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一攤血事件有社會教育意義

陳履安(陳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三十八年前,證嚴法師在花蓮莊診所門前看到了一攤血,起了悲憫心,發願建立慈濟功德會,在台灣和世界各地產生了極大的動力,拯救了無數貧苦無依的人,這是一攤血的真義。那一攤血是真是假,並不是焦點,焦點是大家也有感於證嚴法師那一念慈悲,一起建立了慈濟功德會,相信不會有人因此去懷疑或嗔恨莊醫師。但這件案子的起訴和判決,卻把一攤血的真義迷失了,焦點模糊到了那一攤血的真假有無及文字解釋上面。莊家子女的質疑是出自於孝心,動機可以理解;證嚴法師的建立慈濟是出於慈悲,動機也絕對善良,案件原可和解打住,這才是好人好事和諧相處之道。現在法院判決既然證明了確有此事,有人還因此死亡,卻不問動機,而在一攤血文字解釋上打轉,並要證嚴法師負責賠償,就會讓人覺得是非不分。 

        整個事件,其實隱藏了幾個重要的事實: 

        第一,我們的社會,長久以來確實是疏忽了原住民的利益,三十八年前如此,三十八年後判決確認了事實,仍舊沒有給予原住民應有的關心。據履安所知,證嚴法師看到了一攤血後起了慈悲心,她對原住民特別照顧,這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 

        第二,莊醫師在慈濟志業上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他激發一位師父的悲憫心,造成社會極大向善的動力。如果當事人在一攤血真假有無,文字解釋上轉不出來,反而弄擰了真義。據履安的友人告知,證嚴法師極力維護莊家子女父親的名譽,在起訴前,曾與莊家子女嘗試了數次的和解,甚至願意道歉;但莊家子女堅持要證嚴法師承認,一攤血是為了要建醫院而虛構的故事,則未免強人所難。即使在案件進行中,證嚴法師也禁止律師對莊醫師有任何指摘,在這樣的基礎上,莊家子女似可將心比心,應該知道他們和證嚴法師不忍傷害莊醫師的心是一樣的。 

        第三,社會大眾思考問題,習於只問勝敗,享受把別人抹黑、傷害的快感,不想去明辨是非。證嚴法師代表了許多這種被傷害不會站出來為自己講話的人,她只能任人蹧蹋;履安對此,感同身受。我們的社會中,很多人帶著有色眼鏡,把所有的事都可以恣意的講成羅生門一般。這在亂世中,原是很平常的事,但被傷害的人其實很痛苦。 

        這些年,很多慈善捐款集中到慈濟,使很多團體相對覺得資源分配不公,而心生不滿。其實個人有個人的因緣,各有各的功德,絲毫勉強不得。即使如此,我們仍舊要心存感激,因為這是給我們自我反省的機會,不要帶有任何瞋恨心。 

        這件案子要不要上訴,各界有不同看法。以履安來看,證嚴法師從開始就不願意把這件事訴諸法院去處理。但既然法院做了判決,此時反而不得不向社會大眾說明。判決結果對她個人的聲譽不是問題,但慈濟是一個大的國際性團體,似有必要向社會有個交代。尤其這件事涉及對三寶、對佛教的觀瞻,更有必要予以釐清。無論上不上訴,這件事本身,是在混亂的社會中提供一個舞台,來把事情攤開來說清楚,這是一種教育,也是給大家自我反省的機會,功德也是很大的。既然動機都是善良的,我們就真誠面對問題,不要把上訴想成是要爭什麼,也不要把不上訴想成是退縮、息事寧人;上不上訴都要當成是亂世中給大家學習的機會,學習人與人之間應該要彼此互愛、尊重。 

        我們要把上訴看成是給社會一個教育,讓很多曾經受到汙蔑、隱忍痛苦的人相信正義還在,對社會還有期待。創造一個這樣的上訴舞台,就是讓原來判決所謂的好人與好人之間的事,有機會可以釐清並化解。否則既然如此認定,卻還要罰證嚴法師,道理上是說不通的。一切看因緣,看動機來檢查自己。只要動機純正,社會上有不同看法並不要緊,莊家其實不必把一攤血事件想成是委屈,而且縱使是,比起啟動慈濟的功德,也是微不足道的。讓我們把這件事回歸到當初慈悲的動機,不要一方面說是所謂好人與好人間的事,一方面又懲罰一個好人,這不是我們的社會所期待的結局。整個事件給我們學習化解,學習進步的機會。包括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司法,都需要這樣的功課。 

——刊於九十二年九月十七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