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四念處禪觀(四)

性廣法師 開示

陳 玉 芬 整理

時間:1.八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禪七首日之三)

            2.八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禪七第二日之一)
地點:雙林寺

痛苦覺受,正念正知

         腳如果痛怎麼辦?不用我教,你自己會移動的。但是我要求諸位,第一,如果腿不是很痛,你盡量不要移動。禪定境界是在專注安靜中得,日後方能以此定力修慧觀以現見法空性;若是一遇小小身受觸惱,就會被干擾而心思散亂,那禪定境界絕對不可能現前,所以在靜坐時儘量不要移動身體。一般眾生的習氣是:遇到喜歡的境界就追求,遇到討厭的境界就排斥;現在大家進入禪堂,如果不調整這樣的心態,還是遇到苦受就逃避,樂受就緊抓不放,那是永遠也不能進步,永遠也不能得禪定。所以,對於身體的覺受─尤其是苦受─能不理就不理,繼續作自己的功課,等覺受強烈到你不再能忍受時再輕輕移動。但是在移動之前,還要先對這個強烈的覺受有清楚的覺知後才移動。舉個例子說:假設現在你覺察到你右邊的膝蓋在痛,輕微的疼痛不要理它,繼續觀察呼吸。等到痛受轉劇,沒有辦法再專心禪思時,這時也先不要移動,而是將你的注意力移到痛受的部位,靜靜的觀察,覺知痛受的所有過程和細節,然後再移動;若是一遇痛苦就立刻移動,就永遠不能了知痛苦的真相了。沒有受過訓練,未經調伏的心,永遠生活在受外境干擾,被迫制約反應的束縛中。現在我們不逃避,與自身的痛正面相逢,把它看清楚,就只是靜靜的看著它,真的無法忍受了,再動也不遲。這樣的訓練很有意義,除了能增強自己的堪忍力,它本身就是一種慧觀的覺知。觀察清楚,然後做這樣的正思維:「是痛指揮了身體的移動,不是“我”要移動,無我!無我!」。就這樣讓整個身心都保持在正念正知的情況下來做動作,輕輕的移一下,安住後再回到修定的所緣境上繼續用功。這裡並沒有要求諸位不移動,但是對於痛苦的覺受,在處理之前,要先覺知它,如果能訓練出遇境逢緣都有正念正知的力量加以觀照,那麼在日常生活也比較能夠運用理智來處理事情。人與人之間相處,常是三言兩語不合,不高興了馬上發脾氣,這就好像在禪坐中處理痛的情況一樣,都還沒有弄清楚情況,你已經脫離現場─移動了。修持的心態不要太鬆,既已允許諸位移動,但也不要一痛就動,一煩燥就張眼睛,一分鐘動一次,六十分鐘動六十次,那你還想得禪定嗎!

        修持的心也不要逼得太緊,不必要咬緊牙根死命忍耐,痛死了都不起來。諸位現在的階段,不必要這麼吃苦耐勞,因為念力定力不強時,只是在忍痛,所有的努力都不是與智慧相應的努力,不能開發智慧的努力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皈敬三寶,受持八戒

在開始修持安般念之前,應有清淨的戒德做為修持的基礎,所以我們先歸敬三寶,受持八關齋戒,再受持清淨的定慧法門。

三皈依
皈依佛,佛指引我今生的解脫之道。
皈依法,法是邁向慈悲與智慧的道路。
皈依僧,僧是住於清淨和合的團體。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畜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受持八關齋戒…………….。

大眾皈依持戒,以此清淨戒德,身口意業清淨,進修禪定,開發智慧,得無上智﹗我們現在就傳授安那般那念修法……………..。(內容從略)

