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性別正義」的快樂出航──世新大學演講摘記

釋昭慧講‧果定記

性別歧視是無所不在的,當你有了「性別意識」,就像是開了一雙天眼,你會發現:性別歧視現象無所不在,在許多習以為常的「性別秩序」中,它被嚴格地遵守維持。我個人對此現象的覺知相當敏銳地,既然有所覺知,就不可能無動於衷,那我該怎麼辦呢?

第一個階段是,我先解構佛門中被教義、教條所包裝的「男尊女卑」觀念與法規。男性修道者會藉諸天啟、佛說之類「神聖語彙」的權威性,讓人不敢違背其神聖崇高之意旨。我的方式是,找到經典裡記述的矛盾處、邏輯上的荒謬,及與背反現實常識經驗的詭譎,來證明這些絕非佛陀所說,以此顛覆教義、教條的「神聖性」。

第二階段則是對於「性別秩序」現象的觀照與行動。曾經我為了強調「不是為自己而爭,是為了性別正義而爭」,因此回拒某個主辦單位所安排的VIP座位,安然坐到比丘尼眾的座位中。但我一抬頭卻發現,整個座位是「比丘在前、比丘尼在後」,我竟然是坐在所有比丘座位的後方。經歷過類似的場面,面對「不平等」的性別歸屬,我開始矯正自己的心態。

做為一個「識大體」而「懂謙讓」的女性,即便已擁有著世俗人眼中的崇高地位,尚且要為慶典的主事者設想,為我謙虛、優雅的德行而而有所隱忍,而不能無所執著地勇敢發聲,試問:這樣無孔不入的性別秩序,會有改變的可能嗎?

假使所有的女性安於性別秩序,那麼這時我必須與她們先行脫勾,才不會妨礙性別平權運動的進程。因此爾後倘若主辦單位給我一個VIP的席位,那麼我就必須要站上去,坐穩來。因為那象徵的意義就是解構「比丘尼座位得排在比丘後方」的迷思。所以,我逐漸放下了對「謙虛、優雅」的堅持,而更加「放下」地面對兩性運動。這是另一種無私、無我的自我反省。

之後,我更是化被動為主動,事前積極留意主辦單位如何安排席位。如果男女東西兩邊分坐,我會安然坐在比丘尼後面;但如果是所有比丘坐在比丘尼前面,我一定會在慶典開始前就要求主辦單位作出改善。

例如,2010年我曾參與一場「2010年馬來西亞國際佛教論壇」,在開幕式中,我受邀為大會的主題演講人,這無疑是VIP吧?但當大會安排與會法師、學者舉燭進場祈福而事前唱名時,我發現那個開幕式場次的承辦單位(不是馬佛青總會),竟然安排比丘走在比丘尼之前,於是向主辦單位率直表示:「如果是讓比丘走在前面,比丘尼走後面,那麼,恕不奉陪,我拒絕進場!」其實我個人並不在意排序先後,但我是一個佛門性別平等運動者,如果允許年輕比丘走在資深比丘尼之前,那是在向我的信念挑戰!」主辦單位馬佛青總會讓我非常感動,他們立即從善如流,接受妙心寺住持傳道法師建議,分比丘與比丘尼兩列,按照戒臘排序入場,將祈福蠟燭放在臺上。

事後我回頭告訴圍坐著的眾位比丘尼法師:「權利永遠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

我也曾經在佛教會議場合中正式提案,要求用餐時的第一桌,照相時的第一排,各保留兩個比丘尼席次,但是這樣的要求,卻被在場比丘尼的謙虛風範打回原點。因為,她們對於坐在那些保留席次上,還是會有些許不安,這正是「已裹小腳而無法放大」的悲哀!

這些點點滴滴,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每一次性別秩序的展現,都無異是在操作一個觀念,那就是──女性是第二性。

從個中我發現:性別歧視其實是兩性共同玩出來的遊戲。如果所有女性都肯站出來抗議性別秩序,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會持續發生;可是佛門女性經常為了表現她的謙卑、不執著,或是自甘卑微地承認自己確實是第二性,或是主動幫助男性維持性別秩序,以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獲取某些特別席位或利益。這使得在很多公開場合中,最熱衷維持性別秩序的,恰恰都是比丘尼或「師姐」。如果這是兩性甘願共玩的遊戲,那就不是我所能改變的了。

當我了解到這點後,我提醒自己,必須做的就是「維持快樂的心」,不可以讓自己掉入憤世嫉俗的情緒裡,不需要將自己保持在「鬥雞」的狀態。

既然性別秩序無所不再,我能不參與那些公共場合,就盡量不去參與。解構性別秩序是兩性所應共同努力的目標,那不是我一個人的戰爭,我可不是「性別正義」的救世主。

我不認為訴諸性別正義的運動,是男人與女人的戰爭,它反倒是具有正義感的男性與女性,共同向男性沙文意識的女性與男性,展開一場思想與行動的拉鉅戰,所以我不必出現在所有場合,讓自己成為動轍發飆的「鬥雞」,但只要有我出現的地方,我必然會放下謙虛與優雅的身段,努力為性別正義而爭,好讓自己「快樂出航」!

在我提出佛教「性別平等」運動後,很多地方,尤其北傳佛教已有了很大的改變,許多佛教團體開始「性別歧視」的問題。正因為我不是救世主,如果我的理論或論述,對一些察覺到「性別歧視」,並力圖在思想上或行動上有所突破的人有些許幫助,那就夠了。我相信,只要越來越多人接受了「性別正義」思想的啟蒙,就會逐漸改變這個世界。而我還是得維持自己的生命節奏,快樂出航,並維持我的快樂人生!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