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人間佛教禪法──「不思議解脫法門」

基礎禪修研修營參與記

 

釋耀行

 

第一單元(99.5.2223

本院舉行為期兩天的人間佛教禪法——「不思議解脫法門」研修營,由院長性廣法師親自主持。每一期研修營由四個單元組成,就課程安排與設計要領,性廣法師特別說明:「雖然由四個單元構成基礎禪修的一個循環,但是學員可以從任一個單元開始學習,不必擔心沒有學過前面的課程,會影響後來的修學。因為顧及每個人接觸佛法的時節因緣或有前後不同,故設計了可以單獨完成的四單元的課程內容。那些沒有上過的單元,等待下期開課時再補足就可以了。」 

一、入堂聞法

22日上午9點報到,全體學員齊聚「無諍講堂」,性廣法師先講解舉辦這次禪修營的目的、意義,以及課程安排與設計要領。之所以命名為人間佛教禪法——「不思議解脫法門」研修營,是因為秉持人間佛教入世利生的宗旨,菩薩行者以「四念處」為定慧的基礎,開發深徹廣博的觀照覺力,在證入大乘諸多的利生三昧中,達到真俗無礙的不思議解脫境界。

四念處的下手處,首在「觀身」。性廣法師長期領眾禪修,有感於學員雖有心向道,希望在禪堂精進用功,但由於平日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坐姿不當、飲食無度,作息失調、情緒不穩等因素,引發身體的僵硬、粗重、疼痛或昏沉等不適,種種身體反應的干擾,讓心念無法專注。所以,此次禪修營就從「調身」開始,性廣法師首先帶領大家認識自己的身體,透過投影片圖文並茂的講解,讓學員瞭解人體骨骼及經絡的結構,詳細分析錯誤姿勢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性廣法師指出,佛教重視四威儀的訓練,並不僅僅是姿式得宜所有的視覺美感,而是保持端正的姿式,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注意行、住、坐、臥的威儀。

爾後,性廣法師又具體而微地傳授身體伸展的方法。現代社會的高科技帶來了生活的便利,也讓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電腦、電梯等文明社會的產物,加之習慣性熬夜、缺乏運動、吃不潔淨的飲食,種種不良的生活慣性,造成身體的緊繃、失衡。身心無法協調,結果心帶動不了身,性廣法師形容為:「好像拖了一具死屍在走路。」因此性廣法師教大家伸展與鬆身的方法,它沒有場地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從頭到腳拉伸四肢與身體的肌肉與筋腱,疏通身體裡淤塞的廢物,對於久處靜態生活的人們,無不大有裨益。聽性廣法師介紹拉筋有這麼多的好處,學員們個個顯得躍躍欲試。

接下來性廣法師又簡單介紹了下午的經行課程。說起經行,禪和子們大都不陌生,同禪堂裡的跑香有些相似,所謂靜極而動。律典裡提到經行有五種利益:「堪遠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飲,得定久住。」現代醫學也認為,健走可以減緩老化、預防疾病。但俗話說:走路誰不會?在性廣法師示範了正確的經行動作後,大家才突然發現,這幾十年的路都算「白走」了。因為,我們自以為簡單的走路,由於長期姿勢錯誤,著力不當,已經讓身體失去端正的記憶,不知道何為正確了。 

二、端坐禪修

本次禪修營安排每天兩堂課禪坐,每堂90分鐘。為了照顧新學員,性廣法師在禪修前教授大家安般念的要領。有鑒於學員坐姿不當,影響禪修品質,性廣法師還慈悲教導盤腿或跪坐時的重心正確著力點,減緩久坐導致的身體不適。調整好坐姿後,胸部沒有壓迫感,腰也不會酸痛,呼吸順暢,令筆者有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可見坐姿正確也可得小小的輕安。

靜坐結束後,性廣法師又教導學員幾個調節呼吸、伸展筋骨的動作,完成全套的調身、調心課程。 

三、經行調身

兩天課程的下午,都有90分鐘的調身課程,前40分鐘經行,性廣法師讓我們配合緩而深的呼吸,雙臂擺動,跨步輕快地前行,並提醒學員在行進中,要注意身體重心與邁步著力的要領。然後學員分組,兩人一排列隊,迎著初夏的徐徐清風,在庭院中有序經行。因為是第一次同組共行,有些領隊的組長不諳組員的腳力,在前面一路疾行,後面的組員努力跟隨,於是經行變成了跑香,大家氣喘吁吁走完了這40分鐘。對於這些平常少有運動的人來說,也算是小小的一次戰勝自我。

