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仁者嵩壽,法水長流
第四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
――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呂姝貞

 為恭祝佛教大思想家印順導師九秩晉八嵩壽,並促進「人間佛教」理念之弘揚,由佛教弘誓學院、弘誓文教基金會、現代禪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第四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於三月二十九、三十日假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並圓滿落幕。計有六百餘人參加,與會人士由大會贈送《印順導師九秩晉八嵩壽紀念集》一套三冊,內含:昭慧法師著《佛教規範倫理學——從佛教倫理學到戒律學思想體系之建構》、《活水源頭——印順導師思想論集》及悟殷法師著《部派佛教系列中編:修證篇》。新書發表、研討及座談過程中的交流與論辯,相當精彩而多元。

大會開始時,全體大眾向印順導師法相行三問訊禮,恭祝導師為法住世,嵩壽無量,正法光明長照世間。

   主席性廣法師於開幕典禮中致詞時表示:

為促進「人間佛教」理念之弘揚,延續「人間佛教」行者「回應普世價值,引領社會進步」之一貫宗旨,並帶動台灣佛教界之新思維與改革熱情,主辦單位舉辦三屆以來,尤以第二屆「廢除八敬法」宣言,獲得教界與社會之廣大迴響,第三屆更將佛法與「當代對話」——期能以知識和理性的人間菩薩道精神,從事建構當代台灣本土佛教哲學的新思維,並真正落實佛教兩性平權的新倫理觀,本屆研討會則邀請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研討「博大精深的印順學」與「當代佛教走入人間」二大議題。而每一年用「以法供養」的方式,來為導師祝壽,主要是以憶念法、思維法、學習法、甚至修證法的心情。而這樣的方式,應可說是對於一位思想家、佛學卓越成就者最好的祝壽方式,也因為印順導師的思想具有延展性,所以每年舉辦研討會,都能夠以導師的思想為主軸,討論相關議題。由於法不孤起,仗緣方生,所以一年比一年殊勝,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的學界先進,都願意把他們的論文發表出來。其實,學術研討會真正的精神,在新思想的交流,新觀念的激盪,雖然思想的改革並不代表行動的實踐,但卻是實踐的動力。

    性廣法師並引述前些時自美國訪台的繼如法師之言。
繼如法師表示:願意在美國社會,弘傳印順導師的思想。因為,人間佛教思想能與西方深度對話。

    同是主辦單位之一的現代禪文教基金會,由現代禪教研部主任溫金柯居士代表致詞:
    現代禪李元松老師思想深受導師思想之啟發,因此現代禪教團能夠參與共同主辦,全體同仁都非常高興。本屆與會學者與所提交之論文,有相當之份量,大陸重量級學者與會,為大會增色不少。而以導師思想對漢傳佛教之重要性而言,不應只有「法海微波」,而應是「法海巨濤」才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張新鷹教授代表大陸學者,向主辦單位表達謝忱,並指出:
    印老是佛教界公認的高僧,他的成就是中國佛教學界的光榮。他祝福印公導師福壽綿長、永住世間。他並預告:當年由太虛大師主辦的漢藏教理院,將於明年整修後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重慶的法師殷切期盼印順導師能於明年再到恢復重光的縉雲山。因為導師曾在《平凡的一生》寫道:「在漢藏教理院的八年,是決定自己未來一切的八年」。

    上海復旦大學宗教所所長王雷泉教授致詞時表示三次來台,都與印公導師有關係。並談及印公導師「此時、此地、此人」的人間佛教思想,已成為兩岸很重要的佛教思想。 

    中華佛研所所長李志夫教授表示:明年是導師九十九歲,應可以聯合更多單位,擴大辦理研討會,以資慶祝。

    開幕典禮之後,與會來賓分兩梯次合影留念。然後由昭慧法師發表新書《佛教規範倫理學》。本書研究的是佛教道德哲學,也可說是戒律學的「法哲學」與「法理學」,作者將《佛教倫理學》與《律學今詮》作了一個全面性的銜接,讓讀者清晰地看到從佛教倫理學到戒律學,有其一以貫之的思想脈絡,那就是:基本原理→中層原則→基本規範→各種規制→延伸規章與判例。

