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成立緣起

釋昭慧

一、應用倫理是當代顯學

       倫理學,可說是一門當代「顯學」。原來,道德性的價值觀,雖存在於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時代與文化之中,但當代社會卻較諸過往,更加迫切感受到了「倫理」思維的重要性。原因不是今人比古人更有道德感,而是當代人類面對著迅速發展中的生命科技,越來越不知所措了。生命科技大步挺進,所向披靡,已介入到生命中(從誕生、延續到死亡)的所有過程,這固然帶來了許多科研成果與醫療福音,但也製造了許多棘手的新問題,這使得「生命倫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更悲慘的是實驗動物,在一波波美其名為「生命科技」的實驗之中,這些動物的生命,卻承受著無量無邊的酷虐待遇,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些將動物推向人間地獄者,不必承受「屠夫」汙名,反而被加冕著「專家」的桂冠。

       另一方面,近、現代全球環境遭受到了人類的嚴重破壞,甚至已危及人類生活的品質與生命的安全,這使得「環境倫理」受到了舉世的強烈關注,各家環境哲學理論,提供了行動的思想基礎,各種環保運動也或先或後,如火如荼地展開。

       再加上全球經貿發展,引生了種種企業倫理的爭議,各行各業的學院養成教育,也開始重視教導「專業倫理」,因此在當代,涵蓋環境倫理、生命倫理、企業倫理與專業倫理的「應用倫理」課題,已經愈益受到重視。部分有遠見的哲學學者,已經走出學術象牙塔中,將其敏銳的哲學思維能力,拿來作應用倫理學的研究;而基督宗教神學專家,也一本其悲憫世間的宗教傳統,依聖經內容與系統神學的理論,積極回應此諸應用倫理課題。

二、以佛法觀點回應世間

       佛教典籍中的倫理素材非常豐富,但是過去並未如同西方哲學或希伯來神學,作「佛教倫理學」系統理論的建構,所以面對各種爭議性的倫理議題,吾人均可在媒體上,見到基督宗教表達其神學觀點,佛教卻往往只出現一些不夠嚴謹的隨興散談,有的甚至是斷章取義的個人意見,鮮少從佛經的教證與佛法的理證之中,提煉出該諸議題的「佛法觀點」。由於不具足學術性,所以也不甚受到社會的重視。

       更何況,面對諸如胚胎幹細胞、代理孕母、基因篩檢、基因工程、器官移植、複製科技等等倫理爭議,吾人也未必見得就能直下透過經教,尋求「標準答案」,因為那都不是佛陀時代所需面對的問題。因此,作為當代佛弟子者,有必要一方面全盤理解該諸科技的內涵,一方面深入三藏,依佛法以建構「倫理學」的系統理論,依此系統理論以一一提出該諸議題的「佛法觀點」。

三、以佛法觀點影響決策      

       特別是,面對各種爭議性的當代倫理議題,吾人每見基督宗教與俗世觀念在作勇敢的抗衡,從學術角力的論壇到政治角力的議壇,莫不如此,但佛法觀點卻極其鮮見,這使得佛教慈悲護生的精神,在相關政策或是法律層面,幾乎完全使不上力。例如:在台灣,即使佛教徒號稱擁有「八百萬人口」,幾乎占了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但卻無法依其悲天憫人的情懷與「眾生平等」的理念,化為制衡業界與學界的「選民力量」,這使得制定「動物保護」相關規範的民代與官員,受到力量強大之業者或學界的掣肘,只好為彼等之利益而犧牲動物的福祉。

       筆者在不久之前,偶一機會進入一所大學的研究室參觀,由於該研究室成員無有預警,所以竟得以看到幾隻全身寸毛不生的「基因改造老鼠」,被放在鐵籠內,其中一隻還被大剌剌地「釘」在鐵絲籠的地面上,說是這樣才「便於觀察」。問到一位研究生,何以如此對待這些老鼠,她聳聳肩說:因為該位負責作基因改造鼠實驗的同學,其宗教信仰認定動物是沒有靈魂的。這使堅信「動物有覺知能力」而又身為八百萬佛弟子之一員的筆者,深心感慨萬千!不禁自問:數量龐大的實驗動物,因人類思想觀念之偏差而苦難深重之時,佛教徒的聲音到底在哪裡?

