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第三屆研討會採訪報導

 一次別具意義的祝壽獻禮

 

一、祝壽研討會盛大召開,圓滿落幕

法程/綜合報導

       「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學術研討會已於四月二十、二十一日在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盛大舉行,並於二十一日下午閉幕式中劃上了圓滿的記號。兩天下來,參加人數超過了七百人,來賓報到時,一人收到一個精美設計的厚紙袋,內裝三本軟皮精裝新書(李烈堂居士贈送的《印順導師傳》、曾國鐘與黃麗明居士贈送的《千載沉吟》與《世紀新聲》)、研討會論文集與剛剛出爐的第五十六期《弘誓雙月刊》,現場一片喜氣洋洋。


91.4.21 閉幕典禮中介紹工作團隊。


       大會開始時,全體大眾向台前巨大看板的印順導師法相行三問訊禮,恭祝導師為法住世,無量光壽。而星雲大師於前兩日還因病住院,二十日卻抱病翩然來到現場,在開幕典禮中致詞,並作了四十分鐘精彩的專題演講。與會大眾不禁起立歡迎,對他報以最熱情的掌聲。星雲大師的演講詞,已於四月二十日當天摘要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題為〈佛門更應男女平權,兩性平等〉,全文則於二十一日刊載於人間福報。

       本次祝壽研討會,由於延續去年萬方矚目的「廢除八敬法」運動,專題演講與其中的八篇論文均與「佛門兩性平權」議題有關,相當具有社會意義,所以倍受媒體的矚目。除了自由時報連續兩日刊載星雲大師與昭慧法師的文章之外,中時、聯合、台灣日報都有大篇幅的報導。

       一般的觀感是:本次研討會的論文水準極高,進行過程中的交流與論辯也相當精彩而緊湊。應讀者之邀,法界出版社將於近期製作研討會全程錄影的VCD。而現場對話的紀錄與現場來賓的採訪錄,也將由新聞組同學於近期整理出來,上網以饗讀者。

       各方的助緣相當殊勝,而諸位無私護法的現代禪朋友們,為了此一活動,已在現代禪主網站與「中國佛教論壇」上多次刊載本次研討會的消息與相關文章,並於研討會結束後,在小魚、李茂成、董雲霞諸居士及美編小組的指導下,由現代禪網站先代理本學院,刊登電子版《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研討會論文集》(繁體版與簡體版兼而有之),廣與兩岸佛學界暨十方佛友結緣。一天之內竟可完成全部電子版論文集的相關編輯、排版、美編工作,其效率之神速,令人驚歎無已!可以想見現代禪朋友們在此事上,花費了多麼浩大的心血!對導師的崇敬,與對十方佛友「法供養」的心情,又是何等的熱切!

       本次發表文章,分別有佛光山星雲大師、昭慧法師、傳道法師、性廣法師、傳法法師、德檍法師;以及楊惠南、藍吉富、江燦騰、龔雋、林朝成、賴賢宗、李玉珍、丁敏、德吉卓瑪……等十九位教界、學者人士的智慧結晶。相關資訊,歡迎佛友直接點入「佛教弘誓學院」與「現代禪」主網站,細細研讀。



二、印順導師對研討會成果非常欣慰

慈暉/報導

       四月二十三日,趕在導師壽誕(農曆三月十二日)前一天,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特別驅車至華雨精舍,向導師報告研討會的重要時況與台上台下意見交流的精彩片段。法師特別提及:

        一、星雲大師於開幕致詞時,對導師尊為「國寶」,並給予高度推崇。

        二、現代禪掌門人李元松老師與本次研討會總策畫江燦騰教授,面對紛至沓來對導師的嚴厲批判,忍不住發出正義之聲的俠情,以及兩位先進(包括現代禪諸位同道)對本次研討會所做的種種重大協助。

        三、藍吉富教授對「印順時代」與「後印順時代」作一明確定義:在印順時代,導師自己詮釋自己的著作,自己回應諸方之質疑與挑戰;後印順時代,導師已經封筆,此時無論是詮釋其思想,還是面對各方的質疑與挑戰,主導權就轉移到後繼者(如昭慧法師)的身上。他並幽默區隔二者的分野:前一時代反對導師思想者屬於「竊竊私語」型,後一時代的反對者則公開現身,大聲批判。他並對《成佛之道》在諸導師著作中無可取代的價值,特別提出說明,因為那是導師思想體系性的陳述。