    葉海煙教授稱譽這是一場別開生面,而且人數最多的新書發表會,他很剴切地提到幾個本書的重要觀點及其價值,並對本書的學術成就,給予極大的讚歎。

    而張新鷹教授精采的回應,更指出這本書反應了作者的現世觀照,給我們的啟示是當代的續佛慧命,體現佛教在當代社會的發展與適應。昭慧法師的思路與趣向,不但反映了人間佛教的理念,而且與當代社會思潮,有著非常密切的對應關係。

    本次會議專題演講,邀請在印度長達二十五年,從事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英籍世友先生(Mr. Lokamitra),談「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重大發展」,分享與會大眾,游祥洲教授擔任翻譯。世友先生指出:印度佛教復興,亦為人間佛教對社會影響的具體展現之一。出身賤民階級,而在英、美留學的安貝卡博士,是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司法部長,他認為人是平等的,只有透過佛教才能讓賤民脫離種姓制度。在安貝卡博士的推動之下,四十五年前,五十萬人一次在龍城集體皈依了佛教。

    他並指出:在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中,以貧民窟中的賤民意識是最難突破的地方。現在,如果我們不能幫助他們產生正確的佛法觀念,他們很有可能進而改信其他宗教,那印度佛教將有可能面臨第二度的滅亡。游祥洲教授補充說:「太虛大師說: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玄奘大師與歷代大師將佛法從印度傳過來,也希望我們將佛法傳回印度。」主持該場講座的昭慧法師,希望大家能慷慨解囊,幫助印度佛教復興運動。她的呼籲,獲得了來賓廣大的迴響。 

    除了新書發表會、專題演講之外,尚有七場論文發表會,計有十八篇論文發表,所發表之論文有二大主題:(一)博大精深的印順學。(二)當代佛教走入人間。

    各場次主持人分別為:李志夫教授、賴澤涵教授、盧蕙馨教授、黃運喜教授、蕭金松教授、葉智魁教授、張嘉尹教授。

    發表人依序為:性廣法師、江燦騰教授、朱文光教授、賴賢宗教授、楊曾文教授、林蓉芝老師、林光明教授、龔雋教授、游祥洲教授、空寂法師、悟殷法師、呂勝強老師、鄧子美教授、楊惠南教授、戴愛蓮教授、林朝成教授、陳儀深教授、宣方教授等教界、學界人士。

    性廣法師在其發表之〈大乘禪波羅蜜「止觀法要」之抉擇〉中,以智者大師與印順導師的禪觀思想為主軸,而做比較研究,指出智者大師和印順導師思想,都建立在深厚的義理基礎上,對於印度禪學的典籍都有廣泛的研究,二位都是延續龍樹中觀的思想,由於智者大師受《法華經》之影響,從信願入門,強調修心,發揮中觀學而強調融貫;而印順導師禪學思想則吸收《瑜伽師地論》之學理,從慈悲入門,菩提心是其心要,並強調依「修身」入門,發揮中觀學而強調精嚴。文中探討二位大師異同之處,極受與會人士之重視。 

    江燦騰教授發表〈傳統新義:近代台灣本土佛教史料的蒐集與研究〉,闡明有關從事近代台灣本土佛教研究之史料蒐集與研究意識,並探討史料整理與研究史的發展,且強調應擴大視野──以近代東亞發展史的觀察角度,來研究台灣佛教近代史,並主張:研究者應從實際的層面,探明其中所涉及的日中台三角交流的佛教新秩序,並揭發其中有關台灣本土佛教曾被宰制、聯絡、輔導和強迫改造的各種問題。

    朱文光教授則於其〈漢語佛學研究的方法論轉向〉中,探討近現代佛學研究典範之形成、漢地佛學研究者的方法學構思,以及漢語佛學研究的方法論轉向。以反應印老青年時代對佛教的反應,說明人間佛教佛學研究方法論,並指出二十一世紀以來漢地佛學呈現轉向的趨勢,並綜述守舊與維新的佛學研究方法論。

    賴賢宗教授於〈佛教詮釋學與人間佛教思想的哲學詮釋〉中表示: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的脈動。他並解明人間佛教的大乘佛教思想基礎,探討人間佛教思想的兩種進路及其整合與相關問題,進而探討佛教詮釋學對於詮釋學與佛學研究之意義,闡明當代意義脈絡中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與佛教詮釋學。