四、以佛法觀點抉擇處境

       即使是退一步言,再怎麼強調「自修自了」,不以大乘的「莊嚴淨土」與「成熟有情」為要務,但佛弟子還是無法完全規避當代科技的衝擊,當他們個人面對環境倫理、生命倫理或專業倫理的重大爭議或兩難處境時,又如何可能在相關資訊不足或哲學思辨能力不夠的情況之下,作妥善的抉擇呢?

       筆者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案例,因為不明瞭人工生殖的內容,而不以為意地選擇了試管嬰兒術,當事人事前並不詳悉,此中必要的「胚胎篩檢」過程,業已涉及「殺生」與否的倫理爭議了。

       當然,初期胚胎是否有覺知能力?是否有等同於成形之人的道德地位?這些都還可以再作深刻的討論,但是如前所述,只因不明就裡,而就直下做去,這種情形會隨著生命科技的複雜性而增多,吾人實不宜等閒視之。

五、拋磚引玉,知所不足

       很幸運的是,筆者一向在第一線作環保與動保運動,也因此有更多機會面對相關倫理爭議的挑戰。因緣環境就迫使自己,訓練出了迅速回應思想挑戰或行動挑戰的能力。再加上在輔大任教,因受系主任陸達誠神父之命,教授「佛教倫理學」,因而撰著了《佛教倫理學》,爾後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創作《佛教規範倫理學》,系統理論的建構,至此大體完成。另一方面,十餘年來,每因社會需求或學術稿約,而撰著了部分應用倫理議題的時論或論文。

       但這只是拋磚引玉,因為筆者深知,個人單打獨鬥,無論是能力還是時間,都是有嚴重局限的。如前所說,這有必要一方面理解當代科技的內涵,一方面深入三藏,依佛法以建構「倫理學」的系統理論,再依此系統理論,以提出該諸議題的「佛法觀點」。此中,無論是深入三藏,還是研讀相關科技的內容,都不是一蹴可幾,也無法一人兼辦。因此必須有科際整合的研究團隊,方能兼顧研究面向的廣度與深度。

六、老幹新枝,科際整合

       再者,老幹有義務培養新枝,後進學子若能受惠於前輩的研究心得與研究方法,當能縮短學習時間,發揮研究力量,展現更好的研究成果。而這部分,筆者在倫理學教學過程中,體會尤深。筆者一般都會先作基礎倫理學的講授,然後要求研究生任選一項應用倫理議題,來作專題報告,然後就其論文之結構、內容與研究方法,一一提供建議。學生受過這樣嚴謹的訓練之後,重新改寫,論文品質往往大幅提昇。

       凡此種種,都使得筆者意會到:應該要成立一個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結合共願同行的教界與學界師友,一方面研究諸家倫理學說,另一方面,可依於各種系統理論的基礎,進一步針對各種應用倫理議題,與各門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提供佛學、哲學或神學角度的倫理思考——此中由於筆者身為佛學研究者,又以佛教倫理學之研究,起步較晚,需求較大,因此中心成立之初,當然還是會挹注更多心力在「佛教倫理學」。但這並不是排斥其他學派理論,假以時日,研究資源充足之後,自可架構對話平台,促進各種宗教觀點與哲學觀點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依此研究中心,可以建立科際整合的研究團隊,簡言之,它可以成為佛教基礎倫理學與應用倫理學研究的小型「智庫」。

七、中心開鑼,多項巧合

       今(九十三)年四月間,筆者在與任教學校創辦人了中長老餐敘之時,提出此一雛議,立刻獲得長老、鄧校長運林、教務長林博文教授與研發處段盛華主任的支持。由於手邊事多,拖了又拖,才在六月中旬著手草擬「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企劃案」與申請書(這部分,已改寫為本中心簡介,如【附錄一】),並在獲得當事人首肯之後,將幾位校內外的學界師友、網站義工與行政助理共同列入研究團隊的名單之中。不料名單排列下來,研究團隊也好似頗為壯觀,真是始料之所未及。

       另一方面,筆者一直拖到六月十七日,才將該一申請案遞交研發處,不料二十四日簽呈就已獲准,從申請到核准,為期僅短短一週。對校長與諸同仁的深心護念,筆者真是無任銘感!