       印順導師神采奕奕,仔細聆聽法師的報告,並不時露出欣慰的微笑。他並架起老花眼鏡,仔細閱讀兩本祝壽文集、研討會論文集以及本期以「仁者嵩壽」為主題的《弘誓雙月刊》。



三、現場採訪報導


採訪整理/董怡均、陳盈蒨、鄧宗文、呂姝貞

       由於本次研討會意義殊勝,我們特別採訪部分來賓,並將內容整理刊登,以分享大眾。因採訪成員大部分是第一次充當小記者,於經驗、實務、時間掌握等各方面,皆有所不足,而錯失許多寶貴機會,也造成了遺珠之憾。在此,我們不但要感謝受訪來賓於會議期間撥空接受採訪,呈現多元面向的觀點,共同激盪出豐富的思考空間。同時,也期待被我們錯過的與會來賓,能不吝主動與我們分享您寶貴及誠摯的心聲。

       為顧及環保、節約資源,及受訪者談話內容之連貫性,本文將採訪參考主題臚列如下:

        一、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動機

        二、對舉辦本次研討會的看法

(一)專題演講:星雲大師主講:比丘尼僧團的發展

(二)發表論文之二大主題:
         1.告別傳統:迎接佛教兩性平權的新世紀
         2.無諍之辯:關於當代後印順學的開展與反思

(三)座談會主題:開展人間佛教的新人文實踐

        三、對「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持續辦理的期望

        四、其他心得及建議

        另為方便讀者閱讀,採訪內容依法師、居士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內容如下:

如念法師(桃園縣大園菩因禪寺住持)

       除了我跟昭慧法師有幾面之緣之外,最主要的是:學術界的這種演講討論,我沒有參加過,尤其是:我很關心當代的佛教,所以我想聽聽學術界的回應。其次,我跟著菩因禪寺的三十位義工一塊兒來,也希望能給他們一點信心。
       關於「兩性平等」的議題,讓我很振奮!對於這個問題今天討論得非常精彩,當今的佛教界,可以說是由比丘尼所支撐起來的,像桃園縣佛教會的理事選舉,二十幾位中,我是第一高票。我們比丘尼在做事時,是做的多,講的少。所以,社會上很多人認為比丘尼沒有在做事。但是很明顯的,佛教的住持正法、弘揚佛法,比丘尼的表現都不比比丘遜色,像昭慧法師本身就是一個例子。每次開會,我都非常肯定她的講法,今天的研討會,我是滿有共鳴的。
       我覺得明年或往後再舉辦類似的研討會,可以多辦幾天,說不定我們的義工參與會更多。由於考慮義工們的時間,所以這次只參加一天,說不定他們有興趣以後,會說:多幾天都可以參加,因為他們以前沒有參加過這類的活動,或許他們原先想像:一般的開會都很沉悶,沒有意義,但是我剛剛問過他們,他們都說:很好,很好,覺得很新鮮!


見驤法師

       因為去年來參加過,今年就想:可以再來看一看。而且這次是由江教授籌畫,他邀請更多的學者,從不同的領域來探討佛教與現代的一些問題,感覺整個研討會的學術意味更加濃厚了。大家把佛學放到學術的範疇討論,我也得以觀摩學術研討會的形式。至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課題,就是「佛教如何面對現代的挑戰」,許多學者的深入探討,很值得觀摩學習。

滿欣法師(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學生)

       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動機有三點:(一)主題與自己所要進行的論文相關;(二)想學習關於「人間佛教」議題多元化的詮釋與討論,及主辦單位的行政效能;(三)想來聆聽星雲大師的主題演講。
       聽了星雲大師的演講,內心非常佩服大師「兩性平權」的平等思想,以及他的「勇於發聲」,並且對他栽培與教育尼眾之用心不遺餘力,深為感,期待以後主辦單位能繼續辦理有關「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的學術研討會。
       其他心得如下:(一)討論的主題,能與時俱進,頗為用心於佛教與當代思潮之結合;(二)可否於研討會圓滿後,將發表人修改後的論文予以集冊出版?(三)對整個會議設備及進行方式感到莊嚴有序;(四)辛苦了,謝謝大家的熱誠接待。
       建議如下:(一)按鈴聲,不妨改成音樂聲;(二)事前準備工作不夠,如麥克風測試;(三)第一天的論文發表會頗為圓滿,唯覺丁教授所發表的那篇論文有待商榷!謝謝!

