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念佛與修定
——2023年慈善寺佛七開示(二)

 

主講│性廣法師 筆錄│陳俊銘 修潤│釋耀行

 

一、四聖諦念佛法門是道諦

  法門是方法、通路,佛陀應世為了幫助眾生,获取離苦得樂的方法。苦從何來?老化了眼花齒搖苦,但你不可抱怨,苦是一種現象,世間的苦難不是別人給的,就在你受業力牽引要投胎的那一剎那,所有的貧富夭壽的系數就出現了。你買車只想到買新車的喜悅,沒顧慮養車的後果。世人總是慶生卻沒人慶死,可是生與死是一體兩面的。眾生可憐總是被慾望蒙蔽了心智,一直追逐想要的而不是需要的東西,希望得到物質的享受,卻不想它的義務責任,所以佛說苦是結果,是你自己收集來的。能理解苦諦的道理就不會叫苦不迭,你受苦就要知道苦的意義與真理。

  集是收集。你每一個決定它的因果都在其中,所以我們不能擁有絕對的自由。你有念頭會想東想西,但你所想的不離你所知道的,沒電腦的時代你體會不到AI翻轉世間的運作,世間的種種你不能全盤了解,所以想要追逐自由快樂,卻因為無知而得到痛苦,要遠離痛苦,又因錯誤的操作苦上加苦。因此佛陀再說滅諦。佛不說眾生要得到什麼,佛說減法,你苦,那減掉苦的因素就不苦。人老了就有老的不方便,這是因為我有色身,有身就有身所帶來的煩惱,但我的生之慾望不會因為了解就除去了,那是慣性。你很多煩惱是因為情緒上的染著,物質的慾望是因為執著跟情緒糾纏不清,佛說滅。

  從有為進入無為,凡有所造作就有生滅循環,一切法都在無常流轉中,這是世間真理。什麼叫快樂?快樂是跟痛苦對比出來的,因此真正的無為是不但沒有痛苦,而且超越快樂,所以,滅諦,止息一切的真理。世人好諍,眾生貪瞋之心給自己招來是非麻煩,所以佛說無諍,滅去諍,在這裡看到去除一切過失所產生的喜樂。佛法最高的境界是涅槃,涅槃即消除一切。如何消除?眾生的慣性與業力太強固了,於是佛說道諦,要有方法與規則,法門是說進入涅槃寂靜的境界要有方法,念佛法門是其中之一。

  念念相續,就是每一念都不讓它到處亂跑。天台宗的十法界,分析心可作多方面的發揮運作,心可以觀想、觀念、思量,心也會被堅固的惡習慣綁住。物質的特性有地、水、火、風,地的特性是堅固穩定,對應心種種色種種,心種種的意念會對換出物質的種種。我可以想聖賢的功德而向他學習,也可以看到討厭的人,念念捨不掉這樣的怨懟。心理學說人心容易記憶不好的,不好的對自己一定有傷害,因此你會緊緊記住他,避免他傷害自己。只有人類會聽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跟預期未來,動物只要吃飽就滿足,有靈性覺知的生物,才可能從錯誤痛苦的教訓中一再強化、一再執著。到後來心常常去尋找不好的東西,卻不知道對於危險只需要避免它,對於必然會導致危險的,你要消除它,可是對於只是在內心生起會讓你痛苦又於事無補的,你真的不需要一再憶念它,所以常常憶念惡法只會讓人憂惱痛苦。

  佛說苦諦的真理,它是從因緣所生所累積來的,你吃苦卻不了苦,因為苦又無明造業,你太冤枉了。因此你可以憶念聖賢,也可以牢牢被惡慣習綁住。世間的監獄只關身體,而惡習卻把自己的心關起來,心種種則色種種,所以地獄是心獄,人心是十法界都可以思維的,為何你要跑到不好的地方去,就像活在地獄中。念佛心淨,心是自由的順向清淨,人像從地獄脫離出來,所以對三寶起歡喜心是大功德。

二、佛法跟世間善法、天界之法有何不同?

