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以法相會的祝壽獻禮
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傳道法師七秩壽慶」學術研討會記

 記錄:釋果定、釋紹和、陳悅萱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迄今已舉辦至第十屆,今年適逢傳道長老七秩壽誕,鑒於長老一向不喜繁文褥節,林建德教授因此提議以祝壽文集來賀壽,昭慧法師聽聞後覺得,既然如此,不如正正式式舉辦一場學術會議,藉著與會嘉賓發表論文,相互探討印順導師思想,「以法相會」的方式以紀念印公導師、並為長老祝壽,並擇於導師壽誕與長老壽誕之間的假日,三月十二日至十三日假佛教弘誓學院舉行。
 
  本屆研討會的內容,以「印順學」及傳道長老四十年戮力實踐「人間佛教」的步履為主軸,包含了一場專題演講、四本新書發表及十六篇論文發表,最後並以「人間佛教之繼往與開來」為題,進行了近兩小時的綜合座談。與會學者三十五位,來賓與志工近三百五十位,於互動交流中,共同深化印順導師思想,尤其在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分流、發展上著墨特多,並因歷史學者、導師思想研究者、宗教實踐者各自不同的角度,在「印順學」與「印順學派」的詮釋上,引發了精采的論辯。此外亦有多篇論文,以傳道長老的人間佛教事業為例,闡明應如何落實人間佛教的實踐,以及如何開展未來人間佛教的藍圖。
 
  在主辦單位的精心策劃下,研討內容豐碩詳實、精闢入理,除不時激起智慧的火花,令人拍案叫絕外,更挑起護法、濟世的熱情,留下諸多耐人尋味的省思與期待。值此日本震災與核能災變,帶給世人無比震撼驚駭之際,長老以「對此時、此地、此人的淨化與關懷」為中心思想,所行一切有關環保、文化與弘法等事業,更彰顯其高瞻遠矚、悲心深切,咸令與會大眾動容。
 
開幕與祝壽
 
  在唱誦三寶讚歌及向佛陀及導師行三問訊禮後,大會正式開始,會場已備置了一個七層大壽糕,會眾向長老行完三問訊拜壽禮,昭慧法師隨恭請長老切壽糕,並帶領大眾唱生日快樂歌,祝願長老「福慧圓滿,無量光壽」。接後的中場休息,志工便將壽糕切妥,讓與會嘉賓品嚐同享歡喜。一向風趣的長老,雖色身在長期辛勞下,早已病苦纏身,但仍以「人生七十才開始」,豪情不減的聲稱自己「才一歲」,並期勉大家各竭其力,有多少燭光,就為週遭眾生發多少光亮,而會眾為長老堅強的意志與旺盛的生命力所感,不知不覺也振奮起來,為研討會開啟了成功的序幕。
 
  昭慧法師首先致詞說明本次學術研討會的緣起及意義。在藍吉富教授與林建德教授的戮力策劃下,方有本屆研討會之成就,導師的德學光芒萬丈,弘道在人,「印順學」應如何闡揚與實踐,實有賴弟子門生的努力。而傳道長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性格特質,除了在人間佛教的解行上成績斐然外,對後學晚進極其護念,其情義之深厚,如同兄長,故值此長老七秩壽誕,大家齊聚ㄧ堂探討交流,意義更勝以往。除期待長老未來繼續帶領著大家奮鬥,也期許林建德教授等青年朋友,繼為新世代的接棒人,同時亦建請會眾抽空參觀位於嵐園的「凡夫菩薩的入世關懷與淨化──傳道法師七十回顧展」。
 
  接著代表大會介紹在場的貴賓,並表達感恩之忱。妙雲蘭若在住持慧理長老尼與副住長常光長老尼的帶領下,新建工程業已完成,導師當年的關房依然保存良好,因此在導師諸多駐錫處中,是最為重視保存歷史建築的道場,昭慧法師藉此因緣,感謝其對維繫導師門生故舊歷史情感的貢獻,以及長期對本院之支持。此外亦感謝新竹法源講寺退居方丈仁慧長老尼與住持真理法師的長期護持。香港妙華佛學會的十一位大德居士,在勞海新居士的帶領下,遠道而來共襄盛舉。慈濟某位發心菩薩,則以回收寶特瓶所精製的毛毯、圍巾等禮物,分別與僧、信大眾結緣。

接著恭請壽星傳道長老致詞,長老感謝大家鼓勵之餘,自謙地期勉自己與大眾,以導師思想為活水源頭,各以其所長、隨分隨力地為正法久住、莊嚴國土而努力;如此承先啟後,方為「壽」之意義。
  
