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人間佛教解與行──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壇側記

陳悅萱

      4月17、18日兩天,本院舉辦第九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論壇──人間佛教解行研習營。經過住眾與志工們數日的辛勞籌備,一切場地、文書、食宿等工作,均準備妥當,4月17日一大早,在無風無雨、不冷不熱的舒適氣候下,論壇於本院無諍講堂開啟序幕。

      今年是印順導師圓寂五週年,為緬懷一位偉大的佛學思想家所舉辦的研討會,也已持續到了第九屆。本屆有別於以往,對於議程設計做了突破性的改變,每一場次之總論壇,分別邀請四位引言人各發表20分鐘,接著由學者專家以圓桌會議的方式進行會談。為了讓與會者有更多的參與發言,另於二天議程的下午,安排年輕學者主持八組分論壇,進行140分鐘的自由討論,期能於此充裕的時間,自在地發表個人見解,或藉由共同討論,解答疑惑。

      為免於舟車往返之勞頓,本院也提供參與者住宿服務,雖然設備不足相媲於觀光飯店,但是祥和安寧、清爽沉靜的校園,意境深邃的校舍建築,乃至早晚隨眾課誦出坡的寺院作息,此等與法相應的心靈感受,絕非投宿一般旅館可得。

      受限於學院場地,本屆論壇之規模,雖不如以往動輒五、六百人之盛大,但是在本院的用心籌畫下,250位的與會者在更自在的環境、更充分的互動中,反而能對導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內涵,有更深入的體會。

開幕

      上午9:00,在莊嚴的三寶歌中,開幕典禮於焉開始。首先播放大愛電視為印順導師製作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紀錄片,接著大會主席昭慧法師致詞,說明多年來持續舉辦導師思想研討會的原因,以及本次論壇形式上的改變與背後的考量,同時也感謝出席貴賓的參與盛情,特別是遠自香港而來的妙華佛學會的勞海新等五位居士,以及所有與會人士的戮力促成。

      台南妙心寺住持傳道法師接著表達對此次論壇歡喜與感恩的心情,也為導師思想的後繼有人感到法喜,並且以他拜見導師的親身經歷,說明受到導師為法忘軀的精神所感召,最後勉勵大眾珍惜本次機緣,充分表達多元意見、相互分享經驗與心得。

      妙雲蘭若住持慧理法師則以「小巧溫馨」形容本次論壇與以往研討會的差別,同時也因為有如此多人願意來參與學習導師思想,而感到萬分歡欣,更盼望「導師思想全集」在大陸的出版,能為「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帶來顯著的影響。

      開幕儀式結束後,所有出席來賓移駕至觀景台合影留念,接著於精心佈置的齋堂,享用研討會一向頗負盛名的茶點,老朋友們相互寒喧問訊,等待論壇正式開始。

第一場總論壇

      本次論壇的主軸在於探討導師所提倡「人間佛教」的實踐面,主辦單位提出以三個子題深入討論,分別為「人間佛教的解門與行門」、「人間佛教的歷史性與永續性」、「人間佛教的倫理與規制」。第一場總論壇在精美豐盛的茶點交誼後,於10:30正式開始,由邱敏捷教授主持,邀請傳道法師、性廣法師、悟殷法師、劉易齋教授,各以其近來之研究成果或實踐心得,針對「人間佛教的解門與行門」發表引言,隨後則有黃夏年教授、侯坤宏教授以及昭慧法師共同參與探討。

      主持人邱敏捷教授簡潔地介紹本場次的主題與四位引言人,並提出有關「人間佛教」解與行的內容及特色、與傳統之差別,「忍而不證」之「人乘菩薩行」的意義,以及修證次第等問題後,隨即開始本場論壇的精采討論。

      傳道法師以〈從解行相資談人菩薩行〉為題率先發表,法師本其私淑自導師思想之啟發與精神感召,以「對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為中心思想的實踐經驗,向大眾說明截然劃分解與行之不可,並且從「如實觀緣起而正見因果之必然性」,「如理思維中正行菩薩行」,以及「如分抉擇中體現無我」等三個面向,歸納人菩薩行的解與行。此外亦以其關懷眾生的悲心,對斯人斯土長期付出的經驗智慧,剴切地為大眾開解人菩薩行的解行迷思,最後更以當年導師的殷殷咐囑來鼓勵會眾,不論身處何種環境與身份,都能以佛法的正知正行,確立人菩薩行者的自信與典範。