  上面說地界的特性。餓鬼的水界特性很強,餓鬼的特性不是他擁有不擁有什麼,而是心永遠覺得匱乏貧窮,在一切事物上覺得危險不安。動物憑本能反應,不會思維具有火界特性,阿修羅以瞋心之火來推動。佛法說當你的心能生起種種的時候,希望這意念引導向上向淨土。從宇宙的全息理論而言,我們共享宇宙的能量,佛法講到時空的交疊跟意念的飛昇,它跟量子力學的特性很像,可是古老經典不會用現代語言來講,我們要重新體會,古老經典所傳遞的智慧信息。心念之念念相續本身就是收攝能量,在十法界來看,大眾共修的力量很大,心是集中而不散亂,慢慢覺得清淨放光明。

  天界也是光明,超脫物質的執著而能夠飛昇,天人共享潔淨的物質生活與善良的道德慣性。但試問,佛法跟世間善法、天界之法有何不同?佛法之不共是無為法,你燃火照光明,光明延續要加添木材,因此昨日的光跟現在的光是被延續輾轉所產生的,昨日的光跟現在的光,可以說一樣也不一樣,因為昨天的木材已成灰燼所以叫相續。再看有為,凡有為造作一定是「有」就造作很多能量,等到能量在這時空殆盡之後就沒有了。惡法是造作它招感苦果,善法也是輪迴有為造作,佛法讓你在有為造作的力量中完全停下來,讓你的心從生善得福報中,看到所有生必趨於滅的現象與輪迴。

  定的光明轉智慧的觀照,看到名色法的作用,在三世十方的時空中,一直在運轉。因為眾生重視生,我執的力量要緊緊抓住命根,讓自己有所依靠而活下去,眾生執著生,卻不知道活著是要做什麼。買車就得負擔養車的消耗,身體的出生也一樣,佛說執著生會讓你痛苦,所以「八關齋戒」把增長生死之門關起來而得生天福報。可是生天還是生,往生西方也是生,因此佛法說最究竟是悟無生,無不是沒有,是停止執著。

  眾生眾生,生就要善生,身口意行為都是幫助自己,能在好福報的基礎上,讓抓取的力量停下來,所以入無為之道,讓執著身心的力量停下來,而這前提是你要看到自己在抓什麼。我們不可能不抓取,你不執呼吸看看。因此你要擇善固執,凡夫心的慣性就是抓取,你要抓住戒律當作救生艇,抓住佛號念念相續,直到看到緣起。見緣起即見到名色法,依現在而有的過去,你現在之所以這樣,都是一個個的因緣所成。你發現自己對物質即生即滅的現象是抓不住的,你是用意念而顛倒妄想的相執著其中,如夢如幻應作如是觀,看到了叫見道,見道就無疑了,道與非道的疑心沒有了。再來就行道,把心轉向法的滅,不向生,心慢慢停下來成為慣性,從此身心平衡入行捨,入種性,你的素質改變了,從凡夫性轉聖者性,確定自己的菩提道不退。

三、佛法之殊勝在出三界修寂滅

  阿彌陀佛以大願力圓滿淨土莊嚴,眾生發願累積福德資糧往生,這都是有為法。阿彌陀佛想要成就淨土,他的內心一定會有造作,我想往生而念佛也是造作,有為法皆生滅法。可是惡法不可作,你當行善,行善是造作,你的心沒有開啟明覺的空慧,你的心還是造作,所以要用善法來代替惡法,用智念代替惡念。雖然極樂無量光明莊嚴,可是從法的本義而言,阿彌陀佛有應化的時間,當應化的因緣圓滿後觀音菩薩補位,如果極樂是永恆存在不變的境界,觀音菩薩補位就不存在,阿彌陀佛就永遠無量壽的存在。釋迦牟尼佛已入滅,將來彌勒下生。所以,說阿彌陀佛無量壽,是說很長很長,是在滿足眾生的願望與想像,是長到你可以圓滿。世間法無不生滅,淨土莊嚴依然在法的規律當中。佛之偉大在發現宇宙的規律真理。