  隨後妙雲蘭若慧理長老尼致詞,感謝在場的學者、貴賓、學團,為傳承導師思想所做的努力,以「十全空行菩薩」讚歎傳道長老的事功,並懇請長老於「一歲」之始、大展鴻鵠之志時,千萬保重法體。長老尼言及日本海嘯的悲慘,真情展露哀憫之情,令大眾深為一位菩薩行者的悲憫胸懷之所感動。
 
         開幕典禮結束後進行團體合照,趁著中場休息時間,傳道長老親自為大眾導覽其七十回顧展,透過圖片,從簡歷、兒童教育與社會文化、文化藝術、環境與社會關懷、弘法利生、國際交流等六個層面,勾勒出長老的菩薩足跡。
 
專題演講
 
       學術研討會以資深佛教學者藍吉富教授的專題演講開場,由昭慧法師主持,藍教授以「印順學的薪火相傳與傳道法師的人間佛教事業」為題,先自印順學的特質與歷史意義切入,談及研究印順學的團體紛紛成立,學者研究著作頗豐,印順學確實構成相當的影響力。其次觀察當代印順學派的發展有法統與學統二系,女眾弘揚者與女眾學者大量出現,宣揚方式有照著講與接著講兩種。
 
       接著論點轉向傳道長老的人間佛教事業。除對長老作簡單介紹外,另說明導師對其之啟發。就人間佛教事業部分,述明其對印順學之宣揚與推廣,另由社會、環境的關懷,說明其之於人間佛教的實踐,並指出法師以「對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及「莊嚴國土、利樂眾生」,為掌握人間佛教的思想原則。最後以「長久住世,福壽康寧」祝福這位人間佛教實踐勇將。
 
第一場新書發表
 
       午餐畢稍事休息後,進行第一場新書發表會,由玄奘大學宗教學系黃運喜教授主持,共有兩本新書發表,首先是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邱敏捷教授發表其所著的《「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與發展」訪談錄》。
 
       為了解當前台灣佛教界與學術界弘揚印順思想的概況,邱教授花了一年的時間做「田野調查」,訪談對象以弘揚、研究「印順學」的人物與道場為主,內容則側重於受訪人物所關注的印順思想之精神與特色,以及其道場對印順「人間佛教」闡揚與推廣之情形,以作為建構「印順學派」的基礎。
 
       於訪談中,邱教授以「接受傳統佛教與印順思想之間的思想轉折」提問,受訪者也各表述其抉擇歷程與關鍵,其中饒富思想轉化與價值調整之意義。印順學及其後學者所發揚的「人間佛教」,在當代台灣佛教界有其時代精神、意義與影響。從學術界盱衡,印順學派已經成立,然印順學派可否在台灣佛教界、學術界歷久彌新,還有待後續的觀察與驗證。
 
       第二本新書為小說創作家李念祖老師所著的《千手觀音:失落的畫像》。本書是本圖文並茂的歷史小說,集佛教美學與考證於一爐,李老師費時三年,親訪考證書中所述之史料,且於成書之前就教於昭慧法師與悟殷法師。書中場景初在唐高宗年間,玄奘法師、尉遲乙僧、伽梵達摩三人於冥冥中,各自完成了修慈恩塔、繪千手千眼觀音像及譯千手經的任務後,於是從西方迎來了一尊普受世人奉崇的千手觀音。接著場景轉至現代,一樣由李曜、修圓、妮莉三人,各就其因緣、擅長,分別對千手觀音、青頸觀音與濕婆,釋迦族、白(疊毛)作了考證。書中亦時有諸多疑問交疊互現,如澄觀大師所說的「萬行交雜,緣起集成」。
 
       昭慧法師與悟殷法師均讚嘆本書跨領域專業知識之嚴謹度,絕不亞於一部傑出的學術專書,李念祖老師費時三年、不遠千里跨國求證的治學態度,令人敬佩,因此極力向會場大眾推薦本書。
 
晚宴
 
       接著進行兩場八篇的論文發表(所有論文摘要均附於文末),結束了內容豐富的第一天議程。此時大寮志工們已準備好豐富的晚宴供養大眾。席間,昭慧法師禮請傳道長老向大家開示。長老首先感謝成就此次盛會的諸多因緣,並以「壽」之延續義,將祝壽之意義迴向大眾,期勉大眾將來自導師人間佛教的法語薪傳下去,讓法水長流。只要法喜具備,悲願便可延年。
 