       而這又寓含了另一項巧合,原來中央大學與台大醫學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國際生命倫理學術會議」,正好就選在六月二十四、五、六日的三天舉行,筆者還應邀於會中發表論文,而筆者申請「應用倫理研究中心」案,也正巧是在會議舉行首日獲准成立的。這也可說是「選日不如撞日」吧!

八、規劃組別,站穩腳步

       在筆者所草擬的研究中心企劃書中,依於前述研究宗旨,以及傳播理念之需要,規劃了以下五個學術組別:

1. 系統理論組:研究諸家倫理學(特別是佛教倫理學)之系統理論。

2. 應用學術組:針對各種應用倫理學議題,依各研究成員的專業知識,提出科學、哲學、宗教、法律、社會、經濟、政治層面的觀點,並作科際整合之總體研究。本組尚可依研究內容,而細分為生命倫理、環境倫理、專業倫理三個小組。

3. 宗教交談組:針對各種應用倫理學議題,建立科際整合的研究團隊,並促進各種宗教觀點與哲學觀點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4. 新聞傳播組:針對與應用倫理學主題相關之時事,向媒體發布新聞稿,表達本中心之學術觀點。

5. 教育推廣組:接受各級學校與社團之邀請,由本中心研究成員作相關主題之專題演講。

       由於深知團隊成員中的教授、學者都很忙碌,可能近期無暇主持研究計畫,因此原擬在開始時先帶領著研究生,小小規模地做一點事。其次,新聞傳播與教育推廣是隨時都可進行的,不需動用到龐大經費。至於推出研究計劃、舉行研討會或出版新書,那就再看經費與人力是否許可,最起碼筆者認為,先站穩腳步重要,不必急著在成立第一年內就進行這些事。

九、受命主持通識講座

       但萬萬料想不到,事緣竟然誤打誤撞地推著筆者往前衝刺。原來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夏誠華教授於四月間來電告知:新竹市八所大學校院將於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舉辦教育部「地方通識巡迴講座」,本校須找一位教授,擔任該講座主持人,林博文教務長乃向他推薦筆者。

       筆者由於曾經於九十二年下半年,應中央大學朱建民教授之約,於北、中、南、東四所大學,主講過哲學科目的「通識巡迴講座」,印象中各校的講座主持人,只要負責接待蒞校教授,並於期中、期末主持學生成績評量等事即可,至於講題之設定、主講人之邀請,都是由中央大學的教學工作坊統籌處理的。因此告訴夏主任,若主講的人選與主題的設定,不屬於主持人的工作,那麼筆者願意效勞,否則依筆者的忙碌程度,實不敢接受此一任務。

       由於這是新竹各大學第一回承辦此一計劃,由清大所主導的教學工作坊並無經驗,所以當夏主任詢及是否由工作坊統籌課程時,答案竟然是肯定的。因此筆者也就很放心地接下了工作,並奉命擬了一套課程企劃,以供工作坊卓參。

       孰料到了五月下旬,清大方面突然來函,催請各校主持人提供課程企劃(含課程名稱、主講人選與各週講題等),這一來,筆者不禁慌了起來,趕忙向夏主任求救云:自己還在籌設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委實無法分心擔負此一任務。

       夏主任此時再向清大問明原委,方知由於大家都在摸索上路,沒搞清楚狀況,所以將「地方性」與「全國性」之通識巡迴講座等同處理,事實上,只有「全國性」的巡迴講座,才是統籌處理主講人選與課程內容的,至於「地方性」講座,則需由各校自行規劃,工作坊並不代為處理。不得已,夏主任只好回過頭來安慰筆者云:「我看頭殼已經洗下去了,我們還是一起來想辦法吧!」

