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法式「世俗性(Laïcité)」

——無關宗教的言論自由?

林碧津

  今年一月初,國際間出現了一則令人擔心的標語:「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似乎捍衛「言論自由」的人,就必須往這個陣營靠攏。如同人類發明的其他語彙,這個標語有太多掩飾,很難完全明白真實的用意。

  說「用意」,不是「含意」,因為可為特定人士所「用」,用之不當,一則漫畫引發的槍擊事件,可能繼續發酵,釀成國際間文明與宗教的衝突。

  「我是查理」在激進份子對《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後簡稱《查理》)恐怖攻擊後迅速凝聚群眾情感,在1月11日巴黎空前絕後的大遊行中,滲出濃濃的政治味,與「民主」、「共和精神」、「反恐」畫上等號,連《查理周刊》的倖存者都不全表認同。1至於單純捍衛「言論自由」的人士,是否也概括接受《查理周刊》猥褻諷刺的風格,甚至「有權褻瀆」的宣示,恐怕也見仁見智。2

  不過,言論自由的精神就在各自表述,可以「是查理」,或「不是查理」,或在「查理」標語埋入各種元素。只有誠實,才能還原真相。

  討論「查理事件」引發的「自由」與「信仰」孰輕孰重,一旦和法國嘲諷文化傳統牽扯不清,會誤認兩種價值勢不兩立,其實不然。正如歷史學者François Huguenin投書「費加洛報」(Le Figaro)指稱:「盲目推崇言論自由......掩蓋了問題根源不在思想表達自由,而在表達方式。」 「查理式幽默」,不見得受人人青睞,1992到2014年,《查理》挨告的次數就大約50件,3抨擊多來自極右派人士、媒體同業、天主教組織、伊斯蘭教團體及法國傭兵Harki等。4

  法國境內支持或反對《查理》的陣營各自提出不同理由。支持者依於法國政教分立的憲政文化,亦即共和精神的基石——世俗性(la laïcité)5主張言論尺度不該設限於難以界定的宗教敏感;反對者基於權責對等,強調真正的自由來自理性的思辨,不應將譏諷偽裝當人權,無限上綱。世俗性,在反對陣營眼裡,恰是「宗教歧視」的罪魁禍首。

  法文laïcité,世俗性,或譯為「政教分離」,原指教權與政權分離,避免「以教領政」或「以政領教」,擺脫始自中世紀的教會俗權控制,賦予人民信仰自由。法國漫長的政教權力對抗,直到1905年頒布「政教分離法」,6才正式終結。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法國社會雖不致反宗教,卻普遍對宗教漠然。而laïcité在政治及社會上的應用,也就逐漸走向「去宗教化」,適用範圍之廣,遠超出原有政教權力的概念。

  由於受到法國強烈世俗傳統的牽扯,「言論自由」在法律保障下,並不獨立看待宗教表述,實踐上難免引起倫理、道德、社會正義的爭議。如果說法律是一個社會經過理性思辨,將倫常化為規範,以規制人與人、事、物及外在環境的關係,那麼法國詮釋言論自由與宗教關係的相關法規,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這個社會的人心取向。

  2007年,《查理週刊》因先後刊登三幅穆罕默德的漫畫,包括那幅先知頭巾頂著點燃引信的炸彈,遭伊斯蘭組織提告,爭訟一年後法院駁回,理由是:「在一個世俗、多元化的社會,尊重不同信仰和擁有批評宗教的自由,同等重要。」7但1984年,法國電影《聖母頌》(Ave Maria)海報被禁,畫面是個被綁在十字架上的年輕半裸女子。法官裁決:「以十字架作為意象,刻意炒作,張貼在公眾必經之處的廣告方式,構成了對信仰深處毫無意義的嚴重侵犯。」8兩案判決的差異在於前者被認為僅針對基本教義極端份子,「無意冒犯全體穆斯林」,後者則因海報立於公眾必經場合,「強迫人非看不可」。

  不同於鄰國德國,「褻瀆宗教」的罪行在法國無法成立,想依此控告《查理》不敬,比登天還難。法國禁止言論自由濫用的前提,包括煽動仇恨、反猶和鼓吹種族主義等,但不包括褻瀆神聖。宗教自由的維護,也就無法擴及教義、象徵符號,只能與上述理由結合,才能獲得保障。

  其實漫畫作為「去神聖化」的手段,《查理》還是《切腹》(Hara Kiri)時,就因為拿「神聖」不可侵的戴高樂將軍之死開玩笑遭禁,才有今日的《查理》。重新出發的《查理》依然是無可撼動的左傾無神論者,難以體會虔誠信徒之於宗教的認知及內心經驗。