  往生極樂蓮花托胎化生是有為法,因為有來去、生滅。所謂花開見佛悟無生,這無為法是眾生最究竟的歸依處,是善業、淨業。無論念佛念到多高的境界,只要你心中還有一個我,我在念佛求往生,這個我在性根上就是我執,只是這個我是去除很多障礙習性的淨我。所以學佛要進步,得看個人的根基、領悟和用功多少。到淨土是化身之身,沒有老病死謂之極樂,因為環境好,師資好。因此你要用功,但只要是造作就都在生滅當中,所以到極樂向佛學習證無生。師父高高講到天上,遠遠說到淨土,回到世間,念佛要有正知見,有信心,細水長流循序漸進。信心是建立在正見上,因此你聽經聞法,培養往生的概念,修行方法,這都是有為造作的善業,你當造作淨業遠離惡行。

  耶穌慘死之前說:「請天父原諒出賣我的人,他們很愚癡,愚癡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耶穌之偉大在於,最痛苦的情境下選擇原諒。我們以為自己苦,但對比耶穌呢。那麼耶教好還是佛教好?佛法不說高下,關鍵在有為、無為。我不貶低別人也不抬高自己,凡一切有為造作都在人間(所有宗教),而佛法之不共在出三界修寂滅。所有宗教都說行善不為惡,而善的根源在內心。那獎懲呢?耶教在上帝的審判,佛法說因果律,如果要引導人向善就講因果論,因此我們去看他者的好即可。佛法的最終境界,是要把有為造作的心停下來,我們為何走生死路?因為緊緊抓住的我執慣性使然。

四、佛入無餘涅槃之後,還會回來度眾生嗎?

  從凡夫所理解的面向,我看到一個人他就是一個人,我從甲地走到乙地,在甲地來說我這個人不見了,可是在乙地而言我出現了。再從凡夫的心智而言,佛不會再到人間度生了,他在這個時空證道就在這時空消失,這是世間人看佛,把佛當作一個具相的人。有說菩薩回入娑婆度有情,觀音菩薩是過去正法明如來。如來涅槃了怎麼變成觀音了?因為不在娑婆維度的時空,我們不能理解,你不要下妄語。

  宇宙中有慈悲的力量,有許多菩薩在承擔慈悲功德,你就想成是觀音。所以戒本說不要妄議大聖,我當慚愧。因為非我境界我不懂,所以我要更用功讓自己看得見。也因此你沒那光明,就不必去講別人的光明,此生入不了禪定光明,就到淨土找老師,等到你能入定見光,還得開智慧。再說,你也不知色法、名法、緣起、三法印,又執著生,看不到生的過失來生厭離心,所以你根本還沒有修滅,根本不可能無念,或許你達到非想非非想的境界,但還是有念的。所以你要用功,看到生的過患產生厭離心,開始心平衡,但還不是滅,慢慢轉種性順向四聖果,破我執證初果,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如果想修大乘,就在行捨之前停下來學五明,直到圓滿的能量成就,你是入佛位或弟子位等等,那是一次一次整個生態能量開始盤整。

  佛在這個時空入無餘涅槃,那就不執著生,不來不去當然不在這個時空,如果說佛會再來,這在邏輯上說不通。宇宙維度空間不是我們能思量的,以大乘境界與如來功德而言,「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是真理,是法,如來遍滿宇宙時空,如來在眾生的心裡。但你見不到佛,所以你要修到見光明、實相、緣起,對三法印與生滅法因為見道而沒有疑惑。看到新的生滅你想抓住,只是你不可能抓得住,抓住要解決的不是那個壞的,你要把它消滅,回頭讓心不要在善惡分別之中。對於福報、苦果都要等持,歡喜接納,慢慢由凡夫性轉種性,依種性轉聖者性而證道,在行捨中,不入種性的聲聞聖者位而行菩薩道,在人間來來去去圓滿大菩提。

