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中流砥柱,在彩虹下與紅潮中——本期專題引言

釋昭慧

  九月,初秋燥熱的季節,在同性戀(同志)運動彩虹旗幟飄舞的天空下,在反扁運動紅潮洶湧的聲浪中,原本就已擾攘不休的台北天空,更增添了強烈的躁動與不安!

  **    **    **    **    **    **    **
同志並不算是「少數族群」。依《金賽性學報告》在1948首次發表的數字顯示:全世界有百分之十的同性戀者。[1]依此類推,台灣應有兩百萬以上的隱性同志人口。但他們很少願意出櫃(公開其同志身份),原因無他,同志在社會上,依然保受汙名化之苦。同志似乎是恥辱(乃至罪惡)的標誌,出櫃不但讓自己遭來異樣眼光,甚至會讓家人感到抬不起頭來。於是,有人為了確保自己免受歧視,自是不願出櫃;有人為了不捨親人傷心痛苦,更是不忍出櫃。

  同志不願出櫃,並不代表他們就可平安無恙地潛隱在異性戀機制的社會裡。原因是,屬於個人的性傾向與同性戀情,或許還可以在私領域裡,保持個人絕對的隱私權;然而一份不受親友與社會祝福的感情,卻很難在因緣變動不居的社會裡,持久經營而不墜;即使倖得持久,由於沒有婚姻名份,因此也無法擁有正常夫妻在資源分配與財產繼承方面的法定權利。這使得同志人口雖然龐大,依然無法改變「弱勢族群」的處境。

  同志越是不肯出櫃,他們所遭遇到的艱難處境,就越是潛而不顯,也就越是讓社會大眾認定:那些專為異性戀者所打造的觀念思想、法律政策與活動空間,才是「天經地義」的,捨此便是「不倫不類」,活該受到忽略與懲誡。

  為了改變這樣的現況,同志,最起碼出櫃後的處境還可以差強人意的同志,有必要勇敢出櫃,跨入公領域振臂高呼,蔚為一種社會運動,在觀念上打破「同性戀等於罪惡」的迷思,提醒社會:同志一樣擁有「免受歧視」的人權,並且在法律與政策層面,獲得公正的待遇。

  然而今年台北市的同志運動,卻意外出現了宗教界強烈的反彈聲浪。這讓吾人不禁憶起,自古同志之所以飽受歧視與迫害,宗教正是壓力來源之一。許多宗教將同性戀當作「罪惡」,甚至堅信:愛他們就要改變他們——要讓他們改變其性傾向。偏是依現實狀況以觀,即使有心接受「改造」,成功率也確乎不容樂觀;更何況還有為數龐大的同志,堅定地認同自己的同志身份,無意接受「改造」。於是,同志往往無法領略宗教的廣慈博愛,反倒常被這股帶有強迫性的「愛」,逼得喘不過氣來。

佛教界雖然在這波爭議之中保持緘默,但是佛教又當如何看待同性戀者與同志運動?這同樣是無法規避的問題。因為,倘若在台灣,(廣義的)佛教徒真的有八百萬,那麼,數十萬人口的同志佛教徒,在佛教中是否受到了公正的對待?是否與女性一般,淪為被貶抑的「第二性」乃至「第三性」?我們理應關切。更何況,佛法的慈悲與公正,亦應如甘露一般普為潤澤蒼生。於是我們不禁要問:當那些包括非佛弟子在內的同志,因不公正的對待而身心受苦之時,難道我們能做的,就只是保持緘默的風度而若無其事嗎?

因此我們決定在教界開風氣之先,為同志處境與同志運動,作一些佛法觀點的論述。這只能說是「拋磚引玉」,甚至可能引來眾多的咒罵,但是我們既然「歡喜做」,就已有「甘願受」的心理準備。

  **    **    **    **    **    **    **
要求陳水扁總統下台的紅衫軍,在台北街頭蔚為狂潮。許多人問我:值此亂世,佛弟子應如何自處?我說:無論你是哪一種政治立場,都不要忘了依佛法觀點而作內省,依佛法精神而作回應,這才能在多變時局的驚滔駭浪之中,形成一股「中流砥柱」。

  為此筆者在共修會中勉勵佛子,也在答覆「倒扁」學生的信函中,表達了筆者的觀察與反思。這同樣是「拋磚引玉」,引起了網路上乃至海峽彼岸的熱烈迴響,但也無可避免地招徠了幾封倒扁人士的黑函,就與筆者過往撰文批評陳總統時,必會招徠幾封挺扁人士的黑函,如出一轍。

  較諸數十萬人的倒扁紅潮,同志運動相形之下反倒成了「小眾」,兩者所匯聚的能量,所引起的關注,被媒體所報導的篇幅,完全無法相提並比。然而吾人反倒選取了「同志運動的佛法觀點」作為本期專題,原因有二:

  一、政治浪潮有起有落,相形之下,同志人權卻是普世性的問題,不但不退流行,而且與時具進。

  二、在「佛教與政治」相關議題方面,筆者時有論述,本刊亦曾製作專題,反倒是吾人第一回為同志議題而發聲,意義非凡。

  因此,即使身邊的紅潮滾鼓,我們依然凝眸注視炫麗的彩虹,祈願同志因佛法而心靈解脫,和喜自在!

    九五、十、十二 凌晨於尊悔樓

 

[1] Alice Schwarzer,《大性別:人只有一種性別》,劉燕芬譯(台北:台灣商務,2001),頁64。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