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於菩薩地如實知見「真實義」

釋昭慧

臉書留言錄(之五七八)
107.7.15
 

  本次《瑜伽師地論》講座已於今天開始,一連七天。上午我講「菩薩地」,下午則由耀行法師講「三摩呬多地」。

  由於這是第二期講授「菩薩地」,前期碰到自己被感染A流感,完全沙啞而發不出聲,因此前三天都是由耀行法師全天講授。

  另因自己當時病重,勉強打起精神備課、講課,所以除了講述「菩薩地」的大架構,也只能就進度而消文,當時講到「真實義品」。昨天白天忙著為學生修改碩士論文,深夜備課時發現,去年如此講授,還未充分將「菩薩地」架構的層次及其原理再作敘明,因此這次特別補充說明:

  一、於「菩薩地」的十節之中,特別凸顯第一節「持」的極重要性(它的篇幅佔了12卷、大正藏的整70頁)。因此本論別譯的《菩薩地持經》(Bodhisattva-bhūmi Sūtra,八卷,北涼曇無讖譯),會於「菩薩地」外加一「持」字。

  二、而第一節「持」中,又分「自乘種姓」、「最初發心地」與「菩提分法」。此中「自乘種姓」如「聲聞地」的「種姓地」,都特別凸顯瑜伽行派重視「五種種姓」,強調無漏本有種子的特色。尤其是安立永不可能成佛或成聖的「無姓種姓」,這是中觀學或如來藏學所無法接受的。

  三、就第一節「菩薩地持」的內容而言,當然以「菩提分法」的篇幅最大,份量最多。這是發菩提心後,行菩薩道的全盤內容。

  四、「菩薩地」依七處而學,此中第一處即辨明「自利利他」,因發菩提心的最大動力,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立定志向,當然要對其目標「自利利他」作明確的辨識,正確的自利利他之道應知,錯誤的自利利他之行應斷。

  五、第二處,即本次接續前次進度的「真實義品」,然則為何要辨明「真實義」?拙意以為,其編排於此的邏輯是:倘若不能「如實知見」,則無法對「自利利他」的情境,作出最為正確的事實判斷與倫理判斷。

  六、而「如實知見」在「聲聞地」,只須於四聖諦作正現觀,獲人無我智,證阿羅漢果。至「菩薩地」則不能只是如此。因此在四種品類的「真實義」(世間極成真實、道理極成真實,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中,本處要發揮講述的「真實義」,重點放在第四品類,即「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亦即「假說自性」與「離言自性」。

  七、就「假說自性」而言,未能於假說名言離於有、非有二邊,則不是落於增益執,就是落入損減執,無法得空性勝解;無空性勝解作為基礎,則又落於二邊而不得中道--不是耽染生死,怖畏涅槃,即是願樂涅槃,無心成熟有情,無意圓滿佛果。

  八、就「離言自性」而言,須體悟任何一法、一事,都不是依於名言而有自性。雖然如此,菩薩依然對每一法、每一事,善用名言以作深化思考與相互溝通,行所當行,只是在運行過程中,心能住於最勝之「捨」,而不會在名言假說中起增益執,平添煩惱惡業、恩怨情仇。這樣才能於聲聞的「人無我智」之外,更證「法無我智」,於所值遇之一切法、一切事,都不會視作「修行的閒岔」,而有本事將檢到菜籃的所有菜都煮出好菜。這樣,才會有於「五明」(而不祇是諦現觀的「內明」)中學一切自利利他之法,「入於生死卻不著生死」,最終證得無上菩提的大能耐。

  這次聞法者91人,沒想到已延續七年的講座,而且是那麼專業(乃至艱深)的課程,竟還有這麼多學員聆聽,有點感到意外!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