  既然這樣,佛還會再來嗎?若以古典物理看,他與這個時空無關,以量子力學來看,在與不在之間。佛性是貫穿的,當你的心聚集的時候,佛相的顯現會在心裡。所以,般舟三昧念佛見佛相,佛心、眾生心,心心相印,我念佛我見佛,我不念佛我不見佛,這是因緣法,佛在因緣中,如來乘真理而來去。因此,你何必去想佛入無餘涅槃之後還來不來,這是超越時空在講如來存在、不存在。

  總之,佛入滅就不在這個時空,說佛沒有了是我們講的。所謂「去吧、去吧大家一起去,到涅槃的彼岸去,究竟圓滿﹗」佛在這個時空大般涅槃後,宇宙能量開始盤整,接下來彌勒下生。佛眼看待宇宙是無量無邊,而科學、天文學多少可以跟佛法印證,卻又有無量的未知。凡夫不明真理就如同瞎子摸象,說大象是柱子、牆壁,對於瞎子的理解而言都對,你說他不對他就起疑惑。這是入初禪之前的疑蓋,疑心是非常恐怖的,疑心絕對障礙你的進步,當你沒有能力判別對不對,但問自己安不安心。我們沒有境界,所以不要批評別人的法門,只管對佛法徹底修,累積成佛資糧。

五、學佛要在生活中去實行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反之,痛苦的時間長。你專心念佛的時間過得很快,你盡力幫助別人,日子會過得很充實。依佛法正見,無論你快樂或痛苦都不要想它,就專心做你當下應該做的事,時間就不存在了,一切都如幻如化。我們因為業力生在五濁惡世糾纏,於是念佛求清淨,可是念佛又覺得累人,真是千難萬難都在自己的慣性不好。你來參加佛七學習淨念相續,佛七儀式的設計讓人身心平衡,在沒有負擔之下幫人淨念相續,你可以把身心交給三寶,隨常住師父帶領念佛,直到心跟三寶相應,跟淨土的善連線。

  極樂在哪裡?說遠很遠,遠在十萬億國土之外,說近很近,只在人心一念。我要做多少功課?說多很多,善導大師日誦參萬佛號而放光,說少很少,唯在你的一念,說難很難,因為你的慣性不好,說易很易,只要你肯念。經典說不可少善根福德資糧,讀經典增長你對淨土的信心與知見,否則你不知所修為何。念佛不是辛苦,是你的觀念讓你痛苦,有人念佛見瑞相,而你念佛生煩惱,這問題不在法門,在你的業障重,還沒有淨化。所以念佛也要聽經聞法,對佛法生起正見正觀,效法古德,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八關齋戒讓人心清淨,淡泊少欲。色法的基本原理是,普遍的真相是無常法則,因緣所生法,但無常變化的道理中,從好變壞,從壞變好,從有到無,從無到有都是變化,所以生有生之理,滅有滅之道。例如:蓋樓房要有建築專家的設計,否則是危樓,世間法也是軌則。不觀聽歌舞是耳根聽聞,不著華鬘、不香油塗身是身觸感受,不坐高大廣華麗之床是身體享受等等,沉淪享受是無底洞,追逐快樂滿足口腹之慾。何謂好吃?拿你愛吃的東西天天吃,那你對它的愛好會漸漸減低。而你要如何保持對它的喜歡?保持慾望有兩個本質,就是變換花樣,加強刺激,可是眾生貪得無厭,沒有慾望可以滿足的,若你心裡產生非常無明的渴求與焦慮,那種貪慾會越來越嚴重而沒有停止點。佛看到它的危險,所以說要遠離那些增長煩惱的享受,怕眾生耽溺其中而造業受報。