       接著長老以其「疾病越嚴重、道心越堅固,對佛法、性空的體驗愈自在深刻」之珍貴生命經驗,以及導師為法忘軀的典範,於病苦中堅定地持續菩薩利他志業,與大眾分享。最後勉勵大眾,若業未盡,雖病亦存,但即便只有一分一秒,都要盡己所能,活在當下,不要瞻前顧後。應將別人的稱讚當作鼓勵同情,別人的批評當成鞭策,那麼一順一逆,便恰好可以看到自己能再前進的空間。
 
       長老的一番話語,令大眾非常感動,報以熱烈的掌聲,更堅定了往後行菩薩道的心志。昭慧法師代表大眾感謝長老寶貴的法語,並對此次的相聚表達了珍惜之情,希望如此相互切磋鼓勵的因緣,未來能持續下去。
 
第二場新書發表會
 
       經過一夜的休息,大眾已養足體力,精神奕奕地參與第二天議程,首先進行的是第二場新書發表會,由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李瑞全教授主持,本院院長、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性廣法師發表其所著《圓頓止觀探微》。
 
       李瑞全教授表示,本書主要是性廣法師個人努力的研究成果。他讚嘆性廣法師,解行相資、學行相應,不但有禪修的深刻體驗,也對禪學理論有清晰的掌握,甚為難得。
 
       性廣法師接著介紹本書大要。本書論述圓頓止觀行法,說明有關智顗止觀學說的文獻回顧與論述基礎。接著探討智顗一生行道之經歷與證量,以作為研究圓頓止觀之基礎。進而對圓教思想的探原與抒義,以作為討論圓頓止觀從理論到實踐間的架接。再闡明對於智顗漸次、不定與圓頓等三種止觀思想的探討,與《次第禪門》與《六妙法門》的研究。
 
       前置基礎準備就緒,便正式分析天台圓教最主要的「圓頓止觀」修行法門,文獻則以《摩訶止觀》為主。並著眼於天台止觀之核心,亦即以一念三千,互即互入之不思議「觀法心門」的闡述與討論。繼而回顧智顗一生止觀修行的經歷與成就,總述圓頓止觀法門之要義與成果,
 
       歸結智顗止觀思想的特性與影響。最後回應本文的問題意識,並提出對天台止觀的看法與評價:圓頓止觀思想,依於深入經教的甚深學思與堅實篤行的強毅禪風,展現漢魏以來,漢人學習印度佛教思想的最高成就,亦為後來學習止觀的最佳典範。
 
第三場新書發表會
 
       第三場發表會由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林安梧教授主持,北台灣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江燦騰教授發表其所著之《戰後台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會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
 
       江燦騰教授準備了精采圖片ppt,向大眾介紹其新作。本書主要針對二次大戰後,在台灣本土佛教文化與社會關懷的發展與其實踐中,具歷史意義的開展、或在地轉型的相關歷程,提出最新綜合性專業研究的成果報告,歸納出五大議題進行討論。本書之撰述,既對戰後那些曾在其早年生涯,開創佛教事業的偉大成就者,作多方的崇敬禮讚,也對其歷史作無情批判與深刻反思。而此輩大老們,已不再是傳播新觀念的主要擔綱者,後起之秀已逐漸吞沒彼等原有的社會雄厚影響力,甚至完全取代其歷史角色。
 
       發表完畢,昭慧法師提問:有關當前人間佛教於台灣蓬勃發展、各擅勝場之現況,此乃歷史之偶然性或必然性(所謂偶然性,係指諸如印順導師來臺之歷史偶然)?江燦騰教授以為是必然性,理由在於戰後五十年間,臺灣社會的許多現代概念來自歐美,如環保、性別主義等,而臺灣佛教界的回應並未落後,與臺灣社會同步前進,加上教界諸多菁英之性格使然,此盛況實屬必然。
 
綜合座談──人間佛教之繼往與開來
 
       之後舉行三場、八篇的論文研討會,最後舉行綜合座談會,由傳道長老主持,昭慧法師、性廣法師、陳儀深教授、陳玉峯教授擔任引言人。

座談會一開始,長老便配合此時、此地、此人之場景,即興仿〈蘭亭集序〉而作〈弘誓集序〉,當眾吟哦:「民國百年,歲在辛卯,仲春之初
,會于桃園觀音之弘誓學院,修文事也。緇素海會,法友雲集,此地有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又有揚清激濁,法喜悲願,引以為長流法水,澤被生界。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言一論,亦足以暢佛本懷。」長老出口成章,曲調與詞意都十分古雅,贏得了滿堂喝彩。在長老生動活潑的開場後,四位引言人分別以人間佛教的回顧與前瞻、修行倫理、政教關係、生態倫理為主題發表引言。四位引言人長期專注於其研究領域,功力深厚,論述內容簡潔淺白又深入主題,令大眾聽得如醉如痴,特將發言內容摘述於后,以饗讀者。
 
