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從心靈到社會 跨宗教禮拜深獲好評

方嵐亭(牧師、台灣教會公報社總編輯)
吳信如(南與北出版社總編輯)

 

綜觀德國教會日 活動吸睛有特色(方嵐亭)

 2011年6月1日晚間,易北河上的煙火為今年德國新教教會日揭開序幕,接下來5天,河畔的德勒斯登市湧進20萬人次以上的遊客。共有超過2000個禮拜、時事評論會、查經、詩歌表演、事工介紹攤位,令人目不暇給。行人身上都繫著本屆主題「我的心也在那裡」的綠色絲巾。

大會時間、場次和位置的安排讓整個城市熱鬧卻不吵雜,有些熱門場次,開放進場前1小時便大排長龍,待人數一滿,工作人員便毫不客氣地將門關上。固定的事工攤位則提供很多創意宣教小物,令人想起2007年科隆的教會日,台灣攤位以毛筆字、烏龍茶吸引人們駐足,並介紹台灣迄今無法加入聯合國、WHO的困難。也有很多攤位請人吃蘋果、免費使用早期油墨印刷機等。

教會日也有明星人物,古倫神父就是其一。除受邀主理PCT的禮拜,也有許多單位藉其聲望吸引目光,有趣的是一場重金屬搖滾樂,中間由古倫擔綱分享;所到之處,爭相簽名合影,受到熱烈歡迎。因酒駕事件辭去主教的前德國福音教會女主教瑪歌‧凱絲曼(Margot Kasmann),仍是鎂光燈焦點,她在評論中質疑德國政府出兵阿富汗政策。

德勒斯登位處薩克森邦,邦教會的報紙當然也為教會日出專刊,就連當地報紙除了運動、廣告和社會消息,教會日的議題和花絮也占了大半版面,原本基督徒占少數的德勒斯登,受到了非基督徒的重視和接納。

──原載於《台灣教會公報》第3095期


 

跨宗教禮拜受重視 深獲好評(方嵐亭)

  影響德國蠟燭革命至鉅的前萊比錫尼古拉教會富勒牧師,對PCT所策劃、呈現的「心靈關懷與社會責任」跨宗教禮拜,全體會眾起立鼓掌長達近2分鐘的畫面表示感動,他說:「那是出於德國人真心的叫好!」這場禮拜深獲大會重視,除在145個申請單位中擠進38場禮拜之列,更被安排在會場可容納最多人數的聖神教會(Heilig-Geist-Kirche),作為德國教會日的第1場禮拜;當地時間6月2日上午11點的禮拜,在30分鐘前,可容納1200名會眾的教堂已坐滿,走道或站或坐亦有許多參與者。

為使德國友人更容易了解台灣處境與PCT在宣教、社會公義的努力,台灣代表事先準備PCT德文宣傳單,並於會前播放由台灣教會公報社製播,配上德文字幕的山腳教會、加拉教會兒童宣教事工,反國光石化、台東聖誕反核祈禱會等事工影片;會後富勒牧師娘表示,這樣的安排為整個禮拜加分不少。

禮拜開始先由石連城向會眾帶來台灣的問候,司禮人王貞文與翻譯吳信如,兩人流利的德文讓禮拜進行順暢。禮拜中以2個主題進行對話,古倫神父、釋昭慧法師對談以靈修的基礎,共同承擔世界責任,關懷人們的心靈需求;張德謙牧師、富勒牧師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前東德教會的經驗來思考,教會如何成為受壓迫者的堡壘,作世界的鹽、普世宣教如何與人權、公義與和平緊密連結。禮拜尾聲以釋昭慧的祝福、富勒祝禱、石連城台語祝禱、古倫請會眾做祝福手勢,並用靜默的祝福給予世界。

──節錄自《台灣教會公報》第3093期


 

平信徒運動 促成雙對話禮拜(方嵐亭)

