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憂鬱症與佛法對治經驗談

洪立明(芳療講師) 

話說憂鬱症

  多數人在講到憂鬱症時,多半不會承認自己是個憂鬱症患者,因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疾病,他通常不會在生理上出現特別的生理病癥,多數情況下,他也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雖然我們常說這是心理出了問題,但筆者認為,憂鬱症仍可歸於「生理上」,也就是神經系統的毛病。可是我們很難用儀器檢測憂鬱症,以至於這種疾病容易被汙名化,認為這好像就是在說自己是「心理有問題」,而拒絕承認或拒診。

  醫學上在判定憂鬱症,會以患者在面對事情上的態度、情緒轉變,以及持續時間等,來作為判定的準則。這樣的判定是縝密的,因為有些人外表與行為看起來,你可能完全感覺不出他有憂鬱症,甚至會覺得這些人很陽光很開朗、思考理性,但突如其來的許多舉動,卻可能瞬間嚇壞所有人。

  承如上說,若被認為是神經系統的問題,那麼我們就需要先去了解神經系統是如何運作的。神經系統的運作,基本上的控制中心在大腦,尤其是大腦的邊緣系統,邊緣系統控制了諸如我們的情緒、記憶等。當一件事發生後,我們身體會因神經系統的訊息傳遞,刺激到我們的邊緣系統某些區塊,而這些區塊會馬上做出相對應的反應,例如:憤怒、驚嚇、開心、愉悅等。並藉由這些的刺激經驗,儲藏在大腦皮質相對應的區塊,使之後遇到相同或相似事情時,懂得去判斷事件的發生,應用何種態度去應對。

  依筆者個人經驗,會形成憂鬱症,主要還是來自於我們所接觸的環境。環境存在著許多訊息,當我們經常大量接觸某些特定訊息時,身體也自然而然會習慣去捕捉這些訊息;而每一個人會因為接觸的人事物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看法與見解,訊息本身可能並沒有好壞善惡的分別,但受到社會化的約制,我們也就習於某些觀點,而產生對於善惡好壞的分別。若我們不斷接觸這些所謂「不良」的訊息時,身心一開始可能會產生不適應的排斥感而感到痛苦,久而久之,習於這樣的不良訊息時,雖然身體可能會想要排斥,但會因為大量的負面訊息而使得神經系統也跟著不斷接收,長久下來讓我們對於事件的看法處在消極或偏激當中。

身心相繫

  對治憂鬱症,許多人會依靠宗教的力量,這些年來甚至有許多身心靈團體的產生,為的也是希望能對治心理問題所產生的各種不良狀況。不過早在兩千多年前,佛陀已經開始教導如何去對治身心疾病!例如從三處觀(蘊觀、處觀、界觀)觀察物質與精神層面的交互運作,進而能從根本中找出對應的方式來幫助有情眾生脫離身心病苦。因此佛法絕對是治病的良藥,也因此,佛陀正是位大醫王。以下便依筆者所學所知,並以個人經驗,供大家做一個參考。

  在《長阿含經》有言:「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何謂六入?即: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此六根對應六境,稱為六處,由六處而有六識;這些都是緣緣相續的,不是分別來看。若約生理上而言,神經系統在這當中不但扮演了傳遞根門所接收的訊息與整合訊息的角色,並且還會依於神經系統(大腦)內存在的經驗與想法,再對身體下達指令。神經系統的傳遞與反應,包含了我們各種身體與情緒的反應,所以它扮演的角色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更是相互依存的,它正對應著「六入」,而且在當中不斷產生因緣。這裡依因緣法而述,主要說明神經系統在當中的角色扮演,但因緣法環環相扣,實無法分開來說,還須完整論述,這裡僅先粗略以六入與觸之間的緣法,暫說至此。

  原理上看起來複雜,其實只是說明我們意識與行為造作上,會有這些根門與觸緣而產生種種的思考與行為反應。我們從這邊可以明白,當我們接收外界的訊息後,經由神經系統的傳遞,會在身體產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再經由我們的大腦意識判別,界定是非對錯的認知,並產生各種情緒反應,這些情緒反應也將會影響我們其他身體器官的運作。所以可以粗淺的說:生理既可以影響心理,心理同時也能影響生理。這是缺一不可的,這也是「身心牽繫」的概念,也因此一般人不會無緣無故就得到憂鬱症,他必然有其對應的緣法存在。