引言人發表:
 
       昭慧法師以〈印順學與人間佛教──由「無諍之辯」到「求同存異」〉為題,論述人間佛教之回顧與前瞻。為了釐清爭議,首先對「印順學」及「人間佛教」作了清楚的定義,前者為「以印順導師為主軸,專攻其人、其事、其思想、其著作翻譯、其時代環境背景,以及其對於當代後世影響的學問」,後者則以最大共識的「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定義之。
 
       有關「大乘佛教」與「人間佛教」,針對「何不以『大乘佛教』取代『人間佛教』?」之質疑,法師提出「對治義」與「彰顯義」回應,前者旨在對治「說大乘教行小乘行」的社會風氣,後者則彰顯嚴淨國土的共同目標。對於廣義又多元發展的人間佛教,則提出兩個倫理判準:是否符合《阿含經》中之「初善中善後亦善」,即動機良善、過程手段合適,且效果良好?及是否能夠達成導師所說的「淨心第一、利他為上」兩大目標?另關於「印順學」與「人間佛教」二者,法師以為並非等同,以導師博大精深的思想,「印順學」能含納百川而成為學術資料庫,但「人間佛教」雖同以利他為先,然不同的根源理論,卻有非常強烈的價值取向。
 
       在前瞻方面,「印順學」之未竟事工可分為內建資料與外緣資料二項,前者於導師生前即很完備,但關於學界教界或社會對其回應之外緣資料,則尚有待建立。至於「人間佛教」的已竟志業與未竟事工,可分為理論建構及實踐弘揚兩大面向,屬於人間佛教理論建構部份延續性的開拓,則包括佛教倫理學、禪學思想、悟殷法師在部派佛教的深入、林朝成教授有關佛教生態的論述等。而實踐的薪傳部分,無論是私領域的修心養性、三學六度,或公領域的依法以攝僧,乃至「從社會關懷到社會批判、社會運動」,都可依人間佛教思想作為源頭活水的理論基底
 
       此外,作為人間佛教的實踐者,需要面對社會、回應社會,甚至引領社會的普世價值,因此法師特別強調,屬於佛教內部的「性別倫理」與「僧俗倫理」議題,其改革是不可迴避的嚴肅課題,並分享了其個人在許多場合遇到排序問題時,金剛怒目的處理經驗,更突顯此一議題之重要。最後法師以「由無諍之辯到求同存異」的對話建言,以及「千山競秀、萬壑爭幽」的共榮願景,作為引言的結論。
 
       隨後性廣法師以「人間佛教的修行倫理」為題發表引言,肯定人間佛教建立於「入世就是修行、人間即為道場」的修行倫理。同時舉出余英時先生在《中國近世宗教倫理商人精神》一書中的觀點為證,其亦認為自禪宗肯定「世間能夠修行,修行要在世間」的入世思想,佛教才融入了以淑世精神的儒家思想為大本營的漢地,而開展出普世宗教的風格。
 
       其次法師從社會運動與禪堂修行,辨析二者的修行內涵,前者在時節因緣的運籌帷幄、當機判斷中,鍛鍊擇法力,在協調溝通的過程中鍛鍊忍辱、精進、勇猛、慈悲、歡喜,降伏貪嗔癡,相較於後者於固定空間與時間的被保護環境中修行,反而是修行真正的鍛鍊。因此若能肯定這樣的修行倫理,那麼就會投入對世間一切微妙善法的研究發明創造,並將所有成果回歸到利他。至於在實際修行上,日常生活中要正常,關懷周圍環境,不可特意展示修行相,索隱行怪、顯異惑眾,不可說過人法,並舉例提醒與會大眾,以此標準建立自己修習禪修的保護網。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教授以「尋找合宜的佛教『政教關係』論述」為題,探討政教關係之於人間佛教的重要性。陳教授舉當年佛青會舉辦關懷二二八超度法會,及1994年昭慧法師絕食護觀音的七號公園觀音像事件、後來的性別平等運動,乃至最近澎湖的反博弈運動為例,以這些事件所彰顯的公共價值或普世價值,來說明什麼是合宜的佛教「政教關係」,亦即以一公共價值為目標,不畏政治勢力長期的推動,甚至達到影響公共政策與社會價值的結果,而這也正是社會運動的意義。
 