那麼經行速度到底要如何控制?性廣法師說明,就個人而言,在自然呼吸的情況下步行,達到汗微出,身發熱的感覺,就能達到健身的效果。若以步計,則一天若能走一萬步,對身體的健康極有助益。而集體列隊經行,帶隊的組長就要注意觀察後面組員的狀況,善調快慢,掌握行走的節奏。筆者覺得,這也是以同理心攝眾的一種實踐吧。

經行完畢回到講堂,性廣法師以分解動作教導伸展的方法,透過寬大的投影螢幕,示範每個標準動作。讓學員嘖嘖讚歎,性廣法師的身體為什麼可以如此柔軟!接著當輪到我們做的時候,就千姿百態了,恰好應驗了所謂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家都想拉到位,可是身體實在是不配合,不是肚子太大彎不下去,就是腰無力撐不起來。看著學員的慘狀,性廣法師一邊協助,一邊鼓勵:「下去一點,再一點點,專心感受,乃至於『享受』身體適度的感覺……。」可想而知,這樣僵硬的身體,在禪堂中又怎會不與腿痛天人交戰呢?這也是性廣法師安排「調身」這堂課的關鍵所在。 

四、分組討論

以往學院舉行的禪修營,少則七天,多則兩個月,是全程禁語的。因為這個禪修課程是針對初學,所以經過聞法、禪坐與調身的學習之後,傍晚則讓小組長帶領,讓學員分組探討學習的心得。

以往單純聽法的課後討論,受限於每個人的因緣條件,在法義的領納上淺深不同,所以討論往往顯得有些寂寥。而此次禪修營的討論,卻異常的熱烈,學員對於上午的拉筋酸疼、經行步調、禪堂觀息,都深有感觸,紛紛各自表述,欲罷不能。

第一天討論的,幾乎都是「此疼非彼疼」的問題,雖然當場拉筋拉得很辛苦,但是身體都感到放鬆的舒暢。到了第二天的討論,學員的感受更加深刻,雖然疼痛還是存在,無論是拉筋時的疼,還是禪堂中腿的酸麻,但性廣法師教導:「不要對身體的反應,立刻本能地排斥,給自己一個機會……」,大家依教奉行後,紛紛回饋心得:「真的沒有那麼疼了!」嚐到了法喜,對於回去後實踐「基本行法日課」,又有了些許信心。 

五、行法日課

此次兩天的禪修營從課程設計到時段安排,包括回去後的「基本行法日課的設計與教導」,性廣法師都是親力親為,不假他人。每一堂課都在學員身旁,諄諄善誘地親自指導,對學員修行信心的樹立,起了關鍵的作用。性廣法師的悲心,令大眾十分感恩。

依照性廣法師的課程設計,人間佛教禪法──「不思議解脫法門」的初階課程,包含四個單元,一單元兩天,分別在四個月內教授。性廣法師認為,修行要有進步,決不可好高騖遠,貪求躐等,而要腳踏實地,累積修行的「點數」,以養成身心健全淨化的好習慣。因此,他總結出一套「三三三原理」,意即:行者先以三十天為第一階段,在三十天中做好每天的日課,接下去就保持到三個月,再來就是三年,如此下來,一定可以奠定良好的修行基礎。

因為這次是第一次開課,性廣法師要求學員回去後,首要的是做好三件事:1、早睡早起;2、行住坐臥保持正確的姿勢;3、吃潔淨的飲食,在適當的時間喝足夠的水(下午2點到5點左右是喝水的最佳時段)。每人一張「基本行法日課記錄表」,表格包含九個項目:早起、禪坐(早、晚)、伸展、經行、拍打、早睡、飲水、淨食。學員每天做好定課後,打勾記錄,下個月參加第二次課程時,交上自己本月的修行成績,如果沒有認真去做,就有被取消繼續聽課的可能,將機會讓給想要學習的人。這些功課看似簡單,但要持之以恆,也要勤修精進才能做到。 