德和法師(華嚴蓮社)

       在蓮社得知弘誓學院為印順導師再度舉辦祝壽的學術研討會,心中倍感歡喜。而參與這樣的盛會,一來為表達對導師的敬意;二來想對人間佛教的議題與現今佛學的研究概況有所瞭解。最後,感謝主辦單位辛苦的籌畫安排,將研討會辦得相當圓滿。還有小小的建議:用點心和用齋的地方,在空間與座位上,好像缺少了一點。

史芬妮小姐(Ms. Stefania Travagnin)(義大利威尼斯大學東亞學碩士Ca’ Foscari University of Venice(Italy) M.A. East Asian Studies)

       因為我研究印順導師的思想兩年,目前也正以英文撰寫關於「人間淨土思想」的書籍(約需一兩年後,將由義大利的出版社出版)。
       另外,我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台灣比丘尼的現象,所以對佛門兩性平權與比丘尼僧團的議題,非常有興趣。此次經由一位教授介紹,第一次報名參加。

呂麗華老師(法光佛研所)

       我覺得星雲大師所講的內容,真的有扣住人間佛教的意涵,不愧是位大師。
       在比較兩性議題時,大師提到:男性的嫉妒心,其實是比女性強烈的。聽到大師所舉的生活實例,突然讓人恍然大悟:女性真的是傳統思想的受害者,透過大師的口,點出了「男性的嫉妒心比女性更強」的真實情狀,更令人景仰大師的肯說、敢說!然而女性也要自強,女性不要作個扶不起的阿斗,自己要培養一定的能力,對社會的貢獻才會提昇,最主要的不是爭權位,而是對人間付出貢獻,那才是人間菩薩道的主要精神。所以,爭權爭名,不如爭我們能利益多少眾生,爭我們能讓多少人離苦得樂,這才是真正的無諍之辯。
       對於護持研討會的護法們,我覺得他們真的是大菩薩,因為不管是財力的佈施或勞力的佈施,其實也都包含了法施。


余威德先生(慈濟大學宗教所學生)

       雖然我對於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尚未有深入的研究,但從我接受的資訊來看,他認為印度後期大乘思想,已經接受了很多天神信仰,偏離了「由人成佛」的理念,因此,主張回歸到人的本身是很重要的。至於對這樣活動的看法或期待?個人認為:這類的研討會可以導正天乘佛教所出現的流弊,並提醒佛弟子重視佛教人間性的實踐義。

林添進先生(中研院資訊所)

       成佛就是要修行菩薩道,而眾生的根器本來就不一。有些人可以邊學邊度化眾生,有些人則需要先修學到一定的程度,才有信心化度群生。這其中根本沒有衝突,端看行者的發心而已。

林韻婷小姐(輔仁大學中文系畢)

       促使我報名此次盛會的最大動力,乃是印順導師的景行與風範,在恭讀導師的幾部大作後,深覺通體舒泰,卻又時有疑難,因此,在誤以為印順導師要主講「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後,便立刻報名參加。
       參與此次研討會,除了要讚歎佛教界能出現這麼深具學術性的論壇之外,研討會期間更是高潮迭起,使人在舒適的座椅上,都不忍心打瞌睡。其次,這是第一次認識昭慧法師、性廣法師,以及江燦騰教授等,真是讓我對法師、學者「深入世事」,有了一番全新的認識與了解。
       雖然會議中,偶而會有激烈的論辯,並呈現不同的看法,但這也正豐富了此次研討會的意義與內涵。再者,真的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能恭逢盛會,除了思想上的擴展之外,對從前既有的刻板印象(例如:出家眾為何要參與政治、社運等?)有了修正的機會。在此,謝謝主辦單位、與會法師和學者居士們。

侯坤宏教授(國史館協修)

       我覺得若要確定明年的會議主題,應先回顧這三屆,讓會議有延續性。我比較關切這個問題,因為這對於以後我們要討論的內容,算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
       就今天發表的主題而言,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今天談比較多女性的問題。這讓我有一個感覺:女性會比較關切這個問題。我會覺得:這個問題沒有想像中那樣嚴重。但這可能是因為男女角色不同的關係。剛剛施寄青女士也特別提到:就是因為有「角色」差異的問題,關注的程度也就會有所不同。
       至於星雲大師的演說,我覺得他講得很平實,很好,至少他照顧到整個兩性平權的角度,而且他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這樣帶領大部分是比丘尼的寺院了。其實這是整個台灣的特殊現象:女性比較多,比丘尼的角色比較突出。我倒是覺得:比丘或是男性,應該要加油!
       至於會場中參與的比丘比較少,是不是與今年的主題有關係?如果每年都強調這個主題,是不是比丘來的就會比較少?這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常純居士(法鼓山僧伽大學學生)