       此外關於民主與法制方面,陳教授以民國時期不正常的政治形態與制度,說明當時佛教與政治的關係,同時提出太虛大師的佛教改革理念,以及心目中「僧會」失敗的原因。但是以現今台灣社會的生命力與民主素養,時機已經成熟,若教界能有一個經過民主程序組成的團體,那麼便能代表佛教與政治互動,爭取佛教徒應有的權益,同時也能帶領台灣社會往民主法治更進一步。
 
       接著台灣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陳玉峯教授發表引言。陳教授與傳道長老係在環保運動中,緣於對於台灣土地的認知、感情、感受,以及勇於直言的性格而惺惺相惜。陳教授長年目睹台灣生態環境的遽變,內心感觸極深,藉此機緣,以「側談人間佛教與生態倫理」為題,向大眾揭露許多台灣生態環境鮮為人知的危機。他說,生態倫理的精要在於文化與土地的合一;以生態學探討緣起的精神,證明佛法就是生態法,二者只有性空思想與唯物科學之別。他以1990年密契爾‧馬丁發表「為護生態的破壞行為與不服從主義」,比較印順導師或人間佛教主張的菩薩積極面之「敢殺、敢盜」等,以更深遂的智慧、犧牲小我的勇氣,付諸違法的破壞性行為而自我承擔。
 
       他提到:「自己曾在2000年前後搶救棲蘭檜木林期間,打算在運動失敗時,以什麼方式結束自己的臭皮囊,要如何『大逆而有大道』。『不能決定生,可以決定最大貢獻的死』。講得輕鬆,卻難在最適切的機緣。千古艱難唯在『選擇』菩薩道成就眾生的有意義的死。」面對21世紀全球可能性諸大浩劫已然發生,而金權政治卻聯手繼續摧殘世間,因此陳教授指出,在人間佛教之繼往開來的大承擔當中,或許可以考慮幾個原則或方向,其中一項便是「為護生態的破壞行為」,開展人間佛教政治學,發展緣起性空的政治理論、組成政黨以奪權等。陳教授慷慨陳詞,情意真切,令大眾深受震動。
 
       最後,陳教授自嘲未能免俗,也準備了致贈長老的賀壽禮物──兩顆仙桃,他說:「一個是生的,一個是熟的。代表年輕的、年長的,已成的、未成的,過去世代的、未來世代的,共同一起來實踐人間佛教的真精神。」傳道長老歡欣笑納這份寓意深遠的禮物,兩位人間菩薩的典範合影留念,台下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本場主持人與引言人個個都有學養、有魄力,在著書立說之外,還有實務經驗,他們的智慧論述發人深省,高尚情操引人共鳴,聽眾時而隨著引言人社會關懷的義憤而動容,時而隨著引言人輕鬆自嘲的幽默而爆笑。繼台上的精采引言後,台下的回應亦不遑多讓,茲將回應摘述如下:
 
回應與總結:
 
       於實踐人間佛教上,藍吉富老師認為可借鏡一行禪師,其雖與導師的人間佛教不全然相同,學養亦難與導師並駕齊驅,但於此全球文化受基督教體系與歐美先進文化體系的壟斷下,其於時代性之洞察,非常值得作為人間佛教如何融入社會的參考,如傳在家五戒的不飲酒,就加入不吸毒、不打電動等。此外,有關改革團體,日本正統的佛教已內化成為傳統佛教的一支,泰國的正統佛教團體也不願改革,真正有活動力的大都是一些邊緣團體,唯有人間佛教在台灣,卻是正統佛教的改革團體。
 
       對於人間佛教的發展與傳播,江燦騰教授認為應屬於台灣佛教界的共同成就,並建議編輯「人間法藏」文獻,分成社會關懷、社會實踐等,將資料彙編成為叢書,於台灣和大陸出版。此外,現今大陸正逢轉型期,對照海峽兩岸的差異性,臺灣有實踐的內容和文獻,建議昭慧法師多到大陸走走,並值此對岸出版導師著作之際,負起弘揚導師思想的責任。
 
       至於人間佛教是否能如陳玉峯教授所說的「干政奪權」?陳儀深教授認為應以「緣起性空」看待,問政或干政是靜態倫理,動態倫理則在心中是否存有貪瞋癡,若無貪瞋癡,很多界線都可以打破。此外亦深感「人間佛教」不應是名詞或事相的分辨,而應落實為一種精神及道路
 
       林建德教授則以慈濟與台上五位對社會公義及關懷弱勢的付出者為例,說明人間佛教不同的典範展現,同樣是「體解如來無畏法」,但傳道法師與昭慧法師是「願同弱少抗強權」,證嚴上人則是「願同強權扶弱少」;菩薩低眉與金剛怒目方式截然不同。他並以能為導師思想盡一份心力為莫大榮幸。
 