    楊曾文教授於〈二十一世紀的人間佛教和佛教研究〉中指出:「人間佛教」是新世紀佛教的一面旗幟,並對昭慧法師公開聲明廢除「八敬法」的大無畏做法表示讚賞。他表示:在新世紀以人間佛教理念為旗幟是時代潮流,佛教在社會適應中必將煥發新的活力,湧現出種種新的現象。在此過程中,佛教研究不僅會為發展社會人文科學作出貢獻,也將為新世紀佛教的傳播發展提供借鑒、諮詢,為開展各種弘法利生、環保、佛教教育等事業提供對策。

    林蓉芝老師於〈當代佛寺法制化的再討論〉中闡明:宗教團體法是以宗教團體的立場,對宗教團體的規範,宗教法確實有其必要,且關係佛教未來的命運。宗教法制化是必行之路,唯有從人治走向法治,人間佛教才能薪火相傳。

    林光明老師於〈試析印順導師對咒語的態度〉中表示,導師由原始佛教的思想出發,對咒語並沒有偏見,也沒有貶抑「持咒」的修行力量,並讚許「咒術對佛教宏傳的功德」,他認為導師對咒語的認知與詮釋都很正確。傳道法師則提供不同看法:「導師雖不會反對別人持咒,但卻不會贊成咒語。」游祥洲也提供導師親口對他說的一段話:「我不接受密教,但對西藏喇嘛認真治學的態度,我是非常讚賞的。」

    龔雋教授於〈調適與反抗〉一文中,以近代東亞佛教傳統與政治關係中的兩個案例為中心,主要圍繞在以太虛大師為代表的中國近代人間佛教運動與日本禪佛教,和以西田幾多郎等為代表的京都學派,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有關政治的討論,分析東亞近代不同境域中的人間佛教運動,是如何從現代性與民族主義的議題,各自展開自己的論述,以處置佛教傳統的內在觀念與社會外緣關係之間的緊張狀況。

    游祥洲教授〈論印順學與佛教全球化〉中表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最明顯的趨勢,面對此一新趨勢的挑戰,「對話」將是解決全球化問題最主要的途徑。也唯有積極展開「對話」,才能夠展現實力並創造優勢。印順導師將近一世紀的研究成果,已為佛教詮釋學提供一個接古開新的基礎,可以為佛教全球化作一個極大的思考。並希望能將這佛教內部對話的思想語言介面,為「佛教全球化」創造極大的優勢。其中,「三乘共貫」與佛教內部對話、「人間佛教」與佛教的現代性、四眾平等與「全球倫理」三點是值得特別注意的面向。而印順學與佛教全球化,已成為一個真正值得討論的問題,例如將導師的著作英譯流通,以及在世界有名的大學,提供印順學講座,甚至如果明年可以擴大辦理,並邀請西方的學者來參與,那將會是很好的開始。

    空寂法師在〈論佛教戒律觀對「罪」的看法〉中,以「罪」之判定為主,依其層級而作探討,並針對「主要罪因」與「次要罪因」、佛教三類罪因而作理論分析,探析人天乘所認定之罪、聲聞乘所認定的罪與菩薩乘所認定的罪之不同。她指出:世間的法律並不過問人的無明與愛染,而佛教為了尊重緣起世間不同佛弟子之不同根性,還將道德層次分為三級,讓佛弟子隨著自己道德意識的提高,而將行為的自我要求相對提高。於是「罪」之意識讓自我警策的力量,因而相形提高。

    悟殷法師〈記印順導師《印度之佛教》的特見〉,從聲聞部派到大乘二大唯心論來闡明導師《印度之佛教》的卓越特見:導師釐清了傳說紛紜的學派分化次第,論定部派分化的次第及系譜;在錯綜複雜的部派論義中,歸納了部派佛教發展的兩條路線──依蘊立我和依心立我;並且用學派思想、風格、地域文化串連了聲聞部派跨越到大乘佛教的關係,闡明大乘佛教的思想源頭;以妄心、真心的思想來源不同,發掘妄心論和真心論思想之歧異與彼此之拒攝;並從眾多的唯識典籍中,發現唯識學者在印度、在中國形成諸多異說的關鍵,解決了自古以來唯識學說的紛紜諍論。最重要的是:導師緊扣佛教的根本思想「緣起」──生死流轉與涅槃解脫,都依「緣起」而開顯的軌則性,以探求佛教的本源,明其流變,抉擇而洗鍊之。而釋尊之特見,即是「緣起」。法師並揭櫫一個原則:各期各學派怎樣說明生死流轉,反其道而行,就如何說明涅槃解脫。