      性廣法師以〈智顗大師圓頓止觀特色之研究〉為題,依據智者大師臨終所修法門與自述之證境,分析天台圓頓止觀的修行特色,以「四種三昧」闡明禪那與大乘三昧之不同,並簡述天台圓教「五品位」、「六根清淨位」的修行位階,而關於大師的修證位秩,特別點出其自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為他損己,只是五品位耳!」顯示智者大師思想與導師思想之差異。最後以智者大師一生的修行階段、圓教修行法門的特色,重新定位智者大師以一生智慧結晶所提倡的天台圓頓止觀。

      悟殷法師以〈《施設論》的思想與風格之探究〉為題,發表其近來的研究心得,法師長年治學,而於部派佛教之專研,更有獨特之見解與心得。本文乃其自玄奘大師翻譯的二百卷《大毗婆沙論》中,整理出《施設論》的內容,介紹古代論師大德們對於業與業報的思想特色,以及其中所展現出的社會關懷。此外亦從論師們對「是否斷善根」的論議中,抉發其有關性別正義的觀點,同時也做了文獻考證的說明。由於全文內容豐富、論證精闢,受限於發表時間,法師僅能為重點說明,文中之諸多觀點,則有待有興趣的學者大眾,未來再做更深入的學習了。

      劉易齋教授以〈解行相應的人間菩薩行〉為題,從導師一生行誼的寫照,其「不畏生死、清平渡世」的典範中,簡述印順導師的修行特質。繼引言人發表之後,昭慧法師與黃夏年教授,分別表達了對性廣法師與悟殷法師學術功力的讚歎,以及其學術成果的卓著貢獻。

      之後侯坤宏教授以一個佛教徒的學者身分,舉近代佛教學者諸如胡適、湯用彤等人為例,說明信仰者與研究者的差別,並提出既是信仰者又是研究者應如何面對的問題。而關於胡適對佛教及禪宗的嚴厲批判,性廣法師則回應,以民初以來中國的時代背景、西方哲學的發展與方法論,駁斥胡適由實證主義作為研究基礎,其結論的偏隘性。現代學者面對不同的時代,應以更寬廣的心胸、更客觀的論述工具,做為研究的基礎。

      上午的論壇,在四位於行門上以生命實踐「人間佛教」的法師,以及解門上深耕不綴的學者,睿智且精闢的討論中,幾乎欲罷不能,然用餐時間已至,與會大眾只能帶著滿心的法喜,以及未劃上句點的心情,先行享用大會準備的便當,待休息過後,再將心中的感想與問題,留待於分論壇中分享。

第一天下午分論壇

      下午2:00開始分論壇,大會在有限的環境下,分配了八個小組討論場地,並且細心佈置了所需設備,各組成員在主持人的帶領下進行自由討論。這也是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歷屆以來的首次設計。

      各組在不同的場地氣氛、不同的成員組合、不同的主持人風格下,激盪出不同的交會火花。有思辯性特強的成員組合,對於論壇議題做尖銳的論證;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員組合,分享個人的修行或弘法利生經驗;有成員就當日論文內容,或個人經驗、寺院運作等提出問題,就教於主持人;也有大多數成員不習慣發表的組別,在主持人以提問方式的帶領下,漸漸融入討論的氛圍,最後各組都在愈來愈熱烈的討論中,結束了是日的分論壇。

晚宴、晚課

      結束了一天法雨的沐浴,各組成員在常住師父們的帶領下,於小而美的校園中經行二十分鐘,舒展身體的疲憊,放鬆已思惟一天的心情。身心沉澱過後,大寮也已準備好豐盛的晚宴,以自助餐的方式供養大眾。素淨的齋堂,經志工們的精心佈置,另有一番典雅莊嚴。而菜餚的烹調,樸實不失精緻、簡單不失色澤、清淡不失真味、好吃不失營養,於平凡中展現蔬食料理的菁華,顯見志工們供養大眾的誠心。

      晚宴結束後自由活動,並於晚間7:00至大殿晚課,為了紀念導師以智慧為主的思想特色,大眾齊誦《金剛經》,並以此功德迴向,祝願導師早日乘願再來,濟度裟婆有情。

學者茶敘

      由於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平日各自耕耘自己的領域,惟有藉此機會方能老友聚首、溝通交流,鑒於以往大型研討會的匆忙緊湊,往往難以暢所欲言,為珍惜此次難得的會遇,大會特別安排晚間六時於嵐園,由傳道法師與昭慧法師主持,諸圓桌會議代表及分論壇主持人參與之茶敘。