       最後傳道長老總結此次盛會,認為時間不夠、內容不完備才是精彩的表現,否則下次就沒有進步空間與時間。並以自身為例以期勉大眾,要從「嫉惡如仇」到「嫉惡不如仇」、從「理直氣壯」到「理直氣柔」,過程中學自己,不要學別人,也不必瞻前顧後,適時適地將自己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恰如其分地扮演該扮演的角色,便可左右逢源、真俗無礙了。
 
閉幕
 
       在台上台下智慧的火花與無礙辯才下,與會大眾得以沐浴於佛法與世間法的智慧,以及菩薩典範的光明中,雖意猶未盡,但也只得依循緣起緣滅的法則走入尾聲,將兩天的法喜,落實成為未來的動力,並期待來年再會。
 
       閉幕典禮中,昭慧法師首先感恩三寶護念、印順導師恢弘壯闊的思想,以及傳道長老多年的護佑,適逢長老七秩壽誕,於此諸多因緣,方有本次盛會之成就。接著感謝台上台下的主持人、發表人、引言人及聽眾。沒有大眾的參與,盛會也等同是虛設,因此無論是精采論述,或認真投入聆聽,甚至偶爾發出的笑聲及拍出的如雷掌聲,都是對大會莫大的鼓勵。
 
       對於學團與志工全程護持大會的每個環節,法師表達了極大的感謝與感動,並舉了一個現場實例:法師發現會場廁所雖已由志工清掃,卻仍有怪臭味,於是尋索臭味來源,終於發現是清掃不得要領。於是指導志工:必須先將整個地板沖水、洗刷,再用拖把吸乾水份;若是先不沖水而只拖地,排泄物只會被拖把帶過來、帶過去,必將發出這種惡臭。法師說明:人間佛教的範疇,可以大到生態環境,小至廁所的一根拖把。而對志工們於忙碌中,表現出來的無限法喜,法師指出:這正是在學習成就人間佛教的不思議解脫境界,因為每一個歡喜的念頭,當下就是別別解脫,這也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最好的寫照。法師並期許大家繼續將此法喜延續下去,讓人間佛教的光輝照亮更多眾生,而這也是每一次舉辦這項研討會的意義與目的。
 
       最後由性廣法師帶領大眾迴向,為兩天的研討會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會場幕後
 
       為了替長老祝壽,本屆較往年提早,由於時間緊湊,各組負責人與志工,於年後即開始籌備,諸如海報的設計印製、祝壽文集、新書與論文集的排版校稿、議程的規劃與聯繫、會場的佈置、長老的回顧展等等,均投入了極大的心血與人力。
 
       兩天的會議期間,也正是許多法師學者專家,於忙碌於利生志業或案牘煩勞之際,能抽空相聚,私下交換意見、相互打氣的好時機,藍吉富老師特別以「溫馨」來形容。主辦單位更準備了豐盛的食物,為了提供會眾營養、健康、乾淨的飲食,從點心、便當到晚宴,均由本院大寮志工們負責,眾多志工群策群力,除了法的饗宴外,也不忘色身的照顧。除了大寮外,還有許多的志工分工合作,默默服務與會大眾,從台上到台後,從會前到會後,莫不見到這群人菩薩行的身影,因此在圓滿的背後,更要感謝所有志工們,為大會奉獻其不拘大小的光亮。
 
       傳道長老是我們尊敬的長輩、人間佛教道路上的先行者,昭慧法師以「貌似清奇羅漢,心如慈悲菩薩」讚歎,而長老以其來自佛法空性正見的堅毅性格、正義聲音、大悲胸懷,四十年來不辭勞苦,奔波於淨化人心與淨化環境的志業中,誠為人菩薩行之勇健典範,在此至誠祈願諸佛加被,長老法體康泰,繼續以其智慧與悲心,護佑斯時斯土的廣大眾生。
 
論文摘要
 
       本屆安排五場論文研討會、共計十六篇論文發表,分別於無諍講堂(A廳)及仁慧法師紀念教室(B廳)舉行,茲將論文摘要如下:
 
       第一場A廳,由師範大學國文系王開府教授主持,分別由國史館纂修侯坤宏教授發表〈對「人間佛教的歷史性與永續性」的一些思考〉,以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劉嘉誠教授發表〈印順導師的方法論〉。
 
