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領眾札記》之四

「現前毗尼」與「輾轉相諫」(下)

釋昭慧

  就同儕互諫一事而言,這決非我突發奇想,推卸責任,事實上,律典中也一再要求共住僧眾要「輾轉相諫,輾轉相教」,僧殘法中多屬「三諫不聽」之行為過失,即為明證。

  鍛練戒行,不應只是師長一人之事,因為新學在生活中行為缺失很多,師長不可能點滴知曉,端賴同儕之間互相規諫,方能點滴改進,而在改進之中逐步陶鍊僧格。師長的角色只是在學僧之中點醒大眾共同的盲點,敦促大眾互勉改過。倘若師長鉅細靡遺地明察暗訪,甚或佈以耳目,查以行蹤,俾了解學僧的生活狀況,縱使出於好心,但方式都可能引來學僧的反感與排斥,因為他們會有「受窺視」的壓迫感。倘若學僧有樣學樣,異日為人師表之時,也用這一套對待晚輩,則不但是不尊重他人隱私權,而且也容易流於權術,養壞心眼。

  嘗讀法家之書,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以我來看,若去其國家主義與嚴刑酷罰的專制色彩,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重法精神,庶幾近乎僧六和合的「戒和同行」;其他,重勢者樹立位尊權重之威望,則難免以強勢駕馭或奴役心靈,與啟發心靈自由以達於解脫的精神背道而馳;而重術者更是工於心計,敗壞心性,與道日遠。

  法家主張:明主應該喜怒不形於色,原因是:下屬既知君主之好惡,必有佞巧之徒逢迎上意而取得歡心,然後影響決策,分享權力,令忠良受到排擠陷害,國政日以隳壞頹弊。我的感想是:人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未免活得太苦,機心一深,對人還能純任天真嗎?法家在君主專制體系中也只能對決策者做此建議,以確保決策品質之不出差錯,但以我的認知是:做為一個國家領導者或大小社團的領導人,與其讓做為凡夫而有個人好惡的一人決策,而使得決策者必須防範奸佞的影響,不如仿照僧團的制度,讓決策權下放到僧團全體成員之中,讓少數人的好惡無法掌握全局,而領導者也就不用那麼辛苦地過那逢人皮笑肉不笑的生活,因為他即使真性情全體流露,也不會因個人好惡而影響大局。

  也因此,忝為學團的師長,我常告訴學僧:我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面無表情、諱莫如深的神秘人物,也不認為自己的耳目聰明,足以了斷周遭發生的是非恩怨,我認為我的耳朵很軟,誰先向我談述其對別人的觀感,我就不免受到誰的影響。質是之故,我不是不關心學僧的近況,但不願意透過第三者旁敲側擊地垂詢,也不願聽第三者在我耳邊通風報訊。在一個父權(師權)文化濃厚的僧團之中,只有做師長的人自願下放師長無比的權柄,而落實到僧團的羯磨共治之中,才能讓學僧逐漸習慣地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勇於承擔自己所參與的決策,而不是躲在師長羽翼底下長不大的小孩。那些對其他同學頗有意見,卻只願意把他的意見告訴我,讓我處置發落的人,我總是勸告他要學習著自己把意見當面告知對方,我可以教他用更柔軟的語氣陳述意見讓對方知道,但卻不願他依賴師長來處置人事以令他滿意,以免他永遠長不大!

  既然如此,那麼,又由誰來擔任教授佛法律儀的角色呢?當然,初學者對於「是法非法,是律非律」的決擇能力是不足的,教導學眾過著如法如律的修道生活,這是師長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是,接下來,學眾的生活點滴是否如法?這就不是師長成天盯稍監控的事,師長也不宜養成學眾當面若無其事,卻在背後檢舉或亂發牢騷的惡習,而必須輔佐學眾,養成彼此當面規過的習慣。一來避免當事人不在場的蜚短流長,誇大失真,讓當事人失去辯白的機會,二來也避免當事人縱使犯下過失而毫不知悉,失去了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是「現前毗尼」精神的活學活用,也是「輾轉相諫」律法的貫徹施行!