  心由第六意識作主,但心的運作有種慣性,內心種種造作感得色身種種相應。念佛以淨念代替惡念、妄想,只是不知道自己處在散心之中,都跟隨慣性思維走,將來一定往生。所以,要自問往生到哪裡?怎麼去?你出外要查行程、車種、多少錢,去淨土也要知道,到底要準備什麼資糧?既然要累積資糧,就要較量功德,規定自己的定課,有功課就會用功,不要浪費時間,修三昧力。念佛所行不只在道場,當志工也是修行,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是修行,念佛有形有相,遠離貪瞋癡是無形無相念佛,要念哪尊佛,就隨你的根性、發願、因緣。你在寺外的時間多,所以不要收集極惡因,衣食住行、柴米油鹽、身口意,要調整跟聖法相應,不可能一句佛號,就可以解決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要與明相應觸所生的善業來降伏惡習,修八正道,戒定慧,過乾淨的生活。

  道家說大道至簡,一棵樹有主幹、有細枝而開枝散葉,學佛要抓重點不忽略細節,細節就在生活中去實行,否則只是概念而己。你在物質上希望擁有空間與身體的清淨,但是總抱怨公司的老闆一直換工作,你的個性觀念不轉化到哪裡都與人不合。環境髒了打掃就乾淨了,心一樣轉化就清淨。你在生活中要用善法來跟佛法相應,加工用行排出時間入寺用功,上班就不要顛倒,一直掛念功課沒做完。還有,你在念佛,有人來了,你要瞋目以對嗎?念佛就是要遠離三毒,你歡喜以對不就是修行。或許那是菩薩來考驗你的,如果你福報夠大,就不會有人來干擾,就算有也會有人幫你處理,就歡喜接受考驗,因為是自己的福報因緣沒有修出來,有時候逆緣都過去了你還念念不忘。

  修行的境界是可以複製的,你可以修到想得就得,想放就放,念佛見佛,不想見佛佛不來,現在是你沒那能力還瞋別人。修行因故被中斷,等事情過去了,你要坐下來依然入定。有人吵也好沒人吵也好,成佛就是要眾生來吵的,你要幫助他離苦,惡人也要拉他一把。有形有相的修行是念佛,念佛的意義要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三業是修淨土。你可以大聲念佛,小聲念佛,也可以呼朋引伴集眾念佛,也可以默默修密行,都有收攝身心與共修的功德,讓大家知道我們在精進,但不要凸顯你自己,要讓人家生歡喜心願意來念佛。從密行而言,無論身在何處,碰到不淨的,把它清乾淨就是淨土行,然後把所有功德作迴向。

  念佛法門不要求定力的程度,因為目標在往生,你就一直念一直念就對了,念到得三昧。問題是你在娑婆不在淨土,平常就少念佛了,即使佛七也沒有24小時念,因此你要把穢土跟淨土的對比實踐出來,就在自己的所在地創造淨土。希望從穢土到淨土,你不積極製造淨土,你的善因不會出現,你在寺院當志工,打理環境成為共修的淨土,其他地方也要乾淨,心要清淨,生歡喜心、捨心,轉穢為淨也是累積往生資糧。念佛求往生是未斷我執命根者的需要,彌陀大願號召同志圓滿淨土莊嚴,達瑩長老尼發願與你們成就道場功德,如果你多年來還覺得念佛不得力,表示你的善根有待進步,慣性還要調整,念頭必須淨化。

  你所遭遇的人事物,是給你帶來禍殃或福報,你不用去算命,只會越算越迷失,好命不是算來的,是修善來的。身邊的惡緣要安忍,用懺悔心去包容它。福報就省點用,用感恩心去累積。世間因果,有人來報恩,有人來報仇,只是所謂冤親債主,世間結怨仇的多,互相感恩的少。因果不冤枉,你卻造業而不自知,受苦又不甘心,所以何不解冤釋結。阿彌陀佛成就淨土,鼓勵眾生少說話多念佛,少造業修淨業。你面對境界的反應都是慣性,說好話或愛生氣都是慣性。把你的每一念都當作往生,每一句話都是人生最後一句,說好話,將來往生留給世人好印象。打佛七要放下萬緣來參加,往生也是要放下萬緣的,所以你不要留戀世間的東西,念佛才會念出消息。