       學校接到邀請函,聖嚴法師指示教務長:「全體同學都可以參加。」因為師父希望我們多聽聞佛法,所以我們大家都來了,這是一個因緣。另外,我對印順導師很仰慕,他的作品可說是我研讀佛法的一個主軸,所以我想多深入導師的一些論述,多聽聽當代研究學者的經驗及看法。
       關於「兩性平權」問題,聖嚴法師曾清楚的指示:雖然男女有別,但是仍要互相尊重;雖然僧俗有別,但是也要互相合作。而我個人覺得:台灣比丘尼僧團的發展,畢竟是一股很重要的佛教發展力量,所以,這個主題好像是更能凸顯女眾在佛教界的地位,所以頗具時代意義,畢竟這是時代的思潮之一。這個課題能夠由走在時代尖端的昭慧法師提出來,應更具意義。
       至於本次研討會的二大主題之一「告別傳統」:聽過第一場與第二場之後,得知「告別傳統」是站在「承續傳統」的立場,在這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並結合當代的思潮,思考新的方向,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主題。
       前兩次沒有來參加,覺得很可惜,但我覺得主辦單位贈送的書籍,都非常的有意義。


許玉頭居士(高雄法印講堂居士)

       學佛以來一直在閱讀印順導師的書籍,所親近的道場──法印講堂,也以導師的佛學思想傳遞給居士,因此就報名來參加。在報名前夕,非常害怕自己會聽不懂,可是想到:因緣是一直在變化的,也不知道像這樣的研討會是否會一直辦下去?加上自己年紀大了,要聽這樣的研討會,機會也不太多,再不把握機會來參與,也許將來會後悔,所以就特地從高雄來參加。

陳青田先生(進口食品公司業務員)

       純粹是為了可以聽到星雲大師的演講而參加此次盛會。

陳瑞益先生(交通大學博士生)

       這類型佛教研討會,是我從來沒有參加過的,對我而言很新鮮,且能進一步認識印順導師的思想。此外,期許會議能促進更多方面的交流,不然就會流於說明會或發表會。

陳慧如小姐(東吳大學社工系學生)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動機,主要是因看到海報很醒目。另一方面,去年在學校佛學社看到第二屆研討會的簡章,但因事而未能如願參加,所以今年特別想參加。還有另一特別的因緣是:末學要投考中華佛學研究所,筆試科目的「佛概」一科,主要是以導師的《佛法概論》及《成佛之道》二書為主。另外,也是想從研討會中,聽聽有關於「後印順時代」、「人間佛教」的討論,並希望藉此機會,能對導師的思想有更深入的瞭解。
       對這次活動的看法與期待:大體上,與會人員頗多出家法師出席,倍感親切,可知此研討會對僧俗二眾皆已兼顧。然而我有一點好奇的是:在熱烈的討論中,台下的回應者,除了主辦單位的師父外,甚少聽到其他尼眾法師的發言。這種現象使末學思考:在家眾與台下多數的出家眾,如何達到充分的對話?此外,下一屆若舉辦研討會,末學建議當酌收報名費用,一來兼顧主辦單位的預算籌備,二來可增進與會人員的惜福心念。
       最後,感謝大會在這兩天所提供的種種照顧。謝謝!

張元隆先生(中華佛研所教育中心主任) 

