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台灣‧樂生‧蘇花高

張齡文

(關懷生命協會志工)

        有一天看到客家電視台「村民大會」節目在花蓮舉辦的「走出戶外,前進花蓮」座談會,開放當地民眾與相關單位針對蘇花高建與不建的交流平台,現場有當地的農民、觀光業者、居民、原住民還有農會、觀光局、民代、學者代表,座談的時間雖短,卻從中聽到不同的聲音,值得思考。

        其中農民提到:「辛勤所獲的代價比不上西部,因為運輸成本高。」

        服務與觀光業者提到:「觀光的人潮流動,比不上西部的快速,因為沒有快速的交通道路。」

        當地的居民提到:「花蓮的各項資源比不上西部,大家都跑到台北,不願意待在花蓮。」

        他們覺得自己是落後貧窮的次等國民,堅信蘇花高能解決這所有差距,讓他們能跟台北一樣,土地快速增值、財富快速累積、資訊快速、交通快速,只要快速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

        儘管村民一面倒的希望複製所有西部價值,現場卻有兩位年輕的原住民朋友堅定的說:「別忘了原住民也是花蓮的子民,我們不願蘇花高摧毀我們美麗的家園。」

        而另一位花蓮的年輕人這麼控訴:「你們原住民怎麼可以這麼自私,不考慮我們平地人的生計。」

        聽到這裡我有點心痛了。「原住民怎麼自私?他們有比平地人富有嗎?他們有享受到比平地人更好的資源嗎?」我想,不只沒有,也許還更差。

        但他們珍視自己的家鄉,他們了解自己腳下踩的,抬頭望的,是什麼價值。比起如何快速賺大錢,他們更不願意祖先留下的土地遭到毀壞,他們明瞭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不復反。原住民如此清明無私,實在讓我感到羞愧!幾百年前漢人佔據他們的土地,把他們趕到東部與山區,我們非但不滿足還要更多,渾然不知自己的貪婪與無知。

        快速、現代、富有、高級,是這個國家社會頻頻製造的「美好」價值,誰也無法說,那些想把花蓮變得跟台北一樣的人,有什麼不對,只是痛心與無力蔓延,我們能怎麼辦?只能怪我們的國家與教育短視,教給我們這樣單一的價值。也難怪每當文化、環境一與經濟衝突,就注定是場慘烈的對抗;如果不是靠著散播在台灣各地的少數運動者堅持與爭取,台灣還能被看見的青山綠水與文化古蹟,鐵定只會更少,不會更多。台灣就這麼小一丁點,若走不出各種開發的迷私,不多用點心思避開對土地自然文化的破壞,那不可回復的,將不只是土地,更是人類需要的自然空間與萬物平衡。

        其實,並沒有人能保證:經濟跟建設有一定的正向關聯。獲得利益的也許不是一般百姓,而是財團,但文化與自然的公共財,是不用花一分一毫全民皆可共享的,如果我們懂得保存這樣的價值,不只我們受益、我們的後代、後後代皆能受益。

        「樂生議題」很像「蘇花高議題」的縮小版,即「經濟、交通、開發、多數」與「文化、環境、人權、少數」的爭議。從這些爭議裡,可以見到政府利用多數價值,來邊緣化少數價值。但這樣的多數價值,是長期培養出來的,主觀直覺但缺乏思考,在討論本來就不被重視的環境、文化、人權議題上,「少數服從多數」變成過分簡單的原則,扼殺了討論的空間。

        與蘇花高爭議相比,樂生遇到的阻礙,理應比蘇花高更易解決才是,但三年來卻走得這麼辛苦,從平和的要求討論、民間各界奔走提出「新莊、捷運、樂生共生」的方案,到激烈的衝撞,怎麼樣都換不到政府的公平回應,得到的只有不斷的敷衍、推諉、欺騙與拖延,雖然415遊行換得兩個月的緩拆,眼看期限將至,馬上又回到原點。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三年來就是這麼循環,我們的政府正在消耗人民的毅力。

        的確,有人因此累了,離開不管了,卻也有新的人自動補上來,這很值得欣慰。但不可思議的是,政府對此前仆後繼的民意質疑,毫無反省,仍然執意拿官僚的那一套來面對人民,傲慢的態度令人失望。

        很多人認為:樂生議題是一些沒出過社會的學生任性所為。這話也沒錯,但這樣的任性,正是這個國家社會缺乏的良知,是我們這些過度社會化的大人所放棄的。我們忙於眼前事物、忙於賺錢養家,卻對週遭環境的破壞、道德的敗壞、人文的漠視、人權的踐踏毫不關心,過一天算一天是我們的態度。這樣僵化的模式,讓我們懶得思考,把問題全丟給政府,正好讓政府便宜行事。

        然而,「政府也是會犯錯的」。人民監督的義務,不應只在「投完票」之後就結束,就像小孩的教育,不是把他丟給學校老師之後,就代表父母盡了教育子女的義務一樣,許多社會問題的形成,在於我們不經意的放棄自己應盡的義務與權力,責怪學校、責怪政府很簡單,但自己不願拿起那個責任的話,這個社會是不會更好的。

        我們該慶幸,社會上仍有人願意擔起原是你我的責任--「質疑政府的公共政策」。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與政府周旋,實在是很吃力不討好的,樂生之所以能支撐三年不被瓦解,也不單靠樂生上的學生組織而已,更有各地民間力量的集合聲援,從學術界、文化界、環境界、動保界、婦運界、同志界、勞工界、獨立媒體、網路部落客等等,甚至來自國際間的聲援,我們可以見到這些串聯很多都是主流邊緣的小眾人物,從來也不是什麼企業大人物,他們也是要生活養家活口的不是嗎?為什麼他們還要站出來?因為他們知道很多事是你不鞭策、政府就不會做的,「政府永遠害怕財團企業多一點,懼怕老百姓少一點」,小眾人物若不聚集相互聲援,政府的政策就永遠不會轉向人民,也不會顧慮社會的正義。

        一如其他許多議題,「樂生」也是這個社會與政府該面對而不願面對的,我們只不過是「任性的堅持」,要求政府放下身段與公民對話,公開討論我們的公共政策,不要關門蠻幹,不要官僚本位。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