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從佛家看「企業與宗教VS.金錢與良心」——回應古倫神父與Puma塞茲執行長

主講:釋昭慧
           時間:2012年2月2日
           地點:台北耕莘文教院
           補充:2012年2月3日(佛教弘誓學院午齋表堂)
           記錄:果定

古倫神父提出希臘哲學的人類四種樞德(節制、勇敢、智慧、正義),以及基督教湯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三種特德(信、望、愛),強調企業與宗教的一致性在於,推動員工與志工實踐價值的生命熱情。而塞茲先生不愧是高明的CEO!用簡潔的一句話:「宗教著眼於『給予』這個世間,企業則是從這世界『取得』,而兩者間的交集就是『良心』。」指出宗教與企業的區別,直截簡明,切中要害。

那麼,從佛法的角度,能夠提供什麼不一樣的角度呢?

佛教看任何一件事情的呈現,是由很多因緣結合而成,這就是「緣起」。正如塞茲先生剛剛所說的:地球這一端所做的一點事情,有一天會在地球的另一端出現影響。這生態學上的「蝴蝶效應」,即中國俗諺「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緣起」。而「護生」,是依於緣起的「實然」法則,所對應的「應然」之道,佛陀要我們疼惜生命、護念生命。
扣到這次主題,佛教如何看待企業在世間的角色呢?

剛剛塞茲先生說:「良心是宗教與企業間的交集」,準此,所有的企業都必須建立在「良心」的基礎上,不要傷害眾生。但若僅是這樣,宗教與企業又有什麼必然的聯結呢?因為,良心作為「道德黃金律」,是普世性的,在中國這麼說、印度這麼說、西方也這麼說,這是普世價值。因此佛家講「護生」,也同樣是從良知開始說起,稱之為「自通之法」。但是,良知在宗教心靈的運作,就不僅是消極地不傷害眾生(持戒),還要更積極地給予眾生(布施),這就是宗教。

然而,身為一位企業家,必須要做數字管理,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營利,它必須守住「不能虧本」的底線,虧本就不能永續生存。但是,既然必須做數字管理,就會有很多數字管理衍生的迷思,亦即,所有的成本與效益都必須要「量化」,使得很多質性的無形成本與效益都無法被列入評估,包括生命品質的提升。談到生命品質,就佛教而言,不祇是個人生命,還必須加入「護生」的理念,不但是消極的不為惡,還包括積極的行善。試問:如果沒有宗教情操,有可能做得到嗎?此時,宗教就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每一個生命基本上都是愛自己,要人做到不傷天害理、不傷害別人,這可以在良知充分把關時,經過訓練而達致目標。可是要進一步將自己的有形或無形的資財奉獻給別人,這會讓很多人沒有安全感。他們會想:一塊大餅就只有那麼大,越多人瓜分它,剩餘我能支配享有的,豈不就更小了?這時候,宗教就有其存在的重要價值。

有的宗教提醒你,要這樣做才會得到救贖;有的宗教提醒你,要那樣做才會得到更多的平安喜樂。這就牽涉到古倫神父所說「信、望、愛」三特德中的「信」德。所以基督徒信上帝、信耶穌:「這樣做必然會得到平安」,於是他信了,因而有所期待──「望」。做過之後,也發現到果真如此,內心於是產生更大的信心,起先是為了自我的未來利益或隱性利益,但做下去以後,在施受之間所產生的感動,以及互動中對生命的疼惜之情逐漸滋生,「愛」就從中增長廣大,從而印證了自己上帝的指示,使得基督徒在施捨中對上帝之指示,產生了更大的「信」心。

佛家對於持戒與布施的正當性,當然也深具信心,這個信心從哪裡來?從佛陀的教導而來,也從自己的實踐而印證、強化了持戒與布施的信念。以台灣最大、最成功的「宗教企業」──慈濟環保志業為例來作說明。