  舉個自身案例:筆者在小時約五歲,即有自殺的念頭,這個念頭來自於對世間一切認知感到「無聊」,而心生「無助」之念頭,但是為什麼小小的年紀就會有這種想法?並且過了幾十年,還能對小時的這種感覺記得如此清晰?這且不說前世所造,畢竟前世事我今世不得而知,雖然依於八識,能知曉是因前所造而有,但說來原理又太過繁複,故僅說今世所緣,並分析自我狀況來說明。雖然筆者的家庭教育算是開明,卻也是嚴謹的,尤其做錯事馬上就會受到嚴懲,加上從小就體弱多病、心思極為細膩敏感;而且受家庭教育影響,對自己要求有時會過高,以至於在小小心靈當中即感受到許多的「苦」,產生了對這世界的排斥感,而這種排斥感竟存在心裡將近三十年抹滅不去。只是越排斥,這種情緒卻黏得越緊,再加上逐漸累積的歲月經驗,逼得自己年紀輕輕就有了憂鬱症,也逐漸讓自己養成逃避現實不肯面對的個性。

  形成這樣的因素,問題在於「身心對於環境過度敏感」,在面對環境種種事件的發生後,逐漸累積成種種負面的觀感;這包含了先天的性格,以及後天環境的影響,缺一不可!所以我們也可以看見,相同的環境條件,不見得每個人都一樣情況,但若環境所給予的訊息過於強烈,那麼同樣受到環境影響,許多人就會有著相似的情況發生。只是這些狀況也有例外,因為總有些人自我意志強烈,對於檢別這些訊息比其他人有著更強的能力;但這通常仍是以往經驗的累積,讓自己能較不受外境所影響,因此我們還是得看種種因緣的和合。既知有因緣,那麼去找到那樣的因緣,並且去斷除、放下那樣的因緣,就是一件重要的事。

  在筆者的經驗當中,憂鬱症患者是非常容易接收負面訊息的,十句話有九句話可能是正向,其中只一句話可能較為負向,但憂鬱症患者可能在檢別過程中,只會抓住那一句負面的話語,而忽略了其他九句話。這正是因為以往習慣接收較為負向的語句,因此容易將整個話語全部轉為負向。例如有人稱讚張三:「你今天真帥!」張三聽完這句話後,馬上反應:「那我昨天就不帥了嗎?為什麼只有今天才帥?」原本一句讚美的話,經過大腦(識)的解讀,完全轉向似乎他人在揶揄張三的語句。然則,若我們能理解,這些人長年因為受了不恰當的環境影響,那麼從中尋找出原因,就能幫助他們從這種負面陰霾中漸漸走出。

從色法中調適

  面對憂鬱症,除了依靠藥物的治療,也必須要從平日所接觸的任何物質著手,例如飲食。我們都明白,飲食是為了維持色身的運作,所以飲食的好壞,會影響到身體的好壞,自然也會影響心理的好壞。

  現代人接觸的飲食都較為精緻與人工,卻失去了原有食材該有的完整營養,這不見得是基本的六大營養元素,原有食材的營養還包含了我們常會忽略的重要物質,例如許多精神疾病患者體內可能長期缺乏色胺酸,而缺乏色胺酸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品質;這時天然的食材如南瓜、葵花籽、香蕉等,就是很好的補充來源。色胺酸是製造體內血清素的重要物質,血清素是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當體內缺乏血清素,很容易讓自己感到不快樂。另外,雖然糖類通常會讓體內血清素飆升而感到快樂,但過多的糖分攝取,尤其是精製糖類,卻也會造成身體的負擔,久之反倒是惡性循環,所以甜食的補充雖然具有暫時性的效果,但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卻是不宜多食。

  對於飲食上的調整,除了避免過度的加工製品,同時也可以在食材選擇上用功夫,例如我們每日都會攝取的油脂。油脂中的脂肪酸對於神經系統影響非常大,所以攝取好油能夠幫助神經系統正常運作,自然也能強化神經系統,使精神穩定。但是我們目前所食用的油脂,多半都是精煉的油品,這對健康上的幫助其實並不大,若能選擇冷壓粗煉的植物油作為日常飲食,則可以較為完整獲取養分。所以均衡的飲食非常重要!這也僅是拿油脂當作一例,我們攝取營養部分,也最好能夠請教專業的營養師做調配改善。