禪七第二日—之一

         因為是禪修第一天的關係,同學們或許會不習慣,身體也不是很舒服,所以先跟大家提醒一些技巧和原則。我們的第一個課程是修習安般念,是以觀察呼吸做為靜心修定的對象,它的重點是「觀察自然」的呼吸。有一些禪修的方法,是學習調整、控制呼吸,在調整與控制中,達到心念的平靜。你們以前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當生氣、情緒起伏時時,若做幾次深呼吸,對情緒的平穩會有幫助。但是在這個課程中,是要大家觀察自然的呼吸,無論它是長的、短的呼吸,急促的、平緩的呼吸,感覺舒暢的或是悶滯的呼吸,都要做一個旁觀者,靜靜的去觀察、覺知它,而不要調整、控制它。

習安般念,心息相依

         我們的呼吸跟情緒,有相互影響、關涉的特性,當情緒起了變化,呼吸也會跟著起伏。呼吸的生理現象,在不自主中有時也能任人隨意調整,平常,呼吸並不因為我們的忽略而停止,但如果你刻意的調整,它也會有限度的隨你的意念而改變。而一般情況,呼吸是隨著情緒起伏的,但是如果你能控制而讓它保持平靜安穩,那麼你的情緒也會因此而鎮定下來,若有這樣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失為一個安穩心情的好方法。但是在這裡不要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人生經歷起浮無常,悲歡離合在所難免,幼童時期對情緒的起伏不知節度,歡喜憤怒的感覺都毫無掩飾、壓抑的直接以哭笑叫鬧的方式宣洩出來。但是成長之後,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所有的情緒、感覺、反應,都被套入一個個的既定的文化、傳統、倫理的框框中,也開始被教導、告誡,縱然有情緒,也不能不擇時地的顯露出來。有些時候,縱然你非常不快樂,非常痛苦,但是卻要要表現得很平靜,有些人你得罪不起,有些場合你不能失態,所以你要控制,甚至偽裝情緒。但是這個被控制的情緒,被壓抑的意識,並不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了,反而是在你的潛意識留下記憶與影響。所以當你在禪堂裏,解除平日遇事「武裝、悈備」的慣性,放鬆身心,只是靜靜的坐著觀察自己的呼吸時,你會發覺,你的心並不容易安靜的專注於一個單純的目標─只是呼吸,沒有其他,反而是思緒紛飛,腦海中浮起一幕一幕的影像,心一點也沒有辦法安定下來。甚至許多自認為已經遺忘的往事、平撫過了的情緒,不由自主似的一直浮現,一直浮現。曾有一位學生告訴我:有一次當他靜坐時,突然想起他多年前猝逝的好友,這些年來他自認為以經漸漸能夠接受這個不幸的事實,但卻在禪修中,情緒激動得直掉眼淚,這是他剛接到惡耗時都沒有的反應。我說這叫做補哭(台語),為什麼會這樣?原來是這位同學一直習慣於埋藏悲傷與痛苦,卻誤以為已經超越了一切。現在透過這樣的禪修方法,終於覺察到自己內心一些深藏的情緒。所以這個方法,是要你們觀察自然的呼吸。所謂自然的呼吸,意思是去接受當下所呈現的呼吸的狀況;這就是自然,而不是說你們現在的呼吸是不自然的,需要去追求一個自然的呼吸。也就是,或許它很急促;伴隨著你激動的情緒,它或許很緩和;伴隨著你平和的心情,你只是觀察它、接受它,不再加入好惡的評斷,不再刻意追求讓自己舒服的呼吸,排斥讓自己難受的呼吸。現在你要開始訓練自己,去覺察你內心裏很深刻的思維,覺察它,面對它,不要逃避。所以在修習安般念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觀察自然的呼吸。這時你意識裏面潛藏的很多意念都會在因緣具足的時候浮現出來,需不需要找原因﹖不必了,太多的原因了,以我們現在的智慧與能力,就是想努力的找出原因也是徒勞的。眼淚來了就讓它流,靜靜的觀察,感覺歡喜,也靜靜的觀察,注意力一次又一次的從紛飛的思緒中,回到你的呼吸上來。解脫的境界遠離痛苦,也遠離世間有欲有染的快樂。

