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學風自由,紀律嚴明——九十三學年度開學典禮指導老師致詞

昭慧法師 致詞

德  風 紀錄整理

傳法法師 潤稿

隨時準備「收攤」

  我沒有性廣法師那麼幽默,所以接下來我的致詞,應該不會博得那麼多的笑聲!

  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學院不因我個人的特立獨行而萎縮。我記得在民國九十年發起廢除八敬法運動,當時我心裡已有準備:「可能學院要為此而關門。」當時我是抱持著犧牲的心情,打定主意,即使學院要付出「關門」的代價,都應該發出正義之聲,不能畏首畏尾地盤算自己或學院的本位利益。然而事實證明,特立獨行的我,依然受到了有正義感的佛教徒廣泛的接納。多年下來,學院招生不減反增!因此非常感恩三寶,也感謝諸位及諸位的常住師長對我們的信賴。

  佛教界很多人口耳相傳:「不要將弟子交給昭慧法師教導,否則徒弟會給他帶壞」。真的是謠言止於智者,有這麼多師長願意相信我們,把子弟的法身慧命託付給我們,為此我更是對各位的師長多了一份感恩之情!

  其次,今年專修部有三十八位學生,研究部有十多位,這令我非常驚訝。為什麼呢?原來,這些年大學宗教系所陸續成立,要拿到正式學位並不困難。有些有學位的宗教系所,招生尚且發生困難;有的由於報考人數不多,為了配合教育部的「總量管制」政策,不得不將錄取名額縮減,有的甚至全額錄取所有考生。

  想想看,有正式學位的學校,辦學起來都那麼辛苦,相關系所也已經如此普遍,本學院是沒有頒授學位的,難道辦學,不會面臨招收不到學生的瓶頸嗎?於是審度時勢,我曾與性廣法師商量說:「沒關係!我們看著辦,如果將來真的會發生招生來源不足的情形,我們就『收攤』好了!」為什麼容易「收攤」?因為學院的寶物在老師們的腦袋裡,而不是在牆壁上。你看!這間教室像不像九二一災區的組合屋?硬體設備的投資不大,因此若要「收攤」,隨時可以「收攤」。即使停止招生,也不會有「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

  但是沒想到,當我們發了這種「惡願」以後,同學們竟然開始踴躍報名,這真讓我們有點驚訝,也有點困惑。

每一個人都是「英才」

  我們無所求而辦學,並不是希望家大業大、同學們承歡膝下,純粹只是出於報答三寶宏恩,因此有了弘法的熱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諸位有哪一位不是英才呢?在多元價值的佛法體認之中,每一個人都是英才。成功的教育應該是,要讓同學有自信心去發掘自己的專長在哪裡,然後以無私無我、慈悲柔軟的心,將此專長拿來服務社會,而不是標榜單一的專長。各位英才願意受學佛法,加上各自的專業知識,我相信必能夠做一盞盞的明燈,照亮週邊的眾生,這樣,我們就於願足矣。

  現在雖然有宗教研修學院相關條例的草案,但是我們目前還不想跟進,這不是不為同學謀求教育部認證的學歷,但我們思考了幾個問題:

  第一、如果你需要一份學歷,有很多管道可以獲得它,你可以讀空大,考學測,進入大學或研究所,都不那麼困難。那又為什麼「人家有,我們也一定要有」呢?心態上、動機上,是不是有點爭強逞勝呢?

  第二、公平而言,如果你不是想要修學佛法,而只是想要研究學術,我會鼓勵你到大學相關系所,而不會勉強將你留在這裡。為什麼呢?因為大學空間畢竟比較開闊,圖書設備多,校地幅員大,有各種研究與社團活動,它跟修道取向的佛學院是不同的。在一個小型學院裡感受修道氣氛,與到一個大學環境裡感受學術氣氛,也還是不同的。尤其是許多佛學院的管理制度,幾乎把學生當作軍人,或是當作國、高中生來管理,學生無法啟發自由的心靈,治學是會遇到瓶頸的。

  因此,如果不是為了修道,而純粹只是為了獲得世間學歷或作學術研究,諸位大可以選擇其他大學宗教研修的相關系所就讀,我們毋需為了留住大家而花費龐大資財,提供全套大學校院的相關配備。

為一杯牛奶,開一個牧場?

  第三、現在的法規,竟然要求宗教研修學院的土地、建築等設備,比照一般私立學校,我覺得非常不合理。因為訓練宗教師或有宗教熱誠的信眾,需要的園地不大。弄個五公頃的校園,光是掃地、拔草、美化環境,都須要投入許多人力、財力。更何況買地、建築,所費不貲,豈不是要開始辦種種活動,來結合更多的人力,募集更大的款項了呢?前面說過,學院的寶物在老師們的腦袋裡,而不是在牆壁上。但為了符合宗教研修學院的規定,迫於現實而募款買地、建屋,倒頭來反而會掛心,要如何堆建起那一堵一堵的牆壁?為此腦袋裡勢必得裝滿錢、錢、錢,會裝不進其他東西。那不是得不償失嗎?