六、小結

雖然每次上課的時間只有兩天,但同樣重視三學增上,除了聞法、禪修,也受持八關齋戒,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感受最大的修行利益。有學員因為入課堂之前腿部意外拉傷,原本擔心自己無法完成課程,豈料在坐香時間,學習呼吸法,觀察腳傷時,在一念一息間,當下腿痛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位學員很可愛,去向性廣法師報告說:「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法門!」

性廣法師表示,這套課程並非他的獨出新裁,其實在《阿含經》中,佛陀就時時提醒弟子要「觀身如身!」,只是佛教發展到後期,過分強調心的作用,才略過了先學觀身的次第,而轉變為直下觀心。歸納性廣法師的教導,其實就是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三乘共法」章中所說的:「密護於根門,飲食知節量,勤修寤瑜伽,依正知而住」的白話詮釋與具體呈現

參加這樣的研習,既有經典的教證,又有善知識的提攜,豈不是我等學員之福?在這樣的修行氛圍中,不想進步也難。

523日出堂之日,學員們紛紛相邀下次再見,法喜充盈地結束了這次課程。 

第二單元(99.7.34

第二單元的課程總計83名學員參加,既有前一期的老學員,也有許多慕名而至的新生。假日禪修課程迄今仍未發公告招生,因為單是輾轉傳告而陸續加入的學員,就已滿額。 

一、認識與實踐「觸食」

3日晨間的開示,延續第一單元的課程,性廣法師進一步指出,在《阿含經》中「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一者摶食,二者觸食,三意思食,四者識食。」因此第一單元的功課,要求學員吃乾淨的食物、多喝水、早睡早起。實際上這些內容就是四食中的「摶食」。

此次第二單元的主要課程內容是:認識和實踐第二類的「觸食」。性廣法師透過投影圖片的展示,教學員認識人體骨骼的結構,瞭解錯誤姿勢對身體的危害,接著教授進一步的伸展拉筋動作,性廣法師親自示範,囊括了從頭到腳的主要關節和肌肉的伸展動作。並指出「心有多柔軟,身就有多柔軟」的寓意。反之,如果身體很僵硬,就證明心不夠柔軟,因為心理的種種活動將影響我們的生理。

表面看來,這兩個單元的內容都在教導學員如何調身、養生,但性廣法師更從佛法的面向提醒:「如果我們此生的修行,都僅僅只是在重視身體的健康,雖然也可以達到健康的目的,但是我們仍然無法抗拒衰老、乃至死亡的侵襲。所以,做運動健身如果沒有一個更深刻的價值、更好的理想,那麼這樣的健康永遠無法對治我們貪生怕死的我執心病。」 

二、分組討論

下午分組討論,有許多參加過第一單元的學員,興致勃勃地分享她們這一個多月來,因為認真實踐「基本行法日課」,身心狀態有了顯著的改善,所以此次又早早報名第二單元的課程。在做完全套伸展運動後,在接續的禪修課程中,身體變得柔軟而具足了堪能性。體驗到學習、實踐後的身心改變,學員對自己有了信心,對佛陀的教法也有了如人飲水般的直觀感悟,歡喜踴躍地期待下一單元的功課。 

第三單元(99.7.318.1

根據性廣法師的課程設計,第一期研修營的四個單元,都圍繞佛法四念處的「觀身」而展開,第一單元的重點是「姿勢」,將身體重心放在正確的位置;第二單元是「伸展」,以調柔身體、釋放緊繃與僵硬;第三單元的重點是藉由「拍打」來活絡氣血。藉著這三個重點以「觀身」,將心念放在肢體的動作,有集中意志之效果。 

一、「拍打」的原理與部位

性廣法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拍打」的原理。她以房屋的下水管為例,說明如何疏通淤塞在我們血管、經絡中的廢物。房屋的下水管如果堵塞,需要敲打水管壁讓黏附在內的髒物脫落,循環暢通,而「拍打」身體的原理也是如此。性廣法師透過幻燈片,展示身體不同部位淤塞所發出的身體示警訊號,隨後教大家以揉搓、拍打來疏通,尤其最重要的「五心」──頭頂百會穴、胸口膻中穴、腹部丹田處、手心勞宮穴、腳心湧泉穴,與「五行」──木行肩井穴、火行極泉穴、土行髀關穴、金行雲門穴、水行環跳穴,最好能天天震敲與拍打。

