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雲水三千、結緣十方

——紀念星雲大師文章摘錄匯編

 

《弘誓雙月刊》編輯部

 


如是和尚如是山——緬懷、紀念恩師星雲大師  

撰文/永芸法師(大師弟子,《人間福報》前主編)

  年輕時,師父法像莊嚴,是英雄;主法時威儀具足,講演時妙趣橫生,寫文章深入淺出,打籃球身手矯健,下廚房酥酡妙味;他是孩子王,是青年的偶像,是長者的榜樣,是各行各業的國師,是徒弟心中「恩威並重的師父」,是大家的「橄欖球」;他有獅子的霸氣,也有兔子的溫柔;有赤子的天真,也有領袖的氣度,更有法王的智慧與慈悲;他有很多夢想,總是築夢踏實,養深積厚,等待因緣,一一踐行,不甘躡前人後塵。
  猶記得,我在《普門雜誌》編輯時,還沒有盛行電腦、E-mail、3C產品,大師又常在美國,幾次面臨截稿前,我須奔赴機場去拿託人帶回的文稿,連夜打字發排;雖然可以用越洋電話、傳真,卻怕太貴又不敢多說……。日日趕稿,月月出刊,箇中諸苦猬集;直到大師不慎跌斷腿開刀,在病房,大家心疼眼疼,都勸師父不要再寫「星雲日記」時,我低頭流著淚默然不語,師父卻說:「我要寫,我還要寫……。」我那時就像被世相蒙蔽的「阿難」,想說竟說不出「師父,感謝您為芸芸讀者再寫,我們很需要您啊!」
  猶記得,心平和尚圓寂追思法會後,幾個弟子隨侍師父巡視當時正在工程中的「如來殿」,我從未看過偉岸的「大師」,站在工地上講到自己的第一位出家弟子如何能艱能苦時,哽咽凝視著遠方的神情,宛如在孤峰頂上……。
  猶記得,「臺北道場」剛啟用,舉辦一系列七七四十九場〈生命的活水〉講座,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晚上不能間斷;師父重然諾,守時間,他答應要做的事,從不因任何理由退票,時間乍到,準時開場,而且對幾場演講者,師父都親自為他們開場介紹,從不推餒缺席,隨處付法與人……。
  猶記得,《人間福報》創報初始,那是大師五十年夢想成真的「最愛」,他親自坐鎮臺北,日日寫頭版專欄,夜夜等我們送回「樣報」,其實他等的是為我們這些「初生之犢」加油打氣呀!而我每天守護,也很少回山;一次回山探望師父,已告假離去,但又轉回法堂,看到師父還站在那兒,我如稚子奔向父親說:「師父,我想您了,又回來啦。」師父摩著我的頭給我加持,一如慈父慰子……。

大師已坐化,唯有燈如故

撰文/昭慧法師(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

稍歇淨域,再返娑婆  

112.2.6
  眾所敬愛的星雲大師,所作已辦,圓滿示寂。心理早有準備,乍悉依然萬般不捨。
  大師以畢生心血,弘傳三寶,普化四方,悲智無量,誓願宏深。敬祈
稍歇淨域,常寂光中觀世自在;
再返娑婆,三千界內度化群萌!

最後一次拜見大師  

112.2.7

(2019年4月19日最後一次拜見星雲大師的臉書貼文與照片)

  夢都沒有想到,一上佛光山,竟然喜遇星雲大師!
  這些年來,大師年事已高,難免有些病苦,我不敢打擾他老人家,常想:「此生還有機會再見大師一面嗎?」
  這次南下,我也不斷地想,有可能會遇到大師嗎?
未料車子才一上山,就遇到大師遠遠地坐著輪椅,妙廣法師等陪同,緩緩下山。我趕緊下車,小跑步迎上去,跑到大師跟前,屈膝向他老人家請安。
  心滿意足地往大雄寶殿方向行去,還時時回頭,看望往山下緩緩行去的大師背影。陪我前行的道悟法師告訴我,大師平時不會走到這兒,今天很例外,要來這裡走走。我告知自己這些年想見大師的心情,她說:
「可能是心想事成吧!大師也常常念著妳呢!」
  法師忽然請我止步,原來對講訊息傳來,說是大師要見我。我萬分欣喜,不敢置信!遠遠一看,大師果然緩緩上山。
  我們先進傳燈樓恭候大師,然後隨大師進入客廳。遂與慈愛的大師閒話家常,並且留下了這張我視若珍寶的合影。
(本則臉書貼文於截稿前約兩千三百餘網友點讚,並經「風傳媒」轉載。URL: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20845)