    呂勝強老師於〈印順導師「人間佛教」之菩薩觀及道次第初探〉中,闡揚導師所提倡「人間佛教」之「人菩薩行」,並證成人菩薩行之如理(緣起)性及可行(實踐)性。試圖從印順導師引據經論之諸多著作中,抉擇其「菩薩觀」,並建構出「人菩薩行」的道次第,俾使同情「人間佛教」者,得以同願同行,並釐清部份佛教行者對人菩薩行之質疑。

    鄧子美教授〈人間佛教與大乘佛教關係論〉,參照現代宗教社會學理論,從宗教型態比較、大乘與小乘佛教比較,以及現代與傳統佛教比較出發,依據佛教經論與人間佛教代表性人物太虛、印順、趙樸初的論述,界定了大乘佛教與人間佛教的內涵與外延。並強調:人間佛教理論的創立者在構建嚴整的理論範型,不僅著眼於批判,而且更致力於傳統大乘各教派以及藏傳佛教、日本佛教、南傳佛教甚至基督教優點的吸取。作者肯定:人間佛教繼承了大乘精髓,論及人間佛教與大乘佛教間的包容與兼容關係,佛教與現代社會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與爭議,並評估海峽兩岸佛教走向(多元競爭)以及今後各自所應努力的重點。

    昭慧法師回應:人間佛教應共同擁抱苦難眾生,相濡以沫,而非競爭關係。鄧子美教授補充說,實踐是可以競爭的,否則會產生經濟學上「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

    楊惠南教授於〈建立台灣女同志佛教徒的主體論述與女性生態學〉文中闡明,受到深層生態學影響的生態女性主義者主張:以「生物中心觀」來取代以往的「人類中心觀」。並進行生態女性主義的反思。作者則主張以佛教「緣起論」的立場,來解決西方同志主體論述的內在矛盾,以及女性生態學的理論困難等相關議題,並呼籲:台灣女同志佛教徒應該勇敢「出櫃」,與台灣男同志佛教徒攜手合作,以解決老死等問題,並建立台灣本土性的同志佛教徒論述。

    戴愛蓮教授於〈佛教、婦女與公民社會在台灣〉中表示:台灣不僅已經成為大乘佛教的心臟地帶,更主要的是:台灣是亞洲及亞洲以外,所有佛教傳統的女性修道院之中心。台灣比丘尼可以健康發展之主要因素,她歸納了十一點因素,並探討台灣女性出家人究竟能不能算是世界性的女性出家人運動中的一環?以及台灣的女性出家人是否認同台灣的女性主義運動?並舉出羅伯特.威勒的看法:「台灣的婦女以及佛教在型塑公民社會的過程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林朝成教授所發表的〈正義與關懷:佛教觀點的詮釋〉,指出:關懷倫理與正義倫理的爭議,對人間佛教而言,是個值得關注的論題。他嘗試從「可普遍性」的解析,說明關懷倫理學理論的定位,並從「需要的詮釋」說明關懷倫理學透過溝通理性建構正義倫理的必要性。作者提出佛教「法緣慈悲」的倫理學立場,及其重構的可能性。就慈悲的關懷倫理的制度面建構而言,吸收「需要的詮釋」的溝通理性,並就「法緣慈悲」的面向,確立其「可普遍性」的後設原則,將是慈悲倫理世俗面向開展的重要環節。昭慧法師補充說:平等分配的原理何在?是哪一種形態的平等分配?是否可實行於僧團之外的俗世社會?這些都還可再做深入的探討。

