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臺大醫院精神療癒座談會

黃淑玲整理(臺大醫院退休護理師、公民記者) 

時 間:104年3月18日晚間5:30-8:00

地 點:臺大醫院佛學社

主 持:黃宗正社長

司 儀:黃淑玲總幹事

               與談人:黃宗正醫師(臺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林如玉護理長(臺大醫院精神科病房護理長)

               陳杏佳老師(臺灣大學護理系精神科老師)

               宋賢儀主任(臺大醫院社工室主任)

               高育仁心理師(羅吉斯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近幾年,台灣憂鬱焦慮患者倍增,有鑒於此,臺大醫院佛學社運用豐富的醫療資源加上佛學修行的印證,舉辦精神療癒座談會,邀請精神疾病治療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心理治療師、社工師等,以全人的角度出發,涵蓋家庭、學校、工作等環境,從了解疾病分類、各種治療的方式及建議,以期提供大眾正確的精神療癒知識。

一、我的心情會感冒嗎?

  曾有重症憂鬱症的患者自述:「我的憂鬱症無聲無息,我沒有流血的傷口,告訴你我需要包紮;我也沒有白血球過低的檢查數據,告訴你我需要被保護。」

  心理上的疾病很容易被忽略甚至羞於啟口,不像身體上的疾病很容易被發現,往往讓病人與家人們身陷其苦。如同感冒,當你流鼻涕、咳嗽甚至發燒,你身體上不舒服的症狀明白告訴你,需要儘快找醫師診治。但是,心理上的感冒,你自己會發覺嗎?如果連自身都無法察覺,周邊的人有辦法察覺到,進而幫助他尋求協助以恢復心理健康嗎?

  情緒的起伏是正常反應,考前的焦慮、失親的哀傷、吵架後的憤怒,這些短暫的情緒反應,不要急著貼上有病的標籤;就像感冒,及時尋找專業協助,及時處理情緒創傷撫平傷痛。

  要完成一件事情,除了IQ智商以外,更重要的是EQ情緒智商,後者反而容易被忽略,沒有察覺到情緒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包括家中成員彼此的互動,讓小孩可以溫暖、快樂的成長;工作上能有抗壓力,不會遇到壓力直接就想到逃避甚至自殺等。黃宗正醫師表示,目前開始推廣即時處理情緒創傷的概念,避免造成日後不可磨滅的傷痕。以臺大醉月湖慶生壽星溺死事件舉例來說,往往處理重心放在搶救溺者,未關心到同行的學生們,當壽星急救無效,雖然已是半夜,心理輔導老師依舊立時為同學們哀傷輔導。這個即時性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即時處理的話,學生們尤其是起鬨的那個學生,可能因為哀痛在心上割下一道深深的傷口,若是沒有療癒甚至可能發展成憂鬱症。

二、精神科醫師提供的精神疾病分類:

  黃宗正醫師簡單介紹精神疾病:所有放在精神疾病診斷手冊裡面的疾病,都算精神疾病。但這只是對精神疾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診斷這些症狀要持續一段時間,並且經過專業的判斷,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而不要隨便貼上有病的標籤。

  1、精神病(psychosis):

      (1)知覺失調症:有不尋常的幻覺或是妄想。

      (2)躁鬱症(現在叫情感疾病):會變得非常極端的自責,自責到連周圍的事情都是他害的,變成一種罪惡妄想。會說我的財產被人家變賣;隔壁家的狗是我害死的;更極端的會說伊拉克在打仗都是我害的。

      (3)其他:如失智症,在某個階段也可能會出現妄想。最常見的就是覺得東西被偷了,其實是他忘了放在哪裡而找不到。

  2、精神官能症:失眠、憂鬱或是焦慮。

  3、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s):在成長時性格變得比較不一樣。舉例來說,有的人變成非常的強迫傾向,典型的像每天上下班都走固定的路線;做事有一定的SOP步驟,東西也有一定的擺放位置;或是有些個性會非常的自戀、戲劇化,以及邊緣性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的操控與依附個性等。

  以上這三大類成為疾病,必須是這些情況已經影響到功能。

  4、智能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等疾病。

  其實臨床上的個案,最特別的是沒有病識感,大部分都說自己沒病,不覺得需要就醫。

  有豐富心理諮商經驗的高育仁心理師,補充邊緣性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的診斷標準:第一是沒有辦法忍受被人拋棄,一旦發生會有激烈反應,比如所謂的恐怖情人。第二是極端思考,黑白對錯分明,會造成人際衝突,比如深藍跟深綠,政黨傾向就是表現在極端思考上的問題。第三是自我認同障礙,自信心低,因此影響到人際關係。第四情緒低落時,有自我傷害跟放縱行為,像飆車、瘋狂購物。第五會藉輕生、自殘等威脅他人,不得結束男女情感關係。第六是不合時宜的暴發憤怒情緒,且對憤怒難以控制,這樣的暴怒,通常是因為壓抑。第七是情緒失控時,會憂鬱焦慮數個小時。第八害怕孤單,經常有空虛感。一個人為什麼自殘、為什麼沒有辦法忍受他的伴侶、他的依附對象要跟他分手,因為他不知道要怎麼再活下去。邊緣性人格在很嚴重的時候,因為自我壓抑,也會出現雙重人格、多重人格失憶的問題。

