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研討會訪談報導──與會來賓迴響

採訪‧謄稿│李朝倉、林錞蓁、張沛寧、林素有、丁靜怡、潘鳴珮

整理│李朝倉、釋德晟

 

邱敏捷教授、黃文樹教授

(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與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主辦印順導師思想學術研討會行之有年,今年已邁入第十七屆,誠是因緣甚深。以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為軸心,貫串佛教經典,抉發印順學,以及印順學派人物等佛教思想、文化、教育與藝術等相關議題,確實有相當大的探究、論述空間。

今年有幸參與盛會,以江燦騰《跨世紀的新透視: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為題,評析該書對印順導師與新竹市佛教的論述,開啟另一視野。

此次會議參與學者,以兩岸為主,未來在經費許可下,或兩年,或三年,可邀請其他海外學者共襄盛舉,畢竟有些海外道場也在弘揚印順導師思想,諸如澳洲雪梨華藏寺、美國聖路易市美中佛教會等。最後,感謝諸位法師與護法居士大家有願同行,以法相會,在學佛的路上成就智慧與資糧。

 

林建德教授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這次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結合性別倫理相關議題一起召開,分外具有意義。導師思想跟現代社會的連結,以及和現代人所可能面對到的問題,可以產生什麼互動、對話乃至於貢獻,乃是「後印順」時代或是「印順學」的未來發展一個可能的挑戰。

導師思想研討會每年都辦,如果要長長久久、永續發展,不免要有所變化跟創新,所以這兩者結合頗為特別。特別是印老的「人間佛教」思想強調菩薩道實踐,菩薩道必須回歸到現實人世間的具體問題,包括性別倫理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多元成家」、「同志婚姻」等,這些相信在導師思想佛學

觀點當中,應都可以提供一些思考向度的不同啟發。

尤其導師不少觀點與傳統佛教認知不同,包括嬰靈、肉身菩薩、器官捐贈、淫慾,以及大乘天神化信仰傾向、大乘起源論、如來藏說、彌陀信仰、禪史研究等,都有其獨到而創新的看法,因此面對社會一些具爭議的問題,我想也可以從他的思想中得到回應問題的方式。

如我自己這次論文發表,就是試著從印順導師觀點來探討同志婚姻。未來每年的印順佛學研討會,我想也都可以結合不同倫理學問題或者社會議題乃至哲學問題等一起舉辦,而試著把印順佛學做大、做長遠。

 

文教授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

 

從過去參加研討會到現在的經驗,即是昭慧法師帶領的弘誓學團非常有組織力、動員力,總是在大家通力合作下,短時間把一個國際研討會辦起來。本來還擔心同步口譯的問題,沒想到筱雯老師和慧真老師都被邀請過來,真的是一場國際研討會的規模,議題也是國際佛教社群確實關切的!

我滿感謝自己主持的這一場,因為主題是亞洲佛教,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拜讀三篇論文自身學習很多。另外,現場有許多專家、發表人,互動熱烈產生非常豐富的激盪成果,嘉惠了旁聽的法師大德。這種會要持續辦,我們才會有很多精彩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公諸於世,此外也啟發比較冷門少人探討的題目。

昭慧法師一直都在觀察佛教和現當代社會之間的脈動關係,像過去經營的性別與動保議題,或是佛教倫理學等等相關的議題,這些議題的設定都會令人眼睛一亮。最後如要給予建議,我個人滿關心「高齡化社會的問題」,當下已經正在面臨,目前為止比較少看到,相信佛教在我們這個社群應該也會關注到這個部分。

 

曾廣志教授

(澳洲格里菲斯大學醫學院、高雄醫學大學)

 

這次大會主題我個人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眾所週知,台灣剛剛完成同婚的立法,就台灣目前的大環境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適切的題目。就我做為一個醫學教育者的立場來說,能參與宗教文化和性別倫理的討論,對於我的教學也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我們常會引導學生去思考宗教對病患的生活與心理的影響,還有就是性別倫理的議題,在臨床上醫療工作者要怎麼在性別議題上做抉擇,這些抉擇往往會影響醫病關係的好壞與病人的康復。舉個例子來說,一個醫療工作者,如果面對性取向或是性別認同與自己不同的患者,他們要如何應對呢?一個好的醫療工作者必須對所有的患者一視同仁,但是這種平等心不會從天而降,那是需要醫療工作者自己反覆思考,經常修正心態與行為,才會發生的。

弘誓學院這一次的研討會,再次傳達了人間佛教對當代社會議題以及弱勢族群的關切與關懷,這研討會的主辦者與參與者都是為了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而來的,可以說是一個具體實踐菩薩道的研討會。

我和數位國際學者對這一次的研討會的氛圍與內容都甚為激賞,因為這研討會是一場主辦者真心來辦、義工真心來護持、參加者真心來參與及真心來學習的研討會,這確實是一場因緣難得、跨國真心交會相遇的心靈與智慧饗宴!