  除飲食外,適當的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些人不愛運動,但筆者仍然建議要適當的拉筋。我們在舒展筋骨時,累積在體內肌肉中不好的毒素,可以較為快速排泄出體內,同時也能夠放鬆肌肉;肌肉如果長時間緊繃,那麼人的精神也容易焦慮、緊張。另外,也可以多訓練腹部核心肌群,核心肌群的訓練,不但能強化身體的支撐度,同時因腹部有著除了腦部外第二多的神經元(這也是腹部被稱作「腹部腦」的原因),所以它也會主宰著我們的精神狀況。訓練核心肌群能幫助強化腹部的神經元,讓人的身心都能健康強壯;訓練核心肌群的最佳運動,就是瑜珈,若無法做瑜珈者,也該適時多做拉筋的體操活動,例如性廣法師所教導的「鬆肩抬胯。這種簡易的運動,不但能幫助身體肌肉解除緊繃、保持彈性、加強代謝,同時身心都會產生動能,有效強化與鞏固我們身體的能量。

  只是過度與不當的運動,也可能造成精神上的損傷。筆者曾見過一些喜好運動者,因強烈的運動欲望,反倒讓自己身陷於憂鬱症的窘境;這是因為身體過度勞動,使身體長時間處於疲勞或受傷狀態,身體的自衛機能反而降低。這告訴我們:過與不及都不是好事。

  另外,正常的作息與各種能讓自己心情愉悅與放鬆的活動,以及正當的人際交流等,適時地參與,也能夠幫助身心維持健康。但千萬不要因為懶得動,只想在家看電視、打電腦,這會因為長時間的空間與活動侷限,讓肌肉變僵硬,反倒無助於情緒的調整。又,適當的曬太陽,接受陽光的洗禮,除了身體能健康外,眼根受到陽光的刺激,也能夠適時感受正面能量在身體當中的產生。

  這些調整都是依於身體所需而走的第一步。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當初佛陀苦行六年,最終放棄的原因,正是因為沒有調和的色身,過度的苦行,反倒不利於修行!畢竟身體苦受太強烈,造成的仍是苦的意識不斷累積而已。

禪法的修習

  除了調養色身外,筆者之所以能脫離憂鬱的陰影,最為感謝的還是四念處的修習!

  筆者的學佛時間並不長,僅約十五年的光陰,但對於「苦」的體會較為深刻,不論是身苦還是心苦。所以在學習四念處時,從身念處開始,即可馬上觀照身體的各種不適所造成的苦,而對這些身苦的觀察,覺察是有所「接受」到這些苦,例如長時間不良的習慣,造成各種疼痛與疾病,從這裡去觀察並且明白如何去止息那些苦因。同時觀照到因時間流動,念頭不斷湧出、心念不斷在變化,而發現某些執著也是一種苦因。在對四念處最精進修行的時期,筆者對於生活上每一個能發現的念頭,都能夠清楚覺察並檢別,於是對身心的好壞一一了然於心,念頭不但清淨許多,更重要的是,在情緒上的流轉,尤其是負面情緒,也能夠迅速地放下。

  禪修對於有憂鬱症的人而言,將那種心不斷捕捉「苦」的感受漸漸放下,有非常大的幫助。大家都不喜歡有苦的感覺,但時常越想著不要,抓得就越緊!越去在意,感受也就越大!最終整日想著要怎麼放下苦,卻仍舊抓著那樣的苦而無法自拔。所以透過正確的禪法練習,漸漸將苦受放下,讓自己在情緒與心理上,都能朝向較好的方向發展。

  這種功夫需要長時間不間斷訓練,但是一開始最好有善知識在旁指導,若是個人修行,或者受到不正確的指導,也怕出差錯,反倒越搞越糟。以筆者的經驗而言,有次在唸佛禪坐時,在自以為的觀想與寂靜之中,突然許多以往以為不會再想到的陳年往事襲來。那些念頭原以為看淡,卻在當下心血翻湧,甚至出現想致人於死的強大念頭,那時當下做了更強大的觀想,想要將這些念頭淨化;雖然念頭暫時壓了下去,但事後與教我坐禪的老師分享討論時,老師卻警告我這樣是很危險的事,因為這是一種對抗,而不是轉化與放下,只能暫時壓制。老師也提到,初學者往往在一開始漸漸進入禪定狀態時,會「觀照」到許多以往所經驗過的事,猶如跑馬燈一般,若無法轉化與放下,往往這些念頭反倒因為禪定而更加放大,以至於無法自拔。這對初學禪法的人,筆者認為是真的需要特別注意的。

