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佛誕放假運動始末(上)——運動背景、決策考量、運動過程與運動成效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一、 前言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廿七日,筆者南下高雄,應法印講堂住持見岸法師之邀,作了一場演講:「佛誕放假運動始末」,當時佛誕放假運動結束未久,一切都印象猶新,以一介當事人立場來陳述運動始末,非常真切而感人,因此受到很好的迴響。該次演講的內容,事後由蔡惠如、江幸珍整理而成講記,傳送電子檔給筆者潤稿。第一階段修訂於八十八年八月六日,時筆者正在暑期禁足中。由於事忙,修訂不到六分之一,竟然就此擱置,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直至去(九十六)年十二月,因中國佛教會上淨下良理事長以公文指示筆者:於七月十二至十三日,在中國佛教會舉辦的「兩岸佛教慈善論壇暨教團、教理、教史學術研討會」中發表論文,這才在演講過後整整九年(九十七年六月廿七日),重行點出該篇講記的電子檔而作改寫。

        由講記而改寫為論文並不容易。由於個人身歷其境且主導運動,這使得本文的字裡行間,帶著很深厚的「革命感情」,而且經常快人快語。這雖是從事社會運動者身上容易看到的人格特質,但行諸文字時,難免與一般四平八穩而強調「價值中立」的學術論文,風格大不相同。因此它雖屬於質性研究報告,卻不是由第三者依事件始末而作觀察、分析、詮釋的學術論文,而是發起運動的當事人本身,在事件結束後的當年度中,印象猶新之時即追憶事件始末,並予以分析、評述的報導文章。

        在講記中,有一段筆者在該場演講開始時的自白如下:

        由於這半年來,整個運動節奏非常地迅速,工作像潮水一般地湧來,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心臟無力一點的人可能都會吃不消,這從《弘誓院訊》近兩期「活動看板」(作者按:指《弘誓雙月刊》第三十八、三十九期)洋洋灑灑的紀錄,也可以窺其端倪。但是現在回顧一下,感覺宛如「明日黃花」,有些事似乎就不太須要再提了,所以我剛才臨上台前,趕快把一些比較重要的,關鍵性的事項做了一點筆記。」由此可知,本篇所述雖然看來非常詳盡,事實上也只是運動過程中「比較重要的,關鍵性的事項」而已。

        作為佛誕放假運動主事者,在事隔九年之後重讀講記內容,當然較諸演講當日,更有「明日黃花」之慨。許多在運動過程中,佛教界與政壇的互動、行政部門的決策變化、立法部門的各方角力,都有著非常曲折複雜的過程。由於某些內容,涉及教內與政壇當事人的敏感度,因此這些事情不可能在當日媒體與其他文獻中留下紙本紀錄,卻因筆者在運動剛剛結束而記憶猶新之時的一場演講,而悉數保留了下來。即連作為運動主事者的筆者,在復習到這些內容時,對許多相關陳述,竟然完全感到陌生,幾與第三者無異;有的在演講時談述某個過程,為了保留對方餘地,而沒指名道姓的當事人,事隔九年,如今連筆者也想不起來是哪一位。

        因此透過講記而整理出來的本篇論文,容或欠缺「對該項運動保持距離」及「對該項運動持反對意見」人士的觀察與評論角度,而只呈現了運動主事者片面的回顧與觀點,然而佛誕放假運動,作為當代佛教一項重要而成功的社會運動,本文依然具足了「第一手史料彙整」與「主事者以第一人稱追述事件」的歷史意義。更且吾人可以藉此回顧運動過程以及官方決策,從而對當代台灣的佛教生態與政教關係,有著深刻的同情與理解,並且鑑往知來,共同思索:如何建構佛教適切的應世態度與政教關係?

        以下即循事漸進,敘述佛誕放假運動的環境背景、發起運動的決策考量、教內教外的支持與反對力量、運動發展過程、運動瓶頸與各方助力、行政部門的決策過程、立法部門的政治角力與交涉過程、宗教節日政策的後續進展。此中,在佛誕放假運動結束後,宗教節日政策的後續進展與筆者個人的回應,因為延續了前後五年之久,演講當日尚未及見,自是原版講記之所欠缺,這部分是筆者依後續的媒體報導與筆者所擬公函,以及《弘誓雙月刊》「活動看板」之報導,所作的補充敘述。由於事情整個過程都發生在台灣,因此本文採民國紀年。

        演講之末,筆者依運動主事者的角色,對自己在從事社會運動過程中的心境與成長,作了一項非常「個人」的敘述。由於這些內容,假以時日依然可能成為可供參考的史料,因此筆者還是保留了該段演講的內容,作為本篇論文的結語。

二、 佛誕放假運動發起背景

        在追溯一九九九年「佛誕放假運動」的發生與演變之前,先談筆者為什麼會發起「佛誕放假運動」?

        其實就佛教徒而言,多一天假日,少一天假日,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至於說對特殊節日的執著,很像也不是佛教徒所在意的問題;就連浴佛節慶典,也是「多元化」而各行其是,相安無事的——從北傳的農曆四月初八、南傳衛塞節的陽曆五月圓日,到台灣的陽曆四月八日(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所有的農曆節日都改成陽曆來慶祝)。還有,許多寺院由於避免非假日很多信徒不能來參加,紛紛彈性調整浴佛法會時間,改成農曆四月初八之前的某個星期天。

        由佛教面對「多元化」佛誕的態度,這使得佛教並不是那麼介意有沒有所謂的「佛誕假日」,筆者也同樣如此。但是為什麼會發起這個運動呢?其中原委如下:

(一) 轉戾點在觀音事件

        學佛以後,筆者注意到十二月二十五日的耶誕節,被名為「行憲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筆者並不相信它是為了「行憲」而放假的,證諸國際,從來就沒有哪個國家,會因「行憲」而放假。原本佛教徒量大福大,不會對著這一個特殊假日的公平性而呶呶不休。一直到民國八十二、八十三年間「觀音像事件」爆發,筆者對這一天有了新的感受!