  我常常想,佛教中有很多龐大事業體的主持人,弘法利生的初發心未嘗不好,但若未能慎察事態的發展,或是漸漸出現了自我本位、好強鬥勝的心態,到頭來往往家大業大,忙碌不堪,甚至產生種種豪門恩怨,還把一大票人捲入共業圈裡。我常作此譬喻:起先想要喝一杯牛奶,於是養了一頭乳牛來擠牛奶;為了養一頭牛,又買了一個牧場,雇人來餵食乳牛;為了土地與人力的充分利用,乾脆就養十頭、百頭、千頭,這樣闢成了一個大牧場;養了這麼多頭牛以後,牛奶擠那麼多要幹嘛?於是乎,整個產銷結構都出現了,甚至可能要開一個奶品公司,為著龐大的畜牧業與食品業,忙累得個半死;到頭來忽然發覺,「當初我只是想要喝一杯牛奶呀!」我們很擔心一味跟著政策跑,會出現這種「為一杯牛奶,開一個牧場」的局面,而模糊了當初單純講學說法的動機,因此還是選擇,就著我們的專長來回饋三寶,回饋眾生,也回饋給各位同學。

  我們學佛,是因為生命有了困頓,要尋求出路。困頓,不見得是事業、婚姻之類的挫折,生老病死就是一種本質性的困頓;與人相處,感覺到自己能力的局限,那也是一種困頓。有了困頓,自然需要尋索答案,那麼,你到底是需要能提供答案的人,還是學歷很高的人呢?當你在病中,你需要的到底是台大醫學院博士,還是沒有博士學位,卻保證能醫好你的醫師呢?

  學院這裡不提供教育部認證的學歷,但是我們的教師都很優秀,她們會將面對生命困頓而尋求超越的方案(戒定慧三學),提供給你參考。也因此,雖然我們沒有大做廣告,也不習慣推銷自己,但是好在同學們口耳相傳,在教界,我們辦學竟也有了一點口碑。有許多同學因為在學院厚紮佛學實力,而考上了研究所;有部分同學甚至在考上研究所後,還回來選修部分學分;也有同學已從研究所畢業,依然回來選修課程。

  道風或學風,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應該是大家一起來促成的,以下與大家分享我們辦學的理念與特色,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道風與學風。

  我們在學院的大方向上,掌握兩個原則:第一、自由的學風;第二、嚴明的紀律。

原則之一:自由的學風

  我們不去管你們腦袋裡想些什麼,除非它是違法、違律的,那我們當然會提醒你,訶責你,希望你能夠具足正見。除此之外,我們不會去窺視、探聽,看你的政治立場是統是獨,是修淨土宗還是禪宗,是學南傳還是藏傳,出身哪個派系,然後給你貼上標籤,我們不會這麼做。在如法如律的前提下,你做的任何事情我們都隨喜贊歎。所以,我們這裡並沒有什麼書是不能上架,或什麼問題是不能討論的,在生活中沒有任何的監視與掌控。

  有些佛教團體,唯恐學眾的思想不正確,會影響其他的人,於是監聽電話,檢查信件,或是透過其他學眾作為眼線,來了解學眾的動態。這種做法,固然能有效防止團體的亂源,但是容易讓學風窒息,讓心靈呈現閉鎖或扭曲的狀態。因為學生學會在被窺伺的狀態下保護自己,甚至學到陽奉陰違,或是在同學之間互不信任,使得團體之中,產生莫明其妙的壓力與緊張氣氛。在這種閉鎖或扭曲狀態下成長的心靈,一旦等到媳婦熬成婆而當家做主之後,也往往習焉不察,輪到自己來窺伺別人。這種管理方法,即使動機良好,也會形成不健全的學風,甚至有可能只是變相地滿足了主事者的窺伺欲與掌控欲,讓他得以冠冕堂皇地掌控每一個人的心靈、行動、言語與人際關係。

  我不否認,團體中確實可能出現那種人,以錯誤的想法或偏激的情緒,來影響其他人,而形成團體的傷害,但是,前述的監控制度,帶來的都是負面的薰陶。掌控欲、陽奉陰違、互不信任,這原都是修道所要克服的煩惱,應該在一個學佛的園地裡,把這些心態去除,怎麼反而增強起來了呢?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有鑒於這種弊害,因此在學院裡,我們把每一位學生都先當作是成熟的個人,尊重他的隱私與自由。我們不要為了防杜一兩個人格不成熟的人,而就把所有的同學當賊來嚴加看管。針對這種人格不成熟的人,我們寧願在多次勸諫無效之後,請他離開學院,因為他不適合在這樣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裡成長,他可能比較適合嚴加看管的學習環境。