 

陳文珊教授

(玉山神學院基督教人文學系)

 

其實從2000年起就開始關心性別議題。我同時也非常好奇,佛教怎樣來看待性別。昭慧法師在這方面滿成功的,像上次達賴喇嘛來台灣,昭慧法師主張廢除八敬法,而我一直以來就是關注著,從多年前第一屆的性別議題,所以這次有這個主題的時候,就非常想要來參與。

佛教討論性別議題,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展現出非常豐富的多元性。尤其今天晚上要結束之前,李玉珍教授的發言讓我耳目一新;佛教經典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包括否定經典的權威性這種詮釋方式,能夠看到佛教裡面對於經典詮釋有一些非常細膩的處理;性廣法師有些不一樣的意見,昭慧法師稍微打一點圓場;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佛教在討論這些東西的時候,表現出這樣一種自由的方式與風氣。

 

嚴瑋泓教授

(東海大學哲學系)

 

今年剛好因為兩個學生的學位論文均是從佛教哲學來反思性別平等與同性議題,與會議主題相關,是很好的機會。大會願意接受由我與學生共同發表論文,主要是學生的用功,所有研究結果歸屬於學生,我只是站在輔助的角色,告訴他們哪邊需要修改再思考,或是再進一步深入探討。

此次會議非常有意義,昭慧法師大作所提到種種的論述,怎麼幫助我們去思考性別倫理平等;平等一直是佛教哲學裡面很重要的精神與內涵,猶記得多年前來到弘誓學院,我非常感動的是昭慧法師強調「在弘誓學院裡面四眾平等」,在一般佛教的道場裡面,較少看到特別強調四眾平等的精神。我在研究所裡面開了兩次佛教倫理學課程,除了閱讀昭慧法師的著作,還有閱讀當代西方學者佛教倫理學著作;我通常都會提到這個例子:當我們從佛教哲學討論到平等的概念時,昭慧法師她在自己創辦的學院,強調四眾平等,這是我覺得把學理放到實踐上,一個非常令人敬佩的地方。

會議每年討論印順導師思想,本次是搭配第二屆宗教與性別倫理,有意義的地方在於不只是討論法義,希望從佛教法義往現實的實踐上去思考。一般而言,如同昭慧法師早上會議時所提及:「我們作為佛學研究者或是佛教實踐者,很容易把空、勝義掛在嘴上,忽略了世俗上應當去處理的具體問題,例如:不平等、衝突等等……。」如何透過佛教哲學,來作為現世上具體的實踐,這是我們在課堂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因此,我的兩位學生在課堂上也構思了這樣的問題剛好與本次大會的主題契合。非常感謝大會的寬容願意接受我們的論文發表,學生與我有一致想法:佛教哲學有非常多的論述理論與內涵,除了能成功幫助我們去反思現代性的議題,也讓其他人透過佛教法義或經典啟發產生具體實踐方向,讓佛法不只是文字語言的表述。如同昭慧法師所提:我們不該把應然掛在嘴上打高空,忽略實然上應該要去處理的問題。其實,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我們可以透過應然來反省實然,也可透過實然來建構應然應該如此,何種應然可以讓我們走得更好,應然與實然不應分割,理論與實踐可以相輔相成。

 

張玉玲教授

(國際佛教聯邦會長、臺灣佛教善女人協會理事長)

 

參加本次會議因緣乃是LGBTQ/I長久以來也一直是國際佛教大會之議題,佛法的觀點探討不外乎是「緣起性空」,我與國際佛教善女人Sakyadhita(國際佛教善女人協會)立場一致。自我的思考發現所謂的「認同」,乃尤其自當感受到「被歧視」時之「認同感」最強,所以最理想的狀況則無處於被歧視的狀態下。如同千年以來佛法散播於各地時,也一直受到當地許多社會文化的影響,就算佛陀時代,其姨母出家也是如此,佛陀起初不接受女性出家也是考量到許多層面,包括當下社會背景,如姨母本身乃皇家貴族又是身處對女性有諸多限制的印度……。