        當時台北市七號公園,也就是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有一尊銅鑄的「祈安觀音」聖像,那是楊英風先生的作品,是明光法師所住持的大雄精舍,籌資造像並矗立在那裡的,已經供奉了將近十年。由於這個地方是公園預定地,市府徵收該地之時,民宅紛被拆除,但是那尊觀音像,由於許多居民希望保留下來,當作公園景觀的一部分;還有一些信徒,常常去那裡瞻禮觀音,也已經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了。

        原先要建立這尊觀音聖像時,就已有許多基督徒暗中阻撓,如今更是將大安森林公園,視作他們未來傳教的最佳地點,唯恐這尊他們口中的「撒旦」留在該地礙眼,於是全面抹黑、傷害,甚至發動臺灣各地的基督徒聯署,紛紛投書媒體,打電話給市政府與民意代表,並透過基督徒立委、議員向台北市政府施壓,必欲除之而後快!在一個夜黑風高,四下無人的深夜,瘋狂的仇佛信徒竟然潑灑糞尿、硫酸在這尊觀音像的身上!

        這一波又一波的宣傳攻勢非常凌厲,強調這是「違建」、「違法」,透過無遠弗屆的媒體傳播出去。相對而言,佛教這頭則顯得相當弱勢,明光法師只有「挨打」的份兒,面對一切誣衊與誤解,百口莫辯。起先連筆者也信以為真(所以佛教界、佛教徒倘若只從媒體來了解佛教的動態,有時候是很吃虧,也很危險的),到後來明光法師找上筆者。了解實際情形以後,筆者對觀音聖像的處境開始予以關注,並且對當地佛弟子的心情產生了很大的同情!

        特別是潑灑糞尿與硫酸的惡行,給筆者很深的刺激!筆者認為:這樣一種對異教聖像肆意摧殘的心態,如果不加以矯正,後果將不堪設想!下一個受害者,可能會是中正公園觀音像,再來就是彰化大佛,全台灣公共場合的佛像都有可能受到摧毀。這種惡行、暴行,一定要加以譴責與制止!在這樣的考量之下,筆者義無反顧,全力投入了「護觀音」的行列。

        在投入的過程中,由於筆者幾度在公開場合與相關反佛人士唇劍舌槍一番,這些基督徒因此較不太敢再強調觀音聖像是「違法、違建」,而更改訴求的重點為「宗教平等」。一講「宗教平等」,就激起了筆者的腦力,腦力一激盪!就想起許多「對佛教不平等」的反證:「講平等?貴教的特權可多著呢!」

        八十三年二月十九日,在新生南路紅磚道上舉行「觀音不要走」大集會,筆者特別公開挑明:

        如果要論「宗教平等」,那就太好了!我們來評評理:在台灣,到底哪一個宗教是居於特權的地位?誰敢講他的宗教沒有受到特權的照顧?比如行憲紀念日,全世界沒有國家是為「行憲」而放假的,只有「中華民國在台灣」才有。這一天到底為誰而放?我們心知肚明——它是為耶誕而放!如果再談「宗教平等」,我們一定要呼籲政府:立刻取消「行憲紀念日」放假!

        後來在台北市議會公聽會上,筆者也是如此與那些對立意見的學者辯論。從這以後,對方就不再敢以「宗教平等」為理由;吊詭的是,此時開始在報端出現了一些「居民抗議留住觀音」的廣告,特定宗教團體的操作痕跡相當明顯。

        三月十九日,市府即將開拆觀音聖像,祈安觀音危在旦夕,時任立法委員的林正杰居士與本人,終於坐上了新生南路的紅磚步道,展開了為期六天的絕食抗爭行動。這項行動引發了全國社會的震撼與同情,全國佛教僧俗二眾的團結與支持,於是,祈安觀音轉危為安,在黃大洲市長與星雲大師的共同見證之下,祈安觀音終於留在大安森林公園,成為筆者一向所述「共願可以轉去共業」的最佳見證。

        自從觀音像事件以後,筆者就很注意有關「行憲紀念日」的問題。如果說,後來筆者會呼籲全國民眾,共同注意這個「宗教特權」的問題,真也只能說是「如是因,如是果」了!

(二) 週休二日放假的決策變更
    
        民國八十六年,人事行政局宣布:將於八十七年開始,實施隔週休二日制,並將一些原訂假日「調移放假」於週六假日(換言之,也就是取消放假)。筆者密切注意它要取消掉哪些紀念日的假期,等著看政府會怎樣看待「行憲紀念日」。果然還算滿意,它把行憲紀念日也「調移放假」,那麼當天應該就是不放假的!

        這樣安排是有道理的,連孔子誕、光復節、國父與蔣公誕辰等等都取消了假日,行憲紀念日有什麼理由可以還維持其為「假日」?可是當時就有些基督徒醞釀要敗部復活,把它爭取成為假日。筆者在他們的刊物上看到這種聲音,後來也聽記者告訴筆者:他們團結一致,聯署向政府要求放假。但是他們也深知這種訴求沒有正當性,所以所有動作都鴉子划水,極為低調而機密,外界幾無所悉。

        過了不久,果然媒體放出消息,有人認為「行憲紀念日」應恢復放假。為了這個議題,在媒體上還曾經有過辯論。那個辯論筆者並沒參加,但大體而言「放假論」並沒有得到民間的認同。所以,行憲紀念日顯然並不被民間認定其放假的正當性。而且大家心照不宣,大體知道那是「為何而放?為誰而放?」也就更不樂意這種宗教特權的存在了。

        轉眼就又到了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間,那時筆者正好到大陸與香港探親兼演講。回台以後,大約是在十一月間,翻閱一本法律雜誌《另眼新聞》,每一期它都會羅列近期總統府或行政院所公布的法令表,當期的那張新法令表,其中「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的修正法案,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原來,絲毫不比其他節慶重要的行憲紀念日,在其他節日紛紛取消放假之後,依然被排定為「放假日」。筆者一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小氣的人,其他宗教各方面擁有特權,筆者也不會很介意,但是,觀音像事件發生之後,情形就不一樣了。原因是,這些宗教人士連一尊五坪地大的觀音像都容不下,那麼數十年來逢「行憲紀念日」必定放假的耶誕特權,怎麼可能讓人不感覺格外刺目!