      專長人類學的陳文玲教授,首先提出近來慈濟重建小林村的紛爭,昭慧法師以其對佛法深刻的體會,以及長年從事社會運動的經驗,為大家說明該事件的發生始末、紛爭的癥結,以及作為「人間佛教」的實踐者,應如何運用佛法的智慧,來面對宗教文化的差異、族群的衝突,甚或是各宗教社會團體資源的衝突,並精闢地分析,何以慈濟以相同的災後重建模式下,在印尼能夠成功扭轉當地的仇華情緒,但卻在小林村引起如此巨大的衝突,甚且招致「善霸」的嚴厲指控,最後也對該事件之兩造,做了「小愚痴、大罪惡」的是非論斷。

      針對此一事件,傳道法師亦以其長期從事環保護生運動的經驗與智慧,提出許多實例,說明助人的過程中,種種應具有的謹慎與細膩,並且分享大眾有關生態與環保的知識。

      陳文玲教授則以人類學的田野調查角度,分析雙方的立場差距。此外,林朝成教授也從親自參與的社工角度,以文化消失的危機感及退出山林標準之不一致兩個原因,來解釋當地村民的情緒反應。來自香港的麥紹彬居士,則以香港蘋果日報的崛起為例,認為惡質傳媒文化的影響不可小歔。而侯坤宏教授則表明,希望未來能以所收集有關生態、環保、救災、重建等資料,以小說方式呈現此一歷史事件。在座眾人以佛弟子的立場,最關切的仍是紛爭應如何平息的問題,也盼望「解鈴還需繫鈴人」,慈濟能夠以智慧的操作與慈悲的對話來平息爭議。

      接著延續「人間佛教」的主題,大家談到台灣佛教團體的發展現況,以及其與印順導師思想之關連性。黃夏年教授以其做為一個歷史學家的敏銳觀察,以及與大陸各寺院的長期互動經驗,分析大陸佛教未來的發展趨勢,寺院商業化與觀光化的影響,同時也以中國佛教史上宗派發展的歷史經驗,分析台灣四大教團未來的發展趨勢。至於中華書局出版印順導師全集,對於大陸佛教發展的影響,黃教授就兩岸不同的學術背景,分析導師思想對於兩岸不同的影響。

      大家就兩岸各以「人間佛教」為運作基礎的教團或寺院,目前的實際運作概況,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走向,展開了一番熱烈的討論。直至安板聲響,時間已晚,主席只得宣布散會,各自方才意猶未盡的返回寮房,為明日的議程儲備精力。

第二場總論壇

      次日的議程於霏霏小雨中展開,天候雖不若前日之爽朗,但是報到人數依然如舊。早上8:00,第二場總論壇於無諍講堂登場,本場論壇之主題為「人間佛教的歷史性與永續性」,由黃運喜教授擔任主持人,江燦騰、林朝成、游祥洲以及侯坤宏教授擔任引言人。

      主持人黃運喜教授以「人間佛教」的內涵、未來性、神聖或世俗性,以及與世界其他類似概念的佛教思想(諸如「入世佛教」等)的同異問題等面向,簡短的介紹引言大綱,隨後即由江燦騰教授發表其極具爭議的論文:「當代『慈濟宗』的建立與台灣佛教界『去印順化』新趨勢的辯證發展」。

      江燦騰教授首先放映一段剪輯自慈濟的影片,說明慈濟事業的狀況,其次追溯其核心經典《無量義經》的思想源頭──《法華三部經》,據此分別證嚴法師與印順導師思想根源之不同,接著從佛教資源衝突的觀點,提出慈濟「去印順化」新趨勢發展,分析「中華禪法鼓宗」成立與導師圓寂二事件,對於慈濟立宗的關連性。

      林朝成教授以「人間佛教的歷史性與境遇性」為題,從公民社會中的公民角色,探討人菩薩行與公民社會的關係,此外也提到「人間佛教」應如何與目前國際佛教界強調的「入世佛教」對話,以及神聖性與世俗性的張力,最後以「人間佛教」的多元性與在地性作為結語。

      游祥洲教授則從其參與國際入世佛教組織的活動經驗,探討目前全球佛教世界的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的「人間佛教」團體的特質與貢獻,並依此比較二者的同質性,為台灣佛教可續性發展的優勢,提出他的見解。

      侯坤宏教授多年從事佛教人物的口述歷史,因此以其豐富的史料蒐集,首先對「人間佛教」歷史及現況做一考查,諸如「人間佛教」議題之所以提出的歷史性探源、現有「人間佛教」的觀察。其次,報告其有關「人間佛教」永續性發展的想法,包括神聖性與世俗性的抉擇,以及未來的瓶頸與遠景,最後以「佛教沒有什麼不好,不好的是佛教徒」一語作為結語。

