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面對苦難與罪惡——長老教會國是聲明的宗教意義

釋昭慧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灣退出聯合國,當其時,社會風雨飄搖,動盪不安,長老教會適時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表達教會對台灣前途誠摯的關懷。三十年後,選舉在即,長老教會舉行「關懷台灣前途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筆者有幸應邀致詞,甚感榮幸!

       長老教會於三十年前發表「國是聲明」,此一作為非比尋常!這不像現在——誰叫「愛台灣」叫得愈大聲,就愈能招徠選票與利益。三十年前,台灣仍處於政治氛圍森嚴、箝制言論自由的白色恐怖時代,長老教會敢於提出觸犯當局政治禁忌的議題,不畏政治迫害與輿論壓力,這種擔當、勇氣與膽識,算得上是宗教界的「先知」了。筆者從事社會運動之所以不避諱政治議題,可說是受到長老教會極大的啟發。

       國是聲明所關懷的兩大焦點——兩岸關係與國會結構問題,凸顯的是台灣主體性與人民主體性的清楚立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至今看來,兩大問題的內涵雖已因時移境易而有所改變,但其精神則依然深具時代價值!

       國是聲明更可貴的是它所展現的宗教精神。任何宗教,都要面對人的罪惡與苦難,這是宗教存在的終極意義,也是宗教必須面對的課題。就以筆者所熟悉的佛教而言:佛教講「慈悲」,但也重「因果」。因果意謂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世間不公平表象深層的公平與正義。眾生的苦難常是源自於罪惡(自己的惡、他人的惡或共業之惡),由於慈悲的緣故,面對苦難眾生時,佛弟子卻又不得以「因果業報」為理由而撒手不管,必須以悲願篤行來注入更多善因緣力,期能改變因果的網絡。因果與慈悲,看似對立的概念,卻是相輔相成的。

       同樣地,聖經中「愛」與「公義」的概念,也是看似對立,卻也相輔相成的。《新約》強調愛;愛,當然就不捨任何苦難中人。《舊約》則強調公義,亦即:彰顯面對邪惡、剷除邪惡的公平與正義。

       世間一般宗教,雖能顧及「慈悲」與「愛」的面向,面對苦難眾生,而作無怨無悔的付出,卻往往無法顧及「因果」與「公義」的層面。原因何在?面對苦難的人,悲憫心油然生起,這是比較容易的。而且面對苦難,只要給予愛或慈悲,就能從善行之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感,較無爭議性與衝突性,張力沒那麼高。但在面對邪惡的人、事之時,卻往往因爭議性與衝突性過大,以及張力過高,不免影響平靜心靈,引起苦感,基於本能的自衛心態,而不免軟弱下來。而最常看到的推搪理由,在基督徒就是「審判不必在我」,在佛教徒就是「惡人自有因果」。

       但我們有沒有可能在地上的國先行公義的審判呢?我們有沒有可能為了慈憫眾生乃至慈憫惡人的緣故,而透過降伏手段制止惡人危害蒼生?有沒有可能讓眾生因他人或共業之惡而承受之苦難,乃至惡人因其自身罪惡而遭受之苦報,得以消弭於無形,或最起碼減少其罪惡之次數、降低其罪惡之強度呢?

       七○年代長老教會發表國是聲明,其可貴之處在於:它不但體驗了《新約》中「愛」的精神(愛台灣這塊土地與所有的人民),也實踐了《舊約》中「公義」的精神(盡己所能以制止他人之惡與共業之惡)。而後者正是台灣宗教界普遍欠缺的精神!

       台灣大多數宗教團體願意面對苦難的人群,可卻不願意面對罪惡的事物。例如:現實政治運作之中,經常牽涉到政商勾結或黑金問題,這些都是罪惡;政商勾結或黑金問題又進一步導致決策不利於人民或弱者的苦難。許多宗教人士,只願意在苦難發生之時,再行貼近苦難眾生,卻不願也不敢碰觸此諸苦難源頭的罪惡人事,認為那會「干涉政治」。

       兩相對比之下,長老教會國是聲明的精神,即在此凸顯出來了:它願意面對罪惡,並勇敢地承擔罪惡反撲時必將遭致的苦難,也因此,它成為台灣宗教界開風氣之先的政治關懷者。它不但面對強大的政府,面對懷藏偏見與敵意的社會人士,也必須面對教內的反對聲浪,但它更在意的是對抗罪惡,救拔苦難,為此它堅持了「愛」與「公義」的宗教精神!

       七○年代長老教會就已走出了教會的門檻,以其宗教主體性意識,有尊嚴地涉入了政治,此一作為,不僅是那個時代的先知,時至今日,依然是台灣宗教界值得學習的楷模!(作者為中華佛寺協會常務理事,台灣主體性聯盟連署人)

九十年十一月廿六日 于尊悔樓
——刊於九十年十一月廿八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