慈濟是台灣最大的宗教團體,全球共有四百萬慈濟人。它的志業有著企業化管理的規模與效率。前幾天,我受託寫一本慈濟論文集的序言,翻閱之後,內心深受感動。從1990年開始,證嚴法師在演講時,要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至今已二十多年,環保志工已有二十萬人。台灣總人口二千三百萬人,平均每一百一十五人就有一位是慈濟環保志工。曾有學者認為,慈濟這麼做,是將原本就有人在做資源回收的龐大利益搶奪過來。的確,如果我們純粹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好像這些數目字只是說明了資源回收利益分配的板塊位移。這種說法,起先我無從印證,因此不置可否,但是當我看完這本論文集後,已可明確瞭解,事實並非如此。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志工所做的,不祇是企業家眼裡,可以作量化評估的「資源回收再利用」,甚至也不祇是從中獲益的利潤,可以再投入慈善志業(如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依寶特瓶來製造毛毯,透過物流管道行銷市場,並將銷售利潤及產製品,投入全球賑災之用)。更重要的,還有證嚴法師對「資源回收」這個過往只被視為「拾荒」的邊緣人糊口工作,賦與了新的價值。這正印證了古倫神父所說的:「價值創造利潤。」

證嚴法師告訴大家,這麼做是在愛護地球,珍惜生命的有限資源。她先運用大家對她的信任感,督促大家投入,告訴大家:「做就對了!」等到他們投入志業之後,果真發覺:「這樣做是對的!」因此有了願景和希望,有了對地球與生命的疼惜之情。包括殘障、精神病、憂鬱症,各種疑難雜症的人,都在一點一滴處理惡穢垃圾的過程中,不藥而癒。不祇是憂鬱症,連駝背九十度的老人家,背脊也挺直了。這些宗教信念在生命、家庭、社會、地球所創造出來的價值,豈祇是帳面看得到的、資源回收利益分配的板塊位移?

原本,資源回收是社會底層的「拾荒者」在做的工作,這些人做久了,有的人甚至得到憂鬱症,因為在他心目中,這份工作沒有更高的價值,只能拿來卑微求活。可是,慈濟卻將它付予了高度的價值──要挽救地球、愛護生命、珍惜資源。

從慈濟開始從事資源回收之後,由於推廣社區垃圾分類有了成功的示範,這促使了政府要求全民作垃圾分類。慈濟環保志工團隊形成了一種社區人際網絡,歐里桑、歐巴桑,全盲的、瘸腿的,還有原本「三等」(等吃、等喝、等睡、等死)的老人,他們的生命完全改觀!他們想要讓地球更潔淨,生命更美好,這給予他們嶄新的生命意義。於是他們互助合作,到社區宣導垃圾分類與回收的專業知識,建立起社區的網絡。他們以身作則地投入,也感動更多人加入了環保志工的行列,這就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慈濟是一個龐大的志業團體,它有數字化的企業管理,但最重要的是,它創造了價值!當生命中有了價值,所做的一切,就是正向的轉化;如果所做的事讓人感覺沒有價值,能量就會負向打滑。因為資源回收這件工作有了崇高的價值,不再是卑微的象徵,因此從事其中的志工,不但沒有像台灣某位立委卸任後的拾荒者一般,出現憂鬱症,反倒是一些精神病患、憂鬱症者,在不斷地整理垃圾的過程中,不藥而癒。論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作者問他們:「你不覺得這些垃圾很臭嗎?」志工說:「用歡喜心去做,就不覺得臭!」這就是信念、願景與慈悲的崇高價值,生命中一但有了這些崇高價值,即使你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證嚴法師,這位佛教典範告訴慈濟人:「做就對了!」因為相信她,所以志工們做下去了,也真的證明這是對的,於是心靈有了寬闊的生命願景與自我期許,不但是愛惜生命、愛惜物力、愛惜土地,也愛惜整個地球。從對證嚴法師的信心而奮勇投入,賦與期待,滿懷慈憫地從事它,於是出現了奇蹟一般的痊癒與喜樂,這些痊癒與喜樂的見證,又讓人產生了更大的信心、期待與慈悲。這豈不就是佛教版的「信、望、愛」嗎?

不但是愛惜生命,證嚴法師告訴大家,要愛惜地球、愛惜資源,她甚至說了一句話:「走路要輕,怕地會疼!」她是用那麼細緻溫柔的心靈,來面對有情生命與無情物,這裡面有著沛然莫之能禦的慈悲能量。

所以宗教與企業之間是可以結合的──也就是從良知的基礎上結合。不錯,慈濟所做的,就是基於良知,是心靈的昇華,以及昇華以後的廣化,這不祇是「不做什麼」,而是積極地「要做什麼」。

◎請參閱台灣教會公報報導:〈神父與CEO 對談金錢與良心〉,http://www.tcnn.org.tw/news.asp?ID=622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