性廣法師特別強調:「拍打的關鍵是『心念專一』,專注於每個當下的動作。」這調身的過程實則也是在調心,也就是在整個修身、練身、觀身的過程中,加入佛法正確的觀念——「心的主導作用」。以心來帶動身的淨化,待身、心淨化後,還要觀其無常,不以無明的執著來執取它。 

二、解答疑難

下午的分組討論,學員們各抒己見,提出課程實踐所遇到的問題。由組長記錄下來,在晚間得到了性廣法師的圓滿答覆。問題雖不盡相同,但反觀自身,往往發現也有相似的思維盲點和誤區,因此在此擇其一二以分享讀者。

第二組提問:「拍打」的力度要多大,是否要拍出痧才有效果?

性廣法師回答:

我們的身體需要鍛煉,安逸對它只有害處。身體若因為長期缺乏運動,致使筋脈僵硬,體液淤濁,則需要時時在關鍵部位震、敲、拍、打,以物理外加之力,幫助身體的氣血循環與通暢。動作之力道以能使皮膚感覺熱、麻即可,這是助以通氣活絡的「生」之力;若過度用力,致使拍打部位腫脹、出痧,這是快速調動體力,排除嚴重濕寒瘀塞的「剋」之力。以「生法」做為平日之正常調養方法,而「剋法」則要視個人情況,施用在嚴重寒淤的關節處,比較溫和而沒有傷害。

第三組提問:院長以前教禪修都是教「安般念」,這次為什麼改為觀察胸部的呼吸?

性廣法師回答:

禪修是選擇一個能夠專注的所緣,持續長期的專注,慢慢訓練定力的提升。所以從定力增強的角度而言,用什麼所緣都可以,只要這個所緣具備兩個特性:1、能淨惑障:能夠對治煩惱;2、順向正理:對於智慧的開啟是有幫助的。

「安般念」在佛法中是最標準、最能入色界禪的定,以「觀息」作為專注的對象,把注意力放在人中,能生起較集中而專注的定力,所以我們以前教禪修都是用觀鼻息來修「安般念」。

但是,現在為了帶領大家從初學開始慢慢進步,需要解決幾個問題:1、因為「安般念」目標太小,有些人觀不到人中呼吸的觸點;2、專注的部位距離眉心、頂門太近,有些人專注後念力會往上,這時如果調心不當,就容易產生頭痛、頭脹的禪病,乃至有些人希望息長而綿密,會因憋氣而產生胸悶的狀況。

因此我這次教大家觀察胸部的呼吸,這方法有幾個好處:1、避免頭痛、頭脹、胸悶等禪病;2、有助於呼吸順暢;3、以後修「安般念」到某個層次,開始轉修「四大」時,對於身受中的某些四大相就會很熟悉,這時再轉換所緣,就比較容易。因此,我教導初學者先將意念放在胸部,觀察呼吸時胸部擴張、收縮的感覺。

第四組有學員建議:工作因素無法每個單元都參加,感覺所排課程時間都滿寬裕的,所以提議是否可安排得更緊湊些,例如將四個單元濃縮成兩個或三個單元,這樣就可以每個單元都參加到。

性廣法師回應道:

一期課程安排四個單元,我覺得並不寬鬆,因為它跟「積功累數」有關。如果單純要求教學速度,則一天講完所有課程也是可以的,但是學員如果少了累積時日的實踐力行,單純只是聽聞深刻的法義,則對於業習與煩惱的淨化,並沒有實質的幫助。之所以安排每個月一個單元的功課,讓學員實地練習、體會之後,回去後還要繼續照表操課,修學一個月。我們曾提出所謂的修行「三三三律」,亦即:初學者先持續、不間斷地累積30天的修學日數,使之內化為生命中的良好習慣;以此為基礎,再修學三個月,這總共就是四單元的課程所需要的時間,所以這個時日──數是不能縮減的。