    陳儀深教授於〈民國時期的佛教與政治(1912 ~ 1949)〉中,從政府檔案與《海潮音》雜誌等資料來探討1912至1949年間佛教與政治的關係。此期間有廟產興學等問題,從太虛大師提出的「僧伽參政」看法,可以見到佛教現代化的問題。他認為,理想的政教關係只有在政治民主、社會健全的環境下才可能產生。而佛教界對於國家社會的民主進步、公平正義如果不能扮演推手,至少也不應是旁觀者或是向下拉扯的角色。由此可見,太虛大師不避「政僧」之譏,勇於對社會主義、世界主義、民族主義乃至具體的公共事務發言,猶然是今日佛教徒應該重視的榜樣。作者希望,佛教能把大乘佛法的菩薩道精神,真正帶到人間的日常生活之中。

    宣方教授於〈當代南傳佛教國家佛門女性解放運動之考察〉,以恢復比丘尼傳承運動為中心,來探討當代南傳佛教國家佛門女性解放運動所涉及的不同層次,以及眾多的問題。此中尤以涉及「律制」之爭,招致眾多的非議和譏評。作者認為:佛門女性解放運動,需要各種策略的綜合運用,更需要各種人才的群策群力。需要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革命家,也需要堅韌不拔、穩步推進的改革者,並且需要「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的悲愍情懷,以及「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堅定信心,才能突破重重的障蔽。

    最後由黃麗明居士主持「典範人物的歷史圖像」座談會,邀請四位引言人,分享典範人物的懿德風範,以及彌足珍貴的歷史圖像: 

    首先請傅學軍局長代讀李載道先生論文,為大家介紹弘一大師與梁啟超先生兩位典範人物,以及他們在天津的故居之修復始末。由於兩位偉大人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和宗教遺產,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啟迪與思考,在海內外享有極高的聲望,所以他們的故居之修復也備受世人的關注。 

    接著,由傳道法師談述製作《人間佛教的播種者──印順導師》紀錄錄影帶之始末。傳道法師受導師「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之啟發,於十年前不畏艱難,完成導師錄影帶之製作,其動機為:一方面立志報答導師的法乳深恩,另一方面也為曾經接受導師思想熏陶的晚生後輩,彌補些許未能親謁慈容的缺憾;而更重要的,還是想為廣大的佛教與非佛教徒,介紹導師的一生行誼與思想大要,以昭顯長者的精神與德行。 

    為印順導師製作紀錄片的慈濟大愛台總監姚仁祿先生,於座談會中談述其製作的總體過程與心路歷程,由導師常寫的「追尋正見、確立正信、堅忍正行、傳承正法」,而錄製成「正見.正信.正行.正法──印順導師傳」紀錄片與DVD,談述製作過程、內容、團隊等相關資訊,本紀錄片廣為訪問相關法師,談述導師行誼,以及對導師思想的看法。

    潘煊小姐曾為印順導師寫作傳記,現身說法,認為:紀錄這一代中國人的奮鬥與成就,以鼓舞下一世代的人,是一件深具意義而令人雀躍的事。她以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導師的思想與人格特質;她表示:能聆聽導師及其弟子對導師生活或思想的看法,在各種相關場景中,感到溫馨祥和。她看到導師是那樣的念茲在茲於佛法的弘傳,內心至為感動。她表示:《印順導師傳》的寫作對她的挑戰很大,因而心靈的收穫也很多。 

    其後昭慧法師並補充說明安排座談會始末,並希望將來能有更多人來弘揚印順學以及太虛學。

    接著由昭慧法師主持閉幕典禮,她表示:「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研討會之命名,主要是期盼諸方承受導師思想澤蔭的佛教單位,能夠一棒接一棒地辦下去,而且成事不必在我。

    她並分享王爾德「快樂王子」的故事,以譬喻不捨眾生的菩薩心行——小燕子因為代快樂王子分送那些嵌鑲在他銅像上的金片,乃至眼中的紅寶石,給窮苦人家,而終至於耽誤了南遷避冬的時段,倒斃在銅像腳下。她比喻導師為快樂王子,追隨導師的我們(包括在座所有人)就像一群小燕子。小燕子可以歡喜的行菩薩道,在利他的過程之中,不斷的完成自利,他們見證著人間佛教的人菩薩行。她接著介紹她身邊的一群小燕子——弘誓師生的工作團隊。大家熱烈鼓掌,而且掌聲不斷。本次研討會就在一片歡喜的氣氛下,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本次研討會所有論文,已於3月31日以後,在佛教弘誓學院與現代禪網站之中全文刊載,敬請讀者下載瀏覽,並且惠予指教!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