  PCT能在145個申請國家、單位中擠進38場特別禮拜之列,更難能可貴被安排在可容納最多人的聖神教會(Heilig-Geist-Kirche),主領德國新教教會日的第1場禮拜,現為南與北出版社總編輯的吳信如小姐居功厥偉。

她表示,藉由PCT在教會日的宗教對話禮拜活動,重啟與德國福音教會EKD對話之門,找尋雙方在事工上的合作機會;此外再由德國當紅講員,結合引起德國民眾注意力與好奇心的子題,將PCT的事工與台灣現況,傳達給德國教會與社會。簡言之,將台灣教會與社會、政治議題包裝在精緻的禮拜活動設計中,針對德國民眾的口味,引起其了解的興趣,是此次禮拜成功之處。

努力籌畫一年,與德國各教會、機構文書往來不下百封,更多次利用私人行程拜會,讓PCT此行大有斬獲;吳信如輕鬆表示:「平信徒運動本來就是改革宗的精神。」

吳信如2010年得到相關訊息後,就與當時的總會議長賴顯章、副議長石連城、總幹事張德謙商討此事,加上本身參與德國合一教會日的經驗,在2010年7月即向主辦單位申請2場禮拜,後來因申請單位過多,主辦單位只同意1場。11月主辦單位通知,接納二合一設計的雙對話禮拜,並且安排在最大的禮拜堂、最早的場次。

接著,吳信如展現規劃長才,成立工作小組,事前台灣與德國的媒體宣傳、事後媒體報導、節目內容與節目單、活動攝影與錄影、PCT事工宣傳等,由她與台灣教會公報社分工;佈置設計、儀式音樂部分則由她與禮拜中擔任司禮人的王貞文牧師負責。

問及過程是否有不愉快,吳信如拉高嗓門說:「當然有啊!各式各樣的雜事、國內外的聯絡,誰會沒有情緒。」但她隨即豁達地表示,平信徒想要參與、影響教會,本來就應承受此壓力,如果教會能夠提供更多平信徒參與的空間,將能激發更多宣教創意。

──原載於《台灣教會公報》第3095期

 



社會與政治參與成為宣教契機(吳信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藉由主動在第33屆德國新教教會日規劃一場跨宗教公義和平禮拜,讓德東教會透過雙方教會相似情境的比較,更了解台灣的艱困,且著手建立台德教會全新交流平台;也讓台灣教會因了解德東教會特殊的宣教條件,重新思考基督徒對台灣社會的宣教使命與途徑。

在教會日結束後,主辦單位對本屆教會日活動的整體評價,或下屆教會日主席羅勃斯博士(Dr. Gerhard Robbers)與PCT代表團的會面交談中,都提及本屆教會日對於德東地區宣教的正面影響。(中略)本屆教會日主席愛卡德女士(Katrin Goring-Eckardt)在回顧教會日成果時,對記者感動地說:「這是一場高度政治性,但同時也是高度靈性化的公民活動。」

而與PCT共同主持宗教對話禮拜的尼可拉教會富勒牧師,更一再強調:「從和平禱告會促成的蠟燭革命經驗中,我確信,我們的普世宣教應該勇敢地擴及到無神論者。而連結的關鍵就是,基督徒應該走出教會,回應社會與世界的需求,透過社會與政治參與,讓無神論者看到我們的上帝如何與弱勢者同行。」

富勒牧師夫婦更因第一次與佛教的宗教對話,及看到PCT跟釋昭慧法師長年在社會運動中的合作,而在禮拜後聚餐中懇切地告訴我:「這次宗教對話禮拜,真的是有聖靈的動工,而且三方信仰團體的彼此尊重與真誠的相互推崇,毫無暗中較勁或各自宣揚的企圖,同心為各自的社會付出,會眾才因此看到一場令人感動的超越基督宗派的普世對話。」

──節錄自《台灣教會公報》第3096期
(感謝《台灣教會公報》授權轉載)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