  我不認為一個制度適合所有的人,學院這樣的環境,也只適合心性比較成熟、比較自愛的人,比較渴望心靈自由可是又能節制自己、尊重他人的人。我不會自我膨脹地認為,學院的制度適合所有心性的人。

  正是佛法的薰陶,使我們有如此自由的心靈;我的恩師印順導師說過一句話:「余學尚自由,不強人以從己。」這讓我非常感動!尤其像我這麼叛逆的人,幾次掀起了全國性的運動,多少人在他旁邊不斷咬耳朵,必欲逐我出師門而後快,但是他都寬容而不為所動,從不給我下一道命令說:「不准這樣,不准那樣。」師長的典範深深感動著我,我也同樣用這種心腸來對待大家。物以類聚,我想,學院的幾位老師,也都是用同樣開放的心態來教導大家的。

原則之二:嚴明的紀律

  自由並不表示可以放肆!學院當然還是有紀律的團體。紀律不是來自主事者的自由心證,而是依循佛法與戒律以為前提。戒律來自一個總綱--護生,護念其他人的生命,乃至護念其他人的心情,因此不但不可犯殺盜淫妄,連刻薄尖酸的語言都不要施諸他人,以免讓他人的心靈受傷。彼此互動的時候,要注意對他人的體諒、體貼,這是紀律最基本的精神。

  在護生的前提下,我們希望「正法久住」,因為正法住世,可以讓我們謹遵護生之教,讓眾生離苦得樂。這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要排除個人的障道法:最大的障道法,來自品行不端,所以一定要先讓自己的品行端正。

  第二、不要在團體之中互相干擾:這不見得是什麼重大罪惡,可是干擾會招來別人的不快與不便。應該要共同促進團體成員的福趾。

  第三、必須避世譏嫌,要讓社會接納佛教:所以我們很重視榮譽感。榮譽感不是為了個人博得別人的誇讚,由於我們的形象代表佛教,我們的言語行為,會影響他人接近三寶的意願,因此我們要有慚有愧,遵循規範,讓社會人士因我們的表現,而增長對佛法的信心。依於這些要領,形成了學院的紀律。因此是否有違紀律?可從這三個要領來加以檢視、反省。

  心靈的自由與紀律的嚴明,可以相輔相成,而不必然是互相衝突的。在學院裡,我們嚴格要求:不可以驕傲,不可有優越感。貪嗔癡慢疑,最傷人的就是慢,不容有一點這樣的心態,這樣你才能夠無私無我地貼近眾生,讓眾生樂意與你為友;甚至你應該要做眾生的不請之友,而不是把自己端起來「做之君、做之師」,鼻孔朝天來指導他人。

慈悲心與正義感

  學院非常體諒當今佛教界各道場人手稀少。我們辦學為什麼會採取集中上課制度?一方面確實有些同學沒有辦法長年住校,另外一方面,即是考量到許多常住師長,每次送徒弟出去讀書,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於是不肯再放徒弟出去讀書。但因噎廢食也不是辦法,倘若道場不栽培人才,對道場、對佛教都無大益。所以,我們辦學是不搶徒弟的。學團是十方道場,我們自己沒收徒弟,學團幾位幹部,還蒙她們常住的師長慈悲,願意讓她們留下來,組成一個行政與教學的團隊。個人一生不奪人之所愛!世人要權,我不奪權;世人愛錢,我不要錢。我們既然不奪人之所愛,那麼也拜託各位,不要看到哪位同學合意,就招到你的地方來共住,這教我們怎麼向他的師長交代呢?

  最後,我們希望在學院裡,能陶冶出同學們的慈悲心與正義感。用慈悲心來善待眾生,善待週遭的人;以正義感來看天下事,言所當言,行所當行,不會顧影自憐,畏首畏尾,不會為了怕得罪強權而選擇默不吭聲。

  這樣的話,我相信大家會用生命來活出佛法,也就可以用你的表現來向師長保證:「謠言是不對的!到弘誓學院不會變壞;到學院以後,我的心更柔軟,更慈悲了,我更體諒常住和師長了,我更善於與常住師長互作良性溝通了。」而不是回去就像七爺、八爺一樣橫眉豎眼,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好,動不動就說:「人家我們學院都是這樣那樣,憑什麼常住不能這樣那樣?」你從學院回到常住,倘若表現不佳,不具足慈悲心與正義感,貢高我慢,無法善觀因緣,不但於己無益,還連帶砸了學院的招牌,學院當然會減低在佛教界的公信力。

  以上點滴分享學院的辦學理念,願與同學在菩提道上,以自由開放的心靈,嚴明自律的精神,勤修一切善法!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