聽課是知見上聽懂了,則「利使」──錯誤觀念就導正了,可是「鈍使」──情愛染著的慣性,則需要反復地練習才能有所改變與淨化,因此修行的時程無法濃縮。例如禪修,之前我就只教「安般念」,後來發現同學的問題很多,這也是我將「安般念」分解成多個步驟來教學的原因。

第五組提問:院長所教導的調氣循身法中,觀想丹田中溫煦的能量循行身體前後。但有學員覺得自己只是在想像,他不明白「觀」和「想像」是不是一樣?而這樣的想像,到底有沒有作用?另外,專注「安般念」時,性廣法師一再要大家放鬆,可是放鬆又如何能專注呢?

性廣法師回答:

這兩個問題的性質,實際是相同的。當我們觀察不到時,就只能運用想像,所以我們用言語來引導:「細心體會覺察丹田處有一團溫煦的能量循行前後身,這團能量有顏色、有亮度、有溫度;身體越強健,心地越良善,它就越清徹、光明而溫暖…。」初學者縱然只能運用想像,但還是有作用的,只要循序漸進、不間斷的練習,有一天必然會親自體證到。

所以,禪修時的小參非常重要,學員覺知到什麼,都不要驚慌、恐懼,當然也不要太張皇高亢,清楚覺知就好,繼續用功。小參時來問我,我再教你怎樣處理。

另外,禪修時一專注就緊張,一放鬆就想睡覺,這正是初學者的真實經驗。慢慢用功下去你們就會知道,什麼是「只有真正的放鬆,才能夠真正的專注」。

答問結束後,性廣法師表示:歡迎大家提問,因為在修行體系中,「疑」是障礙禪修的五蓋之一,它讓我們不能從欲界禪進升色界禪,所以有疑當問。 

第四單元(99.8.2122

21日大堂開示,性廣法師首先總結了四個基礎單元的主軸:也就是圍繞佛陀所教的「四念處」中的「身念處」而展開(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姿勢、息、四大)。從這個第四單元開始進入「四大」的教學。 

一、各單元的修習重點

為什麼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姿勢?性廣法師解析道:

就佛陀的教法而言,觀察身體姿勢的變化,可以讓我們真實覺知、印證「諸行無常」的法則。此外,在教學中加入了一些對於修行乃至身體健康,有非常大幫助的周邊知識。例如:正確的姿勢可以令我們身心端正、健康,即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因此不僅要觀察姿勢,而且要保持正確的姿勢。

再者,要大家定時吃飯、睡覺、喝水的原因在於:人在世間要脫離此異熟果報身,不只是單純處理我們的身體而已,外在環境的因緣也十分重要。天地自有其運行的規律,日出時代表光明,代表人精神體的一種覺醒狀態,所以要「日出而作」;等到天地呈現黑暗狀況時,人也就要休息。這是順應天地自然的律,有助身心的健康與平衡,這是在「三法印」法則之下的次一層級的規律。

第二、三單元分別教授了「伸展」和「拍打」,這些都是處理物質層面。修行不是只針對「心」的精神層面,因為無始以來,我們的身體累積了太多的塵垢,拖累我們的心,所以要推、拉、拍、打來疏通它,這些動作都是在「身念處」的基礎上,給大家作的調理,並沒有離開「身念處」的範圍。

接下來教導「安般念」,首先專注於胸部的呼吸,因為胸部的範圍比較大,「推」的力量比較明顯,以此作為進修「安般念」——以人中鼻息作為觀察對象的前階。「安般念」的定力,可以到達色界的四禪,如果轉向慧觀,也可以觀察「法」──苦、空、無常、無我的真諦,從而達到解脫。所以選擇「安般念」作為禪定的所緣。

第四單元開始系列學習「四界分別觀」,即四大的十二種相。 

二、四界分別觀

修「四界分別觀」,可以達到欲界的「未到地定」,但不能入色界的「初禪」。在佛法的修行系統中,觀四大的重要意義在於:觀身開始進入精微的特性,而不只停留在觀察姿勢變化的粗顯層次。只有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段位移的過程中,親自體會、經驗、觀察它,才能真實地體證「色無常」的真諦。

