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動物權國際學術會議籌備會側記

陳悅萱記

四月二十六日上午,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甫自香港祭弔慧瑩長老尼返台,旋與前來接機的張莉筠、陳悅萱居士,驅車前往台北陽明春天蔬食創意料理忠孝店,出席2014年以動物權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籌備會。

籌備會議另有錢永祥教授、張瓈文教授、關懷生命協會張章得副理事長、何宗勳執行長以及專員吳念諠小姐參與,會中詳細討論了國際學術會議的主題、日期、議程、推薦發表演講及論文之專家學者名單。擬邀請兩位西方動物倫理大師Peter SingerTom Regan蒞會作主題演講,並且針對研討會的運作細節、預計成效、論述內容等等,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Peter Singer為澳洲籍哲學家、應用倫理學家,1975年的著作《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被視為動物解放運動的經典,也為西方世界帶動一股解放動物的風潮。他曾任澳洲Monash大學人類生物倫理中心主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價值中心「生命倫理學(Bioethics)」教授,並於近年休假期間風塵僕僕地「周遊列國」,以宣揚動物解放的理念。

Tom Regan是專門研究動物權利理論的美國哲學家,從1967年開始在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任哲學教授,直至2001年退休,對動物倫理哲學有傑出的貢獻,被譽為動物權利論的開山鼻祖。
Tom Regan的「動物權利」思想,雖與Peter Singer的「動物解放」觀點,在立論基礎上有相當大的差別,但兩者又可以交相參照,建構動物保護運動的理論基礎。更難得的是,兩人並不因論述不同而有所隔閡,反而友誼甚篤。

昭慧法師於籌備會中建議:以「世紀性人畜共通性疾病的動保觀點與對策」作為研討會的主題,希望藉此一達到國安層級的議題,引起政府單位的重視,從問題的根源——飼養經濟動物的集約農場之動物福利及基因改造的問題,來思考兼顧動保倫理的對策。這樣的建議,獲得了與會者的支持。

在動保運動的論述方面,錢永祥教授指出,一定要跳脫以人類為中心的想法,動物權可以用與女性主義相同的邏輯來思考,既然女性主義主張女性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被對待,那麼同樣的標準也應該適用於動物。此外,台灣仍然是停留在「同情心」的層次,對動物的關懷應提高到「普世價值」的信念。雖然目前時空環境的巨變,經濟動物的保護可以與環境保護結合,例如節能減碳等,但這仍然是工具價值而非動物本身目的價值,亦即在動保運動上,仍屬將動物作為「工具」的思考模式。

會後錢永祥教授請教昭慧法師:以佛教的觀點,人應當重視自己的生命到甚麼程度?例如老病之後,可以不惜一切,包括犧牲其他生命(包括動物),來延續生命嗎?

昭慧法師則回答:

每個生命都會對自己有強烈依戀,但是為了對自己有建設性,對他人不成為負擔,因此健康應該是一種義務。所以,重點不在壽命長短,而在於生命品質。然而在追求品質時,也要非常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若對生命的留戀是為了享受,那麼這就是欲貪;若是為了能替眾生多做一些事,而不讓自己心有餘力不足,那麼就是佛法所名之「善法欲」。

生命一定會死亡,但是死了又會再生,這樣生生死死的生命有甚麼意義?我在4月10日與古倫神父的那場對談裡,有聽眾問到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就是,生命的意義是「做功課」,如果不想再無謂地停留在生生死死的循環裡,那麼每一世都有該做的功課,直到最後解脫為止。除了自己的解脫之外,也有人希望幫助他人也達到解脫,那麼就有更多該做的功課了。

一般人都以為心是自由的,而身則是不自由的,陶淵明也說:「心為形役」。但除了鬼道與天道的眾生,其肉身的物質稀薄之外,其實,我們的肉身是展現心意識的工具,肉體是從我們的心意識所發展出來的,所以當身體已經不能展現生命的時候,以醫療延長的生命也就失去意義了。但是單憑這點理由,無法立刻證成「安樂死合法」,因為其中牽涉的層面太複雜,那又是另一個議題。

之後昭慧法師又從心識運作的道理,詳細地為何宗勳分析死亡與受生的過程,與會人士不但參與了動保會議在大方向上的討論,並且還有機會聽聞佛法,甚感法喜。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