不求外力,修正常道

         第二個重點:修習安般念,既然是以呼吸作為我們繫心得定的所緣境,所以不持咒語,不念佛號,不祈求某尊佛,某一上師來保佑我們。一般人的心意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持與訓練,的確能發出異於常人的能量與磁場頻率,也的確能夠在有限的範圍內改變我們身心的覺受,更何況若我們祈求的是對象是佛菩薩或大修行人,也會有精誠所至,感應道交的體驗。但是我們信仰的是佛法,應該篤信因果真實不虛,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取修道的成果,而不只是奢望佛菩薩的保佑,而且外力的加持力絕不能持續永遠。那麼加入咒語、佛號,加入其它的名號,在身心產生一些不自然的、人為的、造作的振盪,那麼就像我們在訓練呼吸、調整呼吸、控制呼吸所產生的結果是一樣的。你可能會因此在某一個短的時間內,因外力的加持而感覺到舒服,但是來這裡不是在表象上的到驅樂避苦的暫時麻醉,而是來發掘內心裏讓我們痛苦的真正的徵結。這是這個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

         過去你或許已經相當習慣於一遇到煩心或挫敗的情境時,就持誦某些咒語、佛號、經文,以避開一切逆境,在這裡請不要用那樣的方法,這不是好與不好、對與錯的問題,我已經把這個功課的原理與重點告訴你們了,這段期間,大家就專心的以這個方法來用功,讓自己全然的去體會身心的真象,如果你覺得不習慣、不安全,總是希望有一尊佛來保佑你、幫助你,那麼等你出了禪堂,你再回到平日慣用的方法就好了。但是在這裡的這一段期間,不要我們教的是一個方法,你自己私底下用的是一個方法,那麼你在這裡是浪費時間。我們沒有排斥任何的法門,也不認為持咒念佛不好。只是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佛的加持力,就能夠讓眾生離苦得樂的話,那麼以釋迦牟尼佛的慈悲,他不會讓我們到現在還在生死中浮沉的!加持力不會沒有,如前所說,一個人如果經過修持,他的心充滿了慈悲、清淨的能量,他就能以念力與你相應,在短暫的時間裡,你的身心的確能夠感覺到被加持的力量,可是這些都不究竟,也不能夠徹底的幫助你。所以,修學佛法,修學解脫道,一切要靠自己來,用自然的方法,去面對煩惱,觀察它,不逃避它,讓法在你的身心,自然的生、自然的滅。從體悟法的無常生滅中得究竟解脫,這是重點,請大家注意!

正念正知,慎勿放逸

         這裡護七的同學,很細心的在照顧你們。所以,早餐中餐的飯菜都很豐盛,但是你們不要貪圖美味,吃得太飽!吃太飽,大部份的血液都跑到胃部以幫助消化,人就容易昏沉想睡,吃四分之三飽就好,不要吃到飽脹,挺著肚皮回去睡覺,到了禪修時間還沒辦法起來用功。曾參加的同學是舊生,希望舊生能過午不食,少吃一餐不會餓死人的!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常處於放逸的狀態。新生則因為是第一次過較嚴肅的修道生活,擔心你們不能適應,所以不勉強持午,但是晚上的藥石絕對不可以吃太多!經過幾天安靜、清淨的修持生活,你會感覺其實你的身體並不需要太多的食物!大家要學會分辨,是身體是需要食物的滋養,還是心理上貪求美味在作祟。休息的時候,仍然繼續保持正念正知,不要把修行的時間分成進禪堂是用功時間,出禪堂是打妄想、放逸的時間,而是應該珍惜這段寶貴的時間,不放過每一個能用功的機會。這七天中,除非是睡著,沒有了覺知就算了!除此之外,任何時地,都要保持正念正知,清楚知道自己的動作、心念,這些也請同學們注意!