在生活中觀察四大的十二種相,對於我們身心的平衡和調柔,也有非常大的幫助。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對事、對物生起瞋惱,這時不要本能地反應,應該反觀因心而起的身受,你就會發現,這時情緒會慢慢平息下來。因此,所有的痛苦、快樂都會過去,保持一種平穩專注的心,面對當前的境界,做此時應該做的事。情緒生起時,觀察呼吸、觀察四大,然後調整它、平衡它,我們的心就會朝著正確、清淨的的方向走去。 

三、解答疑難

到了問答時間,學員有許多修持中產生的身心問題,透過性廣法師智慧而生動的解說得以釋疑。

例如:有學員將注意力放在頭頂觀察時,就產生頭脹的覺受,因為很不舒服,所以就轉移注意力去觀察其他部位,這樣的方式不知對不對?

性廣法師首先詢問他產生脹之覺受的具體經過,然後回答:

這樣的情況有幾種可能。如果往上覺受很强、往下不強,這是頭部有問題,其實透過「觀身」可以發現身體的問題;反之,如果你的每一個覺受都很強,這是正念力增長的表現。

學員所說「脹」這個形容詞,並不是「四界」十二相之一,顯表了用字不精確與混亂名言的現象。

因為透過禪修以增上身受的覺觀力,就是以身為所緣,取色法四大中的某一個特性去覺知它,就會有彼相的覺受出現,這種覺受出現後,心的運作會以一個名言去摹想它──想蘊的作用。所以要注意,身有身觸,從心意的覺知來說,受就單純只是受;此後再賦予名言形容,例如名為「粗」,但是接下來一旦進入「想蘊」時,它就會有膨脹、收縮、舒服、不舒服等名言的構作於運用,其實到這個地步,心念已經在牢固的我執基石上,加入了思維與妄想了。

再者,因為不舒服,你就逃避它、轉移去觀察其他部位,這其實是在逃避痛苦。我們平日面對人事的挫折、生活中的困頓,以及心性的殘缺與軟弱,不都是同樣在這樣地逃避嗎?這就是習性。所以一個禪修者,他要能夠敏銳覺知所有的狀況,還要以平穩專注的心與堅強的意志力,去面對他、處理他;最後發現真相,超越他。至於處理的方式,待教授「循身觀」時再詳細說明。

解答這個問題時,性廣法師順帶也分析了樂受生起時的應對。她說:

在禪修中覺觀到某些部位時,當有非常強烈的樂受生起,於是就戀著不捨,這是貪心;感覺痛苦立刻逃開,則是瞋心作用。此中,瞋的特性是排斥,貪的特性則是抓取。因此修行時,最重要的就是不做強固的抓取,也不因瞋惱而排斥,當下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繼續觀察所緣。當你繼續觀察時,接下去這種感覺就會消失。

有學員問到,「音聲唱誦」因為跟修心性有關,是否可以搭配來做。性廣法師回答:

就修行的精髓與真義而言,所有的動作都要能達到遠離三毒,斷除我執的修行功能。所以,如果在修行中所選取的項目,可以令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就可以用為修行的對象。但這樣的定義又太空泛,因此在道場中就會設計、編排一些明顯看來是修行的功課,例如早晚課誦,可以把它加入作為禪修課程中初學者修行的項目之一。

那麼,「聲音」是什麼?未來修至「四大」的精微處時,就會知道,它只是「地大」與「地大」的摩擦,加上風大的推動而已。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個「法器」,當我們唱誦莊嚴而有意義的內容時,可以引發虔誠、敬仰、精進、歡喜的心。而一般人的心念總是常常漂浮不定的,所以用音聲來繫心專念,就成了法門之一。修「四大」之初,偶而以名言來繫心,也是同樣的原理。

「聲音」,是一種頻率共振,中晚期的印度佛教因為受到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對「聲音」特別重視。傳來中國之後,吸收中國音樂的成素而形成有中土特色的梵唄。其中宮、商、角、徵、羽的五音又與五行、五時、五臟相配,每一個音階、曲調,都可以與身體的經絡氣脈產生共振頻波,因此發出這些「音聲」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大眾共修,透過旋律產生的共振,會令我們的身體受到一種洗滌,這也是修行。所以,課誦是很好的修行功課項目。