        要知道:在台灣,基督徒只有百分之三點五左右的人口,但是由於二十世紀西方政經強勢的因素,以及蔣家在台灣政壇的勢力,使得基督徒長期以來,佔了政壇與學界中,多數而且重要的地位。這是台灣政治的特有現象:少數族群的人在統治多數族群。他們以中產階級為主,有很大的優越感,再加上教義的排他性,所以固然裡面有許多朋友,是筆者非常尊重而人格高潔、心性仁慈的神父、牧師、修士、修女,但是總體來說,基督徒給台灣人民的印象,還是既排他而又有優越感的。近二十餘年來,台灣的佛教復興,本土化運動又使本土宗教抬頭,衝擊著外來性格明顯的基督宗教,於是到八○年代以後,基督宗教的信仰人口不增反減。

        由於信徒人數銳減,難免產生信仰危機,所以有的教會曾發起「二○○○年福音運動」,訂出十年內信徒達二百萬,教會達一萬間的目標。 他們推動聖經中的「千禧年」名詞與觀念,成功到連很多佛教徒當時舉辦活動,竟然也用「慶祝千禧」的名詞,這可見得其宣教的促銷術相當成功!遠在發起佛誕放假運動之前,教會已經特意擴大耶誕慶典,在許多縣市與地方政府合辦「平安夜」,要在台灣「移風易俗」,甚至透過媒體轉播,特意營造一個非常強大的「歡慶聖誕」氣息。

        要知道:一個節日被訂為假日,它確實是可以經過炒作而帶動民間歡樂氣氛的,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民俗的一部分。所以基督教友的努力,確實看到了成果,台灣人民果然開始張燈結綵來「歡慶聖誕」。值得人們敬佩的是:他們積極而用心,確實達到了「移風易俗」的效果。

        但是反觀佛教,筆者不免產生了危機感!想想看:佛誕,不要說是台灣人民沒有感覺,就連許多佛教徒,都不知道它是哪一天呢!農曆四月初八日,只有那些不用上班的家庭主婦與老人家才能參加,那麼,佛陀——我們的教主,我們最尊敬的本師,他的生日豈不早就已被台灣人民悄悄遺忘了?

        以台灣宗教而言,精神上,佛教的因果報應觀念,佛菩薩的慈悲聖德,幾乎已溶入了漢民族的心靈。但是曾幾何時,由於政策的偏頗,竟然連境內最大宗教的佛誕,大家都不再熟悉,少數人口信仰的耶誕,反而經過特意炒作而大行其道!筆者從這裡看到了政治力量的可怕!所以對於「行憲紀念日」這天有沒有放假,筆者變得非常注意。

        也因此,話說回來,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間,當筆者看到《另眼新聞》刊載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假日忽然間又加入了「行憲紀念日」,有著說不出的驚奇,也簡直不敢置信!筆者深怕自己看錯了,連忙打電話到行政院(時蕭萬長先生擔任行政院長),詢問一位佛教徒官員,消息來源是否可靠?他向筆者確認:不錯,確實已從不放假的原始決策,改變為行憲放假。

        筆者說:「怎麼可以放假呢?什麼理由呢?」

        他大概也很為難,只好向筆者說:「順應國際潮流啦!世界各國都有放假,我們也沒有理由不放假的。」

        很不幸的,他這句話從此被筆者抓為話柄,筆者可就扣住他說的「順應國際潮流」來質疑了:「順應國際潮流」,可見得就不是為了「行憲」;「行憲」放假,可就不是「國際潮流」;「國際潮流」,一定就是「耶誕」!

        當時筆者立即反問他:「難道你們在更改這個法令時,沒有想到佛教徒的心情嗎?」他說:「啊!這是國際潮流,與宗教無關!」想來人在官場,也沒有說真心話的自由,筆者非常體諒他!

        電話切斷以後——恕筆者沒有修養!從那以後,筆者經常想到此事,就坐不穩,站不牢。晚上只要一想到,就氣得睡不著覺。太豈有此理了!這是什麼時代了?還搞這一套宗教特權,視本土宗教廣大民眾如無物!

        追究起來,即使是中華民國正式「行憲」,也並非這一天。從中學以來,歷史教科書就告訴我們: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制定憲法完畢,三十六年元旦正式行憲。這樣,要訂「行憲紀念日」的假期,也輪不到「耶誕」陳倉暗渡,而應訂在元旦。

        更何況,這部「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早已被七折八扣!早先是戒嚴時代,根本就以戒嚴法替代憲法。等到解嚴以後,一次又一次的國民大會,把它修改得面目全非;很多在野人士則認為:這部憲法不應再修,而應重新制憲。再加上中國大陸政權壓根兒不承認中華民國為一政治實體……。這部憲法,已儼然成為「爹不疼、娘不愛」的東西,除了藍營的「孤臣孽子」之外,早已沒有幾個人心存憲法,這樣缺乏共識的憲法,還有什麼好慶祝的?

        再者,「行憲」也沒有理由好拿來慶祝放假!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立憲,可沒有哪個國家是「行憲紀念日」放假的。顯然那是在過去蔣家政權的時代,由於總統夫人蔣宋美齡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政府高層處心積慮為「耶誕放假」找機會,為了怕其他宗教會吵吵鬧鬧,要求同等待遇,於是在精心設計下,悄悄改寫歷史,將元旦「行憲」的日子提前一週,為耶誕先行「量身打造」了個掛羊頭賣狗肉的「行憲紀念日」,然後在國人不注意的情況之下,讓那一天變成了假日。
後來筆者更是從天主教內部刊物 知悉:耶誕放假,這是民國四十年代,于斌樞機主教向政府提議而促成的。

敬啟

(三) 假日不應由上位恩賜

        這種障眼法,相信佛教界不會看不出來,但那是其他宗教受到嚴格管束的時代,大環境對佛教不利,佛教受到政權在各方面的微妙壓制。出家人不准在電視鏡頭中或校園裡出現,宗教法規對佛道二教有著諸多不合理而不平等的監管。像這些事,攸關佛教重大權益,尚且無法據理力爭,宗教節日的特權,相形之下反而只是「小事」一樁,看在大多數長老法師們的眼裡,縱使不以為然,也只有識趣噤聲一途。

        三十多年前,一些中國佛教會長老法師,就已爭取「佛誕放假」的對等待遇,但是政府還是以「其他宗教可能會說話」為由,三兩下太極拳撥了回去,一點也不予理會。

        那畢竟是個戒嚴時代,有些法令不公不義,人民也就只好算了!然而這時已邁入解嚴以後的民主時代,不應姑息特權法規。因此筆者爾後在佛誕放假運動過程中,常常在公開場合激發民眾的運動熱情,告訴他們:

        假日,不應是上位者對人民的一種恩賜,而應是一種人民集體意志的呈現!一個中央政府的行政機關,憑什麼如此鹵莽滅裂地,硬塞一個與人民壓根兒無關的假日給我們?更何況這個假日,還不見得符合執政者所吹噓的「本土化」潮流呢!

