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一個佛門男性的深切反思——昭慧法師著《千載沉吟》讀後有感

簡志華/媒體工作者

  須先聲明清楚,我是一名佛門中的男性。回憶起小時生長的鄉間生活,因母親極至的辛勞持家,家中的幼孩自然與母親相親甚溺。可能較為敏感的我,不知怎地對於母親身為女性的角色,似乎總覺得:有一種極不舒坦的生活處境圍繞著她。但那時年歲太小,就算有任何的質疑及納悶,也只能在心中悄悄泛騰,過後卻在我的心中深深印留了一個個的烙痕,只是自己並不知道。

直到某次,母親自外婆家氣急急的跑回家裡,在一陣的悶聲默語後,母親終於在小孩面前落淚,以為我們會懂得地對我們說:「為什麼都是同一個母親親生的,男的與女的就是有那麼大的差別待遇?為什麼兄弟姊妹中,明明我的成績最是優等,卻必須將唸書的機會留給了哥哥們?為什麼只因為哥哥無能力下聘娶妻,便要我匆匆下嫁一個不愛的人來換取黃金,當作嫂子進門的條件?」

那次的經驗,讓身為男孩子的我,初次實際感受到了:與我不同性別的人,竟和我有如此不同的先天待遇。

後來我才知道,母親在嫁夫前,有將近二十年的青春歲月,老實的交給了娘家,交給了每個兄長,幫助他們成家立業。而成立了一個家後,仍然深深地愛著娘家的人。可是在面對娘家人的現實環境中,她仍然無法享有與她的兄長們被等同看待的地位,因為外婆說過:母親「終究只是個女人」!

身為一個男性角色,自小便有形無形的被教育成那種「男尊女卑」的對待方式而不自覺,但我始終認為:自己從不因社會認定的「優勢」性別,而自高於女性,一直到讀到了昭慧法師的著作:《千載沉吟》。

書中寫道:古往今來踩女子於腳下者,倒反而多半是「見女眾之可受氣肯吃虧」,而嚐到「男權至上」的甜頭,不自覺加深「男權至上」之偏見者。法師擊敲而來的警言,使我醒悟!回想小時候,每回欺負女生,拉她們的辮子時,除了覺得「有趣」,不就是因為咬定了女生手不夠力,罵不夠男生狠,才敢有此行為嗎?等到男生們長大後,往昔的心態極自然的轉移到了社會上,繼續壓制且貶低女性。

然而自己長大後,愈進入「人」的社會關係中,愈明顯覺得:在不同性別、不同族群之間所存在的,不等同的現實情況,更加清晰深刻了——特別是在近年渴慕佛法,開始在諸道場間參訪及聽學,對佛門兩性關係有所觀察與了解後。

我原先以為:在講求「一切平等」的佛門中,對待一切生命,都應該是「齊頭」的看待,而不應是在種族、階級、性別等等之上,特別再立出另一種不同的標準吧!眾生的一切平等,這不是佛陀設教的理念與行動嗎?這不正是我深信不疑的,佛教比其他宗教更令我歸信的精神嗎?

但曾經幾次在佛門中印象深刻的經驗,令我深感窒息!例如:常出現在家或出家眾,因為筆者的外相較佳,且對佛法生喜而深深讚嘆,他們就會說:「男生學佛多好!不像女眾,業障深重,牽絆多!」再不然就是:「女眾要比男眾多修五百年」等說法。可是筆者明明在佛門中所感受到的,一股安定與精進的力量,確實多的是來自人數較眾的比丘尼們。難道驅使比丘尼眾更往解脫修道上大步前進的,竟只是因為她們比比丘眾更「業障深重」嗎?

筆者於某佛寺掛單期間,曾與一位比丘尼因較契合,便常常討論佛法及生活體驗上的心得,她曾是一名南部學校中極認真教學的國文老師,渴慕了佛法十年,才因緣成熟而出家,她那種深入經藏且認真辦道的態度,是很令我欽敬的,可是我感覺她在僧團中,常常因為她是女眾而沮喪,原來僧眾間不因她對寺中事宜的用心及專業意見,而讓她得到尊重,反倒是往她的性別與俗家習氣大作文章。我當然不懂,修行不是循序漸進的累積嗎?和她的性別及俗家習氣何干!

也曾不只一次,從比丘住持口中聽到「門下無合適的比丘可以接任」的憾詞,可是筆者明明看見許多修道嚴謹,法理深廣的比丘尼「法將」同在其中,為什麼因為性別,就使她們不可以接棒呢?

最令我這個俗家人看不過去的,便是那種不論對錯,只因為身份是比丘,便可對比丘尼趾高氣昂以指使、壓制!但在為佛寺「打拼」的歷程中,幾曾少過女眾們的流血流汗呢?還有,是不是所謂的「修行」,也涵括了幫比丘住持洗衣物?這樣特別可以消除女性與生俱來的業障嗎?

佛門中的示現法相,為何象徵慈悲的女相常是佛菩薩的選擇?如果男相真比女相殊妙,那應該看見的是一片的男相示現才對,那觀音菩薩之類的慈悲度眾,還可能如大地般的普及嗎?

今年三月底,在一個偶然的因緣下,到中研院參與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的義工行列,近二天的親近霑法,那由之而來的法喜,直到此刻,在筆者心中,仍猶似一座百花燦麗的花園,讓筆者逡巡不已,久久不忍走開。

極驚訝的是:佛教中的活動,可以用這類的形式進行!且更令我震憾至深的是:這是由一股十方湧至的比丘尼力量為緣起而凝聚成就的!第一次親眼看見那麼一大群的比丘尼法師們,自創成果與歷史,在佛門中劃出彩虹般的光采,那一刻,我終於解開自己從小所困惑的「女性應有的地位」之謎,並且在佛門中,感到不同的性別所存在的不同處境,已經有了一處出口,甚至也解開了原有的疑情:佛門兩性是否存有不同等的看待?譬如:比丘尼不管在修道的專業成就上是何等地灼亮,就是較比比丘矮了一截——這種觀念,是何其普遍,也是何其錯謬!

如果連佛教中這樣的不平等境況都未能消殆,教我及一切有情眾生如何相信:往昔釋迦佛陀所創設的,是個剔除社會上普遍不平等化的「聖教」呢?那高高掛起的「眾生平等」,豈能只是一塊大匾而已?

身為一名佛門男性,我要見證:曾在諸多優秀的比丘尼身上所看到的,正是「正法久住」的大好前景!我要見證:佛門中就因為有了這一股不容輕忽的,女性堅定勤耕的力量,才使佛陀設教的初心與原意,不被有心人士之所辜負及踐踏!

深謝諸位比丘尼法師們的存在,她們使後學啟開了另一條更不同,更成熟的修道位向。深謝這本書的出版——《千載沉吟》!謝謝!

——刊於九十年七月三十一日《佛音時報》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