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諸部論師之思想與風格》自序

釋悟殷

  部派佛教的領域極為寬廣,各學派論義繁複龐雜,兼而錯綜糾葛,想要理解各學派的要義,釐清彼此的異同,掌握論師論著的旨趣,委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然而,慶幸的是,台灣佛教界,就有這麼一位大師級人物做到了,他就是印公導師。導師在《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中,不但把各論書的結構章節作了介紹,且簡明扼要的點出每一論書的主要論義,與其他論書的異同,並透視其前後思想的演變,更畫龍點睛的標明諸大學派及論師之根本思想與學風,為後學者開啟了研究的視野,拓展一條康莊大道,可謂厥功至偉。

  筆者研讀部派佛教,受惠於導師研究的成果,在紛繁的部派論義中,先取《異部宗輪論》為讀本,透過《大毘婆沙論》論師的解說,或者溯源於《發智論》本義,用以理解部派佛教。由於自修摸索部派佛教,參考的書籍,大都是直接從漢譯阿毘曇論書下手,偶兼及日譯南傳《論事》;前人的注釋或著作,參考最多也影響筆者最深遠的,當屬印公導師的所有著作集。可以說,筆者研讀部派論義,就因為有導師的著作指引,才突破了許多困境,理出一條研讀部派的簡要捷徑。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筆者剛開始過鄉居生活,研讀阿毘曇典籍,也曾為阿毘曇的深澀而困擾,即便是當時我已經從《大毘婆沙論》中把解釋《異部宗輪論》的資料彙整齊備了,還是常常孤坐窗前終日,不知論師的意趣所在?因緣湊巧,印公導師在《中觀論頌講記》裡的一段話,帶給筆者莫大的震撼:「佛教中,不論是大乘、小乘,都要說明世間的生死流轉,出世的涅槃還滅;而且是貫徹了的,怎樣說流轉,反其道而行之,就是還滅,決不能另起爐灶。」(頁三○)

  這段話,也喚回了筆者當年讀〈大乘三系的商榷〉的記憶,導師同樣的說過:「大乘三系,即性空唯名論,虛妄唯識論,真常唯心論,創說於民國三十年。……我的意趣是:凡是圓滿的大乘宗派,必有圓滿的安立。一、由於惑業而生死流轉,到底依於什麼而有流轉的可能。二、由於修證而得大菩提,到底依於什麼而有修證的可能。這二者,有著相關性,不能病在這裡,藥在那邊(念佛、持律、習禪,都是大乘所共的行門。著重某一行持,在印度是不成宗派的)。著重這一意義去研求時,發見大乘經論宗派的不同說明,有著所宗所依的核心不同。如把握這一基本法則,核心的根本事實,那對於大乘三宗的理解,便能以簡馭繁,綱舉目張。我於大乘三系的分別,重心在此。」(《無諍之辯》,頁一二六︱一二七)

  在困窘的時刻,讀了導師之依著緣起教法安立生死與涅槃的一貫性、以抉擇大乘三系的手法,我為之嘆服感動而喜悅多日!也因此,更深層地體會到導師抓出部派佛教兩大思想動脈:依蘊立我與依心立我,真是為研讀部派的後學者點亮了一盞明燈。而印公導師一針見血的點出緣起教法,在安立生死與涅槃的軌則是一貫性的卓越特見,筆者如獲至寶,也曾依循著這個軌則,把各期、各宗的學說考察一番,更深信了這是研讀部派乃至一切教法最重要的綱領,倘後學者能掌握此一緣起軌則的一貫性,必能「以簡馭繁,綱舉目張」,自然就不會被紛繁糾葛的學說困惑而找不著歸路!

