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艱苦的仗正要開打

釋昭慧

        核四公投曙光乍現!日前陳總統與行政院皆明白宣示,不排除在明年總統大選時,同步舉辦「台灣是否加入WHO」及「核四是否續建」的公民投票。作為核四公投的推動者,奮鬥數年下來,我們終於見到了政府積極而正面的回應,自是欣慰!然而另一方面,作為反核人士,我們也不宜在出現這個戲劇性轉折之後,就持過份樂觀的態度,以免大意失荊州。要知道,即使此一芻議,能夠通過重重層層的關卡,而正式成為定案,然而反核四的新一輪戰役,那時纔正要開打呢!

        盤根錯節的金權政治姑置不論,國內與國際上的既得利益者,肯定是會全力展開反撲的。在此要提醒一點,漢民族的思考與行為模式,是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原來,漢民族重視人際和諧遠甚於公理正義,這形成了一種容易「黨同伐異」的性格。在此情形之下,遇到任何公私領域的爭議,往往是先問立場,不問是非。由人際脈絡所建構出來的族群,旗幟鮮明,於是立場將決定答案。所謂立場也者,如泛藍泛綠、統獨、省籍、黨團、派系者是。至今這種文化特徵,依然左右著國會的議事、政府的政策、媒體的輿論與社團的方向;因此嚴格而言,台灣社會充斥的是濃烈高亢的族群意識,而非冷靜抉擇的公民意識。

        我們只要觀察一下台灣的選舉,就可以發現這種文化力量的驚人。候選人幾乎可以在選前就預估其得票數,這不祇是來自一次又一次的民調,更是來自樁腳估票的總合。樁腳之所以會有把握開出這些票數,不祇是依賴區區數百元的「走路工」(賄選),更多時候還是依賴樁腳本身的人際脈絡。於是,只要到了選舉季節,各種廟會、宗親會、同鄉會與同業公會,乃至選民的婚喪喜慶,總是穿梭著各黨各派的候選人。為了獲得族群選票,即使是福佬人,也不免要在適當的公開場合亮一兩句客家話或原族語,追溯自己的祖先有客家或平埔族的血統。這一切訴求,無關乎「政見良窳」,說穿了,就是訴諸「族群認同」而已。

        既然政權之取得(或民代席次之取得),訴諸各種族群意識與人際脈絡,於是一旦執政(或是問政),首先納入考量的,就是依於樁腳所提供的選民資訊,政治人物必須努力回饋那些支持自己的族群與人脈,以確保自己未來的政治利益。遇到爭議性話題,一定得與支持自己的族群「站在同一陣線」。因為,在公民意識敵不過族群意識的台灣,即使你有再好的從政成績,依然無法獲得對立族群的選票。陳總統以卓越的市政成效,竟然會在台北市長連任之役慘敗,此例已成政治人物之殷鑒。相對而言,即使你有重大的問政敗筆,也不必擔心選票流失,因為同一陣線的族群,會對你的所有作為加以合理化;即使無法合理化,他們也會以「寬容自己人」的心情,將你輕輕放過。

        既然只要站穩了族群立場,就能擁有優勢的人際脈絡與政治利益,於是政治人物當然沒興趣過問那些由對立族群所提出的議題,包括攸關公眾權益的「大是大非」,以免得罪了支持自己的族群。他們反而要在適當時機,將某些對立族群所提出的公共議題,儘量簡化為族群議題,好能乘機煽動對立的族群情緒,然後再以「靠邊站」的方式,來保障自己政治行情的「利多」。

        以核四爭議為例。核四廠由停工而復建,原因不在於台灣的擁核人口眾多,而在於國會殿堂與媒體王國中,「泛綠贊同的,泛藍就得反對」,已然成為鐵則。然則攸關核電廠是否要再度停建的「公民投票」,民代與媒體難道不會聯手主導輿論,將公共政策的訴求,轉成為泛藍、泛綠的族群角力嗎?對立族群的廣大民眾,難道不會依其文化慣性,「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將「公民投票」當作是「族群投票」嗎?

        一旦「核四公投」成為定案,我們要如何讓它回歸到「公民意識」的基本面,而避免它不幸成了族群口水戰的羔祭?這將是反核人士最為沉重的任務。對抗文化,遠比對抗核電更為吃力,因此,反核之路迢遙,艱苦的仗正要開打!


——刊於九十二年五月三十日《台灣日報》「民意最前線」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