台灣佛教徒在性別正義這部分,昭慧法師已經扮演了很棒的先鋒角色;Sakyadhita則是透過國際學術研討會讓來自不同傳承及各國修行人(尤其是女性),有機會分享成功經驗或挫折,彼此之間腦力激盪充實自我。佛陀給予我們的佛法則是最佳的寶物與基礎,提醒我們要如同觀音菩薩去聆聽各個被壓抑的族群,同時我們也必須思考如何運用佛法的智慧讓大家離苦得樂,而非滿足於短暫的勝利。

在這次主持的論文發表場次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基督教女性神學家,她整個身經百戰經歷及基礎哲學與神學的訓練,就如同昭慧法師對她的稱讚般:「為『性別正義』而踽踽獨行的基督教才女:文珊老師」是非常恰當的。另外秦老師以法律專業的觀點切入及婦女新知的長年參與也令人十分讚嘆,但兩位也都提到了之前比較忽略性別正義的宗教層面,這也如同之前婦運界黃長玲教授私下所曾提及,佛教女性僅聽到昭慧法師而無之外,是否也有其他台灣佛

教女居士的聲音可以加入呢?

現代女性領導人比較停留在單打獨鬥的狀態,葉海煙教授所提及一般人對女性成為領導人後的形象,通常具有恐懼感,故女性領導人如何面對這類的挑戰?女性領導人之間是否可以彼此合作分享?女性領導模式建立起來了嗎?雖證嚴法師、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都是很好的現代佛教女性典範,但跨組織或國際之間的女性領導人共同合作模式,似乎目前還有待探討。長期以來就我觀察及思考,過去女性幾乎都是白手起家及無後援,而我們也常聽到比丘尼很容易將自己的寺院傳承給男眾,能夠橫向去發掘自己姊妹們的脈絡的佛教女性並不多見。

延續女性議題故建議下一波應探討如何落實女性支持女性,而非潛意識及慣性支持男性領導人,女性前輩如何建構及與晚輩如何共同推展、橫向連結與護持機制等合作模式皆待建立。

 

細細老師

(「藩籬以外──認識及關愛雙性人」創辦人)

 

今天我主要提到雙性人孩子的困境,常常被迫接受手術而受苦,那怎麼辦呢?這個世界還是不明白。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要求醫療系統和家長,讓雙性人孩子在成年、有能力做自我性別認同的判斷後,再進一步做手術。他想要做男就做男,想做女就做女,或者他想維持身體本來的樣子,也應該讓他維持。

多數的雙性人即便不接受任何醫療行為都能安全健康的活下去,少部分的雙性人必須接受賀爾蒙藥物的調整來維持生命穩定,但那也不需要做侵入性的性器官改造手術。我們應該撐出一個讓雙性人自己做選擇的空間,法律上也應該給他們這樣的權利。然而在雙性人孩子還沒成年之前,常常因為沒有做手術而面對一些歧視;我童年時父母希望我能做男生,但是我的生理結構沒辦法站著小便,每次去洗手間就覺得很痛苦,該怎麼辦呢?不做手術可能會被欺凌,但一旦做了手術又必須面對不可逆的侵入性醫療結果,做與不做十分難以抉擇。所以我要提出一個建議,孩子還沒達到一個自我決定的年齡之前,可以容許家長或醫療系統給他安排一個最小風險的暫定性別,譬如說:他無法站著小便,那就讓他當女生。孩子在成年、發育前其實沒有太多的性別差異,所以讓父母在孩子發育之前為他定義一個性別,能保護他的安全,讓他能在童年時期做個一般人,能夠安全的成長。等到他長大,能夠自己保護自己,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性別認同時,再重新的調整他的性別。這樣「暫定性別」的概念是我過去為華人社會所提出的建議,後來在世界各地與其他學者交流後發現,這樣的概念也能延伸到其他地方,為雙性人孩子提供保護。