  再舉一例,曾遇過一位師兄,在禪坐時突然看見他所穿的鞋子飛出,但事實上在他面前的鞋子仍是靜止不動的;禪坐完畢後,這位師兄喜孜孜地與我們分享他的情況,禪師聽了只給了他一句話:「莫妄想!」後來,這位師兄因對禪師不當的情感念頭,加上之後學習上時常被禪師責罵,所以從喜愛轉為討厭,很快的也就離開了道場。這件事情,說明了我們若對禪法沒有正確的認知,僅是憑個人喜好去「感受」,不但外在而言可能會造成各種人際困擾,內在而言也容易產生精神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業障」,過度的「感受」,所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以精神問題,是要非常留意與小心的。

  所以,對於某些憂鬱症患者而言,學習禪定不見得是一開始就該為之事,色身的調養、念頭的轉換、信心的建立與對佛法正確的認知,都是需要事先清楚明白並且去實行的,筆者認為這比打坐觀想更為重要!而若坐禪時,念頭一來,如同性廣法師在教授禪法所提到:「念頭來時,不理它、觀察它、放下它。」這樣的方式包含了學習止觀該有的正確學習態度。

  再次提醒!若你想體驗止觀所帶來的身心益處,仍然建議需要善知識在旁指導,以免發生不當的狀況,反加重自己的身心壓力,最終造成更嚴重的身心疾病。這是因為佛法的修習,首重還是要有正知見。筆者除了上述經驗外,還曾經有一陣子,因為沒有善知識在旁指導,自行勉強修行,加上心念中不正確的期待與錯誤的見解,因此產生了更嚴重的躁鬱狀態,甚至波及親友,讓身邊的人全都在不安的感受之下。是故此事不得不嚴正以待!好在當時很快的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在暫時停止禪觀修持後,問題才逐漸解決。

黑暗中的光明

  習於負面的訊息接收,往往使人感受不到光明。佛家講求心的訓練,並重視因緣;佛菩薩度化眾生,也依緣而往,所以他們懂得如何在眾生心中,種下一顆菩提種子,或是點燃黑暗心中的一盞明燈。或許憂鬱症患者,心裡面總是陰暗成分居多,但是將佛法的一點因緣種子種在心中,不論人生的路有多黯淡,總有一點光明能指引。

  筆者常與可能有憂鬱症傾向的人說:「若能懂得自己處於一種消極、晦暗的心境而想掙脫出離時,絕對不要怕向外界求救!」當然求救還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知道求救只是一時,更重要的是自己求救後,是否能自救,心裡不應一直存在對某些人事物的依賴感,這樣反而走不出憂鬱的情境。而一般人對於有憂鬱症傾向的人,應該要給予更多的包容,因為憂鬱症短則半年,長則數年,乃至於終生都無法走出都有可能。

  心理的疾病往往比生理的疾病更為難纏,但必須要明白,長期在這樣情緒流轉的人,是很難立即處理與轉換心境的。以是乎,我們能做的,就是傾聽他的苦惱,給予他相對應的精神支持,以及協助他往良善面去做事。

  切記!千萬不要因為憂鬱症患者走不出那種情境,而對憂鬱症患者說:「為什麼你老是走不出來?」之類的話,既知是「生病」,心病其實如同「癌症」一般難以對付與去除,這種話一出口,反倒讓憂鬱症患者更容易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只會打擾到別人,進而會加重消極與灰暗的心情。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其實並不是你給他意見,而是願意去傾聽他、了解他的想法,進而給他相對應的支持與鼓勵。這時能與菩薩愛語、柔軟語相對應之,是最好不過的事,然後漸次引導他自心生出該有的力量,去克服自己的問題。

  筆者長年與憂鬱症為伍,自知要從中走出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但在佛法的薰陶下,從完全黑暗之中,見得一點光明,進而依循光明,從黑暗的路中,漸漸走出。從學佛到走出憂鬱,竟也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或許有人會問:「那麼這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嗎?」這的確無法保證,因為眾生的心念是雜染的,我們只能期許自己在薰修的過程中,逐漸能朝向光明面,但凡走過必留痕跡,那些種於心識不良的因子仍是存在,他隨時都有可能再現。所以這就得看自己如何去擇別,我不過擇別了對自己良善與光明的種子,也因此能夠順利走出憂鬱的陰霾。

  精神疾病有時難以去覺察,但當發生後,已是陷入嚴重的狀態。然而有情眾生之所以是有情眾生,都因無明癡病,一切有情眾生在因果的輪迴中,其實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差。若有幸遇著佛法,並能依循正見修習得以解脫憂鬱煩惱,這是不容易的!堅持該做的事,不但能讓自己心念更為廣大開闊、充滿光明,也才能走出憂鬱的煩惱,不再受「苦」逼迫,人生終能獲得自在解脫。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