       一、參與研討會的動機?也不能說我是來吃東西的吧!言歸正傳,與會的動機是對「人間佛教」的議題感到興趣。因為,我相信這議題,必然是未來佛教教團與社會互動的核心問題。此外,在佛教女性議題方面,它的影響和互動的過程模式,在其他議題中也是值得參考的。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來為導師祝壽,與表達對弘誓學院與昭慧法師的支持之意。
       二、對此次研討會有何期待?我個人一直非常欽佩與尊敬昭慧法師實踐人間佛教的經驗。對於這樣的一個學術研討會,我很清楚會中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然而我並不期待這次會議能全部解決這些問題,但我肯定它會帶給我們一些省思。匯集這些省思的力量,我想對於落實「人間佛教」會是一個很大的希望。我相信它可以帶動很多思想上的衝擊,這對社會大眾來說,也不啻是一種刺激與增上。個人內心期待這次會議能有一些思想上的衝擊,能對人間社會有些幫助。僅管這衝擊在現場是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回去之後,這都是一種思考的空間。在我認為:這就是佛法幫助別人走向覺醒的一種過程。
       三、導師人間佛教理念,在台灣推展的困難?其實,這個研討會所討論的有很多都是它的困難點。我想:昭慧法師所遇到的困難,其實也是大家會遭遇到的,只因每一個人有些別業,有各自的困難,加起來就成為共業,是大家共同面對的困難了。不過,我想特別指出:人間佛教所討論的議題(如:世俗化、正邪之辯、戒律爭議……等諸多命題),若過度傾向於學術研究,則對人間佛教的實踐性,幫助就很有限了。
       換個角度來思考,我想佛陀本身應該算是一位革命家,也許我們不習慣把「革命」字眼套在佛陀身上,但是,無庸置疑地,他的確是一位改革者,他不但撼動了當時的種姓制度,更修改了當時印度的各種儀式與不合時宜的思想。再舉中國禪宗祖師所訂立的百丈清規為例:那也不是將印度的所有規範,照單全收地移入中國。我想,舉這兩位代表人物足以證明:佛法絕對有適應時代,革新創見的內在深層思維,並以此而落實在當代的實踐面上。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現代人還大聲呼籲要恢復百丈清規,我不知道:若百丈禪師還活著,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所以,我要再次強調:佛法本來就會有因時、因地制宜的融通性,而這種活潑創新的特性,如果我們沒有復興起來,那麼佛教的前途,可能是值得憂慮的。但是發現有這樣的研討會,又有這麼多人在關心,我相信,這正是這場研討會的價值所在吧!
       四、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想那是在抉擇因時、因地制宜時的判斷基準。在此我會同意昭慧法師所說的:「在有限的因緣下,做相對最好的選擇。」這是現階段我們在推廣人間佛教時會遇到的困難,但我們不得不踏出去做,而若要追問:何謂相對最好的判斷基準時,那便需要回歸到佛法中的三法印、八正道、緣起空性的根本判準了。

葉海煙教授(東吳大學哲學系所主任)

       這次研討會的議題是入世與出世之間討論融合的、很好的研討會。我想這兩個大方向,所包含的範圍已經非常大了,可說是偏重在整個傳統與當代之間。我們發現:佛教傳統與當代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當然也會造成許多的衝擊。
       透過這樣的研討會,特別是昭慧法師所領導的這樣一股改革力量,我想對於從傳統走向當代,讓佛教界真的進入到當代社會,而且照顧到當代倫理中很重要的基本原則,比如:兩性平等、社會公義、社會開放,以及走向世界化的大潮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另外,所謂的「無諍之辯」,孟子說「余豈好辯哉?」但還是要辯,這個辯是為了無諍,「無諍」正好是倫理課題上一個很重要的屬性——圓滿。我們發現:某些世俗的倫理學比較強調個人的卓越,特別像西方的自由主義,受到個人主義影響的這些思想,造成了個人的卓越化,但我們現在更強調的是倫理的圓滿化。
       這次昭慧法師請到星雲大師來,我想這有指標性的意義,代表我剛剛說的:所謂「告別傳統」,絕對不是破壞傳統,而是尊重整個佛教的真實傳統,大大地把佛教的精神傳揚光大,既要從傳統走向當代,但是又要尊重傳統。  
       另外,關於導師的思想,這是珍寶!很值得整個佛教界思維。就像剛剛星雲大師說的:他已經算是國寶了。但這其中一定會有些問題,這些問題一定要在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提出來,而不要用別的——我們認為是不公開的,而且是很難有對話的——方式,那種方式盡量避免。特別是在出世、入世之間,菩薩道與解脫道之間並重的大原則之下,我們還是可以盡量對話。對話並不會妨礙和諧,而只會促進和諧,促成佛教內部的團結。佛教走入當代社會,特別是台灣這個社會,應做一些資源的整合,在思想上不斷地提出相關問題,並做一個更合理的解決,或回應一些相關的挑戰。        
       我再補充兩三點個人的感觸,我剛剛提到昭慧法師被汙衊的事情(編按:指去年七月間的黑函事件),我特別提到:對佛教的傳統,有些地方是一定要尊重,但是一些會造成不公平現象的教制、教義,則非改不可。佛法是透過諍而無諍,來顯示佛法最重要的內涵,也就是最真實的勝義諦,但是很顯然地,佛教幾千來年的發展,也涉及到一些已經不適合當代人間所需的一些相關倫理,比如:男女之間、比丘和比丘尼之間不平等的情況,這個一定要盡快地加以(幾乎是需要整個把它)革除掉。
       改革必然都會有阻力,所有想要進步的力量,當然會被一些保守派之所障礙。佛教要注意的是:是否有一些人過度堅持某些教義教派的立場?比如:印順導師提出「人間佛教」,被一些不同觀點的人加以反擊,這是因為可能對教義的理解不同,還有可能他們是屬於不同的教派——大乘小乘之間,偏圓之間,還有顯密之間。像這次主辦單位非常有心地特別請到來自西藏、大陸的藏傳佛教代表,這是很重要的。
        有,剛才我已經說過:在尊重倫理、尊重傳統的立場上,主辦單位請到星雲大師,他又是男眾,在提倡兩性平等時,他能夠站出來講話,這有非常崇高的象徵意義,而且是典範意義。所以,在進行改革時,要分辨出:我們到底要改革哪些?要揚棄哪些?好的部分一定要保留、轉化,不是一成不變的保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轉化。佛教已經到了要進行創造性轉化的時代,學界已經做了不少,但我覺得:教制、教理落實在現實層面,昭慧法師以及弘誓文教基金會所做的,讓我非常敬佩。
       我原來跟法師也不是很熟,但在她被汙衊時,我義不容辭站出來聲援她了。當然這完全都已經過去了,已還法師清白了。這樣的努力也是不容易的,算是社會的一股逆流,所以我才說: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是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彭博良先生(輔仁大學法律系學生)