登佛光山虔恭致祭  

112.2.10

  清晨,玄奘大學暨佛教弘誓學院住眾28人乘遊覽車南下,登三寶地,上佛光山,於敬愛的星雲大師坐龕前虔恭致祭。
  與慧龍、慈容、慈惠、依空、慧寬、覺培、覺明、永富法師等長輩、老友在此因緣下重逢,倍感珍惜。
  依空法師說,大師選在元宵節後安詳坐化,完全不影響山上張燈結綵的熱鬧氣氛,也讓弟子們避開了新年期間對內對外的種種不便。  他老人家這是將「給人方便」的信念,以身作則而貫徹始終!

112.2.11

  人間福報刊載昨日瞻禮星雲大師及記者訪談的訊息。
  我在這段訪談中,主要是憶述大師在關鍵時刻不計毀譽,不畏強權,對佛教界與我個人情義相挺的厚重恩澤。
  在此之前,於依空法師接待的座談會上,除了這些恩澤,我還提及大師在培養人才方面的獨到眼光:
  1. 珍惜女眾人才,以平等心培養子弟。所以佛光山擁有能力強大、學養高超的比丘尼群體,其質與量堪稱全球僧團之最。
  2. 珍惜居士人才,以前瞻眼光成立國際佛光會,打破「貶抑白衣說法」迷思,建立檀講師制度,讓各行各業的優秀信眾得以貢獻專才,投入如來家業,共創人間淨土。
  3. 在普遍瀰漫反智思想的佛教界,提倡學院式的叢林教育,極力培養弟子們出國攻讀學位,排除萬難以設置大學。

大師未走,福報人間  

撰文/胡一虎(鳳凰衛視主持人)

  在國際政商領導雲集、氛圍嚴肅的場合,我頓時轉念,改以朗誦大師於1951年,在新竹青草湖作的詩作〈星雲〉介紹他。大師一上台,先給我慣常和煦的微笑,然後望著台下政商大佬說:「我很慚愧,兩手空空的和尚,竟然在各位擁有影響力的領導人中班門弄斧。雖然我一無所有,但又擁有一切,因為我有信仰。」接著從「心中寶藏值多少?」「享有世間知多少?」「結緣回向有多少?」「和諧禪悅共多少?」這四大疑問,開示信仰的寶貴價值。我置身電視名利場數十年,不知不覺中,往往沾染上俗流習氣亦不自知。但是,在那個當下,他的每字每句,敲中心門直抵虎心。
  任何公開演講中,我發現大師常提「緣」這個詞。他說,布施結緣是人間最美好的事,人在世間生活,要靠因緣才能生存,所以平時要與人廣結善緣。結緣之道,首在布施。捨得把自己的財物與人共享,就能得到廣結善緣的好處。布施表面是「給」,其實是「得」,就是最有智慧的富人。

兩張車票——誌追隨星雲大師第二個十年 

撰文/楊錦郁(作家、人間福報總監)

  在開山寮和大師一起吃碗素麵後,先生起身告辭要回台南館舍,而我則要單獨回台北。大師說,他們也可以送我去左營高鐵,因為當晚他要前往南屏別院開示,他轉頭問我:「你要跟誰?」我不假思索的說:「當然跟師父。」當晚,一行人乘坐一輛休旅車下山,先送我到左營車站,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師還請侍者幫我買了一張回台北的高鐵商務艙票。
  2023年2月13日,我在左營高鐵站替自己買了生平第一張敬老票,這天我參加完星雲大師圓寂讚頌會,從佛光山下來要回台北,持著敬老票不禁百感交集,憶起2010年大師幫我買了那張商務艙車票,以及他透過毛線手套的溫暖握手。我落寞的上車,對著窗外的天空,在心裡說「大師我好想您」。

