來影響國家社會的政策法令。這才是「在野的良心」與「清新的力量」。
問:這是否與您提到「宗教的自我定位」有關?
答:對。屬於宗教的精神領域當然跟世俗無關,一個人證入初、二、三、四禪,這跟政治有什麼關係?可是話說回來,這個人要能修得初、二、三、四禪,也得要這個人修道的寺廟不被砸掉呀!如果今天政府下令完全毀佛,看你到哪裡去修初、二、三、四禪?所以縱然是非常個人性的精神領域,它都要有某種程度的社會力保護。這種保護就是世俗權力的保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晉朝的道安才會說出:「不依國主,則法事不立」的話。
佛教在東方,一直到今天,它跟政治的互動關係不是偶然的。這跟西方完全不同,西方的宗教精神是那麼的強悍,再加上「政教合一」的歷史淵源,對它而言,它只不過是把宗教既有的世俗權柄釋放掉一部分,讓世俗的歸回到世俗中去。東方不是,宗教在政客的眼裡,向來也不過就是世俗的一環。所以在東方,宗教應該爭取更多的自主性,這須有更多的政治智慧,而不是侈言「不過問政治」。
問:太虛法師提倡的「人生佛教」最後失敗了,請問您的看法?
答:太虛大師是個人在作教團改革方面,滿有挫折的。但是他的精神不能說是失敗的。縱使是印順導師,他都還是認為他懷念大師,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讓他受到深刻的影響。所以,以佛法的「緣起」觀點來說,導師的思想並不是「從無而有」的東西,那也是在虛大師思想的基礎上,辯證性地、批判性地吸收精華,再從印度佛教的研究中獲得更多的省思——也就是以更雄厚的學術基礎來證成「人生佛教」,並進而談「人間佛教」的。所以我覺得:虛大師的精神,到了導師的時代,再慢慢轉化出來,而不是消失了。
做為一個「緣起」論者,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大師會認為:他足以圓滿一切;因為每一個時代面臨的問題都不盡相同。如果我們認為前代的人都做好了,我們只要照本宣科就好,那我們也就未免太懶了一點,對不起前代的大師!我們應該要本於他們的精神、思想,來面對今天的新問題,思考我們的對應之道。
從這裡來看,從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到導師的「人間佛教」,一直到這一代的佛弟子,面對台灣社會或其他社會的獨特問題,面對將近廿一世紀人類的共同問題,無不是在「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情操下,提出「契理契機」的對應之道。能夠這樣,才不辜負大師們的功德與本願。
——摘自昭慧法師著《敢向高樓撞晚鐘》
 
【精彩篇章之三】
 
「層峰」的 魅力
 
釋昭慧
 
一般而言,威權社會的權力結構是金字塔型的;金字塔的頂端代表的是無上的榮耀,無論是權柄、財富、名聲,都是其他人所望塵莫及的。中國人名之為「層峰」,可說是非常貼切的。
 
正因為一切光環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所以他比一般人更具有獨特的領袖魅力,容易讓人對他產生威權崇拜。(中略)
 
正因為金字塔頂端的位置佔盡優勢,所以這樣的位置,自然會讓人人豔羨。「大丈夫當如是也!」這句話道盡多少人所想道而不敢道的心聲!試看當今台灣,甚麼都可能有缺,唯獨總統候選人不缺。可見「層峰」的魅力有多大!
 
層峰被拱得太高了,容易被寵壞;除非有相當的自制力與反省力,否則,他們普遍聽不進逆耳拂心之言。此所以韓非子慨言「說難」,強調說客千萬莫觸人主的「逆鱗」,以免招來不測之禍;古人為官,更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懼感。
 
要層峰「親君子而遠小人」,談何容易?大凡「歌德派(歌功頌德派)」吃香的社會,都是「層峰就吃這一套」的社會;馬屁如果拍不響,要人頻頻舉手開拍也難。孟子說要「視大人則藐之」,但看歷來士君子而有這般風骨者,似亦要稱做「稀有動物」。曾有某反宗教學者切齒痛罵古佛教僧侶為「政權幫凶」,我立刻撰文反駁,請這位自詡「知識份子」的老兄注意:僧侶中尚有不屑與政權親近而遠處山林的高僧,但中國歷代的知識份子只有兩種:一種是御用學者,一種是騷人墨客。他們對「層峰」的愚忠或諂媚無大不同,不同的只是「層峰」青睞與否而已。
 
控制知識份子的手腕,不外乎威脅與利誘。以中國為例:在「利誘」部分,透過科舉為餌,全面灌輸忠君思想的教育,讓那些想要奔逐仕途的人都必須熟讀熟記這類教科書,並內化成自己的思想與性格,一旦受到層峰收編,頓覺皇恩浩蕩;烈士者流甚亦不惜為層峰而肝腦塗地,庸愚之輩則天天稱道「吾皇萬歲」,也不覺這種謊言有何可恥。「威脅」的方式,就是培植耳目、眼線,或稱「細胞」,於是東廠、西廠、錦衣衛、警總、政戰、格別烏,各種特務機構紛紛出籠。
 
層峰的魅力往往只能保持遠距離的朦朧之美,它所伴隨的醜惡,常是令人在近距離透視時,忍不住作嘔欲吐的!
 
——摘自《敢向高樓撞晚鐘》
 

 

回上頁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