      圓桌會談中,傳道法師首先就如何定位的議題,強調在多元的時代,研究者有個人不同角度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並且以當年廢除「八敬法」運動時,厚觀法師與昭慧法師的一段對話,以及個人的行事風格,說明「人間佛教」的實踐,重點在於承襲印順導師的精神:「需要的人、需要的時候、需要的關懷」,此外也對於此良性競爭中,所激盪出的火花表示讚歎。

      邱敏捷教授則就其研究計劃──「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與發展」,所做的訪談內容發表看法,如藍吉富教授認為慈濟並不在思想與學術上構成學派,應是一種社會實踐而非「印順學派」,因此「去印順化」是否存在?或許需要再探討。此外,法鼓山的惠敏法師,也表明其於授課內容之規劃、相關寫作的資料引述,都曾納入導師的著作,並未否認自己亦屬「印順學派」。

      黃夏年教授以其歷史學家的敏銳觀察,對此議題提出了幾點獨特的看法。第一,不應以西方的思維方式,將中國佛教做「神聖性」與「世俗性」的區分,因為證諸兩千年來的歷史,中國佛教始終是在皇權統治下,調整其與社會之關係及定位,並不曾發生此種對立關係。第二,有關公民社會的議題,民初太虛大師已經提出了「菩薩公民」的概念,我們只需將其再精緻化,毋需另提論述。第三,經濟才是「人間佛教」最根本的問題根源。第四,從明代寺院廣立所謂「臨濟正宗碑」可知,法脈傳承的合法化,對各寺院維持其神聖性的重要,否則,若「去印順化」為事實,那麼慈濟宗在學術上,應將被歸類於新興宗教,而非傳統佛教了。

      最後昭慧法師澄清,本次論壇並非「一言堂」,不同之意見都有其表達空間,同時亦以其出版邱敏捷教授的博士論文──《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為例,說明出版此書面臨的倫理兩難。並且以從事社會運動的經驗,分析在「進入世間、關懷眾生」的主軸下,對於不同思想或不同宗教,異中求同、包容異己的重要性。

第三場總論壇

      接下來的茶點交誼中,大家再度享用了志工們所準備的精美茶食,補充完體力,第三場論壇於10:40開始。先由慧理法師致贈琉璃觀音一座,祝賀昭慧法師陞任玄大文理學院院長。

      本場總論壇之主題為「人間佛教的倫理與規制」,由藍吉富教授擔任主持人,依發言順序分別是昭慧法師、林蓉芝秘書長、黃夏年教授、李玉珍教授擔任引言人。

      藍吉富教授首先說明此一主題的引言大綱,諸如「人間佛教」倫理規制的系統理論、與其他宗派在清規上的差異性、如何面對當代社會的倫理議題,以及有關「性別正義」的改革議題。

      昭慧法師以〈論《雜阿含經》「中道」義〉為題,論證佛教倫理學中,實踐準則的「中道」與《雜阿含經》之關連性。其所建構的佛教倫理學系統理論中,思想的基礎來自「緣起」,而實踐的準則「在有限的因緣條件下,相對無私的做最好的選擇」,則依循龍樹菩薩的中道思想。昭慧法師於本文,則闡明中道思想承襲《雜阿含經》的經教。接著更以近來引發巨大爭議的「廢除死刑」議題為例,依據佛法的中道思維,論述一個佛弟子,何以對於「不殺」應堅持「不自做、不教他、不隨喜、不讚歎」立場的理由,此外也對慈濟重建小林村所遭致的反彈事件,做了詳盡的分析與論斷。

      黃夏年教授首先解釋,若先了解本次論壇的主題,那麼將會提出有關其於大陸蒐集各寺院現存之清規,目前整理與出版概況的論文,不過也簡短的向大家做了相關報告。而本次所提出的〈三論印順法師《華嚴經》的研究〉,特別指出《阿耨達經》為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由小乘轉入大乘的關鍵經典,並於此點作了詳盡的分析。

      中華佛寺協會的林蓉芝秘書長,以其長期為寺院處理財產與法律問題的深厚經驗,探討台灣宗教團體倫理與法制面的現況。林秘書長特別舉出最近處理的相關案例提醒大家,內政部研議的「宗教團體法」,其中與目前寺院運作關聯性最為重要的條文,應在寺院財產與管理的繼承部份,而非財務管理或帳冊公開的部份,同時也呼籲各常住出家眾,應加強與自身權利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

