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本期專題引言

釋昭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張新鷹副所長,於去年底來函告知:所裡已故學術大師徐梵澄老先生,淹貫中、西、印三大文化圈的學術成就,身後由孫波先生編纂其一生重要著作與譯作,成一套16卷《徐梵澄文集》,並於去歲出版問世。孫波教授擬進以撰寫《徐梵澄傳》一書。由於梵澄先生與未出家前的曉雲法師(藝術家游雲山居士),在印度曾有一段殊勝因緣,為了寫好此書,孫波與王健教授伉儷想到台灣來,訪問曉雲法師所創辦的華梵大學,搜尋相關資料,並進行訪談的計畫。由於社科院宗教所與華梵大學迄未有學術交流,因此張教授希望筆者能代為安排來台手續與在台行程。

      感謝華梵大學仁朗法師,三月八日至九日期間,她悉心安排了兩位教授充實的華梵之旅。作為曉雲長老尼的愛徒,她對長老尼於印度泰戈爾大學講學、於南印度室利阿羅頻多學院沉潛的那段歲月,甚感現有記述之過於簡略,極期待能出現更多史料以填補之。因此孫教授帶來的梵澄先生著作,讓仁朗法師至為珍惜,甚至與孫教授相邀,期能於日後旅行印度,到當年長老尼與梵澄先生足跡曾至之處,作一歷史回顧。

        由於台灣佛學界與佛教界,對梵澄先生都較為陌生,於是筆者乃敦請張副所長帶領兩位教授,乘便至玄奘大學與佛教弘誓學院作專題演講,介紹徐梵澄的人格典範與治學成就。

        梵澄先生早歲與魯迅建立師生之誼,曾赴德國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留學,專攻藝術史,並兼習版畫技術。抗戰期間,曾就教于國立藝專與中央大學,並主編《圖書月刊》。1945年底赴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任教,嘗講歐陽竟無唯識學思想。1947年,從梵文譯出《安慧〈三十唯識〉疏釋》。1949年,編輯漢梵字典《天竺字原》;1950年,入瓦拉那西重修梵文,從梵文譯出《薄伽梵歌》和《行雲使者》。1951年,入南印度琫地舍裏室利阿羅頻多學院。此後陸續譯出《五十奧義書》、《神聖人生論》、《薄伽梵歌論》、《瑜伽論》、《社會進化論》、《母親的話》等,又以英文出版《孔學古微》、《玄理參同》、《周子通書》。1978年底,梵澄皓首還鄉。1979年初,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員。賡續其譯述工作,直至2000年3月6日示寂,享壽91歲。

        梵澄先生通曉九國語言,這不是浮泛的學習,而是可以運用該諸國的語文來獨力從事寫作與翻譯。他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多部印度宗教巨著的中譯,又能將中國佛學與儒學著作加以英譯,並將近、現代印度哲人室利阿羅頻多思想引介到中國來。這樣巨大的學術貢獻,非比等閒!

        印順導師於《印度之佛教》一書,開宗明義即云:「佛教創始於印度釋迦牟尼,乃釋尊本其獨特之深見,應人類之共欲,陶冶印度文化而樹立者。」這是治佛學者所不可忽略的提示。吾人倘若欲知佛典內容之中,何者為佛陀的本懷?何者卻是「陶冶印度文化」而適應當時當機的佛法?實不宜略過「印度文化」的內涵。但這適好也是中國佛教文獻中較為短缺的部分。原因是,歷代譯師基於弘法的熱誠,還是以傳譯佛學文獻為要務,無暇旁及其他。也因此,在梵澄先生譯著未出之前,類似《五十奧義書》或《薄伽梵歌》這樣的重要巨著,吾人只能借助英譯、日譯或是片段的二手資料,更別說是涉獵近、現代印度宗教哲學論著了。

        筆者在瀏覽梵澄先生文集之時,對其《薄伽梵歌》中譯本,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經籍,即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第六篇的一部分。雖然該詩歌集中時時透露的梵我思想,與佛法頗有距離,但讀者卻可於此體會古印度哲人在面對爭戰殺伐與生死苦難時,雖無奈而又豁達的生命智慧。而梵澄先生流暢、典雅的神來譯筆,更是令人激賞無已。他仿中國南方民歌,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個語助詞「兮」字,深備楚辭風格,讀來盪氣迴腸。如對戰場的描述云:

        乃鼓舞其壯氣兮,彼威猛之大父,句盧之叟,

        高吹戰螺兮,作大聲如獅子吼。(《徐梵澄文集》第八冊頁6)

        如見戰場對壘者竟是其親眷師友,陳述戰士心中之痛苦云:

        我四肢疲憊兮,口舌為焦;

        毛髮為豎兮,驅體搖搖。

        大弓墮字我手兮,肌膚如灼,

        我幾不能自立兮,心飄飄如無擾。(《徐梵澄文集》第八冊頁7)

        又如室利薄伽梵面對戰士的掙扎痛苦,其回應亦充滿著生命無常的洞見:

        生者之死定然兮,死者之生必當。

        故于必不可免之事兮,汝竟不可憂傷!(《徐梵澄文集》第八冊頁18)

        萬物作始皆為不顯兮,婆羅多!而獨顯于中;

        其消亡又歸于不顯兮,于斯竟胡為乎懮忡?(《徐梵澄文集》第八冊頁19)

        讀著這些《薄伽梵歌》中的歌謠,筆者不禁悄然想起了屈原的〈國殤〉: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漢書》「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民間祭祀之時,必使巫覡「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因此楚辭原本就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氛。《薄伽梵歌》作為一部古印度的大戰詩,梵澄先生特採用楚辭筆法以翻譯之,應有「宗教性詩謠雖跨文化而心靈冥契」之寓意存焉!由此一端,亦可窺見梵澄先生國學功力之深厚,以及他對印、中詩學與印、中宗教的學問涵養。

        梵澄先生宴居治學,淡泊名利,造次顛沛,不改其志,仙風道骨,出塵不染,生平修為,宛若高僧。對於精神境界的探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引自屈原:《離騷》)哲人已遠,典型猶存。我們希望更多讀者認識這樣一位典範人物,也期待更多研治印、中佛學的讀者,能承接梵澄先生的治學成果。由是筆者乃特徵得孫波教授的同意與協助,於本期本刊之中,製作「徐梵澄紀念專輯」,刊載孫波教授的〈徐梵澄先生生平與學思概述〉一文,邀請張新鷹教授提供兩篇張西平、楊煦生教授的紀念文,並聊誌感言如上。

九十六年四月十一日凌晨 于尊悔樓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