六、專心念佛得三昧力,身心輕安光明相現

  修禪定的功夫叫「依住堪能性,能成所作事」。修行要使身心能夠承受種種義利的事業,但是不要太勉強,累了就休息,只要每天定課,功夫是累積出來的。

  身心是一種結構,它生生滅滅,念佛一口氣用盡了,停下來,聽聲音,再念,不要急於換氣使自己上氣不接下氣,修行要有節奏。大自然四季交替,眾生生老病死,你要修到生老死。世間唯一不變的是無常變化,而這變的當中產生什麼節奏就看自己累積,所以念佛就把持一個原則,念念相續,這是定,定在佛號上。

  阿毘達磨分析禪定的一切,佛法從世間的善到世間的定,從世間到出世間,尤其談唯心定,出三界都是不共世間的智慧。《清淨道論》是南傳的百科全書,從經論中,心念專注的對象有很多選擇,論典說只要專注,你的心就一直往所緣靠近。你就專心念佛,念哪一尊都好。

  從小我們就被叮嚀讀書要專心,其實我們對專心一知半解,有人認為聽音樂才能專心讀書。緣起論說眾條件成就一個因緣、一個法,在主因、助緣的前題之下,根境識三和合,心識起一個境而生起認知,一心一用。所以讀書又聽音樂,心是快速來回擺動,專心讀書,心就不在音樂上,反之亦然,心只專注一個所緣是心運作的基本狀態。你認為聽音樂才能專心讀書,是你過去到現在累積的慣性,對聲音的依賴性很強,以音樂作為枯燥的安慰劑,有人勸你不可這樣你當作耳邊風。同樣,作惡會有落三塗的危險,你也不聽,你不會認真去實行,因為你沒有見真相的經驗。所以修行要有宗教經驗、禪定經驗,念佛要得三昧,這種經驗會鼓勵你,眼前的逆緣不重要,它在經論中是可以理解的,實行中可以複製。只是你得不說過人法,如果你沒有經驗也不用懷疑,修修看,有人修得出來,你也可以複製,它穿越時空,亙古如今。

  生活中專心念佛,就做不了其他事情,一般人無法一心多用,你以為可以,那是你的心念跑太快了。不念佛心會散,專心念佛就跟唯一所緣開始相應,每一念都是能量現光明,你念念收攝其中,就可以持名轉入觀相念佛。日輪觀用想的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念念相續的三昧力呈現,此時身心輕安,光明相現,或許光亮到你覺得刺眼,是你不習慣它,阿彌陀佛無量光,你希望往生就要習慣它。但光明相是由心所生,它可以跟宇宙光的能量感應道交,所以你要好好用功。

  《般若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麼淨土一切色聲相莊嚴,念佛是不是不能見如來?其實《般若經》說的「邪」不是邪惡的邪,是說沒有對準目標。你心念裡的佛有色身,從染污到清淨,一直都是有為造作,而佛法最究竟要心停下來。你有色身就有病痛,佛法最重點要讓眾生沒有病,不是維持一個有為造作的色身,永遠不會老病死,世間沒有這種東西,世間就是有為法。你念佛對於深奧的法理可以不深入,但你要知道念佛三昧的光明如何運作。入禪定見瑞相,難道坐著等就有嗎?那是要非常精密的操作。修行就要修到能夠自在操作、控制、複製。

  佛法富有科學精神,科學實證的實驗成果可以在另一時空複製,修行也一樣,你要在整個身心的練習中修到輕安,三昧光明現而任運自如。所以修行要練體力,體力、定力、慧力都要增上,你心專注安靜入行捨得種性而不退,你才可以計算出從種性一直到成就的時間。可是如果總是三心兩意,遇順境就貪,逆境就瞋,將來投胎的家庭、親屬自己就做不了主,因為放逸太久了。所謂悟後起修,見道後才是真修行,這要實修不是憑空想像。如果你可以念念相續了,不再求定力的進步也可以,就一直念,守戒行善,以此功德迴向淨土,再作兩階段修學。