  當拙作《部派佛教》上、中編出版之後,也獲得一些迴響,綜合說來,被問得最多的,當屬「參考了那些人的著作?」我真的不知道要從何說起,修學佛法是日積月累的,過去我研讀印、中佛教史時,大量閱讀前人作品,只要與教史有關的典籍(以北傳為主,稍涉及南傳、藏傳),我都有濃厚興趣,不管是經律論三藏原文,藏經的「史傳部」,各宗派的注疏,印人、華人、日人著作,旅人傳記、地理風俗誌,乃至出土文物、造像藝術、古今地名考證等等,都儘可能的收集與閱讀,也就是說,在研讀部派阿毘曇論書之前,我已作了一些前方便的準備工作。
就因為自己在教授印、中佛教史時,心裡總覺得缺少什麼似的不夠踏實,檢驗後發現,原來那是對「部派佛教思想」總體的不夠了解,以致無法溝通聲聞佛法與大乘佛教之間的距離,未能掌握印度大乘三系、中國大乘八宗的中心思想,沒辦法釐清學派與學派間思想最根本的分歧點,更遑論綜觀在流傳發展中錯綜糾葛的網絡。在想要理解「部派佛教思想」的理念推動下,筆者才埋首於阿毘曇論書的研讀。

  筆者是困而後學,注意的問題點及寫作方向,自然是傾向於:把各學派的主要論義解釋清楚,說明學派的思想與風格,彼此相異的癥結點,並冀望為聲聞佛法與大乘佛教搭起思想的橋樑。經過幾年的研讀,更加肯定:理解了部派思想、或熟悉了部派論義之後,再來鳥瞰印度、中國佛教思想的流變,印度與中國佛教之間的關係,印度大乘三系、中國大乘八宗的中心思想及其最大的差異點,其實他們都有基本的脈絡可循,學習起來自然會是親切而又輕鬆愉快!

  筆者歸納整理部派佛教,陸續完成論師的時間觀、有為無為觀、業力觀、中有觀、輪迴觀、佛陀觀、菩薩觀、聖果觀、修道解脫觀、戒律觀等,編輯成《部派佛教》上、中編出版。

  《部派佛教》下編,原本的計畫,是介紹「諸部論師的思想與風格」,如有部譬喻師、分別論者、犢子部等學派,以及《大毘婆沙論》裡的諸大論師。在完成有部譬喻師、分別論師、犢子部等學派的思想與風格以後,也覺得《異部宗輪論》裡,還有許多頗具特色的論義,表顯著各學派的思想與學風,過去都未及整理,為免遺珠之憾,所以也就以現在實有學系、以及三世實有學系的法義觀為題,用以介紹二大學系的論義。這樣,一共有五篇文章,取名為「諸部論師的思想與風格」——學派篇,作為《部派佛教》第三編出版。至於「各大論師的思想與風格」(《大毘婆沙論》的諸大論師),則留待《部派佛教》第四編中再予介紹。

  《部派佛教》系列作品能夠成書,是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筆者要向成就此書因緣的一切善心人士,表達我至誠地感激,沒有大家的圓成,自然就沒有它的問世。最後,筆者還是要說,在發展中完成的部派思想,論義繁複糾葛且異義無邊,筆者質性魯鈍,本書不免有誤解及遺漏的地方,有些思想也未臻圓熟,若干論點也只點到為止,倘有錯誤之處,懇請教界法師、先進、同道慈悲,惠予指正,使筆者來日能有更圓熟的成績。若有功德,那是大眾的成就!願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福慧莊嚴,同圓種智!

  悟殷序於初鄉山居 二○○六年三月十二日



◎本書已於五月下旬出版,精裝520元。郵購帳戶/法界出版社,郵撥帳號/15391324。詳洽法界出版社:電話(02)87896108,傳真(02)87896110,查詢相關資訊。
法界出版社更正啟事
◎悟殷法師著《諸部論師之思想與風格》已於五月下旬出版。本書封底之作者介紹,主編誤植為「福嚴佛學院研究部畢業」。經作者提醒:第三屆並無研究部,謹此更正為「福嚴佛學院畢業」,並向作者致歉!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