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追思導師——孤峰獨拔之寂寞

呂勝強(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常務監事暨講師)

  印公導師圓寂了,一切的褒貶對於他老人家是不增不減的,如今長留心底的是無盡的懷念、感恩與追踵而「忘塵莫及」的巍巍宗風!

  該寫些什麼呢?宿植德本的偉大——「最難得的平凡」,是仰止導師的一個面向。但是,真正的平凡必有其不平凡處,在這裡我想就個人膚淺的認識,略為敬述導師的另一個面向——孤峰獨拔(不平凡)的寂寞,以表達對他老人家無限的追思與懷念。

  導師七百多萬字的著作中,他老人家的習慣用語,常常是「相對客觀」的含蓄,少有「絕對主觀」的表示,尤其是有關歷史人物的臧否,不過,對於「龍樹菩薩」及「太虛大師」則是例外。

  他在《空之探究》(p.201)說:「印度佛教史上,龍樹可說是釋尊以下的第一人」;而稱誦太虛大師的三特德(摘自《華雨香雲》p.277 ~ p.281〈向近代的佛教大師學習〉乙文)為:(一)對於救僧護教,有著永不失望的悲心,這種偉大精神,在近代的中國佛教中,實是絕無僅有的一人!(二)對人事,對教義,有著無限的寬容,那種兼容並蓄的汪洋大度,除了大師,我從未曾見過。(三)對佛教有著遠見與深見,啟示每一現代的佛弟子,走向發揚佛教的正道。這無疑是近代佛教史上唯一的光輝!以上,可以看出導師對於兩位大師的崇敬與讚嘆!

  導師晚年即再次重申:我與大師是有些不同的:一、大師太偉大了!「大師是峰巒萬狀,而我只能孤峰獨拔」。(《華雨集第五冊》p.101)

  這裡就從導師的「孤峰獨拔」談起!早在民國三十三年,導師為了《印度之佛教》,曾寫過一篇不願發表的文章(〈無諍之辨〉)寄呈大師。文中就說到:「大師是峰巒萬狀,我只能孤峰獨拔。

  其實,這也是峰巒萬狀中的一峰呢」? (《華雨香雲》p.339)。個人以為「峰巒萬狀中的一峰」意指:導師乃是虛大師之門生,而且導師倡立「人間佛教」及「大乘三系」的確受到大師「人生佛教」及「大乘三宗」的啟發。而「孤峰獨拔」則凸顯出導師在「經論依據」(虛大師認為末法時期,應該修依人乘而趣大乘行,導師評析認為這項主張並沒有經說的依據)、「判教」(導師認為虛大師的思想,核心是中國佛教傳統的臺、賢、禪、淨的思想,依印度佛教思想史來看,是屬於「後期大乘」的,在這思想下,真正的大乘精神,如彌勒的「不修(深)禪定,不斷(盡)煩惱」,從廣修利他的菩薩行中去成佛的法門是不可能發揚的)及「歷史觀」(在佛教歷史上,「真常唯心論」是遲一些的;大師以此為大乘根本,所以說早於龍樹、無著,導師的看法與之不同。)三方面與虛大師有不同的見解(參見《華雨集第四冊》p.44 ~ p.46 及《華雨集第五冊》p.102),另含攝了導師環顧教界幾無知音的創見(例如「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論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同時也透露了他的「孤獨寂寞」。

  「自古聖賢皆寂寞」,走在時代的前端,引領著時代潮流的先覺者莫不如此,導師不也自述其「孤獨」!在《印度之佛教》自序中出現與作者對話的「張力群」(導師俗家姓名「張鹿芹」之諧音)其人,六十年後導師自己的回憶告白竟然是「知音無一人」的自己(參見《印順導師紀綠片文稿》p.276)。其實,在民國時代,即使「學德兼備」、「睥睨教界」之虛大師亦不甚了解導師之宗趣所在,如導師在《法海微波》(p.5)自序中表示:由於請虛大師為《印度之佛教》題簽、寫序而衍生「印度佛教史」的見解問題,以及《唯識學探源》將出版前請大師審核以致造成該書書名與作者之原意不合等困擾,自此之後再也沒有請人寫序。師長及同學之不能了解他,也因此導師要自己說是「孤峰獨拔」了!

  近一、二十多年來,由於導師思想對於佛教及學界之影響日深,自然會引起討論,其中也有人評析導師思想之源流及其與時代思潮之相奪相容情況,可惜後輩學者們之看法不免還是與導師之原意有所出入,這也勞煩他老人家在其最後的著作《永光集》(p.239~269)裡特別寫了一篇文章(〈為自己說幾句話〉)來加以澄清。

  總此,有關導師思想之本意以及人事之種種,導師的確是「孤獨寂寞」,因此導師在〈遊心法海六十年〉之結語也就寫下:我有點孤獨:從修學佛法以來,除與法尊法師及演培、妙欽等,有些共同修學之樂。但對我修學佛法的本意,能知道而同願同行的,非常難得!(《華雨集第五冊》p.60)

  導師修學佛法的本意,能知道而同願同行的,確是非常難得,可惜妙欽法師去世得早,他是導師「所不能忘懷的一人」,導師在《華雨集第五冊》p.184 ~ p.185之悼念文中說:

  他的臨終遺言:服膺太虛大師所開示的常道(從這段引文可以看出導師之謙沖,竟不提妙欽法師親近自己之因緣,作者按:妙欽法師在《中道之行》p.47臨終前遺言之原文為:但我自親近太虛大師、印順導師及自修學佛法數十年之志願,認為如此行法甚善!),學菩薩發心,願再生人間。從妙欽與我相見以來,誓求正法的原則與精神,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在這茫茫教海,能有幾人!在佛法的探求上,妙欽是有思想的,與我的思想傾向相近。.. .. .這不只我失去了佛法中的同願,對中華佛教來說,也是一嚴重的損失!而在認識導師的深厚學養並堅信導師的崇高人格方面(並非同願同行者),與他同輩的「道安法師」(前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台北松山寺住持),則是難得的知音,如導師在《法海微波》(p.7)自序所說:讀道安老法師「日記」,才發現台灣長老中,道老是我唯一知己。

   以上敬述導師累劫功深的「不平凡」,我們固然學不來,但是導師「忠於佛法」的「自甘於平凡」及「為佛教、為眾生」之菩提大願(如《華雨集第五冊》p.200:為佛法想,為眾生想,寶藏不應終棄,明珠寧可永裹!佛法無涯底,惟勤勇以赴之!將見剖微塵出大千經,為眾生之望也!)我們或可隨力盡心學習,若此,導師他老人家雖然圓寂了,而其法身精神常在。此外,我們熱切的盼望導師的「乘願再來」人間,為人間之導師,引領大家走向成佛的大道!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