        後來,當筆者發起「佛誕放假」運動,政府官員又打太極拳,告訴吾人:「行憲紀念日放假」是「順應國際潮流」。這時筆者立即告訴他們:

        請注意!這不是國際潮流,這是西方殖民傳統!在亞洲,只要被殖民過的國家,幾乎都有耶誕放假,那就是殖民遺痕,是西方列強在亞洲國家,施展他們的武裝暴力時,所留下來的文化痕跡!

        這樣的法令,是不公不義的法令,它的處理程序也有重大瑕疵!照理說,當年十月間即使法令修改了,也應是從第二年開始實施,為什麼當年十月直下宣布,當年度的十二月就可以立刻開始實施「行憲紀念日放假」?中華民國政府的辦事效率,什麼時候這麼「超速」?對此,筆者一直心頭納悶。
當時輿論一片罵聲,工商界也非常反彈,可是就此不了了之!反正政府也已「吃了秤錘鐵了心」,任誰反對都沒有用,「行憲」就是要放假!台灣人民也很乖順,就這麼無奈地接受下來了。

三、發起運動之決策考量

(一) 不是退心,而是擔心

        筆者於是思維:自己該做些什麼?可是老實說,自己生活非常忙碌——又教書,又寫作,兼而領導僧學團,三不五時還有一些護教與社會關懷事件要出面處理。生活中的時段業已飽和,好像已經塞不進一個「運動」的時間,更何況這勢將是動員全佛教界的龐大運動呢!十年來從事各種社會運動,深知每掀起一項運動,都會讓人幾乎折掉半條命!這種忙碌的張力,若不身歷其境,簡直讓人無法想像。

        所以筆者是「擔心」,而不是「退心」,筆者擔心的是:時間非常有限。筆者常試問自己:「一旦為此事而發起運動,我負荷得了這樣一個運動的工作量嗎?」所以好幾個晚上想來想去,想到睡著。該怎麼發動它?該用什麼樣的主題訴求?甚至每一個步驟該怎麼策劃?筆者都已經「胸有成竹」了,可就還是不敢開始發起這樣的一個運動——「佛誕放假運動」。

(二) 運動訴求之隱藏意義

        說到這裡,筆者補充一下:為什麼會建議運動的訴求是「佛誕放假」,而不是「耶誕取消放假」?因為筆者想到:在民國八十三年的觀音像事件中,基督教的失敗,就在於他們「一定要拆掉觀音像」。既成的事實要把它打破,這是比較困難的。筆者如果提倡「耶誕取消放假」,雖然正當性比基督教驅逐觀音像來得更高(因為「觀音」不祇是佛教的精神象徵,而且已有本土庶民文化象徵的意義),但是一來、基督徒絕對會卯盡全力來對付我們;二來我們那些「心量廣大」的佛教徒搞不好也不會認同,甚至還會認為筆者是一個「小氣鬼」,這樣反將削弱了教內的團結力量。

        筆者認為:既得利益比較不容易打破,但是要凸顯既得利益的不合理,就容易得多了,因此筆者決定提倡「佛誕也放假」——因此設定的主題與標語就是:「佛誕放假,耶誕放假;佛誕耶誕,統統放假。」一來這個訴求最起碼可以凸顯現行節日實施辦法的不合理,讓台灣人民重新注意這個法規的荒謬性。二來「佛誕放假」的訴求,也可以激發起有良知的佛教徒之團結意識;群眾力量一旦凝聚出來,我們才有與政府談判而拒絕它「打太極拳」的籌碼。

        像這些運動策略與步驟,都已經設想好了,連這些策略與步驟所能達成的效果,也都已經預估出來了(事後回想:自己的預估果然很準),可就是顧慮自己的時間有限,而不敢輕易發動。

(三) 機會難得,稍縱即逝!

        但是,此時再不發動,時機可就會錯過了!原因是:第一、台灣人民很健忘,那時才剛開始實施週休二日制,而政府居然宣布「行憲紀念日放假」,民眾都覺得實無必要,工商界也很反彈。所以,那時發起佛誕放假運動,訴求比較容易獲得同情;如果再過個五年、十年,台灣人民搞不好都會覺得「行憲紀念日本來就應該放假」。所以,如果太晚發起這個運動,時間對佛教是不利的。

        第二、後年(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在大選前,政治人物必定會努力爭取佛教徒的選票,因此這個運動訴求,可以用佛教民意做為談判的籌碼,但是如果等到選後,再跟他們講「佛誕放假」,他們很可能會不理不睬。所以思前想後,衡量時機,覺得機會稍縱即逝,再不發起,筆者會寢食難安。

(四) 在觀音鄉,提倡「觀音日」

        在這之前,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間,筆者居住的桃園縣觀音鄉,鄉長郭榮宗先生伉儷 有一天造訪。在談話中,筆者提及「只有耶誕放假」既不公平,又不合理的問題,郭鄉長聽了,對「提倡佛誕放假」深表認同,於是進一步問:他能做些什麼。筆者於是建議:觀音鄉跟觀音菩薩很有緣,也許可以將二月十九日觀音誕,當作代表觀音鄉的紀念日「觀音日」。因為觀音信仰已不祇屬於佛教,也是民間廣大信仰的象徵;不但佛教徒,連一貫道、民間信仰,都會對此節日產生共識。

        郭鄉長相當贊成這個點子。至於它的內涵,筆者提議:觀音菩薩代表「慈悲」的特德,「觀音日」也可以叫做「慈悲日」。我們可以共同舉辦有意義的活動,例如:舉辦園遊會、義賣會,在慶典中募款,捐助鰥寡孤獨廢疾者,或是發動鄉親做社區服務。在活動中呈顯「慈悲」的意義,然後慢慢推廣,逐步取得國人的認同。

        郭鄉長當下立刻說:「那就把觀音鄉運動會調移到二月十九日,這樣就可以在『觀音日』讓學校彈性放假一天了!」雖然觀音日的政策隨著他任滿而沒有持續,但是郭鄉長的熱忱,還是令筆者非常感動!