十、誤打誤撞,始料未及

       冷靜下來之後,轉念一想:既然「頭殼已洗」,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儘可能盡善盡美。於是打定主意,將推動該一講座,當作新設立的「應用倫理中心」年度工作之一,並正式將課程定名為「生命科技與生命倫理」,設計了一系列為期十六週的講題(如【附錄二】),再分別邀請各該領域的權威學者,為學生講授人類生命從誕生、延續至死亡,所可會遇的種種新興科技,例如:生殖科技、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安樂死、人體臨床實驗等等,以及該諸生命科技對環境與動物所產生的影響,最後再由倫理學教授講授倫理研判的系統理論,以引導學生,學習著用這些理論來檢視此諸生命科技。

       講座企劃案擬訂之後,筆者竟又發現,這些規劃中的邀請人選與講題內容都非常精彩,可以類集成一本很好的教科書。而且記得夏主任說過,打算把本講座錄影起來,作為日後網路教學的資源,那麼,這樣一本教科書,在網路教學時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於是筆者又同步草擬了該講座教學內容的出版企劃,當作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的另一項年度工作。在該出版企劃案中,筆者還規劃了該書的「新書發表會」,作為衍伸出來的年度工作之一。筆者甚至開始盤算:開一個小型的「佛教哲學暨應用倫理」研討會,請幾位學者與傑出研究生發表幾篇論文,將新書發表會當作是該研討會的其中一個進行項目。

十一、師友護念,貴人相助

       於是筆者找了研究生堅意法師擔任行政助理,然後拿著講座課程與新書出版的兩份企劃案,至通識中心與夏主任商談。夏主任非常認可這兩項企劃,表示願意全力配合,並且告知:由於不忍讓筆者一人承擔此事,因此已找了新竹地檢署法醫楊敏昇老師,請他同樣依筆者所擬訂的課程綱要,介紹幾位教授。楊老師乃熱心提供了三位教授的名單。這也讓筆者減輕了邀請學者的負擔。

       另一方面,夏主任發現到教育部所規劃的演講費是一小時1200元,認為一趟演講只有2400元,而請的又是各專業領域中頂尖的專家學者,似乎不太妥當,於是為該一講座提出簽呈,申請學校補助本講座之教師鐘點費與車馬費。夏主任的誠摯,令筆者深為感動,他成了筆者成立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的一位貴人。他的鼓勵與支持,以及他依於豐富的行政經驗,所提出來的若干建議,都讓筆者受益匪淺。

       筆者乃於學期結束之後,召開弘誓文教基金會董事會與應倫中心工作會議。深深感恩基金會護法與師友的護念,他們二話不說,立刻通過了前述三件工程的工作計劃與預算案(那也算是不小數目的一筆經費),而義務主持弘誓網站的站長吳憲中老師,竟還不辭辛勞,進一步將籌設研究中心網路資料庫的工作,也承擔了下來。研究生團隊成員開始了工作步伐:行政助理堅意法師耐心而溫和地承攬了所有行政工作,讓筆者沒有後顧之憂,清度法師開始著手翻譯英文「佛教倫理學」網站資料與佳作,一向主編弘誓電子報而甚得口碑的關懷生命協會秘書長傳法法師,也開始蒐尋良好的應用倫理或佛教倫理相關網站,並且一一草擬該諸網站的簡介,準備交由吳站長連結到中心網路資料庫中。

       筆者常常自嘲,為了不願「只為了喝一杯牛奶而在不知覺間開了一個牧場」,所以總是很小心,不想被諸事套牢。不料筆者此刻卻在誤打誤撞之下,從原來擬訂的「一杯牛奶」,拓展成了一個小型「牧場」——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開鑼之始,就同時承攬下了主持講座、出版教科書與召開學術會議的三件工程。這真是始料之所未及!

——九十三年八月一日凌晨完稿于尊悔樓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