       能夠參加這個研討會,我覺得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也是一個很大的運氣與機緣。以我的學識跟年紀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榮幸的機會,因為在座的教授及法師們,都是學有專精的。我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動機,最主要是因為仰慕印順導師的德行、智慧,並從他的書中,獲益良多。 
       這次的研討會能夠請到星雲大師來演講,是很殊勝的因緣!星雲大師本人在未來的佛教歷史上,是具有相當地位的一位大比丘,他能夠在現代歷史的關鍵點上,對我們未來要推行的婦女運動及八敬法的廢除,表達他支持的看法,以及他對佛教真正平等的看法,我能夠當場聽到他的建議及開示,感到非常的幸運,有一種對長者的孺慕之情。
       關於這次研討會的兩大主題:一、告別傳統:迎接佛教兩性平權的新世紀,二、無諍之辯:關於當代後印順學的開展與反思。我覺得這兩個題目取得很好,與會的諸位學者、法師們冠蓋雲集,能適逢其會,而且都是第一手資料,處在這樣的因緣下,我感到非常的幸運。
       對於這樣的研討會,身為後學的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聆聽,很少有機會發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我發現:其實有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對於這麼深的佛法與論文,可能也不是很理解。我覺得:我們都要發願,讓台灣的佛教教育更普及,學術地位能更提高,一來可以報答導師為我們寫了這麼多的專書,二來也能接引更多不懂佛法的人入門。希望這樣的活動繼續辦下去,以後能夠有第四屆、第五屆……,讓來參與的人,更能夠體會到佛法的好處。
       參加兩屆以來,最大的感想就是:這是一個非常容許自由發言的地方,不管意見如何,都可以講,講了雖然也有人會反應,但是沒關係,大家都對事不對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術風氣,對於我們這些沒見識過的人,可能會有點震撼,我想久了就會習慣了,因為大家都只是對事不對人,大家都是希望佛教、眾生能更好!

盧蕙馨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此次參加的動機,是抱持著學習的心態而來,因為昭慧法師一直在推動著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
       另外,星雲大師的地位非常崇高,就兩性的議題,如果沒有發表看法,人家也不會怪他,因為他是上一輩、傳統的長老,而且在大陸就出家。可是他因為時代的需要(變遷),竟以開山長老的身份發表看法,不只是兩性平等,聽起來似乎覺得出家眾與在家眾的地位也是一樣的,這很有前瞻性!大師是那麼的真性情,看到佛教與社會有此需要,就以自己的心得、感想、例子來談,可說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範。他不說太深的理論,而以實例來說明,讓大家更容易明瞭。
       希望這樣的研討會,能持續辦下去,並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