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關於臺灣宗教學界神聖性議題迷思的批判

江燦騰

       作為一位研究當代臺灣宗教史的學者,我近幾年來最強烈的反感和譏嘲的學術現象之一,就是看到有不少在學界還有點名氣的所謂「宗教學者」,每隔一陣子就會炒一次關於宗教「神聖性」的學術議題;而不久之前的那一次,規模雖大,但我的評語卻只有一句,那就是:彼等絕大多數文章皆屬離胡說不遠的「硬套之論」,亦即讀者只須將其當「學術垃圾」看待就行了,根本不值得再浪費時間去關懷。

       為何我會如此強烈批評呢?因此輩學者,最大的盲點之一,就是忽略了——彼等關於宗教學「神聖性」的討論,其實是源自西方天主教的宗教哲學思想,並且和超越或絕對的神人異質(二元論)概念有關,但與東方的神人同質(一元論)的泛神概念又是截然不同的。

       其實,此兩者在認知上的不同,以明末來華傳教的利瑪竇神父生平體會最深。因他起先認為中國古代經典上的「上帝」和天主教聖經上的「上帝」一樣,但不久他即發現:原來中國人所謂的「上帝」一詞,雖是指權威最大的天上主宰,卻非創造天地萬物的「造物者」,因而其「神聖性」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反之,西方的「上帝」,既是宇宙萬物的「造物者」,並且在「神聖性」的概念上則是絕對的——因凡人皆不可能成上帝,唯有耶穌例外。

       問題在於,華人一向認人為:人人皆可為堯舜,或人死雖為鬼,但有德有功者可升天為神等,甚至大乘佛教「眾生皆有佛性」的說法亦人盡皆知,故在明末的華人知識分子,始終無法相信利瑪竇所宣稱的:只有人子耶穌一人,可與絕對唯一的「上帝」相等,而別人不行?……

       由此例子即知,在談中外宗教的「神聖性」時,此一重大差異,是須謹記在心,才不會犯錯的。我沒料到,同樣的問題,居然一再被當代臺灣的一些宗教學者所忽略(或明知故犯),真是太不應該了。

       所以,我在此建議:今後臺灣的宗教學者如要再談「神聖性」的學術議題,請起碼在學理和方法上做到下列三點:

一、就西方原有的「神聖性」概念,放在西方宗教哲學的歷史脈絡來談,即可免混用。

二、如要作中西宗教「神聖性」的比較時,應釐清兩者差異何在?再進行比較。

三、將東方的「神聖性」按其思想本質和實際的歷史脈絡,重新定義,自成解釋系統。

       否則,除了胡說,就是再鬧一次笑話罷了。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