時代巨擘,星雲大師  

撰文/黃書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副會長)

  星雲大師在人間福報刊登的專欄「星雲法語」、「僧事百講」、「人間萬事」等單元小品,膾炙人口,有機會向大師請教,他是如何能不斷的寫出這麼多的文章?大師說,不管是在坐車或是休息,都不要讓腦筋閒著,只要能善用零碎的時間,想到什麼就寫下來,整理一下就成為好文章了。大師告訴末學,曾經一天可以寫出三十多篇的小品,即使後來手有些抖,無法自己寫,也會要徒弟將他所說的記錄下來,再好好整理成為通順易懂的文章。這就是說:積少可以成多,只要有心去做,零碎的時間也可以成片的。

星雲大師遺願——兩岸和平人民安樂  

撰文/李艷秋(資深媒體人)

  我和大師結緣甚早,他籌建佛光大學時找我去主持義賣會,我說:「我是記者,不會賣東西啊!而且我不是佛教徒,根本不稱職啊!」大師說:「不是佛教徒有什麼關係呢?辦教育不要分宗教黨派,把學校辦起來最重要。」我於是去主持生平第一場義賣會,信眾把會場擠得滿滿的,拍賣氣氛熱烈,大師捐出他的好友張大千致贈的一幅墨荷拍賣,頓時會場熱到最高點,競標聲此起彼落。
  不可思議的是,落槌之後,得標人立即捐出再拍,另一人得標後又再捐回給大師,如此好幾個來回,畫價已經超過一億,這時星雲大師在台上不停地拭淚,台下的信眾們也一起掉淚;這幅畫後來是誰標走我已經不記得,但現場大家跟著大師一起圓興學夢的感動,始終留在心中。


懷念與星雲大師的友情  

撰文/張香華(作家、柏楊先生遺孀)

  我不是信徒,但和星雲大師相談,只見他笑口常開、和顏悅色,我也就把他當作長輩知己,絮絮叨叨和他閒話家常,這是我和星雲大師交往的經過。辦活動之外,佛光山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也從不干涉我們活動的內容。
  有一年過年,大師邀我跟柏楊到高雄佛光山過年,柏楊上台致詞時,下面的信眾根本搞不清楚柏楊是誰?講的是什麼?信眾們一面用餐一面聊天,一團歡喜,我在前排急得滿頭大汗,一面打手勢叫他結束談話,星雲大師則是站在一旁開懷地笑著,他滿臉的溫馨,寬容又和善。
  大師年事高了,我也離開了「國際特赦組織」,我自己也老了,沒有機會再和大師見面,像所有的朋友一樣;我懷念大師的友情,想起他的圓寂,他不記掛自己有多少舍利子,只記掛要散財於大眾。我像送別一位朋友,懷念他的過往溫馨。

慈悲尊重,成就中科重建善緣  

撰文/顏福南(台中東勢中科國小校長)

  那一年,台中市東勢區是重災區,傷亡人數最高,聯外道路中斷,救援的工作無法順利進展,當年星雲大師行腳到東勢區中嵙里,目睹災情嚴重的校園,他認為人在哪裡,緣分就在哪裡,當下就決定扛起重建中科國小的責任,成就學校和佛光山的一段善緣。
  星雲大師說,學校要什麼樣的建築,就好像人要穿什麼樣的衣服,要尊重學校和地方的意見,佛光山只要全力支援就可以了。因為這樣的理念,學校自主招商發包,在佛光山的支持下,開啟重建的道路,結合在地文化,一磚一瓦鋪起了具有客家庄特色的建築:清水磚柱、寬敞拱廊,輔以磨石地板,古樸詩意,建成後榮獲遠東建築獎、都市空間設計獎,也得到「全國超幸福特色小學」的殊榮,是台中市唯一入選的學校,這些都要歸功於星雲大師眼光寬廣,包容無我的慈悲胸懷。