       侯教授之論文係對「人間佛教」的歷史考察、現況觀察及未來永續性所作的思考。內容包含導師如何受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影響,並於阿含經與廣律中得到啟發,而倡「人間佛教」。至於現況,在台灣有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等大道場是實踐者,而大陸於改革開放後,則有趙樸初居士的理論倡導。另作者以為未來的「人間佛教」,不能以漢傳佛教為限,且須兼顧理論與實踐層面。
 
       劉嘉誠教授則從如何研究佛法、如何探求中道、如何抉擇二諦三個面向,呈顯導師研究佛法的基本態度,即應以三法印的方法研究佛學,掌握佛教理論在時間上的流變、空間上的相待、超越時空的寂滅,方能綜貫整體佛法,超越宗派偏見、實現涅槃解脫。其意義乃在彰顯「知識與經驗相結合的佛學」,以確立佛法正見,導向正言正行的研究方法。
 
       第一場B廳,由中正大學歷史系研究所顏尚文教授主持,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教師悟殷法師發表〈《施設論》思想與風格之探究(續編)──以唐譯《大毗婆沙論》為主〉,及成功大學歷史系陳玉女教授發表〈明代佛教之兩性關係──從「禪婆」、「勿作女人拜」、女中「大丈夫」等語觀察〉。
 
       悟殷法師依循導師研究成果,歸納整理《大毗婆沙論》裡有關《施設論》的所有記載,藉以介紹其思想與風格。依據論文的內容性質,歸納為五項,本文僅探討「世間安立、煩惱類、雜類」等三方面。論述方法則是先引述《施設論》原文後,再說明其特色及與《婆沙論》之異同。
 
       陳玉女教授指出明代佛教對於女眾的教示內容與方法運用,與男眾有層次上的差異。然於志求佛性,不論男女眾,都須徹底捨離障礙道業的種種負面根性,而其方法是多元的,視機而異。
 
       第二場A廳,由高雄法印講堂、佛教弘誓學院高雄弘法中心主任見岸法師主持,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黃文樹教授發表〈傳道法師的教育觀芻探〉,雲林科技大學吳耀庭教授發表〈從五明面向略詮傳道法師的智慧與梵行〉,但因吳教授無法調課,故委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副教授許清原代為宣講。
 
       黃文樹教授之論文旨在梳理、歸納長老的教育目的、內容、方法,集道德實踐等諸層面之立場與識見,以彰顯其教育觀的特質。其強調本質、內在的教育價值導向,與佛陀的教示、導師的教育觀有明顯的連繫,特別是將教育的焦點,定位在自我革新的主張,這是一種自我負責的表現,而勇於承擔的自立向上期求,更是具有意義。
 
       吳耀庭教授之論文則詮證長老契機契理的慧智梵行,其根基乃出於五明。文中闡述長老以內明為核心,又有前四明的旁襯,故而能貫穿傳統與現代,具有出世智與世間智,誠為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合一的行者。此外亦於長老「人生七十才開始」時,重新為其詮釋「莊嚴國土、成熟眾生」:即依原有的能量與人脈登高領航,用人間佛教的核心思想擴大影響,繼續以智慧梵行奉獻於救濟人類的苦難。
 
       第二場B廳由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周柔含教授主持,建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講師林則雄老師發表〈再尋「藝術歌曲」的頂峰──論李中和的佛教歌曲創作〉,東海大學哲學系嚴瑋泓教授發表〈知識、解脫與返回人間──印順法師思想的知識學主張芻議〉。
 
       林則雄老師於文中探討兩個問題:一是李中和之佛教歌曲「藝術化」,由李中和的佛教歌曲類型談起,探討李中和的佛教歌曲與其藝術歌曲創作間的關係。另一是佛教歌曲創作乃李中和藝術境界的完成,文中探討李中和藝術歌曲中,所追求之理想與歷史使命,以及其如何在人間佛教中,找到實踐其創作理念的新力量。
 
       嚴瑋泓教授以哲學進路探討導師思想中的知識學主張,文中自一般知識學與佛教知識學談起,並從中觀與唯識的角度,梳理導師的佛教知識學。導師的知識學進路,是以人間有情為核心的關懷,即由人間而有知識,由正確的認識而證解脫。而中觀的知識學方法論,目的乃為幫助眾生正確認識世間,並洞悉煩惱的本質,臻於解脫才是佛法的終極關懷。
 
       第二天第三場A廳由南華大學宗教所黃國清教授主持,由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林建德教授發表〈唯心思想帶來中國佛教末流之衰微嗎?──印順法師觀點之檢視〉,及許清原教授發表〈試論人間佛教的「崇高」美學〉。
 