  如果要更進步,思量分別禪定功德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的心到底是怎麼狀態。論典說心有心王和心所,當心跟一個所緣一直相應沒有其他雜念,這時心所的功能就會弱化。當你的心從欲界進入色界,它有五個非常強的心理功能作用所依,一片光明呈現,這是初禪。你眼見色,耳聽聲,由意根在指揮,念佛把身、鼻、舌根的功能暫停,止靜時一片寂靜,耳根也慢慢弱化。你閉眼,但你看外境習慣了,不曾看過內在光明。光明為何不現?你沒有努力內聚發電。當光明現,你的心不被色法的五根影響,意識一直在念力當中,視覺見顯色的功能會轉化成跟心相應,而不跟眼根相應的獨頭意識,這就是定力。

  心那麼多的功能有一些是被弱化掉,因為你不去理它,受到干擾你不受影響就專注自己的功課,這時五個非常強的心理功能「尋、伺、喜、樂、一境性」會出現。所以,專心念佛得三昧力,身心輕安光明相現。念佛會有不可思議的瑞相功德,放光、聞香、舍利子等,你不可執著這些色相,不要隨風起舞,你該學的是法身舍利,所謂舍利非舍利是名舍利。所以一些善法瑞相、成就功德,在這個不圓滿的時空之下,就產生好與不好的現象。因此神通不可現,神變不可說,特異功能不可張揚惑眾,這是佛制戒律。

七、阿彌陀佛接引所有的人

  幸福就是我活在世間,希望別人疼惜我。阿彌陀佛疼惜我,世間太苦了,他到處參學,集眾世界的優點創造最好的環境,凡願意來的人都可以來。再者,我對於別人的不對不願原諒他,卻希望別人原諒我的不對,阿彌陀佛對於大惡人也要接引,無論我是怎麼樣的人他都慈悲我,所以念佛最幸福。

  圓滿的淨土在整個成就的時候是成就善,不是要成就你有多聰明,聰明跟智慧是你要有根本見諸法實相的智慧,所謂根本智。但利益眾生要有方法,因此要有基於根本智與入世利益眾生種種善巧方便的後得智,兩種智慧都需要千生累劫去醞釀,而極樂的基本條件是,只要你有清淨的心念佛,無論你怎樣阿彌陀佛都發大願慈悲。但大願要做得到,因此轉大法輪很不容易,所以我念佛真幸福。

  從三類九品看,大修行人往生的力量大,臨終立刻見佛聞法當下成就。因緣弱的人力量小,要在泥池蓮花裡代謝淨化,所有的人都被佛原諒與接引,因此念佛人最幸福。往生的條件中,你不需要學太多東西,只要你願意念佛,念佛當下心安靜,可以受到阿彌陀佛的悲心祝福,所以念佛最單純。三類九品從最睿智的菩薩到罪惡深重的人,阿彌陀佛都願意慈悲,這不是說你可以為非作歹等臨終十念就好,你不可存僥倖心,經典說上上品立刻悟無生,而越往下品見佛的時間就越晚。它的時間是以大劫計算的,這沒有公平不公平,是業力的問題。

  佛法說諸法實相,循法的實相規律修行,不會違背因果的前題來救濟眾生,救濟本身在法理上是講得通的,因為惡念感苦,善念招福,我們以淨念跟佛心相應,臨終十念是用清淨的力量連結淨土。可是你過去所作不好,就得在淨土邊地慢慢轉換淨化,執著我的人有來去生死的慣性,所以就要從來去當中,去計算蓮花開的時間數量有多少。但無論如何,阿彌陀佛一定幫助我,所以我很幸福。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