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禪七共修札記

陳桂蘭

    此次再參加禪觀共修緣起很殊勝,七月十七日從大陸回來,七月十九日傳真報名表至法印講堂,師姐說:「已額滿,只能後補。」心想:隨順因緣吧!七月二十五日,婉華師姐打電話來告知可以參加了,此時心才定了下來。參加過第四屆結七禪觀營,回到現實的社會中,只有前一個月有用功早晚禪坐,接著晚上見到床,瞌睡蟲即起,早上都等到鬧鐘響了才能起床,寺中的功課早已完全忘光,所以同事問我的禪修經驗,只記得一個「痛」字。

    第一天,從熱鬧的身心要回到安靜的所緣,根本就是緣木求魚,而且已有一年未曾長坐,在一枝香時間內,只要身體動不到三次,就很阿彌陀佛了!也因為太久未見蒲團,八支香坐下來,晚上一見到床,倒頭就睡。

  第二天又坐不好,昏沉、掉舉、散亂,禪師在小參時問:「安住否?」我只能笑笑說:「努力中。」晚上禪師的開示,讓我很受用。沒有人逼迫我來禪修,是自己要來的,為何一個小小的蒲團都坐不住呢?是被誰綁住了呢?當下很懺悔!

  等到第三天,有點身體的覺受,在小參時,禪師叮嚀:「不要管覺受,要將所緣安住安般念,觀鼻息。」到了第八支香,坐到不痛,也沒換腳,精神還異常好,禪師晚上的開示,聽得很詳細,此時聞法的品質才真正的好了起來。一晚沒睡好,但心情卻很平靜。

  第四天的第四支香,坐到很平靜,中午吃中餐,心情很輕鬆,就只是平靜的覺受,沒有任何煩惱相生起;可能我根器比較鈍,對於覺受比較慢。但第八支香時,就坐得很不好,心情由高峰盪到谷裏,煩惱生起,完全忘了禪師講的「要離五蓋」。然而身體已漸漸習慣不痛了,坐得也很平穩,已習慣聽到哪一種犍椎聲響,就知是何時,要做什麼事。

  第五天的第二支香,禪師教授新的所緣:「修四界分別觀,觀身體的四大變化。」所緣變得迷迷糊糊,好不容易習慣的所緣又要改變了。由於去年有參加過,所以可以馬上習慣。心想:好玩的遊戲正要登場!抱著好玩的心,適應新的所緣來修觀。小參時根本就沒覺受,告知禪師。然因深信禪師的教法,所以一步步的照著禪師的指示,依教奉行於所緣境。雖沒覺受,但不會偏離法義。禪師說:「不可將所緣都放在舒服的境界,而放棄不好的身受」。心想:我怎麼一點覺受都沒有呢?

  第六天第二支香,覺受變得很難受。心想:觀法可能出了問題。於是提前小參,請示禪師。依禪師所教,修正了觀法,身上的覺受也漸趨平穩。在第六支香時,頓悟自己的習氣。原來去年因觀不出四大的覺受,而起了「煩躁心」,在小參時,禪師提醒我:「在面對事情時,都是如此嗎?」當下我有被看透的感覺,從此以後,面對任何事情,都不再說「煩」,而是認清真象,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今年又讓我發現了另一個壞習氣——「急躁」。難怪我在觀四大時,身受很不好!還好,這次不是由禪師來點破,而是自己覺知,以後對事情可都要以柔軟心來處理,好對治這個習氣!也因為有所覺知,身體有了更大的覺受。到了第八支香,禪師換了所緣:「慈心禪」。當下身受很高昂,也很輕安,晚上又清醒到打板。

  第七天小參時,告訴禪師自己對四大的覺受,禪師告知:「如此觀就對了。」在禪修中又再次印證了實修的喜悅!所以同事問我:「會不會覺得禪修很無聊?」我脫口而出:「不會無聊呀!因為每次的覺受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一次的用功,都得到了很大的受用,這也印證了:佛法是一門實證的生命之學。

    雖然在禪堂有些戒律,但禪師的堅持是對的,唯有如此,在法上才能精進勇猛,而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自身。無論禪修是否有所覺受,都不重要,借由禪修,讓禪師指出(或自己覺察出)自身不好的習氣,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在小參時,禪師很少話家常,而是強調:要在法上精進。但心中卻很感念性廣禪師的孜孜教導,以及見岸師父、義工菩薩的無私護持。還有傳燈師父、圓慈師父,他們無私地提供了安穩的禪修環境。最後也要感謝董事長,因為他准假,我才有此機會參加禪七。往後要更加勇猛精進,方能報答師父們以及護七義工的恩澤!

(93/8/9)


後記:禪師一直強調:「在現實情境中,若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倘若無法加以改變,就要覺知: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以負面情緒面對它,只會懲罰自己的身體。因此,不要虧待自己的身體,內心要平靜以待。」我將會把這個叮嚀,溶入生活之中。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