       林建德教授之論文首先說明導師對真常唯心的反思,包括真常唯心中,方便性的特質,以及對此方便性誤用所導致的流弊。進而分析唯心思想是否真與佛教興衰有關,最後評述導師對真常唯心的定位,與其在佛法中的價值。並以此和支那內學院與日本「批判佛教」之觀點作一對照。導師著眼的重點在於佛教興盛之契機乃在於權、實間整體的辯證與平衡,亦正是二諦圓融、不即不離的中道法義。
 
       許清原教授說明人間佛教推崇原始佛教的人間性,又推崇青年佛教而呈現古典浪漫的崇高。人間菩薩深觀般若,廣行悲願,展現力學與數學的崇高。佛弟子對佛陀永恆的懷念,增添浪漫崇高的想像空間。人間佛教的實踐者「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發起四弘誓願的終極關懷,實為最崇高的人性之美。
 
       第三場B廳由輔仁大學外文系張瓈文教授主持,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執行秘書呂姝貞老師發表〈《勸發菩提心集》的人菩薩行〉,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佛教弘誓學院專修部教師傳法法師發表〈「黑心素食」事件始末與後續影響──記一件傳道長老之事功〉。
 
       呂姝貞老師之文闡明《勸發菩提心集》人菩薩行的思想內涵,包括菩提心的發心因緣、退轉不退轉的問題,並比較慧沼大師與印順導師見解之異同。此外並闡明《勸發菩提心集》的現代意義,即人間佛教的推展應用與未來期許。
 
       傳法法師則將其任職關懷生命協會祕書長期間,傳道長老所揭發震驚社會的「黑心素食」事件內幕,有關事件始末、後續影響、相關法規之建立等等,做了詳盡的報告。因事關素食者的權益,與會大眾亦建議該文能廣於各雜誌發表,以提供素食者相關資訊。
 
       第四場論文研討會由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盧蕙馨教授主持,慈濟大學通識中心講師德傅法師發表〈一秒鐘,一輩子──論「為佛教,為眾生」對慈濟宗門開展與影響〉,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何日生教授發表〈慈濟宗門與藥師經──證嚴上人之藥師經行願〉,因正值日本發生地震、海嘯、核災,何教授公務緊急,不克前來,委請賴睿伶老師代為宣讀。
 
       德傅法師文中以導師囑咐證嚴法師「為佛教,為眾生」,而證嚴法師則以「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一脈相傳。以期達成「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慈濟志業雖沒有直接承襲導師思想,但在行動上則是落實人間化的佛教,以行證體現佛法。
 
       何日生教授說明慈濟宗的三個目標:身體健康、心靈潔淨、物質豐足。此與藥師佛十二大願相應,文中逐一闡述十二大願的內容,並旁徵博引諸多例證。慈濟利他的實踐充分體現藥師佛大願,願諸有情能行善法,發大捨心,棄諸邪惡,遠離怖魔,真正利益眾生,體悟菩薩大道
 
       第五場論文研討會由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林美容教授主持,昭慧法師發表〈傳道法師對南傳佛教在台灣之觀察與評議〉,佛光大學兼任闞正宗教授發表〈傳法弘道──傳道法師人間佛教理路〉。
 
       昭慧法師說明長老物議人事或表述觀念時,態度緊嚴,內容中肯。侃侃而談南傳佛教之優缺點,呈現出導師人間佛教的高度風範,沒有漢民族本位或北傳徒裔的情結。出於愛深責切之心,談到向內修持或向外處置,對北傳佛教的表現,反倒作出更多負面的評議。
 
       由訪談中,了解長老依人間佛教「直入大乘,律重根本」的見地,在有所取、有所不取間,對南傳佛教作了抉擇。於不取的部分,強調發出離心非必要條件,讚嘆直入大乘的利他行,依隨方毗尼精神批評南傳佛教的形式主義與淨人制度。故於南傳佛教的缺點,長老與導師同樣是立於人間佛教思想高度上看問題。
 
       闞正宗教授文內詳實彙整長老與導師接觸因緣表,由表可知長老在閱讀導師著作及晉謁請益中,終於覓得思想與行動的源頭活水,深信實現人間佛教是佛陀本懷,誓願盡未來際奉行人間佛教。又詳實彙整長老的人間佛教行動事業表,具體呈現長老的行動力。由內修與外弘說明長老人間佛教修行藍圖之建構。由弘法佈教、社會關懷、社區教育、藝文關懷等方面,說明長老的人間事業。長老承襲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跳脫傳統佛教格局,在思維與抉擇中,按部就班,坐言起行,以思想建構人間佛教修行藍圖,以行動實踐人間淨土的可能性。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