         初學者經久坐後常會感覺不適應,甚至身體有酸疼的現象,這是因為心理的不適應,或是生理的不習慣所引起。在初進禪堂的幾天中,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現象,不需擔心。昨天也跟大家提醒過了坐蒲團的正確的方法,這些技巧只要學會了,就會減少因為不當坐姿所引起的酸疼。而在初階的訓練中,你們若感覺不適,可以輕微的移動,所以並不會到痛得受不了的地步!若你能不理會疼痛,繼續用功,那麼就靜靜的觀察、清楚的覺知。若不能忍受因久坐引發的疼痛,所有的感覺,所有的呼吸統統忘了,只有強烈的痛楚在蔓延,那麼你可以輕輕的移動,以消除疼痛。如果還是受不了,那或許有別的因素,你來告訴我,我來幫你另想辦法,或許是改換姿勢,讓你的身體能在一個較安穩舒適的情況下用功。

         要知道,禪修是練心不是練腿,主要是能達到心念的專注,姿勢不是得定的唯一條件,但是身心必竟是相交感的,端正的坐姿有助於定力的培養,所以若能久坐,當然要採取端正的姿勢,若真不能久坐或挺直,當然也不必勉強。再者,腳會痛也並不單因盤腿而引起,有時或許因為你腳部的血液循環本來就不好,所以一坐就酸麻難忍。你們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當靜坐時,腿開始由脹到麻到痛,如果我們能不理會腳的疼痛而繼續坐,到後來整個腿部就好像有一股熱流,流過那個酸、麻、脹、痛的部位,一流過以後,耶!不痛了!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種舒暢輕鬆的感覺。所以有句話來形容人身體血氣運行的狀態說:「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這就不是因為坐姿而引起疼痛,而是自身血氣不順暢的關係。如果是這個原因所引起的疼痛,那除了調理身體之外,靜坐對這樣的狀況反而有改善的作用。

妥善看待色身變化

         在禪修期間,心念的千變萬化以止觀法門來對治,而面對身體的變化也不要自以為是,自作主張,請你一定要來與我商量,除了因慢性病所需定期服用的藥物之外,不要動輒亂服止痛藥、鎮定劑。不要認為:「唉呀!真倒霉,一進禪堂就開始偏頭痛,吃個止痛藥,不痛了好修行!」;「晚上睡不著,吃點鎮靜劑、安眠藥,好好的睡,明天早上好修行!」你們知道安眠藥和鎮靜劑的作用是什麼嗎?它只是將我們的大惱「打昏、麻翻」了,讓我們不省人事而已!但我們的大腦並沒有休息,第二天反而更累,更不舒服。為什麼別人睡得著你卻睡不著呢?如果不是因為正確的修持所引發的身心輕安而睡眠自然減少,那麼一定是因妄念太多,思慮過勞所引起的腦神經衰弱現象。這種身心的病態,絕對不能夠靠藥物去解決它,反而應該以修持所產生的正念正知的力量,徹底的解決這個困境。有時在禪堂中所引發的強烈的身體疼痛或振動,亦應經過仔細的判斷,若是因為心理影響生理所引起的病惱,亦應如是處理。更不可以這樣取巧:「我就是喜歡觀察樂受,不能忍耐苦受,反正師父又沒有看到,吃顆止痛藥又會怎麼樣呢!」大家要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多次甚至長期參加禪修,但對於習氣的改造,心性的調柔卻進步不大呢?就是因為對於所修法門沒有生起淨信之心,不能捨身捨命,沒有將身心完全託付在那個方法上,自己總是有太多的意見,甚至自行其是,這不但不能有所成就,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進到禪堂來,就記住「色身交予常住,性命託咐龍天」,一切聽招呼,再苦也就只有這幾天而已!能下定這樣決心的人,才能夠有大的進步與收獲!

  
~未完待續~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