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誓雙月刊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任性的小孩

——除夕普茶開示

 

主講│昭慧法師  筆錄│釋印悅

  

  除夕晚間六時,大眾齊聚齋堂,依叢林慣例普茶,住持明一法師主持。普茶開始,明一法師先舉杯向大眾敬茶致謝,感謝學眾一整年忙於道場法務、擔綱弘法利生志業的辛勞。接著依於往例,由住持發送常住春節祝福金。

覺性vs魔性

  普茶時,恭請昭慧法師開示,法師說:
  「道場的制度設計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將決定會增長修道人的覺性或是魔性。例如今天過年,大眾拿到了一些嚫施,這每一份的嚫施都是淨財,因為學院一直以來都是以清淨心與各道場、信眾互動。
  「例如,本院不做經懺,但難免要面對信眾或信眾家屬的生老病死苦,而為他們誦經祈福。但我們純粹以清淨心與信眾結緣,從不以誦經來換取金錢,以免將無價的佛法拿來議價,減低了世人對佛門的淨信,增長自己對物欲的貪婪。這樣,就可讓每一次的誦經結緣,都成為『無住相布施』的修行。沒有了對價關係,信眾於其他時候對道場或住眾的布施,同樣是『無住相布施』。這樣做,無形中同時保護了施者與受者的清淨心,彼此都增長佛性,減除魔性。因此,今天大家收到的每一份嚫施都是無價的淨財,得到這樣的淨財,大家也會有榮譽感與珍惜感。

做事的程序很重要

  昭慧法師也舉今日中午圍爐當行堂(叢林將飯前備餐與收拾善後,名為「行堂」)為例:
  「依慣例,是圍爐結束後,大家將所有飯菜收到大寮分類處理,將碗盤、餐桌等收拾好後,才讓今日至學院圍爐的玄奘大學印度生,包裝他們所需帶回去的菜餚。但今天卻有執事人,在大家收拾善後的工作一開始,就將免洗碗拿出來給他們包裝菜餚,結果是:他們急忙到各張餐桌去包裝他們想要帶回去的菜餚,學眾因此無法及時而有效率地將菜餚、碗盤收入大寮,做分類、清洗的工作,這樣不但耽擱了大眾做事的時間,也會讓學生感到非常緊張,無法從容地享受夾取、包裝菜餚的喜悅過程。」
  法師作如是開場白後,學眾依序進行法談。大家逐一發言,分享自己的修行體會或生活心得。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任性的小孩

  聽完學眾的分享後,昭慧法師談及:
  「佛陀說:『無益之苦當遠離。』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任性的小孩,道場的規制或罰則,背後都有為何如此規範的一段故事。也就是,生活中的經驗告訴我們,若沒有這項制度或這個罰則,容易讓人任性發揮其煩惱惡習。反之,適度的規範與罰則,可以讓人在彼此的安全距離內互動,節制任性、糾正心性。處罰不是目的;讓人為了避免被處罰而減少任性的衝動,才是制定罰則的目的。無論是罰款還是罰勞務,都要看是否有效;無效就要更換罰則,否則受罰者與道場就都在承受無益之苦。處罰,決不能出於洩憤的情緒,而是出於慈悲利他的動機。
  「此外,道場是以法攝僧,將法落實到生活中。人可分三種:
  「第一種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為或不作為;連對他人友好,也是出於利己動機。此中又分兩類,第一類人,雖然也謀求自利,但至少公允地認定,必須權利與義務均衡,而不會占人便宜;第二類人等而下之,就只在意自己,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成就自己的欲望。
  「第二種人是『士為知己者死』,這種心境,固然可以成為勇於作為的動力,但倘若是為某人而來,就有可能因為某人對自己的態度好、壞而動搖其心。
  「第三種人是『為了價值理念而奮鬥』,這是將心念放在了最正確的位置,做事只看事情正確與否,應做與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為任何人對自己好而做,也不為任何人對自己不好而就不做。

沒有人是完美無缺點的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可貴的,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性,在日常與人相處有衝撞時,如何安住其心,自淨其意,讓事情過了就過了,沒有持續起煩惱或與他人不愉快的餘波,端看將心放在何處。
  「首先應理解,如同自己習性難改,對方習性一樣難改,沒有人是完美無缺點的,沒有人是標準到不讓任何人嫌棄的。若將對方的過錯放大特寫,這就如同修『遍處』的功能,將對方的惡放大特寫而遍一切處,鋪天蓋地,這時容易勾起自身的魔性;但若將對方的善放大特寫,就如同修『四無量心』的功用,勾起無有邊際的慈悲喜捨之心,同時也就增長了自身的覺性。人若能善轉其心,公允地看到對方的善與不善,就容易讓自己的心態平衡,並且公允地對待對方。」
  大眾聆聽法師的勉勵與法語後,深感法喜。
  法談約於晚間九時四十分結束,大眾同心協力收拾善後,並準備年初一的殿堂供品及待客茶點,歡喜迎接大年初一的到來。

 

 

 

教師簡介

tutorial deface deface poc bug bounty tools bug bounty writeup cara instal ezxss aplikasi mod kumpulan deface parkerzanta extension bug bounty cara lapor bug spotify mod install tools ffuf bounty writeup indonesia etika bug hunting tools bug bounty

 

電 話:886-3-4987325

傳 真:886-3-4986123

意 見 信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328010 桃園市觀音區新富路一段622巷28號

  站內搜尋

facebook

youtube

© 2022佛教弘誓學院 版權所有
網站導覽

 
 
 
 

 

 

 

 

學團簡介

宗旨沿革

弘誓文教基金會

弘誓菩薩學團

佛教弘誓學院

法界出版社

建院緣起

 

人物特寫

臉書留言錄

先讀為快

著作一覽

人物特寫

人間佛教禪法

近期禪修訊息

著作一覽

東方宗教養生學

學院導師:印順長老

精神導師:昭慧法師

精神導師:性廣法師

現任院長:圓貌法師

各科教師簡歷

我要捐款

 

 

招生入學

選課

每月出席

學院章程

 

 

 

 

影音專區

圖像集錦

法音宣流

東方宗教養生學

 

各期學報

 

訂閱電子報

本期電子報

歷屆電子報

 

 

出版新訊

價格

出版品介紹

電子書下載

線上購買

         

學術活動

 

 

 

 

歷屆校友榜單

與我們聯絡

會務公告

活動訊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波羅蜜多心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臺灣佛教研究中心

關懷生命協會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高雄推廣部