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愛與公義」的故事神學——盧俊義牧師著《台灣之愛》(三)序

釋昭慧

  認識盧俊義牧師,是在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內政部所召開的《宗教簡介》編輯會議上。盧牧師與筆者分別代表各自的教會,撰寫〈基督教簡介〉與〈佛教簡介〉。他一見到筆者,立刻熱情與真摯地伸出友誼之手。筆者乃在他身上,感受到無有樊籬的基督之愛,他成功地讓筆者改變了長期以來將基督教等同於「排他性」的偏見。

  牧師其時擔任《台灣教會公報》總編輯。承他惠贈每週出版的《台灣教會公報》,筆者拜讀到其中許多精彩的新聞報導、社論與文章,也從盧牧師個人的評論文章之中,感受到他的耿介敢言。透過這份刊物,筆者逐漸體會到基督教神學的豐富內涵,以及長老教會勇於作神學反省與自我批判的改革精神。

  更重要的是,《台灣教會公報》不但有著濃厚的本土情懷,也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時常報導普世教協或各國基督教會與社會之間的互動,他們總是為弱勢發聲,作苦難者的不請之友,甚至不惜因此而開罪政權與財團。爾後筆者數度於佛教刊物上,暢言民主時代所應有的政教關係,這都是《台灣教會公報》給筆者的啟發。感恩盧牧師,他是筆者十餘年來本諸佛法之反省,而作社會關懷的啟蒙老師!

  筆者兩度受邀參加盧牧師的牧會就職典禮,一次是一九九三年在嘉義西門教會,一次是一九九八年在台北東門教會。雖只是短暫的接觸,已能感覺到教會信友對牧師的愛敬。但更多對牧師的認識,卻是來自他的系列《牧會筆記》。拜讀《牧會筆記》,讓筆者感受到,牧師除了耿直敢言之外,還極富親和力、幽默感與慈悲心。最感動的是,他以基督之愛疼惜「最小的兄弟」,神學院畢業後,曾經自動請職,到偏遠貧瘠的台東關山牧會。筆者深信,追隨這樣一位善牧的傳道人,無論是讀經、禮拜還是襄佐福傳事工,想必信友都是靈糧充滿,平安喜樂!

  一般而言,就像在僧寺中擔任接引信眾的住持一般,牧會工作繁雜無比而耗神耗時。光是帶領主日禮拜、查經班並做好各項照顧信友的事工,就夠分身乏術的了,哪有可能兼顧其他?但盧牧師的生命「產能」,卻是令人驚訝無比。

  在牧會與講道的忙碌歲月裡,他竟然可把牧會心得,寫成一套十四冊的《牧會筆記》。他並堅持在每週講道時預先寫好講稿,而且有計劃性地在講道中,將《聖經》作逐篇的導讀,並積極推動「查經班」。就這樣查經、講道與寫作同步進行,他竟完成了四十餘冊《聖經信息》、二十五冊《聖經導讀》,展現了嚴謹治學的深厚功力。

  傳道人兼神學家的盧牧師,更是一位深受台灣社會敬重的時論作家。他時常投稿於(以自由時報為主的)各報論壇。這些豐富的作品,已輯成兩冊出版,即將出版第三冊的《台灣之愛》。

  筆者每在報上看到牧師作品,就會取來仔細拜讀。原因無它,許多「台獨八股」,除了人事時地不同之外,翻來覆去講的內容都差不多。盧牧師作品則不然,他由基督之愛而發為台灣之愛,更擴展而為普世的人道關懷,論述的不祇是「台灣情,台灣事」,往往廣及歐、美、日本與第三世界國家。

  嘗讀《老殘遊記》,作者劉鐵雲先生於自序中慨言:「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細讀《台灣之愛》,你會發現,同樣有著深厚的「家國之感情、宗教之感情」,但字裡行間卻不見泣訴「亞細亞孤兒」境遇的悲情,顯見悲情已在信仰之中,昇華而為大愛。雖然每篇文章的內容各自獨立,但作者的寫作宗旨是一貫的。他有深摯的台灣之愛,但那不是本位主義的民族情緒,因此他不過度標榜「本土文化」的優越性。但由於他溫厚的性情使然,所以他的作品也不會呈現西方宗教本位的優越感與排他性。他只是公道論事,而且巧用「故事神學」的手法,描述心目中理想的台灣文化。

  牧師真是「故事神學」的能手,眼見耳聞的國內外典範人物與感人事蹟,都成為他筆下最佳的寫作材料。他把這些堪稱典範的人與事,生動地介紹給國人,好讓國人能夠「見賢思齊」而變化氣質。由於他有貧瘠地區的牧會經驗,因此寫到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格外感人;由於他有周遊歐美的豐富經歷,因此常述及他國人民良善、質樸、守法、公正的小故事,藉以提醒國人:必須知恥知病,革除習焉不察的陋俗惡癖。

  筆者時常思考:基督徒重視「愛與公義」。但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實難掌握,要如何兼顧「愛與公義」?這是人生智慧的一大考驗。彰顯制惡的「公義」之時,如何避免「自以為義」?其「愛」有沒有可能減量?彰顯包容的「愛」之時,又如何避免淪為溺愛與鄉愿?如何張揚「公義」的審判力量?

  拜讀盧牧師的《台灣之愛》,筆者發現:耿介與仁慈兼具的盧牧師,正是在伸張公義的疾呼聲中,毫不矯情地自然流露其「台灣之愛」。想來牧師寫作產能之所以如此驚人,不祇是因為他有過人的耐力與駕馭文字的功力,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田裡,應是汩汩湧動著(來自信仰的)愛與公義之「源頭活水」吧!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