我在這一天裡面學了很多東西,我自己是基督徒,對聖經也許有一點點的認識,但也不是很徹底。這裡多數是佛教的研究論述,佛教的概念跟基督教有很多不同,有不同就有空間,這是我很開心見到的。昭慧法師這邊帶領很多朋友都是比較開放的,溝通上沒有太大問題,反而是讓我學了很多東西;但是當然我不確定到了其他佛教的團體,是不是也像這裡一樣充滿和平。對我來說在認識佛教上,這裡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可以知道佛法的概念是怎麼看性別、看性小眾,能看到佛在看待我們是很寬容的,就跟歐陽牧師說的一樣,這邊比基督教更包容。所以今天不論在知識性還是心理層面我都有很多的收穫。

 

洪淑樺同學

(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生)

 

參與這個研討會,主要是因為這次學術會議的議題「宗教化文與性別倫理」與我的畢業論文相關,所以我的指導教授嚴瑋泓老師鼓勵我來參加。

因為參加本次會議而得以聽見昭慧法師的演講,法師在此議題是台灣的先驅,從過去性別運動中認識她,對我來說,昭慧法師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在很多的論文發表中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的討論,我也在她的論文中學習很多。

 

李朝倉藝術家

(弘誓學院專修部學生)

第一次接採訪組,本來擔心沒經驗無法順利完成任務,結果發現學者們都很會帶問題,很容易就收穫滿滿。這次基本上只要是第一次來的都要採訪,留下他們寶貴的意見。有些比較年輕的受訪學者,沉思的時間比較長一些,也擔心回答不好,會和採訪組反覆確認。

收到受訪者名單時,組員的反應不一,比如錞蓁學姐會先做功課上網查,閱讀論文期待能夠增加訪談內涵,而大部分採訪組員是現場聆聽思考提問的內容,雖然學院並無硬性要求,但基於個人的熱忱(與不安),大家卻自動自發地各展神通。從一個原本當志工的身分,變成專心聽講的聽眾,理出提問重點,然後在面對面時,還要強壓下面對偶像的緊張忐忑,畢竟對象是議程中侃侃而談精闢言論,仰之彌高的學者呢。沒想到,面對面時卻一派和氣,任憑我們討教,甚至我還問了自己在學習時的盲點(當然要關掉錄音)。當採訪組真是好處說不完。忙不過來還有些隱藏在別組的資深採訪員,如素有學姐等人仗義來協助。

挑選訪問地點也需要技巧,當選在如同菜市場的齋堂,那就雙方都要咬著牙,洗耳恭聽,雙眼含情脈脈地緊盯著彼此,受訪者還貼心的問,這樣錄音會不會影響?而聰明的會選擇對的環境,如錞蓁學姐,我們看到在慈暉台,一抹優雅悠閒,彷彿老友輕聊般,令菜鳥採訪組羨慕的畫面。

 

莊翠華居士

(弘誓學院志工)

學院的國際性學術會議我是第一次參加,參加本次會議的因緣乃是未進學院上課前,在印順導師的關房「妙雲蘭若」經常耳濡目染導師的智慧,導師閱覽經藏多年著作等身,領受導師的智慧與慈悲,法義精華受益良多,所以非常嚮往此次的法筵。

主題中,第一天的性別平等論壇,真的是大開眼界,原本傳統的倫理道德問題,借由各界人士慨然的分享,着實把我的腦袋瓜重重撞擊了一下下。平時女兒也會和我討論這樣的話題,只是都在尊重與關懷的心態互相提出看法,而這次論壇內心的感動,對於性別平等的看法將會更深刻,以後面對此一議題,可以與他人分享,如何以更慈悲與同理心來對待。

感恩昭慧法師、性廣法師以佛法和佛陀的慈悲將性別平等,以經典法義深入淺出的講解。對於性別歧視的議題,希望將來也可以在專修班,上課課堂裡讓同學更了解,佛弟子清楚性別平等,社會上就少了一個,盲目跟從不正確的看法與對待。

成就一場國際性質的論壇,學院的師長與常住師父、志工菩薩團隊,是非常辛苦的,費盡心思細膩回應在每一個環節 尤其是事前準備工作,學術研究發表是要更用心,因為一發表演說出去,所影響的層面是聽眾的心態與理念的改變。學長們用心、耐心地帶領,在作務學習上很像一大家人協同作業。印象深刻的是非常細心地給時間,讓我們初次參與者能夠進到會場裡聽學者的發表演說,而學長們卻在悶熱的外面接待晚到的賓客,好窩心的呵護。

阿含經是佛法的總根源,這是印順導師對佛陀的經典教義所認知,對於人間佛教的提出與推動是不遺餘力,建議會議將來可討論此主題。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