三、用藥有幫助,但不是唯一治療方式

  治療的原則,要對症下藥必須先知道病因,如同中醫講的辨證,西醫也有所謂的鑑別診斷或是病因分析。

  精神科的特色,是考慮病因最周詳。因為牽涉的病因不是只有遺傳基因或生理等先天因素而已,還必須考量包括家庭、學校、人際、工作甚至靈性各方面等的後天因素,明白發生的所有可能病因後,才能決定如何治療。

  黃宗正醫師表示,治療策略第一是先用藥,現在藥物能有效改善焦慮、失眠等症狀,但不一定能治本。比如說焦慮來源是過去的經驗造成,或是問題沒有解決,只要又遇上同樣的情境,踩到地雷就會發作。像這種情況就需要心理諮商治療。

   黃宗正醫師指出,用藥不是唯一,但是是有效的治療方式。在臨床上病人經過用藥合併其他治療之後,有明顯的改善,尤其幻覺的病人,在腦部檢查可以發現異常,可見不只是心理的問題,用藥後能看到明顯的改善。他衷心提醒兩件事情:一是記得服藥,另一是要確實做到每天運動一小時。

四、心病要用心藥醫?心理諮商幫大忙

  「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必須先了解這些行為是從何而來?是從父母親、家庭、童年的經驗等,才找得到方向,著手改變。除了心理諮商,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做到固定運動。其他還有養成興趣嗜好、強化信心等健康習慣。」高育仁心理治療師作以上表示,他的心理諮商中心並提供簡單的問卷作自我查檢,如果發現自己情緒壓力過大,最好的方式是尋求心理治療師專業的協助,而不是找親朋好友訴苦。他解釋:「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正向專業協助,幫你打開心結,找親朋好友除了造成對方的壓力以外,最怕對方負面的想法拉你一起向下沉淪。」

五、醫師心理治療師異口同聲呼籲:一定要運動!

  黃宗正醫師提到,在臨床上看到病人養成運動習慣後有大幅的改善。高育仁心理治療師也異口同聲呼籲:一定要運動!他說:「運動為何重要?透過每天運動,讓你自己陪伴自己一個小時,達到自我陪伴的功能。以邊緣性人格舉例來說,他們怕孤單,自己如果每天可以去運動,就克服了孤獨的問題,所以鼓勵運動。只要持續每天一個小時到外面去做運動,兩三週之後真的會看到明顯改善!」

六、去除「標籤」,願意即時求助call help

  林如玉護理長提醒,call help很重要,每個人在人生的過程不可能永遠順遂,多少都會碰上困難,或者有情緒困惱,此時要願意提出求助。她強調要讓社會大眾接受這個觀念:當我遇到困境時,願意去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協助,我願意進到醫院來接受精神科或身心科醫護人員的照顧。醫護人員常說:病人生病了,家屬之所以不早些送醫,有時候是因「標籤化」。去標籤化要從自身做起,理解人生會碰到困境,即時尋求協助並沒有什麼。心理的病只是肉眼看不到的病,不管是情緒困惱或是人格上的問題,生活上只要覺得撐不過去了,就要向外尋求協助!

  當然,周邊親友的陪伴很重要,協尋專業協助,提供有效資訊,也才能真正脫離困境。

七、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到真正的需要

  精神科陳杏佳老師,提出一個思考:「什麼是幫助?我們常想幫助別人,別人是不是需要被幫忙?你應該幫忙誰?」她說:光是「幫助」就有太多層次,擔任治療者角色時,需要思考清楚!「真正的需要,是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而不是一昧地要求被幫助者接受。」

八、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工作師

  社會工作室宋賢儀主任表示,社工也是精神醫療團隊重要的一員,專業的治療除了醫護人員、心理師之外,社工的切入點包括患者和家庭的關係,關心的角度從人際關係的基本單位——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等地出發。以這個脈絡來說,可以介入幫忙的方式可能是家族治療、夫妻會談治療等。如果以家族治療為例,則是了解家庭成員彼此的關係與互動狀況。社工眼中所看到的,簡單來講是環境中或人在情境中的「人」,不只單看這個人目前呈現的樣子。

  社工同時也關心家屬。在社工師的眼中,有病識感的病人也許還好,家屬即是擔負照顧病人的角色。倘若病人沒有病識感,家屬沒有辦法讓他就醫,一旦發生自傷或傷人的情況,該如何尋求協助甚至強制就醫,常讓家屬陷入掙扎。此時,與患者相處遭遇重大困難的家屬,其實更需要幫忙,社工師的關心點因此擴及家屬。

九、珍惜相遇的緣分,以愛彌補被忽略

  黃宗正醫師表示,精神疾病的特點之一是被忽略,與它相對應的是愛,而且是沒有條件的愛。

  黃醫師指出,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得到:愛人,很多是有附帶條件的。比如父母教小孩往往會說,如果考得好就給你獎勵,考不好就沒有;但是沒條件的愛,是不管小孩怎麼做,父母還是愛他的。「我跟我們心輔老師講,當你今天坐在這裡,突然間他從宇宙的另一頭來到你面前,希望得到你的協助。你不知道是什麼樣緣分的連結,讓他找到你,你對他的愛也許就這麼一次付出的機會,以後再想付出也沒有機會了。」黃醫師感性結語:有可能這次唯一的機會,你對他的關愛,改變他往後的一生!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