      李玉珍教授則介紹了印順導師著作的出版與發行情形,並且從著作的內容與發行量、與其他法師出版數量的比較,來說明導師著作對佛教教育與僧侶的影響。

      接下來的圓桌會談,江燦騰教授則就性別正義的議題「比丘尼傳戒」,挑戰昭慧法師,並且認為佛教界唯有「比丘尼傳戒」,才是性別平等的完成。昭慧法師則回應,論述的部分早已提出,但實際上要傳戒,也需要有對「比丘尼傳戒」信心堅強的受戒者,她也在等待時機。

第二天下午分論壇

      分論壇於下午2:00開始,各組小組成員依然如前一日,不過經過了一天的相處,大家更能自在的發言,尤其是本日上午兩場論壇的內容,或是引起很大的討論空間,或是引發個人經驗之共鳴,故討論較諸昨日益加熱烈。

      有屬於慈濟會員的與會者,對於江燦騰教授的論證,有不同的意見;也有法師關切目前國家法令對於其寺院運作的影響;亦有遵循「人間佛教」思想的法師,因現今全球社會的劇烈變動,而關心「人間佛教」未來的永續性;而一位來自泰國的比丘,也分享其以「入世佛教」理念從事弘法利生事業的經驗。此外,黃夏年教授與侯坤宏教授兩天的分論壇均全程參與,更適時為各組提供意見、導引討論的方向,其精勤與熱誠,令人讚歎。

分組報告

      分論壇於4:20結束,所有與會者齊聚無諍講堂,由分論壇主持人代表各組報告兩天的討論內容,分別為:第一組主持人清德法師,第二組主持人張?文教授,第三組主持人如戒法師,第四組主持人林建德教授,第五組主持人自憲法師,第六組主持人陳文玲教授,第七組主持人德涵法師,第八組主持人耀行法師。由於每組時間有限,而兩次分論壇的討論內容又極為豐富,因此各組主持人均無法充分說明,大致只能簡短的就討論氣氛、方式及心得感想,作極簡略的報告。

      昭慧法師隨後為大眾結論,首先說明為了「老幹新枝」的傳承,因此安排新進學者擔任分論壇主持人的用意。其次對於江燦騰教授尖銳的言論,也做了補充,法師先敘明其與證嚴法師長年的互動狀況,且同意林建德教授的看法,慈濟並無存在所謂的「去印順化」現象,因此慈濟立宗與「去印順化」無關,並以其對證嚴法師的深刻了解,推論立宗乃為顧慮慈濟未來的發展,期能以一較為「剛性」的宗派,來承繼慈濟事業之永續性。此外,昭慧法師亦推崇慈濟以其公信力與效率,對於社會慈善捐助的貢獻,更從施者與受施者應有的態度,論斷小林村事件中的孰是孰非。

      至於「領眾是否妨礙修行」的疑問,昭慧法師勉勵大眾,緣起性空的智慧,是能夠落實於世間的,並舉其領眾之經驗,說明如何從眾生的貪瞋痴中磨練自我,開發無我的智慧與慈悲,因此領眾即是修行,而這也即是《華嚴經‧入法界品》中之「不思議解脫」境界。

      性廣法師則認為,大家應多從參與討論與發言中,訓練自己的思辨能力,並於行門之外,多讀經論,在解門上努力,以「正見、正行」為基礎,方為「人間佛教」實踐者應有的修行態度。

閉幕

      隨即舉行閉幕,昭慧法師首先表達對印順導師的感恩之情,其次亦對教界的護持,弘誓學團住眾與志工們的付出,印證人菩薩行的可行與可貴,表達深切的感恩與讚嘆。

      黃夏年教授則發表其參與之感受:其一,參加的學員素質都非常的高,其二,從這些人身上看到人間佛教行者的特質,並會將此次的經驗帶回大陸,豐富未來舉辦的研討會。

      侯坤宏教授肯定昭慧、性廣法師所帶領弘誓學團,發揚印順導師思想的貢獻,並且認為,印順導師的書非常耐讀,寶藏挖掘不盡,鼓勵大家繼續精進,研究發揚導師思想。

      最後由性廣法師帶領與會大眾一同迴向:祈願圓寂五週年的上印下順導師,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早日乘願再來、入娑婆世、廣度有情。並祝願與會大眾平安吉祥、福慧圓滿、同證菩提。

      這場為期兩天的論壇,在知性與感性的氣氛交綜之下,溫馨閉幕。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