  有的同學會向我質疑:何必當面給他難堪呢?但我發現這樣的同學經常當面不給人難堪,背後還難免要說長道短,所說又難免夾雜自己的偏見,無形中形成別人對當事人先入為主的成見,這遠比當面勸諫更不公道!而且當面勸諫,又何嘗不可學習著用柔軟語令其聽而易入?為何一定要用尖銳的言詞或粗暴的態度,使人難以接受呢?更何況,心念是很會欺騙自己的,試細想:有幾人是因不忍「當面給他難堪」而不忍說?可能大部分是不願惹麻煩,不願承受對方萬一「聞過則怒」的情緒吧!

  妙的是: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得到人性的試練。有人告訴我他的根性不適合直接諫人,但我以為: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就有此根性的,因為軟弱,怕事,這是人性的一部分,背後隱藏的是個人的我愛我慢。若非經過學習,每一個人都一樣不喜歡別人背後說自己,聽到背後輾轉傳來對自己的怨言,一般都會惱火地說:「他為甚麼當面不講?」但是,每一個人都喜歡背後說人過失,因為那比較不須直接承擔對方的情緒壓力,而且無形中爭取到周遭的同情者,讓自己在怨懟的挫折中稍得補償,用自己說服別人之後所得到的別人的同情來欺騙自己,相信自己並不孤獨,相信類似兩造衝突的過失絕對在於對方而不在於自己。

  有的同學會信誓旦旦,說他遇到不合理事可以安忍過去,不宜與對方計較,令其生惱。但我發覺:大部分這種自認可以安忍的學眾,長期下來,不是心情上悶悶不樂,就是因情緒壓抑而轉移成身體的種種病痛。有的忍到了臨界點,些小事情,就忽然情緒爆炸,讓對方只會覺得是你在無理取鬧,卻無法反省自己過往對你的言行過失。只有極少數是真的透過智慧而自行化解,不至於形成心結或病痛的。那樣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會忽視勸諫對對方的意義,反而會以無比的悲心與勇氣,善巧把握適當時機,作最適當的勸諫。

  有的同學說:總要給人一點發發牢騷,紓解心靈苦悶的空間。但我常反問:發牢騷與背後議論的界限何在?牢騷話何嘗不是是非的源頭之一?

  有的同學擔心勸諫規過之後,引來對方的情緒,日後滋生兩人相處的齟齬,甚或讓人暗中報復,秋後算帳。但這在僧團之中,是會受到制止的,易言之,當面勸諫是受到僧團保護的行為,相反的,知過不說,覆藏罪惡,不受規諫,這些都是受到懲罰的,而且懲罰項目大都是嚴重的「僧殘法」。

  有的同學說:其實我也不見得做得都很對,憑什麼去勸諫別人?但在僧團中,我做不對,自有人會勸我改過,所以我也有義務如此待人,否則別人又何必向我勸諫?我又如何得以「知過能改」?

  有的同學說:我的想法也不見得就是對的,憑什麼拿來勸諫別人?我說:想法不說出來,擺在心裡自以為是,萬一是想錯了,反而沒有機會讓人糾正。想法說出來後,倘若是對的,別人有機會因此改過,倘若是錯的,別人有機會加以解釋,讓你除疑解惑,豈不是比放在心裡想一想,拿到其他場合說一說要好得太多了?對當事人也公平些!

  所以我常提醒學眾:在一個鼓勵人「輾轉相諫」,而給予適當保護(如:制止人不受規諫或情緒反應)的環境裡,倘若不願當面說人,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勇氣不足,二是悲心不夠,找不到第三種情況,可以合理解釋其代為覆藏或背後論議的行為了。

  出家學戒,先從「現前毗尼」學起,庶乎近於道矣!

八十六年元月十五日,定稿於弘誓學苑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