(五) 整裝已畢,終於出發

        但那還只是鄉裡而非全國性的運動,因此只能稱之為「暖身運動」。筆者內心繼續醞釀,等待時機,準備發起一場全國性的「佛誕放假運動」。直到第二年(民國八十八年)國曆二月初,農曆春節前,在某一因緣下,筆者與新莊佛教圖書館住持自圓法師碰面,向他提起「佛誕放假運動」的理念,自圓法師極為認同。於是筆者進一步提議,兩人不妨各自找幾位認識的長老、法師,來開一次籌備會議。於是在自圓法師的熱情襄助下,二月八日(農曆十二月廿三日歲末),第一次籌備會議在新莊佛教圖書館熱熱鬧鬧地召開;也可以說,筆者心理上長期蘊釀的「整裝已畢」,我們終於上路了!

        很難得的是,我們邀請到了中華佛寺協會理事長淨良長老(現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出席第一次籌備會議。長老也是台北縣市佛教會的創會理事長。此外還有慧日講堂住持如虛長老。兩位長老一向非常護教,像觀音像事件,他們都不理會教內的各種雜音。如虛長老在筆者絕食護觀音時,天天前來陪同靜坐;更可貴的是,淨良長老作為教會領袖,無視於教會包袱與黨政官員的人情壓力,幾度來到絕食靜坐現場,給予公開演講的精神鼓舞與財力支持。因此我們敬邀兩位長老列席指導。

        第一次籌備會議,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並且決議:先想好運動策略,並由筆者撰擬企劃案。 筆者當時提出的運動策略是:

        第一步:尋求教內連署。先找教會領袖與德高望重的諸山長老,趕在農曆新年前連署。有了他們的背書,比較具足公信力。其次在新年當中,到各大型道場去請信徒連署。接著利用北中南各教會的新年團拜,爭取由佛誕放假運動發起成員到會說明。凡此種種教內力量之結集,一定要先獲得教會領袖的認同與支持。這是第一步策略。

        第二步:尋求社會菁英、政治人物的簽署支持,特別是拜會明(民國八十九年,西元二○○○)年總統大選候選人,請他們表態支持。

        第三步:舉辦「佛誕放假促進會」成立大會,結合教界眾人的力量,合作推動佛誕放假。

        筆者於會中建議:將佛誕取名為「慈悲日」。為什麼要叫「慈悲日」呢?因為耶誕戴了一個帽子,叫作「行憲紀念日」,現在佛誕也不妨戴一個帽子,那個帽子叫作「慈悲」。而且這個帽子更符合佛陀的精神,它也具足跨宗教的社會意義,而不只是宗教意義。我們希望定位佛誕放假運動為全民參與的運動,而不祇是佛教運動。當時我們甚至還與屠宰業公會達成共識:全國禁屠三天,讓動物在這三天之中,免於死亡的痛苦;配合這三天的禁屠,我們期望呼籲全民「三日素食齋心」。我們也希望佛教界在浴佛大典上,鼓勵慈善樂捐,捐給社會福利與急難救助的團體。

        自此以後,佛教弘誓學院於年年浴佛節法會上,都宣佈將浴佛法會捐獻所得,扣除法會開銷之後,全數捐贈作觀音鄉的慈善公益基金。今(九十七)年則由於五月間發生緬甸熱帶風暴,因此宣佈:轉捐法會善款作緬甸救災之用。

        當天在籌備會上,淨良長老推舉筆者當執行長,但是筆者覺得不太合適,因為筆者的形象在教界被認為是「激進派」(其實筆者自認為不是)。「佛誕放假」的訴求不像護觀音事件,在教界曾出現不贊成為護觀音而抗爭的聲音;但要求佛誕比照耶誕放假,這在教界應是天經地義,不應再有爭議(事後發現這種判斷錯誤,教界依然出現反對聲音,只是不敢干犯眾怒,所以較為收斂)。因此執行長應該要由形象比較溫和的人來擔任,好讓「保守派」佛弟子願意投入。所以筆者極力推薦淨耀法師當執行長,自己則接下促進會發言人與新聞組長的任務。加上幾位年輕法師一同合作,「佛誕放假促進會」就這樣展開了運作。

四、 結合教界支持力量

        筆者於會中提到:促進會對外一定要先守口如瓶,一定要在教內先整合好,然後再對外公佈,以免打草驚蛇。這是因為,就筆者在歷次護教事件的經驗來看,如果佛教本身口徑不一致,那些仇佛、反佛的學者、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就會講一些尖酸刻薄的風涼話,這會對運動形成重大打擊。但是如果佛教界團結而口徑一致,那麼社會人士就不敢小覷,最起碼,擔心退報運動的媒體就不太敢批其逆鱗,跟著反對者的言論起舞。因此先在教內作好整合工作是很重要的。

        於是我們先不對媒體發布新聞,鴨子划水地進行運作,等到聲勢浩大後,再行召開記者會。我們計畫:最好的發布新聞時機是浴佛大典,因為每年國曆四月八日,各地方佛教會都會舉行浴佛大典,如果有幾萬名信眾參加,展現出聲勢、力量,在那之前才召開記者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這個議題拋出來,必然會造成不小的震撼。

        於是我們先各自分頭找諸山長老連署。這部分進行得非常順利。

        最讓筆者感動、高興的,就是印順導師的簽署。二月十二日,筆者到華雨精舍向導師辭歲,之前已先寄些資料給導師過目,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那天導師一看到筆者,立刻跟筆者說他「贊同」,並且還特別把那篇〈佛誕放假面面觀〉拿出來,告訴筆者,有幾個地方可以修改一下。 隔天上午,導師就掛著老花眼鏡正式連署。性廣法師將這個歷史性的珍貴畫面拍攝了下來。這是為了向毀謗者宣告:「有照片為證,你們不可再製造『偽造文書』的謠言。」 

        諸山長老也紛紛連署,淨良長老當然不用說,他是從頭至尾關切運動進度並給予大力支持的長輩。其他教界敬重的大老如:前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悟明長老、現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心長老、前中國佛教會秘書長了中長老、法鼓山領導人聖嚴長老 、高雄市佛教會前理事長開證長老、菩妙長老、現任理事長會本法師,持律高僧道海長老、淨土宗高僧妙蓮長老。還有打自筆者於民國七十七年從事護教運動,就一路支持到底的佛光山與國際佛光會領袖創辦人星雲大師,他不但二話不說親自連署,還找了時任佛光山宗長的心定和尚與慈惠長老尼一起連署,並且立刻用限時掛號信將連署書寄了回來。所以基本上,這次運動當中,諸山長老及教界領袖,確實呈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氣勢。