課誦產生的音頻旋律會旋繞,而所有的物與心,都有運動的方向。聲音有所謂的「樂音」與「噪音」,「樂音」的方向是順向轉,它會一直往上迴旋,故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之說。所以共修時唱誦得好,就會帶著音頻往上,可以處理掉身體一些不好的雜波。反之,不好的音樂不要聽,因為它是斷裂的噪音,聽久了會傷身。所以檢視我們喜歡的音樂,就知道自己身上的頻波是與「樂音」還是「噪音」相應。

樂音雖好,但終究是「無聲勝有聲」,音頻畢竟是有為法,初階安排有課誦,但到更精進的禪修時就沒有了。修行者是不需要有聲音的,禪修到後來,外界任何的聲音都是干擾;所以《阿含經》中說「禪以聲為刺」。沒有其它的頻率比寂靜更好,最終要停止所有的頻率,進入一種寂靜的無為──無聲境界。

就此而論,如果初學者的音頻亂到需要透過好的音頻來帶動他、引導他,那麼梵唄是好的、有幫助的。可是一但修行進入更高層次,特別是入色界禪後,聲音是「入禪之刺」,則不可以有聲音,再好的聲音都是干擾,都會將你往下拉,令行者不能入禪。

所以,修行是有階段性的,有些方法現在可用,以後就不要用。不能抱住一個法門不放,如果膠著其上,則進步的空間就有限了。

有學員問:什麼時候開進階課程?

性廣法師回答:

最好初階四個單元至少上過兩輪,再當一次以上的研修營志工,所以最少參加三輪。接下來繼續初階禪修,現在只是前方便。

就個人而言,初階四個單元(100天)是打基礎,學了之後回去要用功蘊釀,在三年中還要多參加幾次正式的禪修,否則如果你的身心跟不上,進禪堂是很痛苦。這樣三年後,你的姿勢體態、氣血經絡都會得到改善,而更在正見增上的基礎上,再參加精進禪修,則是比較好的循序漸進的修行方式。

第五組提問:禪修時可不可以心中念「阿彌陀佛」?

性廣法師答:

這跟剛才說的梵唄原理一樣,禪修時是直接觀察色身所緣,只有覺受而沒有名言構作,待大家修到「名法」時就會瞭解心意是如何運作的。心意的運作首先是「觸」,觸對所緣,這時就起一個警覺心(作意),而有了覺「受」,接下來「想蘊」開始製造名言,賦與覺受與思維名言,緊接著意志就開始運作。

我們生命中的慣性從觸對境象開始,就起一連串反應,所以如果我們的心很散亂,那麼用一個佛號收攝亂意也是很好的;一般人的身心頻波常是散漫而斷裂、支離的,以梵唄來調理修整是很好的。但是修行要進步,就要進入直接的「觸」、「受」,沒有名言、文字的境界,那時所有的語言、文字都要放下。

當念佛念到某種瓶頸,你會感覺無法進步,這其實與修學「定」、「慧」的原理有關,因為只有進入直接觀察、直接覺受,才能超越名言的境界。而「念誦」需要我們的意識處於「想蘊」之後的「思心所」──意志執作,才能發出那些聲音。此時,如果心念是比這樣的狀態更粗躁散動,則念佛是很好的。可是「念力」的層次就只能停留在這裏,不能進步了,因此終究要放下佛號,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是也;不但如此,就算修「安般念」、「四界分別觀」,最後也要捨去的。這就是《金剛經》所說:「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所以,這並不是對某種法門的排斥,它只是修行的原理所然。任何法門都只是在某一個根器與時節的因緣中,用此或彼的方法來修;修到最後,全部都要捨掉,唯有捨掉,才能更上層樓。 

總結

第一期人間佛教禪法──「不思議解脫法門」研修營,於此劃上圓滿的句號,經歷四個單元的學習,箇中滋味可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人人都希望有個好的身心狀態,可是什麼樣的觀念和方法,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呢?課程結束後,看看自己的改變,答案就有了。感恩性廣法師的教導與啟發,令我們在修行之路上走出踏實的第一步,正因為有了佛法智慧的滋養,所以修行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讓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修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的真諦。藉此再次向性廣法師,致上無限的感恩之情!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