我心目中的星雲大師  

撰文/賴永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記得有一次我帶宗教學大專班到圖書館上課,正好大師到圖書館來,我就請大師給這批學生(全部是出家眾)上一課,大師很爽快就答應了。出乎意料的是,大師講課的題目是「五戒與自由」。依照常理,五戒在佛教修行法門中屬「止持」,亦即多叫人「不能」、「不得」做什麼,似乎與「自由」正好相反,但聽過大師的課,大家都明白了,表面上許多正相反對的東西,其實卻多是「相反相成」的: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亦即不犯戒、不犯法,也就不會受到戒律的處罰、法律的懲罰,你自己自由了,他人的生命、財產、人身也不會受到侵犯,也自由了。
  大師的許多講演,經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來闡發佛理,深入淺出、既形象生動,又讓人在「聽故事」過程中,體會到「捨」與「得」的關係、「放下」與「提起」的關係、「前進」與「後退」的關係、「持戒」與「自由」的關係等等。使人深受啟發、回味無窮。

星雲大師的離世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撰文/程恭讓(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大師晚年手術後,我和很多學者在高雄參加學術會議時,都還有機會多次見到大師。此後,記得大師還兩次抱病來大覺寺巡遊、弘法,我也有機會來大覺寺聽老人家講話。
  最後一次在大覺寺離開他時,記得那是在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雨過天晴,弟子們推著車,大師還在視察觀音殿的工地。當我上前跟他告別時,見到一縷陽光正照在他的額頭上,那時刻不知為什麼突然悲從中來,預感到佛法的無常和大師的離去,都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昨日,我們在大覺寺參加星雲大師最後的讚頌典禮。心中非常清楚:我們不得不接受大師的離世。同時我們心中也十分清楚:星雲大師的離世事實上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從佛教思想與歷史的角度言,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毫無疑問是從漢傳佛教、中華佛教開發出來的一個具有中國特色及世界意義的現代佛教文化典範。後星雲時代的佛教文化將會是怎樣,它將是好是壞?一些朋友、讀者、友好,這一星期不斷向我提出這一問題。作為一個佛教思想的研究者,我時刻提醒自己謹守學者的本份,不要對未來的歷史作出任何大而化之的情緒性判斷。不過,同樣,作為一個佛學研究者,我覺得可以負責任地說出我的一點理解:星雲大師的離世,對佛光山及其人間佛教的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對於這個世界的佛教的影響可能會非常之大!

我和星雲大師的結緣——相交  

撰文/李利安(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2015年12月24日晚抵達佛光山,準備出席第三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剛剛吃完一碗熱乎乎的佛光麵回到房間,小萱就來叫我,說師父聽說我到了,現在就要見我,表示迎接客人的到來。我在小萱的引領下到了傳燈樓,妙凡法師已經等候在那裡。我們一起上了樓,到了開山寮大師會客的那個屋子,就看見大師已經坐在那裡等候著。
  合十禮拜,握手寒暄之後,我坐在大師左側的沙發上。大師對我的再次到來表示歡迎,接著就講起一個故事。
  大師說有一位王先生,事業很成功,有次來拜訪他,說自己沒有信仰。大師說你信仰「不信仰」,不信仰,就是你的信仰選擇。大師告訴他,佛教不要求你信仰,但你不能不信仰自己,你心裡想「我可以」,「我能」,以及我要怎麼樣等等,這就是對自己的信仰。人的一生中,你不能不信自己的朋友,自己父母,自己的國家,這就是信仰。佛教不求外在的神來解決人的問題,佛教肯定每個人才是解決自己問題的終極力量所在。所以,只要每個人信仰自己,就和佛教的信仰一致了。那個王先生一想,有道理,人原來都是信仰的動物。五分鐘之後就宣佈自己信仰佛教了。道理明白了,你不要他信仰,他也要信仰了。道理不明白,你叫他信仰他卻不信仰。」大師當即說法,應病與藥,很有方便之智。
  大師說:「你是高等的佛學人才,做了很多工作,未來的佛教發展還要靠你們這些人。」我說我只是做了一點點工作而已。大師接著說:「信仰就是力量,有信仰就能有發展。我想你是主持過很多佛教論壇的人,更是這樣的人才。有一位叫田青的教授說過,學者不能成佛,修道的人才能成佛。因為修道的人有信仰。」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