        本來,筆者想醞釀等到更多簽署以後再行公佈,可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原來二月廿日,大年初五,高雄市佛教會有一場諸山長老法師雲集的團拜盛會,理事長會本法師要筆者到會說明。不意謝長廷市長竟然到來,大批記者也跟著過來。筆者趁此機會,趕快把「佛誕放假」簽署表拿給謝市長簽署。他可能連看都還沒看清楚內容,但也只好微笑著連署下去。 這樣一來,佛誕放假運動就提前在媒體上曝光了。可是提早曝光的效果,比筆者意料中的要好得多。畢竟耶誕長久以來獨享放假特權,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第三者,也會認為這確實違反了公平原則,而體諒佛教界的不平之鳴。
    
        很慶幸的是,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筆者一再對外強調,佛教非常團結(雖然其實也不是那麼團結,下詳),也談到佛教徒的連署非常踴躍(雖然其實也還是不夠踴躍)。最起碼,諸山長老的連署名單亮出來可就不假,這次也還真的是佛教界前所未有的大團結。所以第一步對內整合以尋求團結的策略,基本上是對的。

五、 擔任發言人之形勢考量

        再者,筆者自願擔任發言人,這個策略也是對的。當時筆者自願擔任發言人,這可不是「大頭病」發作,事實上敝人也不需要靠這個職銜來出名。之所以自願擔任發言人,實在是因為,筆者向來予人「強悍」而又「辯才無礙」的印象,這樣會有一點壓陣和警告的作用,讓那些反佛的學者與社會人士在意圖攻擊此一運動時,會考慮到他們可能要付出的代價。

        猶記得當(民國八十八)年元旦之時,在中國時報有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瞿海源教授發表過一篇文章,說佛教界的迎佛牙與迎玄奘舍利是拜物主義,批評政治人物沒有政教分際,不應該到這樣的場合來。筆者看了頗不以為然。一來禮敬佛陀或高僧舍利,只是睹物思人,見賢思齊,而談不上是「拜物」,這是對佛教非常輕藐而又外行、不公道的評價,二來,確實佛教慶典大可不必找政治人物出席而奉若上賓,好像他們的到來能令「蓬蓽生輝」一般。但是,政治人物有他們的選票考量,有親民愛民的形象訴求,人多的地方,他們就會聚集過來。因此出現在佛教慶典場合是很正常的。

        而且在那十餘年間,佛教的社會力量變大了。早先在蔣政權時代,佛教在政壇受到打壓,高官紛紛信基督教來標榜身份地位;如今反倒是有許多學者文人、高官民代紛紛表態學佛。這顯然是因為民主社會票票等值,他們不能不重視佛教徒的選票。所以政治人物勤跑佛教慶典,在筆者來看,就只是佛教在台灣社會實力展現的忠實反映,如此而已。瞿海源的批評,是偏頗不公而敵視佛教的。

        當時筆者立即寫了一篇回應文〈學者豈能有雙重標準?〉對他的所謂「政教分際」之論提出質疑,大意是說:柯林頓到教堂為緋聞案懺悔,發言時引用聖經,還有歐美很多政治人物,都會在宗教慶典時來到教堂,這哪是什麼政教分際?為什麼你用自己那一套「政教分際」版本,拿來打壓本土的佛、道二教?對佛、道二教言論特別嚴苛,對其他宗教就輕輕放過?這豈不是雙重標準?若要講政教分際,那請問:行憲紀念日放假,裡面就大有文章,你為什麼不敢說話?

        文章刊出以後,瞿海源並沒有回應。我發現許多反佛學者,分明就是「軟土深掘」。看到筆者還算客氣,但對其他出家人可就不客氣了。因此筆者自願當發言人,就是這個作用——當一尊「門神」,讓反佛學者想想,以不公言論來打壓佛教,得要付出代價。

        筆者一向在言論上的「戰力」,果真讓他們忌憚三分,因此不太敢具名表達反對意見,以免在被筆者反駁時自討沒趣。所以這次運動的媒體戰非常地成功,記者在電子媒體或平面媒體上的新聞報導與時事評論,都是以同情我們的居多;投書反對的,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人;那些在社會上有某種頭銜的人,這次可都很珍惜羽毛,不敢寫文章來反對我們。

        再者,基督徒這次不像觀音像事件中,大量站出來具名,堅持趕走觀音聖像,因為他們也知道,這回他們已經沒有立場講話。他們是既得利益者,獨享聖誕假日長達五十年,而我們只是指出此一事實,並沒有要求取消耶誕放假。所以雖然還是難免有些對本次運動或筆者個人反感或漫罵的言論,出現在報端與網站,但已經算是很節制的。

        媒體的呈現,筆者覺得還大致滿意。內行看門道,那些讀者投書,如果是知名學者寫的,對我們的殺傷力就比較大,至於劉某某、李某某等從未在報端見過其言論文章的人投書,對我們的殺傷力就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媒體提早曝光,但是對佛教並沒有構成殺傷力。

        《新台灣周刊》發行人老包,一路支持筆者。早在思凡事件中,當媒體與文人圍剿筆者時,只有他以自由時報副刊主編及副總編的身份,不斷寫專欄文章支持筆者。觀音事件中,《新台灣周刊》業已發行,他在佛教處於媒體弱勢時雪中送炭,給予報導。這次佛誕放假運動一開始,他就叫周刊記者來專訪筆者。第一次專訪,在佛誕日的前後登出,第二次,他又很技巧地支持筆者。原來,南投縣長彭百顯是他的朋友,筆者也曾經幫彭百顯助講,他說:彭百顯很想找筆者當副縣長。筆者說:「不、不,不可能!請您告訴他:絕對不可能,敝人還是重視政教分離,所以不會去佔一個政治的權力位置。」還跟他講了一些政教分離的理念。他沒多說什麼,不料下一期《新台灣周刊》出爐,筆者竟然變成了封面人物,標題是斗大的字:「昭慧法師婉拒南投縣副縣長!」然後順便把佛誕放假運動的理念夾帶進去,以副縣長新聞順便再談一次佛誕放假。

        記者來採訪時說:「我們社長告訴我:若是別人來提倡這個運動,那只會喊喊而已,如果是釋昭慧,那一定是沒完沒了的!」就因為這種可以沒完沒了地與逆境纏鬥的性格,所以筆者自願擔綱為發言人。