  槍擊事件後,有人說,如果法國只有「法國人」,有著共同歷史文化背景(指嘲諷文化傳統!),慘案就不會發生。但在IT全球化的今日,國界擋不了言語思想漫流,何況法國境內有五、六百萬穆斯林,兩名犯案的暴徒正是受到激化思維召喚的移民子弟。

  在這起事件中身亡的《查理周刊》發行總監Charb,2012年接受《世界報》(Le Monde)專訪時,曾經說過:「我寧願站著死,決不跪著苟活。」9迎向威脅談堅持,令人動容!對《查理》的漫畫家而言,一則幽默的諷刺漫畫勝過千言萬語,是民主的見證!不過,語言,使人類意識息息相通,帶來和樂,也能帶來仇恨!誠然,任何理由都不能合理化恐怖攻擊行動,「查理事件」且交織著法國難解的移民政策,但言論捲起的傷害讓我們不得不冷靜思考:冷嘲熱諷是否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使人痛苦」,豈是這項基本人權得來不易的目的?表達理念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

  也是法國一句諺語:「C'est le ton qui fait la musique」,樂章由音調譜成,引申之意:同樣一件事如果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聽者的感受將會大不相同!

  


 1 Unanimité des hommages à « Charlie » : un « contre-sens » ? Le Monde, 10/01/2015, in http://www.lemonde.fr/societe/article/2015/01/10/unanimite-des-hommages-a-charlie-un-contre-sens_4553578_3224.html

2 遊行隔天,周刊法律顧問Richard Malka接受訪問時明確宣示:「『我是查理』的精神,包括有權褻瀆。」Charlie Hebdo, c'est "le droit au blasphème" (Malka), Le Figaro, 12/01/2015, in http://www.lefigaro.fr/flash-eco/2015/01/12/97002-20150112FILWWW00123-charlie-hebdo-c-est-le-droit-au-blaspheme.php

3 Damien Leloup et Samuel Laurent, « Charlie », Dieudonné… : quelles limites à la liberté d'expression ? Le Monde, 14/01/2015, in http://www.lemonde.fr/les-decodeurs/article/2015/01/14/de-charlie-a-dieudonne-jusqu-ou-va-la-liberte-d-expression_4555180_4355770.html#O4Hl3tgfCxdHuuw2.99

4 « Charlie Hebdo », 22 ans de procès en tous genres, Le Monde, 08/01/2015, in http://www.lemonde.fr/societe/article/2015/01/08/charlie-hebdo-22-ans-de-proces-en-tous-genres_4551824_3224.html#rzye4bYacIyOkK54.99

5 劫後餘生的《查理周刊》,1月14日特刊有一段來自編輯部門的心聲。以「還會有『是!不過』嗎?」(Est-ce qu'il y aura encore des « oui, mais » ?)為題的社論寫道:「唯有『世俗性』,方能保障平等、自由、博愛精神的實踐......弔詭的是,也唯有『世俗性』才能保障信徒與非信徒之間的和平共處。」原文: Elle (la laïcité) seule permet, parce qu’elle prône l’universalisme des droits, l’exercice de l’égalité, de la liberté, de la fraternité, de la sororité... Elle seule permet, ironiquement, aux croyants et aux autre, de vivre en paix. http://blogs.mediapart.fr/blog/monica-m/240115/ledito-du-charlie-hebdo-du-14-janvier-oui-mais

6 Loi du 9 décembre 1905 concernant la séparation des Eglises et de l'Etat, http://www.legifrance.gouv.fr/affichTexte.do?cidTexte=JORFTEXT000000508749

7 原文: Dans une société laïque et pluraliste, le respect de toutes les croyances va de pair avec la liberté de critiquer les religions, quelles qu'elles soient. http://www.liberation.fr/societe/2007/03/23/proces-charlie-les-caricatures-de-mahomet-relaxees_88293

8 原文:La représentation du symbole de la croix, dans des conditions de publicité tapageuse et en des lieux de passage public forcé, constitue un acte d'intrusion agressive et gratuite dans le tréfonds intime des croyances. http://tempsreel.nouvelobs.com/charlie-hebdo/20150120.OBS0346/une-liberte-d-expression-a-deux-vitesses-7-questions-pour-comprendre.html

9 原文: Je n'ai pas de gosses, pas de femme, pas de voiture, pas de crédit. C'est peut-être un peu pompeux ce que je vais dire, mais je préfère mourir debout que vivre à genoux. http://www.lemonde.fr/actualite-medias/article/2015/01/07/charb-je-prefere-mourir-debout-que-vivre-a-genoux_4550759_3236.html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