六、 教外、教內擴大連署

        緊接著我們積極地尋求各寺院繼續擴大連署,以展現更大的信徒力量。此外也開始尋求社會菁英與政治人物的支持。淨耀法師向來與國民黨政治人物較為熟悉,很多的民代與政府官員,都是由他找來加入連署的。

        筆者個人雖然不屬於任何一個政黨,但長期以來在護教、護生等社會關懷與社會運動過程中,難免跟在野人士比較接近,體制外向體制內施壓,希望他們改變看法、思想與制度。也因為這個緣故,跟民進黨的一些社會菁英,難免有一點同志感情,這是社會運動理念相同所培養出來的「革命感情」。所以筆者找民進黨主席與在野清流立委幫忙連署。

        筆者投入運動積極到什麼地步呢?平時筆者不是很喜歡應酬,可是那段時間,只要哪裡有應酬的邀約,筆者一看,這個應酬好像有些名人列席,就趕快過去參加,為的是找那些名人連署。其實在民主社會,名人與一般人是票票等值的,可是名人簽署,還是會在社會上形成更大的動員力,因此筆者自是不能免俗地尋求名人的支持。

        記得有一次,桃園縣呂秀蓮縣長(後來被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先生,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在當(民國八十八)年三八婦女節之前,大約是三月六日,於台北晶華酒店舉行了一場「女性百傑宴」。這種宴會,筆者平時肯定是不會參加的。但那次筆者眼睛一亮:「女性百傑」?那豈不表示有一百位傑出女性到會?如果扣掉筆者,那也還有九十九位了!於是筆者趕快前往參加宴會。果然,不但是女主人呂秀蓮縣長,還有性解放運動的何春蕤,民主運動的賀德芬,女性主義的張小虹等等,許多人都慨然幫筆者連署,讓筆者大有斬獲。而且台灣教授協會辦公室主任黃淑慧女士還向筆者說:「這份連署表與發起本項說明書,請傳到台教會辦公室來,我會幫忙發給所有台灣教授協會會員。」

        台灣教授協會是獨派色彩濃厚的學者組織,其中有許多具足人文素養與本土意識的學者,如黃宗樂、沈長庚等前後任會長以及李筱峰、楊維哲、李永熾、許陽明、管碧玲、陳儀深等教授,就很大方地連署支持了這項運動。

        在這擴大連署過程中,一些社會人士的鼓勵支持,情節特殊而值得一提。
        八十八年三月五日,中佛會當年的仁王護國法會在臨濟寺盛大舉行,促進會法師們與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心長老,相約在此會談佛誕放假事宜。聽說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即將到來上香禮佛,筆者因此特別留下來等他。待陳水扁先生一來到,就立即請他簽名,他也非常爽快地簽了下去。淨心長老向他說:「你們是好朋友。」陳水扁回應道:「昭慧法師不祇是我的好朋友,她是所有人的好朋友!」

        早在去(八十七)年市長選舉之前,他以現任台北市長身份,舉行了一個佛教座談會,請佛教界諸山長老法師懇談,看佛教界對市府施政有什麼意見,筆者當時就講到佛誕放假的問題。筆者提議說:「佛教界很不滿意這種宗教不平等待遇,因此建請由台北市率先將佛誕訂為假日。」當時還沒發起佛誕放假運動,但陳水扁市長還是表達了他的重視,答應回去看台北市政府在法令上,有沒有這個權限。倘若可以,他當然願意配合。後來筆者才知道,市政府確實沒有這個權限,因為只有已明訂佛誕為「紀念日」,地方政府才可以調移放假,如果連紀念日都不算,市府不能無中生有地,把任何一天當作節慶假日。

        有了前面的會談因緣,所以筆者請陳水扁簽署,他二話不說立即簽了大名。而筆者之所以請他簽署,當然是因為,他將是明年的總統候選人之一,這個簽名,不只是給民進黨人看,其實是給國民黨的政治天王看,請他們注意一下,他們是不是也要考慮佛教徒的民心向背。

        至於立委施明德先生,是台灣反對運動領袖,也是天主教友,三月十二日,筆者陪同淨耀、自圓、蓮海、蓮懺、自性、悟真法師一行前往新台灣辦公室,與立委施明德先生深談。施先生當場簽署,並且針對「佛誕訂為慈悲日」深有同感,表示:

        台灣人欠缺的正是佛陀的慈悲精神與耶穌的寬恕精神。台灣人民須要人與人、族群與族群、人與動物、人與自己的和解。我願意提一個法案,乾脆就訂四月八日為「慈悲日」,十二月二十五日為「寬恕日」。

        以一介天主教友,有這樣的心胸,願意提這樣的法案,是很難得的。由於他在立法院人緣非常好,提案也應該會獲得有效的支持。

        三月二十七日,適逢玄奘大學校慶(後來校慶改在十月三日,亦即玄奘舍利迎請回校的紀念日),筆者到校時,創辦人了中長老說:「咦!你怎麼來到了?」。筆者說:「對、對、對,校慶嘛!應該來報到。」可是筆者的背袋裡,可就塞了很多佛誕放假運動簽署表,因為筆者知道:那天肯定有些政要會到來的。突然眼睛一亮,新竹市蔡仁堅市長來到了。於是筆者趕緊過去請他簽署,長老看著只是微笑,也不以筆者這種突兀而喧賓奪主的行動為忤。諸如此類點點滴滴的支持力量,回憶起來非常溫馨。

        還有教內居士李元松老師的支持,因緣也很殊勝。前一年(民國八十七年)藍吉富教授就告訴筆者:「李元松老師很欽佩法師,很想跟法師見面談談。」筆者事情一忙,竟然一直擱著。八十八年二月底,他又跟筆者談起此事,筆者心想:佛誕放假運動,或許可請李元松老師大力支持。因此趕緊抽出時間,於三月三日下午,由藍教授陪同,到象山社區拜會李老師。當時李老師正在方便閉關狀態,現代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白櫻芳醫師,親自駕車與藍教授同行,前來迎接筆者和性廣法師。

        李老師與現代禪的朋友們,詢問了一些他們的疑惑,包括從事社會運動的理念、對政治的態度等等,還有一些教義、戒律方面的看法,筆者都一一答覆他們。與李老師就這樣徹夜長談,而且竟然暢談六個小時,還意猶未盡。中間過程且不細表,當時李元松居士與現代禪教團,在佛教界還是很有爭議性,但是他很有英雄氣慨與領袖魅力,而且思辯敏銳,胸襟開闊。談到最後,筆者提起佛誕放假運動,詢問是否可以請他幫忙連署。李老師非常「阿沙力」,不但當場連署,而且五天以後,現代禪教團就拿來了三千五百多人的連署名冊,讓筆者感受到了現代禪教團的珍貴友誼與強大力量。

七、連署人數的瓶頸與突破

(一) 佛教徒的普遍心態

        雖說是佛教界空前大團結,但長期從事護教運動的經驗,使筆者深知佛教徒與基督徒的特質不同。基督徒很重視公義,因此視社會公義為己任,對運動的參與比較熱情。佛教徒則不然,許多佛教徒,滿口「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執著、不顛倒,壓根兒不可能去管這檔子事;即使只不過是請他們高抬貴手簽一個名字,他們都會覺得你太罣礙、愚癡了。連署尚且無法踴躍,更遑論是主動積極地投書呢?

        大是大非就以「不執著」、「無罫礙」作為搪塞之詞,面對自己道場或私人利益時,可卻未必那麼灑脫。因此當日連「佛誕放假」要爭取哪一天放,都眾說紛紜。我們一貫的想法是:爭取農曆四月初八作為放假日,一方面符合漢傳佛教傳統,一方面便於信徒在四月初八到寺院參加浴佛慶典。然而有的長老法師較為傾向陽曆四月初八,認為那是各地方佛教會避開寺院法會來浴佛的慣例。

        有的長老法師更是誇張,公開向寺院法師進行反宣傳:說我們爭取農曆佛誕放假,是在「搶寺院飯碗」,一旦爭取成功,寺院法會信徒,將流失到地方教會浴佛大會之中,因此建議不必動員支持我們。這種言論,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他們面對「佛誕」,心中想的到底是佛陀,還是鈔票呢?

        正由於筆者相當了解佛教徒的普遍性格,所以十年從事社會運動下來,筆者已對「佛教界踴躍加入佛誕放假運動」,不敢心存幻想。沒有太大的期待,所以也就沒有太大的失望。

        筆者原想要在國曆四月初八浴佛大典上,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在此之前,只要有記者詢問: 「現在簽署的人數有多少了?」我們的制式回答都是:「陸續擴大連署中,我們會擇期公布。」可是無論如何,我們最後一定還是得面對連署人數的壓力。如果連署人數與佛教人口不成比例,政治人物也就不會太把我們的訴求放在眼裡;他們會選擇「一動不如一靜」,省得為了少數佛教徒,來得罪社會勢力頗為龐大的基督徒。

        然而簽署的進度確實不容樂觀。即使中央教會領袖已經表態支持此一運動,但許多地方教會依然有所顧忌,不願動員寺院;很多寺院主事者也覺得這是無須執著與罫礙的事;有的法師甚至暗中掣肘。凡此種種,都讓筆者再次見識到了佛教界的「一盤散沙」。

(二) 星雲大師的大力支持

        這時,佛光會領袖星雲大師幫了大忙。原來大師全球弘法,極其忙碌,筆者不太好找他,於是在佛誕放假運動初期,曾寫了一封信給他,稟明目前形勢,是推展此一運動的大好時機,敬請他大力支持。大師當即簽名,並請心定法師、慈惠法師一同連署,將連署表掛號寄回給筆者。待到後來,簽署人數沒什麼太大的成長,筆者心想:可能還是需要再次敦請星雲大師站出來了。

        過往在每個關鍵性的護教場合,星雲大師都肯不計利害地站出來,給予大力支持。第一次就在民國七十七底的「思凡事件」,筆者公開反對國立藝術學院公演「思凡」崑曲,認為這將有辱僧尼形象,並且聲稱將發動佛教徒,到公演現場的基隆文化中心靜坐抗議。為此,筆者面對著來自藝文界與媒體的圍勦。很意外的是,大師有一晚忽然打電話過來,安慰並鼓勵筆者,說佛光會將會動員信徒去基隆文化中心,靜坐抗議「思凡」公演,這給筆者一個很大的鼓舞,不必擔心自己坐唱「空城計」。

        到民國八十三年發生觀音像事件,有的教界大老忙著向政府交心表態,表示他們不贊同大安森林公園的觀音像留置下來。星雲大師的黨政人脈很多,一定也面對很大的壓力,但是他卻站出來義助筆者,成為留住祈安觀音聖像的關鍵性人物。筆者一向習於獨往獨來,未曾組織信眾,結構成龐大團體,因此只能凝聚媒體的力量,讓媒體把輿論轉變成同情佛教的立場,觸動台北市民及全國人民的同情。但那些還都是「空氣票」,看不出它對即將到來的市長選舉,會有什麼影響。

        真正讓政府忌憚三分的還是:有組織動員力的佛光會站出來了。

        記得星雲大師在護觀音那場戰役上,親自帶了慈惠法師、慈容法師,來與市長黃大洲先生展開談判。他說:「我在三月二十九日,會帶佛光會信眾前來,參加大安森林公園啟用典禮。」當時黃市長問道:「請問你們要來多少人?」慈容法師說:「不多,只有三百台遊覽車!」黃市長一聽馬上就說:「拜託!拜託!拜託你們千萬不要過來,三百台遊覽車會搞得我們台北市的交通癱瘓!」此後市政府態度日漸明朗,黃市長終於決定留住觀音,當作公園一景。筆者也因此而免除了以身殉教的重大危機;為此內心對星雲大師一向深表感激,認為他對筆者有著救命之恩。

        當佛誕放假運動的連署人數出現瓶頸時,著急之餘,筆者於三月十二日再度函呈大師,分析教內、外形勢,期待大師能慈悲指示佛光會動員簽署。佛光會方面立即將信函轉到美國洛杉機佛光道場,老人家立即打越洋電話給筆者,他說:「昭慧法師,這個運動很有意義,我們會全力配合。」

        緊接著有三場佛光會的萬人大法會,分別是八十八年三月十四日、三月二十一日、三月二十八日,分別在屏東、彰化與林口體育館盛大舉行。星雲大師請佛光會秘書長永富法師配合,由我們派志工過去,邀請大會信眾踴躍連署。這算是佛誕放假促進會成立以來,人數最多的連署活動,給我們帶來了最大的鼓勵。

(待續)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